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改革开放40年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时间:2018-12-12 09:35: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改革开放40年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正确领导下,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的伟大转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果洛州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努力结合牧区实际,充分用足用好党在农村牧区的各种优惠政策,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提高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牧区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走过了一个从贫穷落后到逐步繁荣兴盛的光辉历程,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州更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州情,按照“四个扎实”和“四个转变”的要求,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加快了果洛发展的步伐,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富民强州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治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和巩固畜牧业基础地位,并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牧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2000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藏区发展战略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增强牧区经济综合实力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州经济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州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2690万元,比1978年增长12.15倍,比1990年增长6.65倍,比2000年增长3.90 %。比2010年增长73.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459元,比1978年增长5.09倍,比1990年增长3.36倍,比2000年增长2.19倍,比2010年增长54.24%。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发展三产,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提升,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017年,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6473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2813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3404万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17.84:32.95:49.21。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1.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8.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2.84个百分点。

  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1979年,我国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国家和我省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和要求,果洛州于1984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归户给牧户个人所有,使牧户在生产经营方面拥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提高了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全州坚持以畜牧业为主导,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从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防灾基地建设入手,切实加强畜牧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 “一号”文件精神,把解决 “三农”问题作为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三江源”退牧还草政策实施中,果洛州草场大范围实行禁牧和限牧,牲畜大量减少的实际,把发展生态效益畜牧业,推进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作为全州畜牧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科技含量,开展了以草定畜、本品种选育、畜种串换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十二五”以来,进一步立足畜牧业发展实际,通过草场整合、牲畜入股、集体养殖、转移劳动力等方式,在推进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以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和依托,积极发展种畜、饲草、种植、牛羊养殖、奶源生产、蔬菜等基地建设,努力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农牧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造血”功能,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整体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17年,全州完成农牧业总产值80588.54万元,比1978年增长1.20倍,比1990年增长2.20倍,比2000年增长1.48倍;比2010年增长65.25%。全州牲畜繁活率58.7%,比1978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比1990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5.71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总增率28.76%,比1978年提高18.59个百分点,比1990年提高13.64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5.02个百分点,比2010年降低1.25个百分点;出栏率31.11%,比1978年提高19.38个百分点,比1990年提高16.89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2010年降低0.51个百分点;商品率27.43%,比1978年提高19.9个百分点,比1990年提高20.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8.48个百分点,比2010年降低0.35个百分点;受退牧还草政策出台影响,全州牲畜数量减少。2017年,年末存栏牲畜128.31万头只,比1978年下降64.75%,比1990年下降50.35%,比2000年下降47.38%,比2010年下降28.29%。母畜比例52.2%,比1978年提高12.37个百分点,比1990年提高13.06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0.42个百分点。

  在加大畜牧业投入,提高发展效益的同时,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作为牧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精心组织实施以生产设施建设、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光伏电站、扶贫整村推进、农牧民健康文化进村入户、生态保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事工程,农牧区公共事业明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三、工业改革不断推进,个体私营工业较快发展

  充分利用果洛州蕴含的丰富矿产和畜土特产资源,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1998年,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8019万元,比1978年增长6.34倍,比1990年增长8.52%。全州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37个,比1978年增加12个。全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9.6万元,比1978年增长21倍,比1980年增长14倍。1998年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全州工业经济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下,经营管理水平低,设备技术落后,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能力差、效益低、负债大、亏损严重以及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各种问题日益显现,使全州工业出现了持续走低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彻底扭转工业发展不利的形势,自治州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积极进行股份制、租赁、破产、重组等形式的企业改制工作,下大气力对班玛黄金公司等部分亏损严重、无发展潜力的企业实行破产,对州物资公司、原大武煤矿、原建筑建材公司重组为州江源工贸公司。同时,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工业经济,在促进工业经济整体形势好转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运行生产,全州工业出现了强势增长势头,全州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256万元,比上年增长5.05倍,工业经济一度呈现出强势增长的态势,并有力地拉动了全州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十二五”中期开始,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矿藏贮量和品位下降,产品价格下跌,生产下滑,使全州工业经济又出现发展不利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自治州努力提高以个体私营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水平,增强规模以下工业对全州工业的带动能力,使工业经济在转型中孕育新动力。“十二五”以来,以 “5369”、果洛金草原、昆仑牧歌、玛尔洛、雪域珍宝、格萨尔王藏药厂、阿尼玛卿矿泉水等一批特色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下工业较快发展。2017年,全州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608.4万元,比2010年增长4.15倍。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下工业比重由2010年的1.69%上升到2017年的22.32%,提高20.6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斐然,基础设施环境显著改善

  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项目建州”方针,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抢抓机遇,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宏观调控方向,加大扶持“三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和公益项目的争取力度,努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使投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投资建设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全州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4980万元,比1978年增长673倍。比1990年增长700.65倍,比2000年增长35.92倍,比2010年增长3.3倍。

  随着投资项目的广泛实施,全州基础设施环境全面改善。建成了一大批城镇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州、县城镇面貌出现了巨大变化,市镇功能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固定资产投资中惠民生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以社会保障、城乡住房、教育卫生、扶贫开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为主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投资不断加强,促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二期工程的实施,使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退化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见成效。从2009年开始的游牧定居工程建设,使牧区群众人居环境和生存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加速了牧区群众传统观念意识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加快果洛牧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果洛州民用机场建设开通、西久公路全线贯通、花久公路建成等,极大地改善了全州交通环境和居民出行条件。2017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2430.63公里,其中:国家高速693公里,国道1708公里,省道1049公里,县道1174.89公里,乡道4073.99公里,村道3382.2公里,专用道349.56公里;客运班线省际4条,市际8条,县际1条,形成了以大武镇为中心辐射全州城乡的公路网,实现了州府到各县县城的油路化;电力方面,相继建成一些小型水电站基础上,贵德-同德-大武110KV输变电线路于1998年建成通电,继而与甘德、达日联网开通;邮政电信业较快发展。2017年,邮政业务总量969.52万元,比1978年增长37.63倍,比1990年增长8.66倍,比2000年增长10.01倍,比2010年增长69.51%。电信业务总量16895万元,比2000年增长21.82倍,比2010年增长5.50倍。

