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传播学视域中的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时间:2019-02-09 11:42: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传播学视域中的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本文关键词:视域,传播学,新闻,民生,电视

传播学视域中的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本文简介:【摘要】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更多还原【关键词】传播要素;电视民生新闻;电视公共新闻;一、传者比较——&m

传播学视域中的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本文内容:

   【摘要】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更多还原

     【关键词】 传播要素; 电视民生新闻; 电视公共新闻;
      一、传者比较———代言者与组织者电视民生新闻的传者通过赋予普通受众话语权成为其代言者。话语权是指支配力量而非利益享用,是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或个人的声音,它与社会人的言论自由不可等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报道的内容基本是平民百姓的新闻,而且是由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 这种由他们自己在媒体上说出来的话,是一种反映着平民阶层思维的话语,电视民生新闻无论是从题材到叙述形式上都发生了转变以适应这种市民话语的要求。在报道内容上,电视民生新闻注重报道贴近受众的社会新闻, 注重突出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受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从报道形式上看,电视民生新闻尽最大能力贴近百姓, 新闻已不仅仅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还由老百姓自己来讲述。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化的姿态,贴近社会现实生活,从而成为民众的代言者。
  电视公共新闻的传者通过对新闻信息的发布和诠释成为组织者。电视公共新闻不仅仅发布信息,在公共新闻的报道活动中,诠释新闻内容无疑比单纯发布更为重要。因为公共新闻只有增强公众对于具体问题的了解, 才能激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公共新闻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深度报道方式,北卡莱罗那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Philip M eyer在一篇论文中谈到,公共新闻需要报道的深度拓展,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不能仅停滞在第一层面———事件的表象上, 而要深入到第二层面———对事件的内在因素与整体模本的报道,以及第三层面———事件背后的社会发展体系, 即构成这种事件模本的深层原因的研究。公共新闻的传播者关注的不仅仅是新闻内容的发布, 更重要的是对新闻信息的深层解读,在报道基本事实的同时,新闻传媒者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传播学视域中的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广电时空问题的对策, 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传播者既是新闻信息的组织者, 还成为公共事务的组织者。
  二、讯息比较———民生内容与公共事务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报道日常生活领域, 深入挖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 “民情、民生、民意”成为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角。民生新闻记录着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矛盾、情感困惑, 在新闻报道中勾勒百姓生活全景图, 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对安徽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的内容抽样发现, 天灾人祸和法制报道所占比重最大, 分别达到了新闻总条数的 18.9% 和 18.3% , 生活资讯类的内容占 17.1% , 消费者权益维护、城建、住房、环保、医疗、就业这 6 类报道累计占 20.6% , 弘扬社会道德风尚的好人好事报道占 3.7% 。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把报道深入到城市生活的私人领域, 贴近市民生活, 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事务等方面。电视公共新闻主要关注公共事务。作为公共新闻报道内容的公共事务首先是地域不受局限, 不仅仅关注本地的新闻事件, 只要是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和公共话题, 都属于公共新闻的报道范畴。其次在新闻内容上, 公共事务具有社会意义, 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也就是那些公众普遍关心的、与公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 社 会 影 响 力 的 、 不 局 限 于 个 人 和 家 庭 的 公 共 事 务 。《1860 新闻眼》打出公共新闻牌之后, 如 《看病例行体检该由谁埋单?》、 《南京公用事业, 还有多少价要涨?》、《国庆长假要不要提前放?》  越来越多的公共话题出现在了 《1860 新闻眼》。
  三、受众比较———民众与公众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最大的优势在于运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 表达民众的情感、情怀和命运, 关注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的事件和现象。电视民生新闻将其受众定位为普通民众、市民。最早研究民生新闻的李幸教授认为: “民生新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民生新闻, 中间层次是市民新闻, 低级层次或者是基础层次是市井新闻。”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 《南京零距离》目标观众的平均收视率分析, 《南京零距离》的目标受众中, 中老年观众, 初中教育程度和低收入人群的收视要高于其他观众, 45—54 岁年龄段的观众平均收视率在各年龄段观众中是最高的。这一部分收视人群从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都是市民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受众定位上, 电视民生新闻把受众定位为民众、市民, 而不是将受众定位为参与公共事务的公众。
  电视公共新闻将受众定位为公众。公众这一概念是公众舆论的基础, 哈贝马斯坚持认为 “公众”只存在于公民之间的积极意见、观点和信息的交流和交往之间, 正是在这些交往之中形成了公众舆论。他引用了米尔斯对公众与公众舆论的定义: “在公众中, (1) 事实上有许多人在表达意见和接受意见。 (2) 公众交往有了严密的组织,其结果是公众所表达的任何一种意见能立即得到有效的回应。 (3) 由这种讨论所形成的意见在有效的行动中, 甚至是在反对 (如果必要的话) 主导性的权威体制中, 随时可以找到一条发泄途径。 (4) 权威机构并不对公众进行渗透, 因此公众在其行动之中或多或少是自主的。”
  电视公共新闻的受众,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 是符合上述的 4 个条件的。江苏卫视 《1860 新闻眼》改版后为代表的 “公共新闻”的出现, 塑造着现代社会的公民素质, 进而塑造着公众生活的空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一直关注 《1860 新闻眼》节目的演变, 她认为: “原来民生新闻是把受众定位为老百姓或者大众, 而公共新闻是公众,公众本身的内涵比大众应该说更具有某种社会含义, 特别是公共新闻突出一些民权的问题, 突出公众的权益的问题, 这个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传播学视域中的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80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