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领导人家风

时间:2017-03-21 06:12:4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伟人家风素材整理

素材积累:伟人家风 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每个人的家庭都为他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持、安全、教育、交际及娱乐活动,社会行为规范来自家庭制度本身蕴含的忠贞诚善等个人品德。一些名人为保家声不坠遗传家训,价值体系里足见文化人的高尚操守、济世情怀和家国责任思想。

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做官不许发财” 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是刘少奇的家风;“守法,低调”是邓小平的家风??

勤奋,俭朴,务实,清廉,自立,诚实,正直,守法,低调??读这些大人物的家风,无不令人动容、令人心生感慨。在这些千差万别、流芳千古的名人“家风”里,或许从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完全可以找到“家风”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家风”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之为“家风”。

“崇俭”:崇尚节俭之风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担任国务院总理时,哪怕再忙,也要腾出时间照顾孩子,不请保姆,自己亲身洗衣;在穿着上,孩子们的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在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

“崇廉”:崇尚廉洁之风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

俗话说:“官贵廉”,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之子,习仲勋形成的习家家风,无疑熏陶了习近平。习近平说,“学父亲做人,为人坦诚、忠厚”,“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1986年12月5日,中央为了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专门组成一个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为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为副团长的中央代表团,乘专机赴西安出席修葺一新的张学良公馆开放仪式。当晚,代表团一行住在陕西宾馆,第一顿接风饭,即按习老的意愿吃羊肉泡馍。按照习仲勋团长要求,他不单独开套间由省领导陪著吃饭,而是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在一个大圆桌一起进餐。饭桌上仅有几道凉菜,然后每位前面多了一大碗羊肉汤和一个馍,让每位来宾自己手撕馍往汤裡放。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身处西北大地还是茫茫岭南,无论是身为县委书记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都对群众赤诚相待,“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女儿乾平“文化大革命”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习仲勋严肃地对女儿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一句“夹着尾巴做人”,足见习仲勋对自己名誉的珍视,对党性的遵守之严。

“崇勤”:崇尚勤劳之风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委员长对自己的女儿同样是严格要求。他的女儿朱敏,一九五三年从莫斯科师范大学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开始她和父亲住在一起,朱德委员长金工次提出要她住到职工宿舍去,并给她讲这个方面的道理:“你们住在我这里,对你们没有什么好处,会使你们脱离群众,滋长优越感。你们不能靠父母过日子,要自力更生,学会独立生活,要和群众在一起,要能够吃苦。不能吃苦,总有依赖思想,就会变。”后来,朱敏怀孕分娩,生了第一个孩子,产假刚满,老人就催促她去上班。他对女儿说:“我们都是搞社会主义革命的,也要互相帮助嘛。你去上班,孩子就放在我这里,我替你安排好,你不要惦记。”并一再叮嘱说:“你去上班后要住宿舍,不要老回家,要好好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有时朱敏想孩子想急了,就悄悄地跑回家去看看孩子。委员长知道了,很不高兴地批评女儿不听话,不安心工作。朱敏只得遵照父亲的嘱咐,在学校里安心工作。每逢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和自己的孩子。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清末湘籍人物曾国潘,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估且不论,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还为曾家妇女规定了“日课”四项:“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中饭后做针黹(Zhǐ)刺绣;“粗工”,傍晚即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曾国潘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日课”还要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可见,曾家的“崇勤”家风着实可赞。

“崇学”:崇尚饱学之风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说: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想,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说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曾用莸杆画地教他识字。由于他勤奋自学,又从名师,后来文章名冠天下。欧阳修学识渊博,自不待言。长子欧阳发受其父严谨求实学风的影响,少年好学,后也颇有学名。二子欧阳,也继承乃父的学风,饱读经书,持之以恒,文词很有才气。俗话说:“学贵恒”,可见,这种“崇学”的家风着实可学。

“崇实”:崇尚诚实之风

姚明,1980年生于上海市徐汇区,前美国NBA篮球运动员,中国篮球史上里程碑式人物,是原中国国家篮球队队员,曾效力于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和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休斯敦火箭。姚明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华人运动员之一,曾获7次NBA“全明星”,被中国体育总局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国篮球杰出贡献奖”。

姚明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郭沫若,中国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了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的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崇国”:崇尚爱国之风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中共党员。曾被选为第一、二、

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职务。荣获“人民艺术家”、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女儿常如玉说,母亲去世前碰上非典,虽然她也没钱,但是她要去捐。出门前给她穿鞋的时候,她手扶着门框她就说,这个非典是国家的灾难啊,我就是想给年轻人提个醒,就是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务实、刚正、虚心、为民 名人家风家训各不同