  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贸易业蓬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强化和完善措施,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收入方面,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政策性增资、社保、民政和各种福利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17年,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678元,比2000年增长4.74倍,比2010年增长1.26倍。农牧民增收看,十分注重以畜牧经济的发展带动牧民收入增长,并组织农牧民合理有序采挖虫草、广泛开展多种经营和劳务输出等活动,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农村牧区的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农牧民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5元,比1978年增长38.43倍,比1990年增长10.36倍,2000年增长3.72倍,比2010年增长1.52倍。在全州统筹发展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了明显缩小,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5.42:1,2017年收入比为4.63:1,收入差距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和购买力,刺激了消费增长。居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观念、消费层次、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住房、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形成。另外,市场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总体形势稳定、城镇人口比重提高等有利因素下,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引领消费市场发展壮大,形成了购销两旺的新局面,促进了消费市场稳步攀升。2017年,全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79万元,比1978年增长29.38倍,比1990年增长10.67倍,比2000年增长5.93倍,比2010年增长1.42倍。

  六、特色经济开发初显成效,旅游业蓬勃发展

  针对 “三江源”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畜牧业经济优势逐步弱化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调整思路,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拓宽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在建立藏药生产基地、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尤其是旅游业得到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区发挥地域优势,加强以高原生态资源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玛域格萨尔”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使河源旅游潜力得到了较好发挥。来果洛境内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来果洛州旅游的人数达55.38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8.08倍,比2010年增长2.75倍;旅游总收入达40200万元,比2000年增长182.56倍,比2010年增长5.64倍。

  七、发展中的财政、金融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全州财政逐年增加,为促进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8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为536.8万元,1990年为1127.9万元,2000年为3016万元,比1978年增长4.62倍,比1990年增长1.67倍。但在此后,受税费改革、生态保护等政策出台影响,加之工业生产持续走低,经济增长点不足等原因,使税源锐减,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2007年,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运行生产,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增强。“十二五”以来,全州各项财税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力度加大,加之随着投资增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相关税收增加以及个人所得税增长等,形成了与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些有利因素,税源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水平逐年提高。2017年,全州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000万元,比1978年增长45.57倍;比1990年增长21.17倍;比2000年增长7.29倍;比2010年增长1.95 倍。

  从财政支出看,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对西部地区和藏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为我州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大幅度增长。2017年,全州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7931万元,比1978年增长315.09倍,比1990年增长121.43倍,比2000年增长31.83倍;比2010年增长2.30倍。

  金融方面。2017年,全州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32836万元,比1978年增长232.99倍,比1990年增长124.80倍,比2000年增长41.75倍,比2010年增长2.98倍。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22509万元,比1978年增长509.69倍,比1990年增长97.27倍,比2000年增长25.80倍,比2010年增长2.50倍。各项贷款余额218164万元,比1978年增长306.01倍,比1990年增长33.44倍,比2000年增长7.49倍,比2010年增长6.31倍。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40年来,全州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民族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围绕“两基”攻坚目标,大力营造基础教育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投入环境,进一步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加大教育投入和贯彻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等,保证了各项教育工作的全面进步。2017年,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7所,其中:幼儿园57所、小学5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38916人,比1978年增长3.63倍。比1990年增长4.79倍,比2000年增长2.07倍,比2010年增长20.14%。各类教职员工3310人,比1978年增长2.63倍,比1990年增长2.13倍,比2000年增长1.41倍,比2010年增长1.13倍;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07%,比1990年提高70.67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4.97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全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其中:艺术事业单位1个,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事业单位7个,博物馆1个,文管所1个,业余体校1个;电影发行机构7个,影剧院4个,电影放映单位14个;广播站8个,电视转播台36个。广播覆盖率99.89%,比2010年提高19.8个百分点;电视覆盖率98.25%,比2010年提高19.7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机构和技术力量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年来,全面开展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牧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17年,全州卫生机构79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4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所7个,计划生育服务站7个,其他2个;卫生人员943人,比1978年增长1.02倍,比1990年增长10.43%;全州有病床1017张,比1978年增长1.62倍,比1990年增长57.35%。

  科技工作立足牧区特点实际,从抓好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宣传、项目申报实施入手,积极推广应用牛羊育肥和牛羊改良、蔬菜大棚、中藏药材种植技术等科技项目,努力加大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牧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0%以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13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08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787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273人,参加失业保险6194人,参加工伤保险11619人,参加生育保险10823人。

  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2017年,年末实有贫困户数10544户,实有贫困人数37955人,当年减少贫困人口7232人。

  社会福利事业状况。2017,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87户,,比2010年增长46.82%,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632人,比2010年增长8.4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484户,比2010年增长77.0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946人,比2010年增长90.96%;收养性单位数26个,供养人数1567人,年供养资金1349.04万元。

  四十年来,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州委、州政府坚强有力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万众一心,排除万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全州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广大牧区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光辉政策带给牧区的温暖。如今,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带领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刻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振奋精神,继往开来,开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果洛的新征程,为构建和谐果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富民强州的根本目标做出新的努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改革开放40年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48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