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产业典型材料

时间:2017-02-03 15:25: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产业带头人事迹材料

产业带动大发展温室铺筑致富路 ---金塔县西坝乡日光温室产业带头人李学江先进事迹

我叫李学江,现年48岁,中专学历,中共党员,西坝乡西移村人,现任西移村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党员,近年来,我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响应县乡号召,带头搭建日光温室、科学示范种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日光温室成为我村发展节水特色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

2008年,为认真贯彻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乡党委、政府决定在我村先行搭建日光温室。作为一个农民、一村之长,我的心情非常矛盾。不用讲大道理,县乡两级的意图我也清楚,但农村工作不是靠嘴上说出来的,得靠实实在在地干。这个头难开!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先易后难,在村上一片闲置的荒地上,筹划搭建日光温室,并带头扛起了搭建4座百米长棚的任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我的带动下,先后有三组6个农户筹资参与,该点10座日光温室顺利开工建设。墙体工程结束后,上后屋面,整棚堆肥等后续工作迫在眉睫,而群众都忙着秋收,再不抓紧就要错过定植的最佳时机,今年的一切努力就会“泡汤”,日光温室产业就会夭折。我毅然决然放下手中的农活,带着老婆孩子,开着四轮机拉上麦草到棚上拉土、犁地、上后屋面〃〃〃〃在我的影响下,村民们一户、二户、三户,陆续地跟着行动起来,

10座温室全部定植了易于管理、技术要求较低的辣椒、葫芦等蔬菜,确保了当年搭建、当年种植。经过一个冬天的管护,棚均获得了50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我们从日光温室发展中看到了致富的曙光。2009年,一组群众看到我种棚的经济效益,也开始搭建日光温室,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10座日光温室顺利建成,分别种上了辣椒、茄子、葫芦,经过精细务作,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棚均收入达到了9000元,收入最高的超过了2万元。因为品质好、价格适中,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使日光温室产业在我乡牢牢扎下了根。

我不仅在搭建日光温室上为全村带了好头,而且在学习接受农业科技知识方面也为村民树立了典范。由于我学历基础好,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快,种植日光温室以来,我始终坚持自学农业科技知识,并请县上和乡上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大棚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整棚、用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几年下来,我已经成了全村日光温室种植管理的“土专家”。村上的日光温室种植户,谁的棚内有了作物异常和病虫害,都要请我去看一看,帮助参谋参谋。同时,我还注意加强交流,定期组织种植农户互相走访、观摩,看谁的棚作物长势好,有啥窍门;看谁的棚作物长势弱,存在什么问题。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增进了种植农户的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协作。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

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日光温室产业,促进农业科技增效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乡、村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篇二:xx县产业化扶贫示范县典型材料

xx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

关于产业化扶贫示范县的典型材料

2011年12月

xx县地处xxx流域,辖?镇?乡?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xxxx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贫困村xxx个,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多年来在各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出产业来,农业长出工业来?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新路子。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多年来,xx县坚持产业化扶贫不动摇,先后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培育了xx县xx扶贫鸭业有限公司、xx县xx鸭品有限公司、xx县xxx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30个扶贫肉鸭养殖小区,鸭棚建设面积271023.5m,肉鸭存栏能力120万只;依托扶贫政策撬动民资,建成单个存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扶贫奶牛养殖小区14个,存栏12000余头,日产鲜奶近100吨;成功引进xxxx食品有限公司和xx世农种苗有2

限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扶持带动全县36个贫困村6200余户贫困户从事肉鸭、奶牛、蔬菜产业,年创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2010年全县又新建单个存栏800头以上扶贫奶牛养殖小区3个、日屠宰4万只肉鸭加工厂一个,扩建日屠宰4万只肉鸭加工厂一个,可带动近3000余贫困户从事奶牛、肉鸭养殖产业,有效推进了全县肉鸭、奶牛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如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科学决策,得出:扶贫开发的重点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并确定了符合农民种养习惯,有一定基础的奶牛、肉鸭、蔬菜作为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三大主导产业。明确了?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贫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和引导乡村农户走?一村一业、多村一业、三业并举、连片开发?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思路。

(一)政策引导 加大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xx县产业扶贫实施规划》、《xx县亿只肉鸭养殖发展规划》、《xx县十万头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发展规划》、《xx县关于发展蔬菜产业的指导意见》、《xx县关于启动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贫的政策性文件,确定了

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贫困户养殖肉鸭,凡按照正大集团标准养殖的,利用国家项目试点资金给予建棚补贴,标准为20元/m,养殖小区内贫困户养殖1000只肉鸭,扶持扶贫周转金3000元,不超过2万元的小额贷款,按5厘补贴利息。贫困户养殖奶牛,每户养殖两头奶牛支持4000元扶贫周转金;发展奶牛养殖的贫困户,不超过2万元的小额贷款,按5厘补贴利息。养殖小区:按要求达到建设规模的,小区内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由县内整合部门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帮助解决。近三年来上级支持我县扶贫资金3210.1万元,整合社会资金26750万元。

(二)创新机制 建立组织保障。产业化扶贫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机制组织保障。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四项机制,保障了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统一指挥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直有关单位为成员的产业化扶贫推进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工作,负责产业培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方案、资金整合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产业扶贫考核奖惩等。二是领导干部负责制。①重点龙头企业由一名县领导负责,并将领导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制作成牌挂在企业大门口,给重点龙头企业?贴门神?,做到企业内部的事自己管,企业外部的事政府管,让企业放心、安心、专心组织生2

