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寄主

时间:2017-05-10 07:2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病原微生物及其寄主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及其寄主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微生物再度威胁人类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过度介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面对这个现状,我们要积极研制更加有效的疫苗,通过对敏感的未知病原体的基因检测,建立系统的和标准化的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方法和资料库,以能够客观地揭示系列分离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进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分析。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分型技术;流行病学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以各种方式侵入人体,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1. 常见的致病细菌

细菌的种类很多,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细菌在人体内寄生、增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称为细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致病性是细菌的特征之一。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侵入途径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1.1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也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其致病物质包括: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可污染牛奶、肉类、鱼虾、蛋类)、表皮溶解毒素等。

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皮肤粘膜受创伤后,或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感染,患病后所获免疫力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皮肤创伤应及时处理,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1.2 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中的一类常见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及动物的粪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其主要致病物质有: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和M蛋白等。

链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与葡萄球菌相同。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应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空气、器械、敷料等注意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防止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所有溶血性A链球菌对磺胺、青霉素及红霉素等都敏感。

1.3 肺炎球菌(Pneumococcus),学名为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部,仅少数

有致病力,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球菌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荚膜菌株抗干燥力较强,在干痰中可存活1~2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但亦有耐药菌株出现。肺炎球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荚膜的光滑(S)型菌有毒力,失去荚膜的粗糙(R)型菌毒力减低或消失。肺炎球菌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见临床篇·第一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1.4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为致病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疾病多数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多见于已婚妇女。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1.5 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其致病物质有内毒素、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胰肽酶等,其中以外毒素A最为重要。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患者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治疗选用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甙类、头孢类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绿脓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所以消毒措施对预防感染有重要作用。

2. 常见的致病病毒

病毒(virus)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主要有下列基本特征:①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大多数病毒必须用电镜才能看到;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RNA或DNA;③严格的活细胞内复制增殖;④具有受体连接蛋白,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接,进而感染细胞;⑤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循环(如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而感染机体。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在咽部或消化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在敏感的儿童或缺乏免疫力的成人中,病毒进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此时病人出现低热。随后病毒很快进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继续繁殖,同时侵犯敏感的器官或组织,引起以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多种特殊临床表现。

在炎症反应中可看到细胞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炎症反应在血管周围比较明显。肠道病毒可直接引起组织病理损害,如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结膜炎、流行性肌痛、甲型肺炎等。另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或心包炎、肾炎、肌炎等除病毒原发感染作用外,还有免疫病理反应的参与。

3. 常见的真菌性疾病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前者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对治疗有顽固性,但对机体的影响较小;后者可侵犯全身脏器,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

4. 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

4.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医学上称为病原体的宿主。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这称之为免疫。

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

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断发展的科学进步,总是能够不断控制和消灭有害人类和动物的微生物。

4.2 病原微生物将长期与人类共存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微生物共存着,一直到可预见的非常遥远的未来,都无法摆脱掉它们。以生存范围、数量和繁衍进化能力而论,可以说地球的统治者是微生物,而不是人。很多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有的传播者如蚊子跳蚤根本一无是处,人们希望离它们越远越好,但有些病原微生物携带者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农业文明使人类与动物密切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一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发生变异,适应了人体环境,在人群中引发传染病,诸如天花、肺结核、流感。工业文明改变了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

4.3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进化

基因重组方式可能是人类进化的一种主要方式,而微生物能有效介导基因重组,从原核

生物到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座作用可能是微生物介导的基因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而微生物是进化上最早最低级的生命体。据此,认为微生物可能在人类进化和物种进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一种源泉的作用。其可能方式是:微生物先感染其它生物,携带上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再感染人类,将所携带的遗传物质转移到人类基因组。

5. 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措施

现代科学的发展,根本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力量的对比。科技的发展是我们拥有了疫苗和抗生素。在许多发达国家传染病这个人类的第一杀手已让位于心脑血管、肿瘤等其它疾病。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抵抗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新的武器。科学家们正在研制更加有效的疫苗,通过对敏感的未知病原体的基因检测,建立系统的和标准化的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方法和资料库,以能够客观地揭示系列分离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进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分析。自1995年首次完成了嗜血流感杆菌全基因组测序以来,至2001年12月已对病原性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完成了60余种(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作为一类模式生物的基因组研究,将在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开创全新的理论及应用领域。

病原微生物造成重大危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微生物的适应和改变、人类的脆弱、气候与天气、人口分布和人类行为、技术和工业、国际旅行和商业活动、公共卫生措施不健全、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战争和饥荒、缺乏政治意愿、故意伤害等。因此,除了加快科技发展,还必须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经济时,必须考虑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人与自然协调关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卫生系统,打击和防治生物恐怖主义,消除贫困。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免遭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和毁灭。 参考文献:

【1】刘雪林,郭照江,徐德忠. 对传染病再度肆虐的反思[J ] . 医学与哲学,2003 ,24

(5) :17 - 20.

