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寄主和宿主

时间:2017-05-12 07: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分子水平上病原微生物与寄主的关系

分子水平上病原微生物与寄主的关系简述

摘要: 疾病始终是困扰全球人类的重大问题,每年因疾病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疾病相抗争,作为自然界最高级的生物并没有打败疾病。关于疾病,病原微生物是人类或者其他动植物治病的最直接的原因,对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讲述是病原微生物与寄主的关系。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 寄主

The resume 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organism and host in molecular level

Abstract:The disease is always the great problem that perplexs mankind in the world.Annually the population of the death of the disease in too lage to estimate .The fight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disease has never paused , and as the superlative degree creator can’t beat the disease. Cause microorganism is the directly cause of the disease in animals and plants , so the study in Cause microorganism is vital significative. This resume is introdu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 host and Cause microorganism in molecular level.

Keyword: microorganismhost

一、简要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朊毒体、寄生虫、病毒 病原微生物大都以寄生的方式存在,不同的微生物拥有不同的入侵方式和寄生机理。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医学上称为病原体的宿主。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

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一)识别过程

当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接触之后首先要经过一个识别的过程,识别是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短时间便发生物质和信息相互作用,激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及组织反应,从而决定最终感病或抗病后果。识别机制主要有外源凝集素、共同抗原、激发子、抑制子、蛋白质共聚学说等。

1外源凝集素主要与碳水化合物进行结合,能够识别复杂碳水化合物上特定的糖残基,与糖发生可逆性结合而不改变糖苷键的共价结构。

2共同抗原在确立寄主与病原物之间基本亲和性上的作用可能是传递互作双方的信号,或抑制抗性反应。

3激发子属非专化性的,它们能够诱导抗病和感病品种合成植物抗毒素,单独不能决定小种-品种间的相互作用。

4抑制子可能通过阻塞激发子与外源凝集素的结合而起作用,即与寄主细胞表面互补结合位点的结合而起作用。

(二)入侵过程

当病原微生物完成与宿主细胞的识别以后,就开始入侵。病原微生物会破宿主细胞的细胞骨架以进入细胞,对细胞进行侵害。

细胞骨架主要是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可以调控微丝的种子形成过程,使微丝聚集在一端。有些病原菌并不直接作用微丝的装配过程,而是通过控制调节微丝聚合的一些因子来达到破坏微丝的目的。当然病原微生物也会对微管的形成进行分子调控。

由于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细胞骨架的破坏,导致宿主细胞被入侵处的细胞变形和延长后将其吞噬,即完全进入了宿主细胞。

三、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细胞的破坏

病原微生物对信号传导途径的破坏

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基醇信号通路是人体中重要的新还要传导机制。病原微生物会恰恰会通过调节G蛋白活性来影响cAMP信号通路,而导致宿主细胞内一系列的变化,例如耶尔森菌的一个毒力因子可以与多种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超家族结合。许多病原菌还会作用于宿主细胞内信号途径的磷酸化级联反应。磷酸化作用通常是由蛋白激酶或者蛋白磷酸酶催化的,然而病原微生物分泌毒力因子可以模拟这些酶的功能。毒力:同一细菌不同菌株间的致病能力有所差异。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t),据此有强毒、弱毒(减毒)和无毒之分。

破坏宿主细胞的免疫机制

宿主细胞的免疫机制可以抵御外来物质的入侵,一些病原微生物却拥有对宿主细胞的免疫机制破坏的功能。有些病原菌可以通过表面的碳水化合物从而避免被吞噬细胞吞噬,是一种很聪明的伪装方式。

有些病原体还可以激活宿主机体的发炎途径,为自身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还有一类细胞可以直接破坏宿主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解除宿主细胞对病原体的伤害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四、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增殖机制。

对于细菌,拥有自己一套复制、转录和翻译体系,可以使用宿主细细胞内的一系列的原料作为自身增殖的底物,通过相关的酶和宿主细胞的细胞器进行增殖。再复制的同时会抑制宿主细胞自身的正常生长代谢,对宿主细胞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会导致宿主细胞的死亡。

一些微生物会直接破坏宿主细胞的细胞物质,转化为自身生长繁殖的材料,直接破坏了宿主细胞的正常生存。

五、小节

病原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其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与人类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对于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重大的课题。分子水平的研究是最为本质的研究,蛋白质、核酸、或其他因子等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方面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疾病的防控,人体免疫,疫苗作用机制等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篇二: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3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A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 病毒的大小以( )为单位量度。

A.?m B.nm C.mm

2. .E.coli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3.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 )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和RNA。

4. 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5.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6.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7. 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8. CPV是( )

