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旧三民主义

时间:2017-05-29 11: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全面解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全面解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 盛昌华 274200

1905年,孙中山伙同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明确提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下面我们就来全面解析一下三民主义。

首先分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充分说明了清政府的腐朽。它告诉人们,对这样一个反动的政府不能再对它抱有任何幻想,必须用武力来推翻它。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要想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要进行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因此孙中山就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今中国以千年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族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叟。”又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为贫富不均。”正是由于“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所以才必须进行民族革命。这里,所谓的“异族”应是满洲贵族,而不是指所有的满族人;外邦应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

限性,孙中山还不能也不敢把反对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但是它又有反帝斗争的需要,所以就把反对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因而提出民族主义。又因中国“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人民陪受压迫,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因而必须进行政治革命,为此提出了民权主义。为了解决“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的现象,避免中国出现贫富悬殊过大的问题,孙中山又提出了民生主义,主张进行社会革命。

其次,分析三民主义的含义。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包含两层基本的意思:一是推翻满清政府,二是实现民族独立。但如果分析细了,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鞑虏”是我国古代汉族封建统治者对北方少数民族一种侮蔑的称呼,是民族歧视的一种表现。满清王朝建立之后,许多汉人一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希望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汉人的天下。虽然孙中山一直强调民族民等,但“鞑虏”实际上是指满洲贵族;这里的“中华”实际上是汉族。因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际上就是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体现了孙中山等人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虽然民族主义直指满面清政府,但既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更是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反映,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实现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意思是指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一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保障广大民众的平等权利。在这里的“民国”,实际上是依照美利坚合众国的样式,建立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

阶级共和国。因为孙中山从小就接受了美国的教育,对美国的民主充满了羡慕之情,所以辛亥革命实际上就是走的美国的道路。体现了孙中山等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愿望。可以说民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体现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的愿望。

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核定地价,用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这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第三,三民主义有哪些局限性?由

于当时的中外民族矛盾比较隐蔽,并且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太强。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比较大。民族主义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虽然具有反帝的性质,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既不能明确反帝的目标,又容易产生反满情绪。民权主义明确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把矛指向整个封建主义的总头子——君主,但没有指向整个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民生主义虽然主张“耕者有其田”,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阶级的土地问题,因而不可能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使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篇二:《评价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评价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指推翻满清封建王朝,这又被称为“民族革命”。民族主义的提出让中华大地上有志之人,更加坚持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任务。中国在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完全腐败的社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封建主义改良派,他们试图改变这种现状。而改良派试图通过改良,和帮扶封建社会下的清政府,认为清政府可以带领我们中华走向富强。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通过革命的方式来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国家兴亡的任务。戊戌变法的维新派想通过维新变法来改变封建主义。试图让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带领我们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结果显而易见,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扼杀了这次运动。义和团试图通过自己来维护国家主权,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结果又是悲惨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绞杀了义和团的成员。种种说明中国封建王朝已经腐败至极,已经不能通过改良来改变其实质,我们需要革命,需要革命去推翻它。所以说,这时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封建,反侵略作为首要任务,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看到封建已经油尽灯枯,无可救药。但民族主义还是有其不足之处,帝国主义就会承认这样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会顺理成章完成反侵略的任务,这一错误认识决定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反侵略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从反封建的立场上来说,仅仅进行民族革命,并不能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孙中山在之

后又提出了三民主义之根本“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又被称为“政治革命”。前面的民族主义,只推翻清朝政府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稳固政权,所以说政治革命是民族革命的继续。民权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核心,国家统治也是当时国家的核心,统治就要有政权,所以说只有把政权问题给解决了,政权才能稳定,国家才能稳定。不管阶级如何,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通过政权来将自己的想法实现,通过国家的法律、政策来建立有利于本阶级的制度,用制度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民权主义理论的提出,从理论上推翻了封建王朝统治者们的统治,解决了政权归属问题,封建王朝两千年的统治结束了。最终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其民国性质在根本上也与封建社会有了实质性的区别。

民生主义,孙中山为了避免中华民国产生与欧美国家一样后果的而提出的,是为了更好的防止贫富两极化的理论。其实更是孙中山试图从经济上反封建的举动,试图从经济上彻底解决封建势力的措施。经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的统治,必定要有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而这些最终与经济又相联系。民生主义通过核定地价、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从而解决最根本的民生问题,人民生活好了,经济自然也会得到解决。民生主义主要措施,规定土地价格之后,国家不会立刻征收地主的土地,也不会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但是由于规定土地价格之后土地所产生的利益并不归地主所有,所以之后的地主通过土地得到的利益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主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从而很好的回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增长致使地主阶级获取暴利等问题。而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土地所有者,正是地主阶级。因此,民生主义对这些土地所有者极为不利,大大的降低了他们从土地所得到的利益。同时,在未来的中华民国,资产阶级通过经营资本主义的工业、商业和农业,可以增加其实力,最后在经济上超过地主阶级,最终成为国家领导。所以说一个有实力无权利的地主阶级肯定不会让资产阶级统治者掌握政权。所以最后在历史发展下,中华民国时期还是没有彻底的走出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土地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 纵观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中国的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它在反封建,反侵略上面都有自己的态度。但是由于力量太微小,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在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时,并没有很快的提出反侵略的口号,最终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现状。但就其本质而言,旧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篇三: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与评价

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与评价

三民主义是高一历史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下面把我讲课的内容整理了一下,放到这里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满清政府,这又被称为“民族革命”。民族主义,首先当然要注意“排满”不是指排斥整个满族,而是要推翻满清政府。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两点:1、这里的“民族主义”不仅仅是为汉族的民族主义,应该看成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是民族主义的目的;2、民族主义的矛头是直接指向满清政府的,是要推翻清朝政府,这个是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最大区别。就以上两者的关系而言,推翻满清政府是手段,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则是目的。

那么,如何理解推翻满清政府与中华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呢?为什么我们要赞成推翻满清政府,也就是在改良与革命之间倾向于革命派而不是改良派呢?