鲁迅一九三六年鲁迅在病重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周海婴学成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了个无线电专家。作为文化伟人的儿子,周海婴是荣耀的,紧随一生的又是重负的,“父亲一直在鞭策着我,也给我压力。”他被事事与鲁迅联系着,为了维护先人的光环,他不能说错话,做错事,不得越界,谨言慎行,失去自由和自己。

陆游陆游家训由四十多岁开始写,一直到八十余岁在不断增补,共二十六则。其中陆游的训示有“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宦途不及务农好,不做官可以躬耕谋食,即使生活紧张也不要做坏事。 林则徐“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聪慧,我把钱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子孙不如我,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钱玄同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一家也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从父亲钱玄同到其子钱三强再到钱氏第三代钱思进,一脉相传,形成了自强好学、一心为民的好家风。

郑板桥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以此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徐渭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了一副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因不知读书的重要而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了,也想好好读点书了,可惜因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地读书了。徐渭这是告诫子孙:要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朱厚熜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就将他关在书房里,反复罚抄一副家教对联:“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才领悟了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

他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敦促自己用功读书。 名人家的孩子,倘不能如此,安分守己、有多大本事吃多大馍,当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一定要“败德坠其家声”,甚至逆其有名气的老爹,至少,他的“眼泪先掉下来”,至少人们会说,某某人咋会有那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狄景晖(狄仁杰之子)任职魏州,很不争气,贪婪残暴,酷暴无比,被欺压的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迁怒于其父,将其生祠也给砸了;宋浑(唐代名相宋璟第四子)行为不检,流荡无行,成为社会渣滓,为人所不齿;龚橙龚“半伦”(龚自珍之子),他为英法联军带路,火烧圆明园,从而成就了汉奸的恶名。为此,赵翼无限感慨道:“此皆名父之子,而败德坠其家声,不可解也。”

《红楼梦》里冷子兴有过一点解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荫袭地位、财富后,加上特权思想,就不再拿一般的社会规范来当回事了。对一般的伦常,自然可以“无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而于法律,也是可以置身其外的。由此而滋生提笼架鸟,游手好闲、作奸犯科、丧家卖国,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最为可怕的是,眼下一些官员在“家风”问题上未能把握住自己。有的在蝇头小利上任由子女胡作非为;有的在重大问题上袒护纵容家人;有的任由亲属子女与他人争权夺利,甚至赤膊上阵为亲属子女索贿受贿;有的这里说个情、那里打招呼,为子女“发财致富”提供帮助;有的自己贪婪成性,以致家人学而跟之,步其后尘??这样的“家风”,是私欲膨胀的“家风”,是混浊贪婪的“家风”;这样的“家风”,不仅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且会毁了自己、毁掉整个家庭。

客观理性的说来,儿子有过是不该由父亲来背骂名的。近来围绕“二代”们演绎的一些公共事件,有其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一起孤立的事件,在“二代”们群体性嚣张的社会语境中,迅速放大为甚嚣尘上的公共事件,他们的老爹就会因为“教子无方”被置于社会舆论的炙烤之中。我们承认这种大环境,就事论事,也许更容易从中吸取教训。

这就不只是一个家庭问题、教育问题了。“二代”们的“问题”虽然出在这些出身于权贵名人家庭的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并不一定在他们身上。炫富、奢侈、寡善,已经成为一部分中国富人星人的“通病”。财富的无序挥霍和浪费,传统人文精神的流失,直接导致了财富伦理的不健康。快速累积财富的同时没有塑造起优良财富伦理,他/她们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无一不在影响着子女后代。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后代们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荣耀的家世名望,还有通过各种渠道集聚的“超国民待遇”。在被推上道德审判台的炫富和傲慢背后,是有关部门的失职甚至是纵容和庇护。这才是最可怕的。

人们的天生之“善”可以通过修身和教育,尤其是通过主要支持他的家庭教育而得以培养,并且有意识地把仁爱扩大到家庭之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为人父母者,在孕育孩子时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思想准备。最后,能否一问,都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子女能够遵守公序良俗,有的孩子就不能呢?如果说,金钱、名气是诱因,那么许许多多有钱、有名者的孩子们,许许多多都有着极高的素质,成为“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社会、民族的人”。他/她们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近日正式发布,提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24个字,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概括。“有好家才能走得远”,千百年来,无数家庭认同并信守这个朴素的道理。中国有句老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好的家风就是无声教诲,惠泽于家庭成员。有了好的家风,孩子才有出息、才能成才;积德行善,家业才会绵延长久,兴旺发达。