产经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每四名县级领导组成一个帮扶小组,负责一个乡镇的产业扶贫工作。③省、市直帮扶部门与县直有关部门,每部门分包一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工作。④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具体负责人,明确各乡镇、各贫困村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层层抓落实。做到了产业化扶贫工作有谋划、有督促、有落实、有考核,从而保证了全县产业扶贫工作有条不紊的实施。三是项目带动机制。产业化扶贫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带动上。为此,每个产业我们都通过实施一个个的具体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在奶牛、肉鸭两个产业发展中,我们都是通过建设一个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将农户吸收进来、扩大养殖规模,扩大覆盖面,推动了产业发展。四是多元联动机制。在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中,县委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有关部门的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撬动金融资金支持。使全县形成了政府调控,扶贫统揽、市场引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多方促进、多元联动的产业发展机制。

(三)招商引资 大力培育龙头。产业扶贫离不开企业带动,为此,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来抓,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壮大。目前,全县建有2家国家级扶贫龙头

企业,5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市县级扶贫龙头企业18家。在具体工作中通过?一扶、二引、三培育?的工作思路,壮大扶贫龙头企业,提高其带动能力。一扶,是通过政策扶持、撬动本县企业家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起了14个扶贫奶牛养殖基地、4家饲料加工厂、3家肉鸭屠宰厂;二引,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xx绿洁公司、xxx世农种苗有限公司、xx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驻,使产业直接链接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了种、养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产业水平。2011年初又成功引进xx集团总投资3.5亿元,日加工600吨液体奶项目,和xx肉鸡集团总投资75532.0万元,建设种鸡饲养、种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屠宰、熟食加工多环节一条龙生产加工项目,为我县产业化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培育,是县委、县政府采取组织县直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组织部门和企业召开?早餐会?、组织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所需,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扩规模、上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诚信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组织农民 实现联合发展。扶贫产业的基础是基地,基地建设离不开农户,为使分散的农户建成有组织、有规模、统一的种养基地,我们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有效地引

篇三:强化产销对接 做强主导产业(三珍公司典型材料)

强化产销对接 做强主导产业

——涉县三珍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

涉县三珍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购销、加工、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进出口公司,注册资金320万元,在册职工76人,企业总资产5328万元,年销售收入1100万元,利税60万元。公司连续多年被邯郸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河北省林业局评定为“河北省林果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质量诚信AAAAA级品牌企业”和“河北省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为推进全县农产品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挥龙头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珍公司是全县供销社系统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合作实施了全国总社太行山花椒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完善了花椒种植管理、采摘储存等系列地方标准,起草、发布了花椒油企业标准,制定了示范区技术培训推广、生产监督管理、基地环境保护、产品收获储运等制度,按制度约束基地农户科学种植。在全县建成宇庄、畔峪、鹿头等5个核桃示范基地和王金庄、索堡、神头3个花椒示范基地,示范区面积达32万亩,在全县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签订产品种植、收购合同,实行利润二

次返还,与农民结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2013年签订产品回收合同5310户,实现助农增收300多万元。

二、实施“品牌兴企”战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天津食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部门进行合作,开发出了核桃油、核桃仁罐头、原味桃仁、花椒油、花椒酱、花椒芽菜等十多种深加工产品。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2005(HACCP)食品安全新标准和有机产品及基地认证。注册培育了“三珍”和“阁外香”两个商标,注册产品涉及坚果(核桃)、黑枣、柿子、(调味品)花椒、花椒粉、核桃仁、食用油、蛋、豆腐和小杂粮等产品。其中,“三珍”牌核桃、花椒和“阁外香”牌核桃油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标,并获准使用国家地理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公司年产68万公斤核桃油生产线改扩建项目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列为重点扶持项目,争取到国家财政资金145万元,于2012年建成投产,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强化宣传推介,构建营销网络

积极参加长春、北京、南宁、郑州、山东、浙江、廊坊农交会等各种展销会,展示产品,强化宣传,扩大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增加涉县“三珍”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扩大了大、中城市总经销或总代理业务,在邯郸和周边县市设有三珍特产直营店,在上海、北京、郑州、太原、浙江、石家庄、保定等

大中城市设有加盟店总代理商,并出口韩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积极加强网络宣传推介,注册了企业网站,并依托河北省供销总社“农交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年发布购销信息2850条,已订购销订单608份,完成购销额500多万元。通过实施“农超对接”,使涉县“三珍”系列产品直接走上城市居民的餐桌,成为城里人的生活必需品。在做好核桃、花椒等产业的同时,把中药材这一农村新兴主导产业作为公司一项重点业务来推进,与乐农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唐王郊沟建设中药材基地3000多亩,并投资200万元建设了索堡中药材交易中心,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计划6月底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20个,年产值可达3600万元。

四、增强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

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和职工利益协调推进,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建立健全了人才成长、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中层管理干部公开竞聘,为6名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名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按时交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积极开展职工互助,对公司困难职工开展重点帮扶,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决心和信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企业大家庭过的温暖。

2014年2月20日


产业典型材料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96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