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电能替代

时间:2017-05-03 06: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电能替代典型经验

电能替代典型经验

专业名称:营销管理

报送单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 日期:2014年12月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快能源变革,大规模开发应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实际清洁发展的任务刻不容缓,其根本出路就是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工作。武汉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网公司号召,贯彻落实“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专业管理理念,打了电能替代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能源变革 清洁能源 电能替代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以电代媒: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中以电代煤,减少直燃煤和污染排放,减轻煤炭使用对环境的破坏。在城市集中供暖。商业、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广热泵、电采暖、电锅炉、双蓄等电能替代技术。

以电代油: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运输领域以电代油,提高交通电气化水平减少石油消费,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交通行业能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电从远方来:建设特高压电网,把西部,北部的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西南水电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到东部,在终端实施电能替代,解决东中部能源消费瓶颈问题。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管理范围:

1.2.1 计划管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电能替代实施方案。

1.2.2 市场开拓管理:寻找本地区意向性客户,推广电能替代技术。

1.2.3 优质服务管理:树立品牌意识,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缩短节电周期。

1.2.4 指标管理:填报、审核、上报、分析电能替代其他能源的案例和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管理目标: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宗旨,发挥电能便捷、安全、清洁、高效等优势,积极创新能源消费模式,不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促进能源结构构优化,推

动社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开展电能替代管理工作的目标。

1.3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电能替代指标分为:电能替代容量、电能替代电量。

电能替代容量:热泵、电锅炉、电蓄冷(热)、电窑炉、岸电工程、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居民电气化、农村电气化及电力排灌等技术实现的供电容量提升。

电能替代电量:热泵、电锅炉、电蓄冷(热)、电窑炉、岸电工程、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居民电气化、农村电气化及电力排灌等技术实现的售电量增长,均可计入电能替代电量。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2 主要流程说明

2.2.1 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电能替代方向和目标。

1)积极开展电能替代宣传。研究分析各类用户用电特点,对客户进行细分,结合现有政策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策略。

2)积极与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联系,搜集学校燃煤(油、气)锅炉以及重点煤、气、油改造计划,全面、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为研究和制定电能替代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3)积极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利用节能减排的有利大环境,促使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降低用户初期投入成本,调动用户的电能替代改造积极性。

2.2.2 了解用户电能替代改造需求,达成合作意向。

1)根据搜集的信息,对学校、商场、工厂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用户进行走访,了解用户电能替代改造需求。

2) 对于有电能替代改造潜力的用户,及时联系省节能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用户跟踪服务,随时为用户提供咨询。

2.2.3 编制用户电能替代改造方案。

1)对用户电能替代方案与其供电方案整合考虑,并对方案运行的经济性做详细分析,确保用户能按期收回改造成本。

2)在确保电网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一定政策上的优惠,实现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双赢”。

2.2.4 项目实施和总结推广。

1)对电能替代项目运行后的经济效益做分析。

2)提炼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形成典型示范工程,进一步宣传推广。

2.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各级供电单位积极推动当地政府成立相应级别的电能替代领导组织,并成立由公司领导、相关部室负责人组成的电能替代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到的部门和机构有营销部(科)、发策部、人资部、运检部、财务部、基建部、调度中心、新闻中心等。涉及到的岗位有电网建设岗位、电网规划岗位、市场开拓岗位、能效管理岗位、新闻宣传岗位等。

2.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012年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市场开拓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14年武汉供公司制定了《武汉供电公司2014年电能替代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电能替代工作的原则、职责与分工、实施目标以及措施手段和统计分析的相关要求。按照《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2014年开拓电力市场加快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了2014年市场开拓任务时间安排表,规范了电能替代日常报表格式。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业务的规范,电能替代工作常态机制初步形成。

三、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3.1.1 评估方法:社会调查、对比分析。

3.1.2 评估的内容:制度是否完备、流程是否清晰、衔接是否流畅、责任是否明确、效果是否显著。

3.1.3 评估步骤:制度流程与国网公司对比。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社会调查。

3.1.4 衡量标准:售电量同比增幅、市场占有率增量、重点项目社会影响力。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缺少政策的支持

工业用户在使用(或改建)电锅炉在没有富余电力容量的情况下就必须增容、增加了建设成本和每月的基本电费。在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撑的情况下,电能与煤、油、气相比成本是最高的,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有上调的可能,用户普遍缺少电能替代改造热情。

3.2.2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公司基层员工对电能替代工作的认识不足,而且业务水平也没有达到相应高度,无法有效推动工作。另外,供电企业内部严格的均价考核机制,导致基层单位在推动蓄能设备上缺乏工作热情。而且对推动电能替代的个人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也导致基层一线员工缺乏工作动力。

3.2.3 缺少革命性的新技术

以电东汽车为例,电价与油价相比具有很大价格上的优势。但是,电能要全方位地替代燃油的使用还有待时日,主要是电池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续航问题,一直在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3.2.4 市场开拓人员不足

市场开拓工作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涉及领域较广。目前,各基层单位则基本没有设置市场开拓管理岗位,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策略