A.颗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9. NPV是( )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10. GV是:( )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11. 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 )的寄生物。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12. 病毒的分类目前以( )为主。

A.寄主 B.形态 C.核酸

13.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4. 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 )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15. 溶原性细菌对( )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二、是非题

1. 原噬菌体即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

2.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3. 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

4. 所有昆虫病毒的核酸都是ssRNA。( )

5. 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

6.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

7. 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

8. 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

9. 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

10. 朊病毒(奇异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

三、填空题

1. 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_;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_ 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__来消毒。

2. 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5细胞会发生_ _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_变成了 _的缘故。

3. 温和噬菌体能以细胞,该细胞具有、_ _、 _、 _、 等几个特征(填三个特征即可)。

4. 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个阶段。

5. 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6. 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__ 将__注入寄主细胞。

7. 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

8. 病毒是一种无结构,能通过_,严格寄生于微生物。

9. 病毒的核壳体结构是:外壳是,壳体内是有些大型病毒外还包有包膜,主要由或组成。

10. 大多数DNA动物病毒的核酸在复制,蛋白质在病毒粒子的组装在_ _ 完成。

11. 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只有在活_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_ _生物。

12. 组成壳体的壳粒基本上有两种排列方式:DNA病毒一般为,RNA病毒一般为 _。

13. 烈性噬菌体以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以将其分为,, _等三个时期。

14. 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即_、和__。

15. 卫星病毒是依赖进行复制的一种小的病毒。

四、解释题

1. 噬菌斑;

2. 噬菌体;

3. 病毒;

4. 溶源细胞;

5. 温和噬菌体;

6. 烈性噬菌体;

7. 原噬菌体;

8. 类病毒;

9. 一步生长曲线;

10. 逆转录病毒

五、简答题

1. 绘出T4噬菌体的形态图并标明各部位名称。

2. 绘出病毒粒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部位名称和主要化学组成。

3. 试述烈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

4. 试述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

5. 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六、论述题

某发酵工厂生产菌株经常因噬菌体“感染”而不能正常生产,在排除了外部感染的可能性后有人认为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你的看法如何?并设计一实验证明。

B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 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

A. 具有感染性 B. 独特的繁殖方式 C. 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

2. 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

A. 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 B. 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

C. 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 病毒体积小

3. 病毒物理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A. 有活力的病毒数量 B. 无活力的病毒数量

C. 有活力的病毒数量与无活力的病毒数量总和 D. 致病性的病毒数量

4. 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A. 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B. 螺旋长度与直径 C. 螺旋的外观 D.蛋白质亚基大小

5. 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A. 感染性核酸和非感染性核酸 B. 正链RNA. 负链RNA和双意RNA

C. 反意RNA和正意RNAD. 基因组RNA和非基因组RNA

6. 以下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的有()

A. 腺病毒 B.痘病毒 C. 小RNA病毒 D.嗜肝DNA病毒

7. 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8. 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包括()

A. 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媒介B. 病毒. 机体和环境

C. 病毒致病性和毒力 D. 病毒的宿主范围

9. 温和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A. 复制、表达子代病毒 B. 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

C. 自发或诱发进入裂解循环 D. 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10. 噬菌体是一种感染 () 的病毒,缺乏()。

A. 酵母 B. 霉菌C. 放线菌 D. 担子菌

E. 增殖能力 F. 独立代谢的酶体系G. 核酸 H. 蛋白质

二、是非题

1. 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

若在感染前,用TMV抗体处理,则会钝化病毒,不出现TMV型病灶。( )

2. 在宿主细胞内,DNA病毒转录生成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翻译外壳蛋白、被膜蛋白及溶菌酶。( )

3. 细菌的溶源性是可以遗传的。( )

4. 逆转录病毒RNA可以反转录为DNA。( )

5. 病毒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形式。( )

6. 植物病毒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感病植株细胞内形成包含体。( )

7. ICTV是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的缩写。( )

8. 分离病毒的标本为避免细菌污染须加入抗生素除菌,亦可用离心或过滤方法处理。( )

9. 在病毒分离时,经盲传3代仍无感染症状出现,便可认定没有病毒存在。( )

10. 病毒包膜系病毒以芽出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

三、填空题

1. 病毒粒子类型有2类:。

2. 大部分植物病毒由和

3. 病毒是一种无结构,能通过_,严格寄生于的超显微生物。

4. 病毒分类依据是、及

5. 病毒结晶含有和两种成分.

