免费论文网 首页

谈独立思考

时间:2017-03-17 06:40: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增城市富鹏小学教学预案

篇二:浅谈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作者:卢会玉

来源:《学周刊·C》2014年第02期

摘要:学会思考,乐于探究,有所感悟,这往往是一个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更应该思考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适时适度,真正达到高效课堂。

关键词:合作学习;独立思考

2010年秋季,甘肃省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作为一名青年数学教师,我幸运地踏上了甘肃省新课程改革的第一班车,并于2012年11月份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虽然幸运地获得了一等奖,但是也有很多很多的遗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陈中锋评委在点评我的课《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时说的几句话。他说我的课学生参与很多,课题引入得很流畅,环节设计新颖独特,但是感觉少了一些静悄悄的思考。

这里静悄悄的思考其实也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不由的让我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是不是对于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得不当呢?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而学会思考,乐于探究,有所感悟,这往往是一个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更应该思考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适时适度,真正达到高效课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这种方式有着信息密度大,信息传递快等特点,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尝试“说数学”。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很容易掩盖一些问题,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解决自身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反而常常被小组其他成员影响,被动接受知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辩证地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

如果缺少了独立思考,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很难有自己的感受,就会缺少观点。久而久之,“人云亦云”,就会形成从众心理。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只是显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看似很热闹,实则如一盘散沙。这样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造成了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讨论,教学时间大量浪费的恶果。

后来,我又有机会讲《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这节课,我并没有将之前的方法照搬过来,而是做出了改变。在抛出问题:“向量法是如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之后,我留给学生

篇三:浅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内容摘要】

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思考氛围,

有些问题可以暂时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而是不断引领,让学生去

观察和动手验证,这样收效会更大,学生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能

力,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养成习惯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广西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听了专家们对(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案例的分析,再结合我们镇的“262”教学模式的实践。如果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这个问题自己讲了许多次了,可学生照样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印象不深。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呢?独立思考不是瞎想、空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自于学生掌握的知识。

首先,作为教师,要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例如: 在教学生字时,我都是让学生先学(包括读音,字形,组词等),然后通过多样式的检查方式,发现问题,再引领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何 1

时因独立思考问题的兴奋而累,而不是因为纯粹的记忆而累,何时便是教育成功之时,因为信息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处理信息比记忆信息更重要。不是因为我们不需要记忆信息,而是因为我们只有十分有限的大脑“内存”空间。与其把有限的心智资源用来记忆互不相干的事实,不如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功能,连贯地思考问题。

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过程中,以前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刻让学生回答。于是,学生七嘴八舌,或是老师总结问题答案,或是老师说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教学只能满足于给问题找答案,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它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寻求自我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次思考不出来,可以两次、三次??学生实在思考不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示,予以引导,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如此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增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表扬独立思考较好的同学。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就能使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其次,要注重学思结合。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 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思考氛围: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的学习境界。如果教师已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力争由他们自己找到答案。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由好奇心激发的思考活动非常珍贵,它比让学生记忆知识,练习技能更重要。还有,要适当运用奖赏。因为人都是喜欢得奖的。相反, 2

会打击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再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于学生的分析,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教师完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课本是绝对的真理,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或课本产生质疑。这种模式下造就的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依赖性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中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一旦学生提出问题,就应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从给定的情境或已解决的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比课本上的问题更能激发其进行创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讨,要帮助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学生探讨,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不要随波逐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偏重于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并长期坚持,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


谈独立思考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91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