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骆统

时间:2017-05-04 06:1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经典句子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党90周年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切记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更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周恩来)

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4、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7、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清?魏源)

8、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10、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汉?荀悦)

11、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明?谢榛)

1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1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9、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当代)

2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当代)

2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2、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23、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24、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名言警句之社会民生篇

社会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4、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5、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6、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8、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9、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10、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11、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2、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3、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

民生问题(就业、社保、教育)

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2、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3、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4、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5、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8、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9、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10、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1、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改革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篇二:2015-2016初二上学期寒假复习卷2附答案

2015-2016初二上学期寒假复习卷2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 脍灸(zhì)人口 B.憧(chōng)憬纷至踏(tà)来 ....

C.挑剔( tì) 呕(ǒu)心沥血 D.龟(jūn)裂 眼花缭(liáo)乱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女排亚锦赛夺冠,主力队员朱婷也因此跻身世界最佳主攻手之列。 ..

B.汽军拐了个弯,只见树木蓊郁,山谷深邃,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 ..

C.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 ....

D.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A.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 B.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尔 .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水浒传》中,鲁提辖替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蒋门神,又机智脱身。

B.《西游记》中,孙悟空巧妙进攻,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芭蕉扇。

C.《阿长与(山海经)》中,被“我”称作“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是没有多少文化的阿长给“我”买的。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第一名赏给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

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

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

6.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务)( .

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 C. 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 ..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母亦贤之 贤: ②迁偏将军 迁:..

③数陈便宜 陈: .④文多故不悉载 悉: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统为之饮食衰少。(2分)

译: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

译:

(二)(4分)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 答:(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答:

(三)(4分)

有机肥迎来了好机遇

①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一句话点明了农家肥对于农业生产的超凡地位。不过,这已经是老皇历了。叫好不叫座,明知有机肥比化肥好,但农民就是不爱用,这正是目前有机肥推广所面临的最大现实。

②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肥效长,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还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提升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不少人觉得,现在的蔬果好像比过去好看了,但却没有过去的香了。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化肥已经全面取代有机肥地位的后果之一。

③因此,严格控制化肥的过度使用,推广有机肥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要制定有机肥..

使用的补贴政策,保护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应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土地的污染和退化,保证耕地的质量和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相信有机肥在未来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11.第②自然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分)

答:

12.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过度”为何不能省去?请简要说明。(2分)

答:

(四)(5分)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

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

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

④不是吗?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⑤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13. 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14. 阅读④⑤⑥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3分)

答:

(五)(14分)

丑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 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瓜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瞄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5. 简要说明第②自然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6. 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答:

17. 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3分)

答:

18. 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4分)

答:

(六)(10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晨兴理荒秽, ,。(2) ,长河落日圆。

(3) ,江入大荒流。(4) ,三年多难更凭危。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6), 。将白发唱黄鸡。

7.浮云游子意,。

,一览众山小。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2015年4月18日,江阴城西小学的同学及其家长们,在江阴黄山湖公园举行了一场“天使行动”漫画作品慈善义卖活动,义卖所得款项将捐赠给常州金坛常胜小学一名患白血病的

女孩。金坛市11岁的“小画家”王梓伊获悉后,也赶到江阴,将自己的画作义卖;两名在江阴的外国友人得知后,也来到现场参与义卖捐赠活动。

请结合上面材料,以“善举无价”为观点,展开简要的论述。字数在100~120字之间。

(二)(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的书字字珠玑,让人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有的书含蓄隽永,让人感受情感的丰富多彩;有的书振聋发聩,让人获得信心和力量,??读书,如饮醇酒,如品香茗,浓淡自得,滋味悠长。一本书,泛着悠悠墨香,滋养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位。与书相伴,一路成长。 请以“读书滋味长”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体验或所思所感。 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答案

1、D

2、C

3、B

4、D

5、D

6、A

7、B

8、①认为??有贤德; ②升任、升迁。③陈述;④全部。

9、(1)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饮食。(2)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 附译文:

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湍须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武七年死。

10、(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

篇三:名言补充

附录一:名言警句

一、廉洁清正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

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俭节则昌、淫夫则亡。(墨子)

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4、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5、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陆贽)

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二、为政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 ·刘昼 )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三、严格执法

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3、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 清·严复)

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4、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淮南子主术训》)

释: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5、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清严复)

释: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

6、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战国·慎到)

释:当君王的人不过多地听那些空泛无益的议论,而应根据法律制度来评判时政的得失。不合乎法律的话不要听,不合乎法律的辛劳不给以赏赐,没有功劳的亲属不能任用他们作官。当官的人不能因亲徇私,法律对所爱者也不应有特殊的施舍。因此,上下级之间没有别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四、创新实践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5、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罗)

6、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7、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你有这种能力,能够把握生活最佳的时机,缔造伟大的成就。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10、智者不袭常。(顾炎武)

1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

释: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1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释: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13、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温家宝)

五、纳谏

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释: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释: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3、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六、诚信

1、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4、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5、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富兰克林)

6、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

7、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 迅)

8、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别林斯基)

9、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七、爱民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2、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释:水因为有源头,所以其流才没有穷尽;树木因为有根,所以生长才没有穷尽。

3、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宋·石介)

释:房屋厅堂赖以支撑的是柱子,但是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勋只给予一个人,但功勋要靠群众的谋划和努力才能建立。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

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5、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6、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汉·荀悦)

释: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7、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明·谢榛)

释: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8、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汉·司马迁)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

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1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释: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1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12、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释: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1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14、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5、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1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7、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释: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18、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1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20、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释: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九、举才用人

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2、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 (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3、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4、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6、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8、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9、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十、教育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清?朱舜水)

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

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3、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

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4、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

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6、骨曰切,象曰磋,玉曰啄,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文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释: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象加工骨、象牙、玉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一样,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荀子)释: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9、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劝学》)

释: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十一、农业

1、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古希腊色诺芬)

2、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管子《战国》)

3、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色诺芬)

4、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唐李世民)

5、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

6、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 (清张履祥)

十二、环保节能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1979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释: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

附录二:政策理论、先进人物名言、领导人讲话

1、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法制型政府:坚持法律至上、缘法而生、属法之下、弘法之旨、据法而行、受法监督、对法负责的政府。

4、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机制。

5、监督机制: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的监督机制。

6、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实现人类、环境和经济开发三者的和谐。


骆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13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