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基层调查研究

时间:2018-11-09 10: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基层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双流中学2016届7班语文老师和学生

调查报告题目:双流中学2016届7班语文自主学习情况

调查时间、地点:2013年9月—11月 双流中学

调查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实地调查法,查阅法 访谈法

(二)步骤: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查询收集资料—→

个别访谈展开—→整理调查结果—→呈现书面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内容 语文新课标改革有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它由以前的接受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自主学习是语文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双流中学的语文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该校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一. 语文自主学习的特征

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语文自主学习有几个显著特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主动向目标努力。独立性,即学生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或是主动与同学合作,互相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都依赖老师,等老师来灌输答案。相对性,语文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是说绝对自主和绝对不自主都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介于中间状态。开放性,语文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类型的书籍阅读,而且语文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途径,如到课外书上去遨游,到网上浏览等。

二.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老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很重大也很艰巨的任务,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学,那种淡化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课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却因教师作用的缺失,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有效的自主学

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下进行。双中的老师就很好地担任了这个角色,他们就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研究者,是促使自主学习方式的充分实践者。为了达到自主教学的实效,双中的老师采用了以下策略:1)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2)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3)指导自主学习的反思;4)鼓励自主学习的实践。

2.老师具备的素质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巨大责任。如此艰巨的使命不是什么样的老师都能胜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而双中的语文老师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已经完全具备了这些素质。(1)他们拥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老师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方式。同时,双流中学的老师还能辨证地对待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倡导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不抛弃接受学习,以保证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2)他们精于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由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而内因起主要作用,所以,双流中学的老师主动学习心理学,研究学生心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3)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引导方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拥有科学的方法,且不断思考、摸索,不断改进新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他们掌握了很好的课堂管理艺术。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时,双流中学的老师并不大骂,体罚学生。而是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双流中学的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取得的成效

通过双流中学的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在语文自主学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能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通过各位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该校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了,而且,他们还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其他各课的学习中去,极大地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学习。

双流中学初中部教务处主任这样说:“我们特别强调语文的自主学习方式,并不是对其它学习方式全盘否定,我们所寻求的是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和谐状态,以求学生更好多的发展,使语文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诸方面的目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随时警惕着避免对新学习方式的盲从,坚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的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双流中学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摸索探究,取得了不错的

效果。学生在双流中学的语文课堂上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人:万红霞

汉语言文学2010级2班

2013年11月14日

篇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大钟庄镇党政领导干部

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群众制度

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明确其党建、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联系点。领导干部要深入下去,经常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

二、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三、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研究每月不少于10次。

四、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五、坚持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活动,领导干部要自觉经常到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给予有效帮扶。

六、深入企业搞好困难职工生活,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中的困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大钟庄镇党委

大钟庄镇政府

2013-9-1

篇三:做深做实基层调研

加强基层调研,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在开展基层调研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调研时间安排短,看点多问情少。上级单位到下级部门或上级领导到基层开展调研,往往只安排半天或一天时间,而需调研的内容却安排得点多面广。这样,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往往只机械地走“规定路线”,没有“自选动作”。轰轰烈烈一行人,只能匆匆走走场子、听听汇报、看看材料。这样“蜻蜓点水”“雾里看花”的调研,不仅没有达到调研的初衷,甚至还助长了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歪风邪气。

基层单位巧于准备,调研只见花不见刺。上级单位或领导到基层调研,一般要事先通知,定好“调调”。而基层单位把上级调研作为展示自己工作的机会,根据“调调”,精心安排、严格选点。领导来调研,看到的大都是事先“精心”准备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也是提前“彩排”的好听话。让别人牵着鼻子“选景”或“造景”搞调研,既听不到最真的声音,也看不到基层存在的问题,时间精力花费了,收获却不大。

调研不深入群众。部分上级单位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是为完成任务搞调研,流于形式。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主动、不积极,不深入基层,缺乏走村串户调查的勇气。这样身子下不去,情况上不来的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必然质量不高或偏离事实,不仅滋生了官僚主义,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新时期、新常态下,基层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做出新的回答。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抓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顺民心、合民意。 注重实效,发扬务实的调研作风。“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坐在小车里“一溜烟来、一路尘走”搞不好调研,身在下面,心却浮在上面同样搞不好调研。到基层搞调研,要安排充足的时间,沉到基层,扑下身子,深入村庄农户,深入居民群众,充分倾听群众意愿、广泛集中群众智慧,潜心调查,解剖麻雀,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更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既要“身到”,又要“心至”,不能被表面的成绩,华丽的外表和空洞的言辞所迷惑。敢到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敢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深入到群众当中,走进调查对象的心里,才能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

突出重点,确保正确的调研方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到基层搞调研,既要紧紧围绕基层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定好方向、对准靶心,又要广泛接触、多方求证。既不能按图索骥,也不能散光错焦,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使调研和实际脱节,缺乏调研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要敢于打破常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干部的,也要听群众的;不仅要看面上的,还要关注点上的;不仅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不仅要到成绩好的地方,还要到成绩差的地方;不仅要了解正面的意见,也要倾听个别的甚至是反面的看法。不能只凭听一两次汇报,看一两个景点,查一两盒档案,就评价工作的优劣。

统筹兼顾,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调查清楚一件事,必须获取各方面的情况,真正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综合作出判断。到基层搞调研,要防止调研过程中认识的片面性和区域的局限性,克服只调查不研究,浮在面上,满足于感性认识,凭主观臆断得出结论;防止人云亦云,缺乏主见,奉行“拿来主义”,东拼西凑勉强成篇;更不能搞功利性调研,做老好人评功摆好,怕“捅娄子”不越雷池一步,有问题不说,出错误不讲。这样脱离实际问题、偏离科学轨道的结论必然误导决策,贻害无穷。一定要把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作为调查研究的落脚点,立足调研结果、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及时形成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基层调查研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57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