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骆统是个怎样的人

时间:2017-05-05 06: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初二语文测试卷

初二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l、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chà 异壮志难chóu绵亘 哽咽 2、、默写。(10分)

①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

②白头搔更短, 。 ( 杜甫 《春望》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是 ,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枣核》作者是萧乾,这篇以“枣核”为线索的散文表现了美籍华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作者用浓墨重彩着意渲染,表达父子情深。

D、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最为显著之处,就是刻画景物十分细致,动静结合又适时含蓄地抒发感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B、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了过来。

C、学校的教学显著,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D、李春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

B、好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

C、走到独木桥,他腿打抖,身体直晃,真是骑虎难下。 ....

D、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出来。 ....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 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 。晨光在感觉中不只停留在视觉上。

① 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

② 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③ 那看来沉郁的山泉,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 草夜间的露珠,显现七彩虹的光泽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7、解释下列古文的加点字 (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②齐人固善盗乎 ③了不悲 ④弦既不调 ....

8、阅读下面的对话,推测安徒生的言外之意。(2分)

著名作家安徒生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地

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不落声色地回敬说:“你帽子下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安徒生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二、阅读与赏析(32分)

(一)古诗文赏析(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阕辅三泰。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二)(10分)

分量救济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骆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则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之,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 (选自《三国志》

重点词解

骆统:吴国大将军。 士大夫:古代指社会上层人士或有声望的读书人,这里指“乡里及远方客”

10、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则统甚哀之 ②、数问其故 ③、诚如是④、遂使分施 ..

11、下面与“乃自以私粟与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B、 又以告母

C、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D、 徐喷以烟

12、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13、文章在表现主人公骆统时,还写到了主人公的母亲和姐姐,请问这样有何作用?(2分)

(三)(9分)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棉麻,到后来的人造纤维尼龙、的确良。其实,各种纤维制成的衣料都有局限,比如棉质服装虽然舒服,但总觉得不上档次,不容易吸引眼球;丝绸虽然轻薄柔软,但容易起皱;麻类虽然凉爽,但穿在身上总有刺痒感;化纤虽然平整,却难与皮肤亲和。而眼下又兴起了“绿色服装”、“生态服装”,人们又重新选择了天然纤维,一些服装生产商也开始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的生物布料。

②大豆一直是博得大众喜爱的食品。现如今,大豆也不再仅仅用来磨豆腐、榨豆浆,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因此称之为“绿色纤维”是再贴切不过了。经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大大提高了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还能抗茵、防静电。它除了具备以上各种纤维的优点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余地,再加上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还符合免烫、易洗的潮流,更是会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另外,穿上大豆蛋白纤维衣服,最值得自豪的是可以这样宣称:“我的衣服可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哦!”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宠爱,玉米纤维也不甘示弱。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

⑤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玉米纤维则完全是从玉米这样可循环再生的农作物资源中提取,因而不会污染环境,更能被生物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正可谓取自大地,再回归大地。

⑥此外,玉米纤维还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玉米纤维通过加工改造,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宇航服。

⑦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布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14.细读全文,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15.第②段中加点的“点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16.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 ( ) ( )

17.请简要说明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有哪些独特的优点?(3分)

(四)(11分)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 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

18.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19.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0.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2分)

21.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22.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2分)

初二语文测试卷答案

l、(4分) 诧 酬 ɡèn yě

2、(10分)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浑欲不胜簪 ③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夜阑卧听风吹雨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C (2分)4、C (2分)5、B (2分) 6、D(2分)

7、、①同“嬉”,开玩笑。②本来 ③完全 ④已经。(4分。答对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8、你空有漂亮的帽子,却掩盖不住思想的腐朽、贫乏。(2分)

9、B(2分)

10、(4分) ①哀:同情②故:原因③是:这 ④遂:于是,就

11、B(2分)

12、乡邻们连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充饥,我怎么忍心一个人吃饱呢! (2分)

