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京剧旦角化妆

时间:2017-05-29 11:1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京剧化妆的研究报告

京剧化妆的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

班级姓名

学号

年 月日论文封面

目录

目录

一.序论

1 研究的需要性和目的

二. 中国京剧的理解

1 京剧历史

2 京剧组成

三. 中国传统美

1乌发蝉鬓

2云髻雾鬟

3蛾眉青黛

4明眸流眄

5朱唇皓齿

6玉指素臂

7细腰雪肤

8红妆粉饰

9肌香配薰

3.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1杨贵妃

2王昭君

3西施

4貂蝉

四.京剧style analysis

1京剧化妆

2京剧发型

3京剧服装

五. 参考文献

【1】赵少华 中国京剧服饰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2】中国广播网 古代人物: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2010

【3】京剧 中华文化标志城官网 2014

【4】京剧为何要申遗 新浪 2012-09-24

【5】傅谨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 2007

【6】马静 传统京剧旦角化妆技法 2013

【7】刘琦 京剧行头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01

序论

一 研究的需要性和目的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所以我们通过介绍京剧带领大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各种媒体层出不穷,使我们的眼睛有了不够用的感觉。京剧诞生于市民文化尚未高度繁荣的时期,鼎盛于艺术门类有限的时期,从未经历过如此冲击,现在流行经典重拾,很多的京剧音乐元素被应用在流行音乐中,这说明京剧的艺术魅力在今天依然没有减退。年青人依然会喜欢上京剧,只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了解京剧,体味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可能大家觉得现在不流行了,年青人都不喜欢京剧。但是京剧毕竟是中国流传了几百年的东西,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年青人喜欢、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这个数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如京津一带,仍有很多家庭会把喜欢京剧作为一种传统传承下去。中国人是不会轻易丢弃传统的。

正文

二中国京剧的理解

中国京剧的历史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中国京剧的组成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t喜、怒、哀、乐、惊、恐、悲"t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为文丑与武丑。

三.中国传统美

孙武在《孙子 九地》中对中国男人的人体美描述为“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提炼出女子人体美的标准:身材线条——“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肌肤颜色——“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腰围纤细,明眸皓齿,笑容妩媚。古时女子形容俊美标准有:乌发蝉鬓、云髻雾鬟、蛾眉青黛、明眸流眄、朱唇皓齿、玉指素臂、细腰雪肤、红妆粉饰、肌香配薰。

一、乌发蝉鬓

“乌”就是说要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蝉鬓”则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薄如蝉翼的头发。“乌”这个词早在《左氏春秋》中便已出现,“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是魏国王宫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显而易见,发质是古代男性对女性审美的一项标准。

二、云髻雾鬟

“鬟”,就是环髻的意思,髻则是指束在头顶的那个结。云髻雾鬟,就是说女性梳出的发髻要状如云雾。可见,发式也是古代男子对女性审美很在意的一个方面。

三、娥眉青黛

“娥眉”这个词被用来专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说把眉毛剃掉,然后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化妆手法,在西周时期就流行开来。这说明了眉黛素来是女性的一项审美指标。

四、明眸流盼

“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当然是美女的一条标准。

五、朱唇皓齿

朱唇是红唇,皓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显现牙齿的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衬托樱口朱唇,相得益彰。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手指与手臂非常重视。手指必须纤细柔软,手臂必须白皙,还要圆润充满弹性。其实就像现代人喜欢美腿美女一样,“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

七、细腰雪肤

细腰指的是腰肢纤细,走起路来好向拂风的杨柳。雪肤指的是肌肤雪白。细腰雪肤,这一点和现代人的审美倒是极为相似。

八、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白粉,也就是说会化妆也是评定一个女性美不美的标准。

九、肌香配薰

据说著名的香妃和西施都是浑身散发着香气的美女。这是男人的极致幻想,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被列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上述的九大标准配合着“莲足至上”的审美观念,基本上构成了古代人选美比赛的各项指标。

2.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千百年来,人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四位女子的绝代芳姿,这种形容既生动又含蓄,给人们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仅仅这八个字,却包含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四个小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四大美人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被古代民间广为传颂。

沉鱼的传说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

落雁的传说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

篇二:京剧旦角服饰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本书选取京剧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旦角服饰

1。女花褶子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04:58

回复

2。对称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图为《西厢记》之崔莺莺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06:17

回复

3。 均衡女花帔

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27:58

回复

4.观音帔

观世音菩萨专用。白色。圈银绒绣墨竹,或平银绣竹。观音帔专用的竹叶纹样,是发挥图案的象征性,表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图为《鲤鱼仙子》之观世音菩萨

作者:直钩钓客 回复日期:2004-6-16

12:29:48

回复

好帖!顶!

作者:空-蝉 回复日期:2004-6-16

12:30:24

回复

5.女皇帔

皇后、贵妃专用。明黄色。绒绣团凤。下身内系百折裙。 图为《打金砖》之郭妃

篇三:京剧艺术

梅先生说,“传统是改革的基础,以广大的群众来做为衡量前进、好坏的标尺。”,“每次的改革,总是紧紧的与广大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就是梅兰芳革新京剧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二十世纪前叶京剧走向繁荣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在步入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艺术欣赏手段的多元化,观众群体欣赏要求的发生很大变化,京剧乃至整个戏曲的表演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一套程式和内容上,那就象二十世纪初的京剧不能满足当时群众要求一样,不能满足现时主流观众群体的要求,就会逐步丧失观众群体,最终失去生命力的来源。梅兰芳先生的经典名言值得我们重温,只有把住了观众欣赏需求这个主线,融进时代的潮流,京剧艺术、戏曲艺术才能重振雄风,焕发青春,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京剧旦角化妆吊眉,·也不是自古有之。一开琪台演员不吊眉.还画的是倒柳叶眉,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改变,才发展为吊眉。在当时,这确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使妇女形象比过去更健康,更精神了。可是在今夭,这又显得不够了.人们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审美观也隧着这 一点在继续起着变化.

”(《二十世纪大舞台》招股启事·简章)。改良理论还提出京剧新戏应该适应观众的审美需要,并强调了悲剧在戏剧审美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理论的提出对日后京剧的实践发展和梅兰芳先生的京剧改革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踩跷是旧京剧中模仿妇女緾足的形象而产生的一种技巧,緾足是陋习,有识之士意识到在废止緾足的时代不能再沿用这种技巧。

谈到衰落这个问题,其实这个历史规律性,元杂剧没落了,明传奇兴盛,后来京剧兴起,这是一个规律,没落也是下一次兴起的前奏。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不可想象的变化。因此,中国当代的戏曲艺术,就必须抓住这种时代的神经,否则,任何“刻舟求剑”的做法都是徒劳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度,艺术都必须荡漾着时代的精神力量,与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休戚相关。一边是我们在大搞对外开放,经济生活的竞争使人的生活飞速地向前迈进,各种复杂而现代化的价值观交相汇织,在人们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升腾、起伏,一边却是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慢条斯理地唱着《三岔口》、《空城计》、《文昭关》等古老的折子戏,这实在是太不相称了。


京剧旦角化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28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