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普通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

时间:2018-04-24 09:54: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普通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教育学,中对,课堂,模式

普通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 本文简介: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通教育学》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价值不同于其他课程。在师范专业中,《普通教育学》属于通识必修课,与《普通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并称为师范专业的“老三门”,同时还是《普通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基础;在教育学类、心理学类的专业中,《普通教育学》属于专业

普通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 本文内容: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通教育学》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价值不同于其他课程。在师范专业中,《普通教育学》属于通识必修课,与《普通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并称为师范专业的“老三门”,同时还是《普通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基础;在教育学类、心理学类的专业中,《普通教育学》属于专业必修课,是《学前教育学》、《教育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这样一门特殊课程却饱受诟病,这主要是因为《普通教育学》课程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在课程实施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课程评价上侧重纸笔测验等。
  这些弊端直接影响着《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根据国内大学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思考,设计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于 2014 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推广。笔者从 2015 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心理学专业的《普通教育学》课程中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在此,笔者首先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操作程序,然后呈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教育学》课程中的实践过程,最后从知识掌握、理论运用、问题解决等方面分析《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操作程序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来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可划为教师课堂精讲、学生内化吸收和学生课堂讨论三个环节在教师课堂精讲环节,教师需要用传统教学计划一半的时间来完成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学生内化吸收环节,学生主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余时间完成“亮”“考”“帮”三项工作以内化吸收教师精讲的内容。
  其中,“亮”主要是向小组同学展示自己所学到的、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内容,也称作是“亮闪闪”;“考”是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用来挑战别人,也称作是“考考你”;“帮”主要是把自己不懂、不会的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于同学,也称作是“帮帮我”。
  从总体上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延时互动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即时互动和延时互动。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看,其更侧重延时互动。具体来看,在教师课堂精讲之后,首先让学生带着“亮”、“考”、“帮”三项任务在课下去独立学习和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内化吸收之后,然后再在班级里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再加上教师对“亮”、“考”、“帮”三项工作的要求和课堂讨论的压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延时互动不仅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最主要的是能有效地提升互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的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追本溯源,古已有之。时至今日,人们对“少教多学”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少教”主要是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少教多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由教师精讲,一半由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如此一来,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比原来少了,而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比原来多了。二是在教师精讲之后,小组讨论之前,每一位同学都要完成“亮”“考”“帮”三项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自己在的课余时间整理笔记、设计知识导图、提炼总结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等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了。
  3. 任务驱动
  “亮”、“考”、“帮”三项工作是学生在对分课堂中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贯穿模式运行的始终。在教师课堂精讲环节,为完成“亮”的工作,设计知识导图,学生需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在学生内化吸收环节,全体学生在课余时间整理笔记、设计知识导图、提炼总结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等等,以完成“亮”、“考”、“帮”三项工作。在学生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要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亮”、“考”的成果,在回答他人考的同时帮助他人解释、解决“帮”中的问题。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如前文所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课堂精讲、学生内化吸收和学生课堂讨论三个环节构成。其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从上图可以看出,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要两次课程。第一次课主要是教师精讲,第二次课主要是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内化吸收的时间安排,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其中,当堂对分将学生内化吸收的时间安排在课内,而隔堂对分将学生内化吸收的时间安排在课外。本文所涉及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隔堂对分。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摒弃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缺陷。一方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类似于传统课堂,强调先教后学,即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另一方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类似于讨论式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心理学专业《普通教育学》课程中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为心理学专业学生讲授《普通教育学》。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通教育学》是专业基础课,授课学时为 32学时,每周 2 课时。接下来,具体分析《普通教育学》课程的参考教材、教学计划。
  (一)《普通教育学》课程的参考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张学新教授指出,对分课堂的基本目标是把教材教好,教师需要贯彻以教材为中心的原则。有一本合适的教材,对对分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②根据上述建议,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心理学专业的《普通教育学》课程的选用了我们的自编教材《教育学》。《教育学》教材是笔者所在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教育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编写而成的。从教材体例上看,每章依次包括问题情境、知识地图、主体内容、知识链接、经典案例、巩固思考和拓展阅读七个部分。这种体例设计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建构知识导图,能为学生的内化吸收提供学习资源。