13、既表现人物的贤德仁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分)同时又告诉我们骆统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1分)

译文:当时正闹饥荒,乡亲们和来自远方的客人大多穷苦少粮,骆统因此而每天都吃非常少的食物.他的姐姐不仅仁爱而且有操行,独自守寡没有孩子,骆统很同情她。他的姐姐看到骆统如此伤心,多次追问其缘故.骆统说道:"乡邻们连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充饥,我怎么忍心一个人吃饱呢!"他的姐姐便说:"果真这样,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何必自己伤心到这个地步?"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粟米给他,又把此事告诉母亲,母亲也非常贤德,也认为骆统做得对,于是就让他将粟米拿去施舍给乡邻们。

14.说明了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生物布料的特点(2分)

15.加工(或转化)(2分)

16.举例子 作比较(2分)

17.保健的作用,免烫易洗,绿色无污染 (3分)

18、只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2分)

19、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1分)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1分)

20、分别写出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2分)

21、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坚定信心,坚持不懈,(2分)而复读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1分)

22、“文”是一个认定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2分)

篇二: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空城计练习

5 空城计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模样(mú) 笑容可掬( jū )犒赏( kào )司马懿( yì) ....

旌旗(jīng) 抚掌( fǔ ) 焚香(fén) 隐匿( nì ) ....

hài( 骇 )然 zhǔ(麈 )尾 鹤chǎng(氅)guān( 纶 )巾 谨shèn( 慎 )远dùn ( 遁 ) 言qì( 讫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古今义。

(1)弃城而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2)引五千军 古义:率领今义:引起.

(3)凭栏而坐 古义:靠着今义:凭借 .

(4)焚香操琴 古义:弹奏今义:操作.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1)皆不敢进 都.

(2)乃披鹤氅 于是,就 .

(3)遂.止住三军 于是,就

(4)汝辈岂知 哪里 .(5)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表原因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A.在3 000米环校跑中,尽管运动员累得尽皆失色,却个个精神百倍地向终点冲刺。 ....

B.政教处要求七年级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时,妄行出入者将一律受到严肃批评。 ....

C.他见谁都是笑容可掬的样子,甚至见到坏人坏事也是如此,这令大家非常不满。 ....

D.自习课上,他旁若无人地走向讲台,却不慎摔倒,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

(解析:A项“尽皆失色”是形容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5.下面的文段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史诗大剧《三国》是一部汉末三分群雄逐鹿局面和汉晋时代文臣武将风采的历史正剧,取材自中华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剧中既保留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而且根据《三国志》和一些现代历史观点进行了新的解读。

(1)在“一部”后增加“展现”。

(2)在“四大名著”后补充“之一的”。

(3)将“而且”改为“又”。

6.文学常识填空。

(1)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其中故事情节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的。

(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这部名著与《 西游记 》《 红

③以下事件与诸葛亮没有直接关系的几项是( C D F ) A.空城计 B.借东风 C.走麦城

D.鞭督邮 E.隆中对 F.群英会

8.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说三国,话诸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相关搜集】很多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成语都闪烁着诸葛亮的智慧光芒,请写出下列俗语所涉及的事件。

A.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

B.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

(2)【智慧探源】诸葛亮使用过许多如“空城计”一样精彩的计谋,请你再写出一个,并简述施计经过。 提示:木马计。施计经过略。

(3)【人物评价】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请你对他的其他方面作简要评价。

示例:他是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代表。他是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 课内精读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9.作者把故事的开端设计得万分紧急,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突出诸葛亮的机智过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0.第③段中写到“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以为自己看穿诸葛亮的心思而得意地笑。

11.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是以谁的视角来写的?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从司马懿的视角来写的,突出了诸葛亮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12.第④段,“懿看毕大疑”,试揣摩他此刻的心理活动。

示例:这怎么是一座空城?难道城中有埋伏?我与诸葛亮交战多年,非常了解他的用兵之道,他是不会冒这个空城之险的,我须退兵才是上策。

13.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临危不慌,做事果断;对司马懿非常了解;勇敢,有智慧,懂得战争辩证法,灵活机动,出奇制胜。

拓展阅读

舌战群儒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

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严峻也。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衍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南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

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

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14.文中画线的“正如以卵击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比喻。这里指刘备不自量力,与曹操相争是自取灭亡。

15.孔明是如何驳斥薛综的话的?