6. 在病毒生物合成中,病毒结构蛋白质是由子代_ 转录的_翻译出来的。

7. 朊病毒是的病毒。

8. 病毒同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后,向寄主细胞提供

物质,利用寄主细胞的_系统进行。

9. 病毒的出芽释放方式存在于

_。

10. 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

四、简答题

1. 简单叙述病毒的特点。

2. 简述病毒的复制方式。

3. 简述几种亚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篇三: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寄生虫是指一种生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居住于另外一种生物体内,被寄居的生物称为宿主或者寄主,寄生虫的寄生行为同时对卑寄生生物产生损害。寄生行为时寄生虫在宿主或者寄主体内或者依靠寄生虫自身一些特化的器官附着于宿主或者寄主体外,以从中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甚至繁殖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或者是庇护其不受其他不利因素干扰的行为。此外,更加广义地说,就是小型生物依附大型生物来生存,可以被称为寄生,因此病毒也是可以称为寄生虫。

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强,依赖性愈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甚至因此而产生一些适应宿主的结构或者功能。

由于寄生虫的寄生活动,寄生在鱼类上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是比较大地,显著时可引起被寄生鱼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如机械性损伤带来的感染、炎症等。二是压挤与阻塞。某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鱼类体内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对鱼类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五是引起寄主的超敏反应。寄生虫或者是寄生虫产生的物质被寄主体内识别为抗原,引起寄主体内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导致寄主的损伤。

寄生和互利共生一样,都是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只是寄生是对宿主有害,而互利共生是双方都有利。而寄生关系的其原由有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由空间联系发展到食物联系。先有简单的共栖,再过渡到宿主体上,进而进到体内共栖,不同程度的共栖为发展营养联系建立基础。食物联系可能开始时只是一种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的偏利共生。当一方依赖于另一方体液来维持生活,即发展为寄生关系;第二种途径是通过捕食过渡到寄生。在自然界中尚保存过渡的痕迹。第三条途径是未来的宿生物偶然的潜入体内,虽然寄主体内是暂时的生活地点,但对寄生物十分有利,成功为兼性寄生物。寄生关系从上述共栖、捕食和偶然寄生三条途径产生后,可以往不同的方向演化。由寄生产生的这三种途径可以看出,寄生是进化过程中生物个体为了生存而演变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演变中,寄生虫在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等方面就产生了许多的变化。首先,寄生虫为了生活需要确定它们的寄主,还要适应寄主体内的环境。这就迫使它们要有所变化。为了寻找寄主或者在寄主体内迅速到达寄生部位,它们的运动结构在不同的寄生环境便演化出不同的适应方式。

鱼类的寄生虫感染鱼类的途经有三个途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和经血感染。经口感染:很多虫卵、幼虫或包囊可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鱼体中。鱼吞食受污染的饲料及带有幼体的中间宿主,而受感染,如艾美虫、绦虫及寄生于肠道中的吸虫等。经皮感染:即是感染阶段之寄生虫通过鱼类皮肤、鳃、鳍而感染鱼类。它们可主动侵袭鱼类(如双穴吸虫的尾蚴)或从伤口进入鱼体。经血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在鱼体上较少见。它是通过动物媒介的叮咬而将病原接种到鱼类血液中,病原通过体外寄生虫的口器而达鱼类的血液或组织,如蛭类叮咬鱼体而传播寄生于血液中的原生动物,如锥虫。

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其实寄生虫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建立检疫制度。对从外地引进,或引种到外地去的种鱼、苗种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每年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杂物、杂草,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清塘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清整池塘:每年冬天,待鱼出池后,排干池水,修补池埂,拔除池边杂草,并挖去过多的淤泥。药物清塘: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等。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而且还有改良土壤、水质和施肥作用。

购进鱼种放养前和鱼种分塘、转塘放养前都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虫,切断病原随鱼种进入池塘的途径。预防鱼病发生。工具专用。养鱼用的工具,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做到工具专塘专用。如果有困难,则要把使用过的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再使用。公共用具可用10ppm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晒干后再使用;不宜用药浸洗的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要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许多引起鱼病的寄生虫以其他动植物为中间寄主或终末寄主,如许多复殖吸虫的终末寄主为鸟类,因此通过消灭中间寄主或终末寄主亦可起到控制和消灭病原之目的。

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最好投喂颗粒饲料。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饲料场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鱼病易发季节定期泼洒药物全池消毒和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孽生,以达到防病效果。拉网和装运活鱼时,避免鱼体受伤。鱼体的黏液层、鳞片、皮肤、黏膜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预防病菌、寄生虫侵袭的作用,当其完整无损时,许多病原生物就无法攻破这些屏障,但当鱼体受到损伤时,病原生物就有机可乘,很容易进入鱼体并大量繁生,从而爆发鱼病,如赤皮病、水霉病等通常就是在鱼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感染的。因此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鱼病工作的重要一环。


寄主和宿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72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