3.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识。有序用电工作是在电力负荷紧张时期,为确保电网稳定和正常用电秩序,采取的有效手段。电力主管部门、电力企业应联合相关媒体以样本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电能替代的宣传,使电能替代工作的深入人心。

3.3.2 落实优惠政府,降低改造门槛。可考虑通过高可靠性供电费用缓缴,供电企业提前垫资等模式解决部分用户一次性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3.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作为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方之一的电网公司,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进一步扩充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篇二: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

发改能源[2016]10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交通运输厅(局、委),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办发[2014]31号)相关部署,现就推进电能替代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电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如电采暖、地能热泵、工业电锅炉 (窑炉)、农业电排灌、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等。当前,我国电煤比重与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与燃油消费是造成严 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是提高电煤 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扩大电力消费,提升我国电气化水 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同时,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促进能源消费革命,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为目标,根据不同电能替代方式的技术经济特 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形成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创新电能替代技术路线,加快电能替代关键设备研发,促进技术装备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电能替代,引导电能替代健康发展。科学制定电力发展规划,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和现有火电满足电能替代新增电量需求。

坚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探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项目运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电能替代技术、业态和运营等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有序推进。结合各地区生态环境达标要求、能源消费结构和用能需求特性等,因地制宜、稳步有序地推进经济性好、节能减排效益佳的电能替代示范试点项目,带动推广实施电能替代。

(三)总体目标

完善电能替代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营监管机制,形成节能环保、便捷高效、技术可行、广泛应用的新型 电力消费市场。2016—2020年,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约1.3亿吨标煤,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27%。

三、重点任务

电能替代方式多样,涉及居民采暖、工业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等众多领域,以分布式应用为主。应综合考虑地区潜力空间、节能环保效益、财政支持能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交易等因素,根据替代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一)居民采暖领域

在存在采暖刚性需求的北方地区和有采暖需求的长江沿线地区,重点对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学校、商场、办公楼等热负荷不连续的公共建筑,大力推广碳晶、石墨烯发热器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分散电采暖替代燃煤采暖。在燃气(热力)管网无法达到的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或生态要求较高区域的居民住宅,推广蓄热式电锅炉、热泵、分散电采暖。

在农村地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逐步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工作,大力推广以电代煤。

在新能源富集地区,利用低谷富余电力,实施蓄能供暖。

(二)生产制造领域

在生产工艺需要热水(蒸汽)的各类行业,逐步推进蓄热式与直热式工业电锅炉应用。重点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服装纺织、木材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等行业,试点蓄热式工业电锅炉替代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燃煤锅炉。

在金属加工、铸造、陶瓷、岩棉、微晶玻璃等行业,在有条件地区推广电窑炉。

在采矿、食品加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运输环节,推广电驱动皮带传输。在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海南等地区,推广电制茶、电烤烟、电烤槟榔等。

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工作,加快推进机井通电。

(三)交通运输领域

支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应用。

在沿海、沿江、沿河港口码头,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电驱动货物装卸。支持空港陆电等新兴项目推广,应用桥载设备,推动机场运行车辆和装备“油改电”工程。

(四)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

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较大的电网,推广应用储能装置,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机场航站楼等建筑推广应用热泵、电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等,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提高社会用能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

统筹制定规划。各地方政府应将电能替代纳入当地能源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地区用电用热需求,结合热电联产、区域高效环保锅炉房、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能源供应方式,在城市总体规划、能源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电能替代发展,保障电能替代配套电网线路走廊和站址用地规划。

加强组织领导。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经济运行主管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应加强 本地区电能替代潜力分析,明确电能替代实施方向和路径,制定电能替代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机制。做好 分区域、分年度任务分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落到实处。

(二)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

鼓励试点示范。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鼓励进行差别化的试点探索,实施一批 “经济效益好、推广效果佳”的试点示范项目。鼓励创新引领,借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整合技术资金资源优势,探索一批业态融合、理念先进、具有市场潜力的 项目。在电能替代项目集中地区,创建一批示范区(乡、镇、村)或示范园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及时跟踪、评估,确保达到示范效果。

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多种传媒方式,大力普及电能替代常识,宣传电能替代清洁便利优点和节能减排成效,为电能替代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及时开展示范成果展示,推广复制成功经验。

(三)制定完善配套支持措施

严格节能环保措施。严格环保和能效达标准入,加大对企业燃煤锅炉、窑炉、港口船舶燃油等排放物的监督检查力度。鼓励各地方政府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出台更加严格的分散燃煤、燃油设施的限制性、禁止性环保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能替代的散烧煤、燃油切实压减。

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有序放开输配以 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逐步形成反映时间和位置的市场价格信号。支持电能替代用户参与电力市场竞争,与风电等各类发电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增加用户选择 权,降低用电成本。创新辅助服务机制,电、热生产企业和用户投资建设蓄热式电锅炉,提供调峰服务的,应获得合理补偿收益。