诸葛亮抓住儒者鼓吹忠孝为本的特点,以“君父”两个至高无上的字眼喝倒薛综,击到了对手的致命之处。

16.孔明回应严峻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问句式。反问,可以增强语势,显得有理有据,在一连串古圣今贤的

列举中反衬出书生的无用,从而使以治经典为荣的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17.孔明是从几个层次来驳斥程德枢的?

可以分为两层内容。一是论君子之儒的风采,表面上为君子之儒正名,实为夫子自道也;二是刻画小人之儒的

嘴脸,对大敌当前而群儒一筹莫展予以辛辣的讽刺,且以扬雄屈身事莽下场可悲,昭示东吴群儒不顾气节屈膝

投降必将留下千古骂名。

18.结合你对原著的了解,说说舌战群儒中刻画了诸葛亮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诸葛亮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应对、侃侃而谈、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具有超人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的形象。

写作创新

19.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肖像、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请你运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课文片段在线】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写法分析】选段通过对孔明肖像、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表现出其迎敌时临危不惧、胸有成竹的形象。正面描写一般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直接描写,注意语言应生动形象的,绘形要传神,心理应独特,动作有特征,达到刻画性格,显示灵魂的效果。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 灵活运用。

【例文】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典型例题】阅读“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分析泥人张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司马懿自认为孔明想暗算他,认为自己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体现了司马懿疑心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的性格特征。

【技法点睛】答题格式:(1)??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2)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3)??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或:身份),从??中,可以看出。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8。

篇三:漳州立人学校2013-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漳州立人学校2013-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1、(2分)贰、肆、陆、捌

2、(1)好读书,不求甚解(2)、闻说鸡鸣见日升。自缘身在最高层(3)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天街小雨润如酥;绝胜烟柳满皇都(5)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6)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

世浮沉雨打萍

3、(3分)例如:小屹想到了? 风 ?字,他说:?比如‘风’字,人们仿佛听到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的轻轻风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应有诗意化的描绘)

4、名著阅读.(5分)

(1)(2分)C、

(2)①(3分)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用火攻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②(3分)例如:三顾茅庐——刘备为了发展势力,对抗曹操,听从徐庶的推荐,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当其军师,但是去了三次才得以见到诸葛亮,成功请他出山。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合东吴抵抗曹操南下大军,在见孙权的时候先和他手下的张昭、骆统、张温等东吴的一些文臣们互相辩是投降还是迎敌,最终说服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

望梅止渴(曹操)、草船借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乐不思蜀(刘禅)三顾茅庐(刘备)

5、(4分)(1)(2分)示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等等。

(2)(2分)示例: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韦编三绝。等等。示例:孟子——孟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一)(15分)6、(2分)(1)借 (2)跑 (3)有时 (4)妻子和儿女 7、(2分)A

8、(4分)(1)因此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9、(2分)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10、(2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11、(3分)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二)(9分)12、(2分) (1)qìng(2)朔

13、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14、(2分) 滋润美艳; 塑雪罗汉

15.(3分)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三)(14分)16.兴奋(?喜悦?等) 伤心(?难过?等) (2分。每空1分)

17. 愁闷忧伤听竹笛;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千辛万苦练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意思对

即可)(3分。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得2分,答到三点得满分。)

18A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闷忧伤的情怀。 B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对即可)(3分。评分要点:语言特点或表现手法2分,表达作用1分)

19 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2分。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给满分)

20 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2分)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2分)

第三部分写作(满分:40分)

21、(40分)评分标准参照期末考作文评分标准。


骆统是个怎样的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17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