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三民主义

时间:2017-05-11 07:0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什么是三民主义呢?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 …

从民生主义看孙中山的社会思想

内容大要:一、时代背景 二、何为三民主义 三、民生主义 四、总结

一、 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由于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之乱及维新变法改革运动的失败,导致民不聊生,政治混乱;加上西方国家的强大,列强势力侵凌进逼,自鸦片战争开始,屡战屡败,清廷被迫签下的众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致使中国门户洞开,主权遭受重大侵害。面对如此地内忧外患,孙中山先生遂于公元1885年中法安南之战后,产生倾覆清廷、创建民国的想法。公元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当时仍仅为「二民主义」;一直到公元1905年成立同盟会,颁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大纲领,才真正形成为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遂以「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展开辛亥革命以救国逃亡。

二、 何为三民主义

何谓三民主义呢?孙中山先生以最简单的定义说明:「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三、 民生主义

由于其时代背景下,当时各国的物质文明极进步,工商业很发达,人类的生产力忽然增加。着实言之,就是由于发明了机器,世界文明先进的人类便逐渐不用人力来做工,而用天然力来做工。从机器发明了之后,便有许多人一时失业,没有工做,没有饭吃。这种大变动,外国叫做“实业革命”。因为有了这种实业革命,工人便受很大的痛苦。

因为要解决这种痛苦,所以近几十年来便发生社会问题(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成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潮流。

孙中山先生有鉴于此,即表示:「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而「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的问题。所以我们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始意就是在正本清源。」;「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因为民生不遂。所以社会的文明不能发达,经济组织不能改良,道德退步,以及发生种种不平的事情。像阶级战争和工人痛苦,那些种种压迫,都是由于民生不遂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因此,可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即是两者均以提高生产力、丰富生产成果,及通过分配财富手段,提升人民生活素质。在这几方面,两者有其共通、相通之处。

孙中山先生认为,民生的需要即是衣、食、住、行四种,要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要把这四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幷且要全国的人民都能够享受,而要大家对于这四种需要都不可短少,一定要国家来担负这种责任。如果国家把这四种需要供给不足,无论何人都可以来向国家要求。国家对于人民的需要固然是要负责任,至于人民对于国家又是怎么样呢?人民对于国家应该要尽一定的义务,像做农的要生粮食,做工的要制器具,做商的要通有无,做士的要尽才智。即「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然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解决民生经济问题的重要主张,尤其是在处理土地问题与资本问题方面,孙中山先生有非常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有关民生主义的重要主张与内容,一个是平均地权,一个是节制资本,大致如以下的介绍。

一、平均地权:

(一)都市:

都市平均地权是为消除少数人操纵土地所有权的不合理现象,消除土地投机业,使土地规国民共享,因此民生主义第一方法就是平均地权,平均地权同时还有促进工商业发达的积极性作用。而为达到平均地权的目标,孙中山先生规划了几种解决方法:

1、 自订地价

2、 照价征税

3、 照价收买

4、 涨价归公

(二)农村:

耕者有其田是为了避免耕地被少数地主所垄断,而为种田的农民所有,且农民都能得到自己劳苦耕种的结果,因此提出耕者有其田。 一方面他可以实现社会公道,一方面又可以增加农业生产。 至于如何达成此一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民生主义中也具体提出了几项解决办法。

1、 限田:就是限制地主私有耕地之面积。

2、 授田:就是由国家授田给农民。

3、 贷田:就是将新移民区域土地,由国家收买,长期贷给农民。

二、节制资本:

在资本问题上,民生主义中主张以节制私人资本与发达国家资本来解决。

(一) 节制私人资本:

所谓节制,是调节管制的意思,一方面在防止资本家垄断,另一方面在使社会财富分配平均,全面普享文明福祉。 要达到此一目标,民生主义中提出的解决办法有以下几项:

1、 限制私人企业经营的范围

2、 社会与工业之改良

3、 直接征税

4、 分配之社会化

(二) 发达国家资本:

而发达国家资本即发展国家实业的意思,在于促进生产工业化,以改变经济结构,幷改善人民生活。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就是社会主义。

而发达国家资本的理由,在于实行工业化以求富、实行社会化以求均。至于要如何发达国家资本呢?以实业计划为根据之蓝图,是由交通而矿业而工业。 这三大实业有独占性,且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当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四、 总结