篇二:浅谈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必要性

三大教育征文

浅谈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领导干部的家风如何,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重要影响。良好家风是国家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力量源泉。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要从改善夫妻关系、亲属关系入手,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亲情观、名利观。

关键字:领导干部 家风建设 必要性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家庭成员面貌的集中体现,“家风正,子孙兴”,良好的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古人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将齐家放在首位,可见中国古人对家庭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每个家庭都健康,社会才会正常。从周永康、徐才厚等人的落马来看,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徐才厚对家人管教不严,甚至纵容袒护,致使妻子颐指气使、贪欲膨胀,女儿娇生惯养、生活奢侈,两名秘书也利用他的影响给人办事、收受贿赂,最终身败名裂。家风不正,误国害民、毁灭家庭、断送前程,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非常必要。

一、领导干部家风的社会价值

1

领导干部是国家政权运行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家风对领导干部权力的正确行使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领导干部职业特点,其家风建设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具有更为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

1、领导干部家风在净化社会风气中有引导和规范作用

领导干部处于领导地位,既是群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又是群体意志的维护者和协调者,也是群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这一特定的领导地位也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赋予了极高的角色期待和道德期待,社会和人民不仅从领导者个人的工作表现和道德状况来评价领导者,也从领导者家庭成员的道德表现来评价领导者。领导干部家风究其实质无非是领导者个人作风的延伸和折射。因为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家风,就必然要求这个领导干部自身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而领导干部自身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又会对家庭其他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作风与家风相辅相成,好作风带出好家风,好家风又能促进好作风的形成。周恩来总理当年给家族后人订立了许多规矩,比如“不允许在外提及和总理的亲属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可见,领导干部有好的家风就会以其特有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风气好了,就会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相反,家风不正、家教 2

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 2、领导干部家风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有保障和约束作用

领导者个人的党性党风状况对其家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良好的家风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对领导个人角色意识以正向的约束和保障作用。干部要廉洁,家风很重要。多少“老虎”和“苍蝇”的腐化之路,都是从家风不正开始的。他们在亲情面前丧失了原则,在不知不觉中被“贪内助”、“恶少爷”引上腐化堕落的道路,最后不能自拔。从党员干部的角度看,家风与党风息息相关。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人民群众不仅关心党员领导干部自身是否廉洁自律,更十分注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中有人违法乱纪,不仅影响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威信,更会严重损害党的声誉。因此,正党风就要严家风,树清廉之风更要育清廉家风。

3、领导干部家风对家庭成员道德养成有训育和教化作用

领导干部家风正,不仅对领导干部本人是一种“正约束”和“正激励”,对领导干部家属子女的道德养成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文明健康家风不仅是社会的“减压阀”而且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标志之一。一个人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的影响,有了好品质,就具有了较高的文明素质,自然就会在社会生活中乐善 3

合群,以自由、平等、公平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才会自觉遵守社会的法治和正义秩序。尤其是领导干部家庭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相联系,领导干部家风正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对社会公共权力的正确体认。千千万万个领导干部家庭成员在长期家庭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亲情观、权力观,毫无疑问将成为社会道德和文明建设的酵母和催化剂。 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就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腐败泥沼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忏悔到家就是权钱交易的场所,他本人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父子上阵,夫妻串通,兄弟勾结。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腐败说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连接能否守住。因此,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风,涵养好家教,是每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关键

领导干部良好家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中,领导干部本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领导干部要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首先就是要能够管好自己,以“修身”为本,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在新时期,面对世界大变动,中国大发展,社会大转型,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修身齐家,应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观:

1、坚持以民为本的权力观。

4

领导干部家庭与一般家庭区别就在于领导干部本人总是拥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在一切权力中,公共权力是最重要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掌好权、用好权的基本前提。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这是权利的本质。然而在权利的实际运作中,社会公众权利一旦失去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就可能发生扭曲,人民赋予的权利就会蜕变为个人的等级和特权,被当做领导者谋取个人私利、追求奢华生活的资本和筹码。干部的“小家”是社会大家庭的细胞,是干部拒腐防变的一条重要防线,对于预防、抵制职务犯罪发挥着独特作用。家风腐败,根源于领导干部手中权利的腐败;权力腐败又根源于领导者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是当权者不断膨胀的私心、私利、私欲交替作用的结果。因此,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为家人作出榜样一刻也不忘记自己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可把它当做自己和家庭谋取私利的工具。