【2】张忠鲁. 微生物威胁与人类安全[J]. 医学与哲学,2004, 25(5): 4-6.

【3】张光明, 吴廷瑞. 微生物与人类进化[J]. 医学与哲学,1999, 20(7): 20-22.

【4】 闻玉梅.病原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现状[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 20(2):69-70.

篇二: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华南地区已知的檀香优良寄主植物

华南地区已知的檀香优良寄主植物

耳叶相思、儿茶、台湾相思、金合欢、孔雀豆、南洋楹、阔叶合欢、光叶合欢、白格、重阳木、木棉、黑面神、苏木、木豆、紫珠、红过紫珠、雄黄豆、铁刀木、木麻黄、长春花、阴香、假黄皮、黄皮、阔叶黄檀、牛勒巴、人面子、龙牙花、赤桉、泽兰、飞机草、紫茎泽兰、榕、白蜡树、栀子花、玫瑰茄、大红花、母生、铁冬青、毛茉莉、茉莉花、假蒿、枫香、白背叶、野牡丹、紫茉莉、九里香、夹竹桃、珊瑚树、马钱、黄钟花、兰花草、水黄皮等。

强烈推荐在檀香育苗期用假蒿做寄主。因为假蒿繁殖的快,成本小。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09年华南植物园成立80周年。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自上世纪60年代起致力于檀香研究。表多篇有关檀香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繁殖技术的论文及中国第一本檀香专著,成为中国檀香引种研究的权威学者代表。

檀香是一种集药用、香料、工艺雕刻材料于一身的经济植物。自然生长的檀香生产期较长,需l0年以上开始形成心材,30~40年才可供药用。由于檀香生长周期长,国内长期依靠进口,价格

昂贵。

檀香是世界上唯一以斤论价的木材,所以被称为“黄金之树”!在澳大利亚被称为“摇钱树”

檀香属植物的心材虽然都有香气,但以 Santalum album,也就是我国历来称之为“檀香”的这一种质量最好,而在“檀香”中又以印度南部出产的品质最佳,在商品材中称之为老山香、白皮老山香。

经对檀香种植环境考察证实,在我国雷州半岛、琼西丘陵山地、滇南区、川滇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区以及在北回归线以南,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0度,冬季无雪和严重霜冻,极端最低气温不超过-3度的广东和南宁地区都适宜种植檀香。在我国华南地区,5-6龄的檀香幼树,在土壤较肥沃/寄主种类充足的条件下,高可达5-6米,胸径90-95MM。

中国已有40多年探索人工种植檀香的历史,但由于以前品种、栽培技术有限(特别是忽视了其寄生条件),所以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以致国内檀香自给量几乎为零,绝大部份都靠进口。专家预测,由于檀香木用途广泛,自然资源馈缺,即使人工栽培,30-50年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华南植物园自1962年引种印度檀香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这些年来,我们在檀香的驯化、栽培、繁殖、寄主植物筛选、人工促进结香、檀香油分析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性和深入性的研究。 檀香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是由华南植物园马国华博士研究员领导研发成功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马国华博士: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檀香科研项目主持人。他在檀香的胚胎发育以及运用生物技术研究优质檀香品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马博士是檀香研究基地的主要保种技术专家之一。曾被中科院外派澳大利亚,为高级访问学者。

由华南植物园马国华博士等完成的“一种檀香的组织培养快繁方法”于

2009年10月21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710032982.2)。在人工栽培技术获得突破的今天,种植檀香确是种金栽银、制造富翁的事业。目前印度檀香木的价格每公斤3000RMB,价格还在飞涨。适栽地区有远见的人,投资此项目,种上三几亩,将来一定能成为你的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广州华南植物园供应正宗印度檀香种苗及栽培服务!科研单位品质保证! 联系电话:王小姐15920173965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华南植物研究所


寄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53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