优化电能替代价格机制。结合输配电价改革,将因电能替代引起的合理配电网 建设改造投资纳入相应配电网企业有效资产,将合理运营成本计入输配电准许成本,并科学核定分用户类别分电压等级电能替代输配电价。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通过适当扩大峰谷电价价差、合理设定低谷时段等方式,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引导电力消费、促进移峰填谷的作用。鼓励地方研究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减轻电力 用户负担。

有效利用财政补贴。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资金渠道,通过奖励、补贴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电能替代项目、电能替代技术研发予以支持。

积极探索融资渠道。鼓励电能替代项目单位结合自身情况,积极申请企业债、低息贷款,采用PPP模式,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四)加强配套电网建设改造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

[2015]1899号)要求,配电网企 业应加强电能替代配套电网建设,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加强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对于新增电能替代项目,相应配电网企业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红 线外供配电设施的投资建设。同时,建立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按照客户需求做好布点布线、电网接入等服务工作。各地方政府应对电能 替代配套电网建设改造给予支持,简化审批程序,支持相应配电网企业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和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

(五)加强科技研发与产业培育

加快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电加热元 件、储热材料、绝热节能材料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科研投入,促进设备升级换代,

进一步提高产品能效,形成产业化能力。鼓励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 制机制,结合《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跨领域组建创新中心,加快与智能电网技术、新一代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高端电力 设备与增值服务,提升电能替代设备的智能化生产和应用水平。

完善技术标准和准入制度。制定和修订电能替代建设和运行标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成果转化。制定和完善电能替代产品准入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加强质量监管,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和履约能力,健全售后保障。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建立商业化赢利模式,鼓励以合同能源管理、设备租赁、以租代建等方式开展电能替代。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安全、高效、智能化的电能替代产品和服务。结合市场需求,鼓励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 家 能 源 局

财 政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 通 运 输 部

中国民用航空局

篇三: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

发改能源[2016]10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交通运输厅(局、委),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办发[2014]31号)相关部署,现就推进电能替代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电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如电采暖、地能热泵、工业电锅炉(窑炉)、农业电排灌、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等。当前,我国电煤比重与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与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是提高电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扩大 1

电力消费,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同时,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促进能源消费革命,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为目标,根据不同电能替代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形成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创新电能替代技术路线,加快电能替代关键设备研发,促进技术装备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电能替代,引导电能替代健康发展。科学制定电力发展规划,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和现有火电满足电能替代新增电量需求。

坚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探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项目运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电能替代技术、业态和运营等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

坚持有序推进。结合各地区生态环境达标要求、能源消费结构和用能需求特性等,因地制宜、稳步有序地推进经济性好、节能减排效益佳的电能替代示范试点项目,带动推广实施电能替代。

(三)总体目标

完善电能替代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营监管机制,形成节能环保、便捷高效、技术可行、广泛应用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2016—2020年,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约1.3亿吨标煤,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

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27%。

三、重点任务

电能替代方式多样,涉及居民采暖、工业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等众多领域,以分布式应用为主。应综合考虑地区潜力空间、节能环保效益、财政支持能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交易等因素,根据替代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一)居民采暖领域

在存在采暖刚性需求的北方地区和有采暖需求的长江沿线地区,重点对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学校、商场、办公楼等热负荷不连续的公共建筑,大力推广碳晶、石墨烯发热器件、发热电缆、电热膜等分散电采暖替代燃煤采暖。

3

在燃气(热力)管网无法达到的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或生态要求较高区域的居民住宅,推广蓄热式电锅炉、热泵、分散电采暖。

在农村地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逐步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工作,大力推广以电代煤。

在新能源富集地区,利用低谷富余电力,实施蓄能供暖。

(二)生产制造领域

在生产工艺需要热水(蒸汽)的各类行业,逐步推进蓄热式与直热式工业电锅炉应用。重点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服装纺织、木材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等行业,试点蓄热式工业电锅炉替代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燃煤锅炉。

在金属加工、铸造、陶瓷、岩棉、微晶玻璃等行业,在有条件地区推广电窑炉。

在采矿、食品加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运输环节,推广电驱动皮带传输。

在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海南等地区,推广电制茶、电烤烟、电烤槟榔等。

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工作,加快推进机井通电。

(三)交通运输领域

支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应用。 4

在沿海、沿江、沿河港口码头,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电驱动货物装卸。

支持空港陆电等新兴项目推广,应用桥载设备,推动机场运行车辆和装备“油改电”工程。

(四)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

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较大的电网,推广应用储能装置,提高系统调峰调频能力,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机场航站楼等建筑推广应用热泵、电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等,促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提高社会用能效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

统筹制定规划。各地方政府应将电能替代纳入当地能源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地区用电用热需求,结合热电联产、区域高效环保锅炉房、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能源供应方式,在城市总体规划、能源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电能替代发展,保障电能替代配套电网线路走廊和站址用地规划。

加强组织领导。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经济运行主管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应加强本地区电能替代潜力分析,明确电能替代实施方向和路径,制定电能替代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机制。做好分区域、分年度任务分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落到实处。

(二)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

5


电能替代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97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