2、坚守公私分明的亲情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朋友。有朋友就有感情和人情,有家庭就有爱情和亲情。但讲情不能悖理,公私必须分明。回馈家庭、感恩家人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用错了权力、用错了方式。其实,家庭幸福,不在名车豪宅;子女多福,不在钟鼓馔玉,如果缺少健康的价值观,财产再多、权力再大,最终也会付诸东流。领导干部从严治家,首先就要把感情和原则区分开来,严肃家 5

篇三:领导干部要带头注重家教家风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同志对家庭建设问题的生动论述,既亲切温暖又发人深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认识到自己的家风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带头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带动“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和万事兴。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养育出人格健全的社会个体至关重要,对国家、民族、社会的繁荣发展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领导干部的家庭,更是这样。 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几千年封建的“官本位”、“封妻荫子”的陈腐观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腐败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家庭中打开了缺口。“枕边风”、“膝下风”,“贪内助”、“纨绔子”,一人当官“全家腐”。有的主政一方,老婆孩子经商办企业,包揽工程、批发项目,套取巨额利益;有的搞“一家两制”,“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家人跟着一起发大财。这种以腐败官员为轴心,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发财的家族式腐败,带坏了官场风气,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和政府形象,最终也毁坏了整个家庭、家族。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遗子黄金满筐,不如一经。”注重礼义、诗书传家是中国古代治家的好传统。美好的家庭固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祖孙三代被后人誉为“三世忠贞”。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积德之家,必无灾殃。”对子女的真正关爱是树德育人,留下家人受用不尽、社会皆得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

更重要的是,家教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周恩来同志进城后亲自制定包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不舍。焦裕禄同志不准孩子“看白戏”,把票款如数送给戏院,又建议县委做出“十不准”的规定,至今传为佳话。良好的家教家风,正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的体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最能从家教家风这个侧面反

映出来。领导干部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关爱家人,这是人之常情。但以什么理念、态度、方式关爱,却大有学问。共产党人的家庭亲情,一定要摆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之下;领导干部对家庭利益的追求,一定要在遵纪守法、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底线与境界中获取。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正心修身是最基本的前提。今天领导干部家庭建设,也应当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入手,把搞好家教家风作为“三严三实”的一个“修炼所”、“检验场”, 让“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处理公与私、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众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治家的根本遵循。 本文关键词:蒋金锵 领导干部 家教家风

相关阅读

摆正位置 领导干部要做好人民“公仆”2015-04-14

党员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2015-04-14

领导干部如何正确行使权力2015-04-14

从严治吏 谨防制度成为“稻草人”2015-04-14

别让廉洁成为海市蜃楼2015-04-14

领导干部要强化问题意识2015-04-14

李智勇: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要做践行“三严三实”的表率2015-04-13

2015-04-13

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素养2015-04-10

更关心领导干部“报家底”之后2015-04-10 ? ? ? ? ? ? ? ? ? ?

山西晋城:以核心价值观孕育“当代家风”

2014-09-19 13:58 光明日报

字号:

“爱国爱家积极进取,团结友爱和睦乡亲。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遵纪守法诚信为本。”日前,记者来到山西晋城五中教师郭象璧的家里,看到他为自家和44户亲戚定的家规家训。一个个典故、一首首儿歌、一块块门匾、一副副对联、一封封家书,晋城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家教,有上万名“五老”牵着10万多个家庭,以“点点入地”的方式,催进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晋城市关工委编辑的《百花朝阳》一书,收集了全市101名美德少年的事迹,引领青少年学好人、做好事。今年5月以来,夏匠村的“教子有方,育子成才”家庭教育展览室格外热闹,引领四面八方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慕名前来。蒿峪村退休老干部冯晓编写出“24孝与24不孝”,把百姓身边大家公认的孝子贤孙的人和事与忤逆不孝的反面典型编在一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高平市东城办事处

店上村老教师王海珍,把身边的孝顺儿媳编写成诗歌、快板、顺口溜,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沁水县端氏镇高庄村老支书王忠义自学绘画,以漫画手法宣传焦裕禄、刘胡兰、雷锋等英模,深受老百姓喜爱。此外,还有孙战平的家书、秦忠贵的家训、郑振虎的家规等“五老”新家风家教模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千千万万个“家风”。

目前,老人宣扬家风,父母示范家风,夫妻掌舵家风,子女继承家风,孙辈顺受家风,兄弟姐妹竞比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在太行老区的千家万户传递着,让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领导人家风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30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