我们都知道,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然要将反侵略和反封建作为两大任务。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支持一个政府,最关键的标准,就是看这个政府能不能带领中国完成反侵略和反封建这两大任务。

联系一下前面的两个重要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民曾经是对清政府给予了厚望的,希望清政府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希望能在清政府的领导下完成反封建的任务,逐渐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义和团的人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希望能在清政府的领导下完成反侵略的任务。但是,掌握实权的守旧派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表明清朝统治者不可能允许一场真正反封建的改革,不可能自上而下地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不仅已经没有了带领人民坚决抵抗侵略的决心,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了侵略者的工具,清政府已经不可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侵略的任务了。这样的政府,当然不可能指望通过改良的手段来让它实现质的进步。

所以说,民族主义的提出,将满清政府作为首要打击的对象,把推翻满清统治,看成是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前提。说明革命派已经比改良派和义和团更深入地认识了清政府是当时中国发展最首要的障碍,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但是民族主义的缺点或者说不足,也是存在的。首先,从反侵略方面来看,虽然民族主义看到了满清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是帝国主义的工具,但是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大多数人,都简单地认为帝国主义国家会承认一个资产阶级的中华共和国,推翻了满清统治以后自然就能解决中国被侵略的问题,结束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实现民族独立。这种错误认识,使包括孙中山再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当时对帝国主义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们不可能将帝国主义作为直接斗争的对象,这就决定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反侵略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一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也被后来的历史发展所证明。

从反封建的角度来说,仅仅进行民族革命,并不能完整地解决反封建任务,所以说,孙中山

又提出了民权主义。

二、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又被称为“政治革命”。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仅仅进行民族主义,推翻满清政府,虽然是反封建的体现,但是如果在推翻满清政府以后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那么就距离反封建的任务太远,因此,政治革命实际上可以说是民族革命的继续。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历来凡是革命,政权问题都是革命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政权的归属问题,才能确定政权的性质,任何阶级,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通过它来将自己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国家的各种法律、政策来建立有利于本阶级的秩序,保护本阶级的利益。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推翻满清政府以后由谁来掌握政权以及如何组织政权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国体和政体问题。

建立共和国还是君主国的争论,也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区别所在,民权主义的理论,可以说是革命派一面鲜明的旗帜,其资产阶级性质,使他们划清了与封建势力的根本区别,而共和制的理想,则让他们与改良派泾渭分明。

三、民生主义

一般来说,在介绍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时,往往都比较强调它是孙中山为了解决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而提出的理论,是为了防止贫富分化的理论。但是笔者认为,民生主义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的纲领,其本身的反封建意义却被忽略掉了。因此,笔者在这里重点谈谈对民生主义反封建意义的理解。

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资产阶级可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到这里为止,是否就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是一个国家最有实力的阶级,社会主要财富的占有者,也就是生产资料的主要占有者。政治上的统治权,必然要以经济上的统治权为基础,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存在,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的封建地主阶级是其基础,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通过对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占有,地主拥有了保证其统治地位的实力。因此,如果不能改变地主阶级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建立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也不可能巩固。因此,前面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虽然从政治上解决了反封建的问题,但是却并没有包含经济上的反封建内容,因此,还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而民生主义,正是孙中山试图从经济上反封建的设想。

民生主义试图通过核定地价、土地国有的方法来解决土地问题。按照民生主义的观点,核定地价以后,虽然国家不会立刻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也不会强制没收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但是由于核定地价以后的土地增值并不归土地所有者占有,所以说,以后土地所有者通过土地获得的收益增长遭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避免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经济增长导致的土地所有者获利暴增问题。而当时中国的主要土地所有者,正是封建地主阶级,因此,民生主义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地主阶级通过土地获得的利益将大大削弱。同时,在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内,资产阶级通过经营资本主义的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农业,可以逐渐增加实力,

最后在经济实力上超过地主阶级,成为名副其实的统治阶级。

从上可见,虽然说,孙中山在主观上是想避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弊端,但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却没有,也很难看到造成贫富分化问题的,恰恰是他要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他把贫富分化归咎于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实际上是将矛头对准了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他没有,也不可能到民族资产阶级身上去寻找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避免欧美社会贫富分化的弊端。

因此,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其说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如说是试图用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法来瓦解封建地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但是,即使是这么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法,也不可能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因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前提就是在革命成功初期,不立即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是设法限制它,给资产阶级一个继续力量的过程。但是,既然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并没有被立即削弱,那就表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失去政权以后,仍然在经济上保持了其既有的统治地位。那么,一个有实力而无权利的地主阶级,会容忍一个无实力的资产阶级安稳地掌握政权吗?当然不可能。后来,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就证明,虽然资产阶级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封建势力马上对资产阶级发动了有力的反扑,中国仍然处在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所以,总的来说,三民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在反侵略、反封建上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实现近代化的主张。但是由于他们力量弱小、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决定了他们在反侵略时不能直接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反封建时也不能真正认识到直接与地主阶级斗争、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重要性。这从本质上来讲,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表现,也决定了在三民主义知道下的辛亥革命难免要遭到失败。


旧三民主义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28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