  从教材内容看,《教育学》教材主要包括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学校德育、班级管理、中学教育科研方法共十章的内容。在每一章里,既涉及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又涉及实践应用的内容。这为学生课后的内化吸收提供了便利。
  (二)《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
  根据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普通教育学》课程课时的分配,在授课时选取了《教育学》教材的部分内容。具体可见《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
表 1 心理学专业《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简表)
  (三)《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
  1. 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具体要求
  如表 1 所示,在第一次课就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介绍给学生。同时将《普通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呈现给学生,并就教师课堂精讲、学生内化吸收、学生课堂讨论三个环节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具体来说,在教师课堂精讲环节,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精讲,做好笔记,并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导图,初步梳理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为课后的内化吸收做好准备。在内化吸收环节,学生要阅读教材,根据教师课堂精讲的内容,完成“亮”、“考”、“帮”三项工作,其中“考”的工作至少要提出 2 个问题,而“帮”的工作至少要提出 2 个问题。在课堂讨论环节,小组组长负责部署工作,秘书负责记录信息,每位成员都要汇报自己的“亮”、“考”、“帮”工作,并形成小组的“亮”、“考”、“帮”。
  2. 要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做好课程精讲、作业收发和批改
  在课程精讲环节,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而是通过单向讲授,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并在课后补充笔记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为完成“亮”、“考”、“帮”工作做准备。
  当学生在课下通过内化吸收,完成“亮”、“考”、“帮”工作后通过对分易平台③提交作业,教师要及时在平台上批改,并通过平台将作业分数和具体意见反馈给学生。在向学生反馈的同时,需要将分组情况和个人职责传达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快速地坐在一起。
  3. 小组讨论的监控和全班讨论的回应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上课后不做讲授。上课后,教师督促学生开始讨论。讨论主要是针对教师上节课的讲授内容和学生在内化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要陈述自己的“亮”、“考”、“帮”。对于其中的“考”和“帮”,其他同学要做出回应。此时,老师可以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进行监督指导。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形成小组的“亮”、“考”、“帮”。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每一个小组的汇报本组的“亮”、“考”、“帮”,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进行总结。为了避免小组讨论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教师要采取随机小组成员做汇报。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教育学》课程中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对心理学班全体同学做了问卷调查,随机抽取 10 名同学做了质性访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教育学》的课程中运用的效果。
  (一)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上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指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如沟通的技能、管理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加工信息的技能等等。根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结合《普通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具体可见表 2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情况
  从表 2 的量化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在《普通教育学》课程的对分课堂中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基本技能,持相反意见的比例很低。这一结论与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情况是吻合的。在质性访谈中,许多学生都表示课后的内化吸收不仅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一些学生表示,讨论环节能让大家思路开阔,通过交流还会互补自己没有复习到的知识,拓展课外知识。
  无论是量化统计的结果,还是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抑或是质性访谈的结论,都说明在《普通教育学》课堂上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二)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方法,如合作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的方法。根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结合《普通教育学》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具体可见表 3。
表 3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情况
  从前文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分析来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学习方法。表 3 的量化统计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形成了呼应。从表 3 的统计数据来看,学生们在对分课堂教学中,逐渐地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这在课下内化吸收环节、课上小组讨论环节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质性访谈中,一些学生表示“亮”“考”“帮”三项工作特别是在完成“考”和“帮”的工作中能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如设计知识导图、搜集和处理信息。有些同学表示,为了能“难住”同学,在“考”上往往将问题设计成运用教育理论解释教育现实问题,在无形之中就会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量化统计和质性访谈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普通教育学》课堂上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高质量地完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上
  在这一维度的目标中,情感主要是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积极情感。态度则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根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结合《普通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具体可见表 4。
表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情况
  从表 4 的统计数据来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教育的价值、教师的工作等问题。质性访谈的结果与量化统计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相似的。在访谈中,许多同学表示,要完成“考”和“帮”的工作,就需要特别关注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我国的教育形成理性的情感和态度。有的同学说,在小组讨论时,我们会对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量化统计的结果和质性访谈的结论,都意味着在《普通教育学》课堂上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高质量地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9).
  [3]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1).
  [4]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5]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6]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
普通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43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