要为人类谋幸福,就得先导致人类生活中痛苦的原因,因为每个人遭遇到的疾苦和享受到的幸福程度都不一样,而人生活得如何就是受到生计所限制,只有令生计完备可以让人过好生活的政策才能于社会中生存,否则连生计都不能满足,这样的政策只会被社会淘汰。所以社会主义主张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之生存;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其实也就是经济主义。经济学者专从经济一方面着想,其学说已成为完全的科学,社会主义系从社会经济方面着想,欲从经济学之根本解决,以补救社会上的疾苦。

社会主义其实种类繁多,有手段比较温和的,有主张比较激烈的;但要旨皆在于希望透过实现他们的主张而达到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而综合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目的,即可得知在争取"经济地位的平等"。然而所谓经济地位的平等,当然不是"均穷",而是要"均富";即要提高社会整体的财富及生活资料,然后通过合情合理及可行的方式,分配予社会的个各份子。所以,除了手段及方法各有不同外,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目标其实是相似的。所以孙中山先生之民生主义的目的,即是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才能更幸福,人民的苦痛也才能减轻。

篇二:三民主义的评价

(1)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没有明确反帝的口号)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评价:

(1) 进步性: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 局限性: 三民主义又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

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篇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从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三个方面介绍的。必修一中学生已学过辛亥革命,对本课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认知,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具体的历史的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以图片和文字资料为基本素材,灵活使用,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认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理论内容,进而对三民主义进行总体评价。

课标要求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教学重点是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和实践。难点:分析三民主义的不足以及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异同。

二、说学情:

我拟以福州一中的学生做为教学对象,一中的学生多是尖子生中的尖子,学习基础好,素质高,学习自觉能力高: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很多学生家里有电脑,查阅搜集资料比较方便;班里学生才艺丰富。

三、教学设计:

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中讲解25分钟左右的基础内容, 至少为学生发言留出15分钟的时间,说说自己对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看法,实现情景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探究性地思考孙中山的苦衷、大度和对三民主义的坚持。指导学生课前分组搜集资料了解三民主义提出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孙中山、袁世凯和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上台解说的形式展示,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从资料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运用讲述法深入讲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意义。教师通过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运用ppt展示文字和影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课:ppt展示文字:思想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它能影响世界。??什么样的思想能影响世界呢?真正的思想是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产品,是独特的、有建设意义的人文精神。冷静地反思、批判、重建是真思想出现的过程,不人云亦云,达到真理和理性才是最高标准。

选自《IT时代周刊》10年第11期

通过这段文字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引出专题四的主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出20世纪中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解放富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的三位伟人,使中国人醒过来的孙中山,使中国人站起来的毛泽东,使中国人富起来的邓小平。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程有个整体的了解。

ppt展示孙中山的书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资料说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提出的背景,最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总结,政治:列强入侵清政府腐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救国运动的失败经验

讲述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未得到回复,孙中山原为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的原因。

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当时国民,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如果自己是革命分子,那么什么是中国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以前的搜集资料,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很容易

说出赶走列强,推翻清政府,建立人民的政府??然后再去学习当时的资产阶级是怎么做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方面顺理过渡到下部分知识点。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找出三民主义提出的时间方式和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并讲解: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里鞑虏是指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自主,反映了人们的意愿和时代要求。 不足:注意鞑虏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民族歧视。未提出赶走外国列强。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反映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政权的要求。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是孙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做法是:核定全国低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但是显然这种想法在当时不可能实现。

教师指出三民主义是孙潜心研究时局,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而得出的,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旗帜,对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促成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意义重大。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设想和三民主义对比,以发现其不足,顺理引出课文第二子目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对历史知识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了大总统,但此时清帝溥仪还坐在皇宫的皇位上,清政府未被完全推翻,掌握军政大权的袁世凯此时出来调节,三方妥协。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13日,孙中山辞职,15日,袁世凯被选为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盗取。

Ppt展示孙中山的书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民主义的推行遇到总总问题,孙与时俱进与中共联合退出了新三民主义,教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回答提出的时间,方式,内容和意义。教师总结并板书。讲解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让学生认识到新三民主义弥补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各民族平等;主张普遍平等民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基础,是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用ppt展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以节约时间

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各民族平等;

主张普遍平等民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让学生从中得出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并让学生体味到孙中山不屈不饶、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最后通过板书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构建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架,并复习本课的内容。

利用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愿上台发言,题目可以围绕你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看法展开或者如果你是孙中山,你会让出总统职位吗?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情景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探究性地思考孙中山的眼光、宽容和苦衷,培养学生从资料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发言的内容和方式不能预设,情况不定,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有独到的见解要鼓励,并鼓励班里的学生加入讨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和集体感。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时间。

五、教学反思:

要注重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具有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由此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目的。


三民主义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65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