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家乡的年味

时间:2017-03-08 13:57:2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很久以前,人们为了躲避年兽的袭击,开始穿鲜艳的衣服、放响亮的鞭炮、贴鲜红的对联;那么现在,那层层钢筋铁骨的楼房,是为了防备年味来袭吗? ——题记

妈妈说,在她小的时候,年是从腊月就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的。那四十多天里,每个人都是笑眯眯的,友好善良的人们,不论哪家的小孩去拜年,都会抓起一大把干果零碎塞给小孩吃。那四十多天甜蜜蜜的回忆,是这一年幸福的开始。

那时,她住的房子,自然不如现在这般宽敞明亮。可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

现在条件好多了,可是妈妈却再也没有说过年味的诱人。是防盗门锁住了人们的友好吗?总之,在年的喜庆氛围越变越短的现在,我得不到答案。

除夕夜,我们这一大家子并没有团聚在一起。

给爷爷拜了年后,回家连春晚都没有看,就匆匆的与家人打了个招呼,去与朋友们聊天,内容也大多无趣。算是守夜了罢。

正月初一,便是亲戚邻里互相拜年,爸妈出去时也总会带上我,为的只是与他人有话可聊。所以,那天我听了太多话,不用刻意回想,都知道只是互相夸赞几句,然后告辞。重复,不停的重复。

忘了是几号,去外婆家拜年,我突然发现,原来我要的年是这样啊!

外婆慈祥的坐在轮椅上晒太阳,大舅和舅妈忙前忙后,不停地为我们准备中午的饭食。一切都很简单。但是没有虚情假意的奉承。我们也是一家人啊。

午饭桌上,妈妈笑得很开心,就像她描述的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温馨和睦。

年味是什么味?它并不需要有多繁华,不需要有多精美,只要有真情就好。就像小时候,嘴里丝丝如蜜的糖果。

到最深,情最浓。

篇二: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雾气缭绕的灶房里透过暗暗的灯光,圆桌上丰盛的一桌菜,院子里的火苗窜的老高,那个夹带的录音机断断续续的唱着《欢乐中国年》。“回家过年吗?”每每有人问起,这副画便出现在我的脑海。虽然没有离家很远过,但不在老家过年也快十年了吧,虽然家里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家乡的年味却深深扎根在我的记忆深处。在陕西省关中西部有一个叫麟游县的地方,我出生在离麟游县城向西30公里的一个小村子。童年的记忆,我不知道县城里是什么样子,只有围绕着村子到镇子向外几里的地方。小时候家中贫寒很盼望过年,过年了就可以有好吃的、就可以穿新衣服,所以天天数着指头等着过年。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但,过了腊八还要等很多天,童年的时光感觉过得特别漫长,随着年龄增大日子就过得飞快,现在又非常羡慕孩童时代。

家乡过年味很浓,在腊八前后就大雪飘飘,厚厚的积雪铺满了树林和大地,到处是银白色的世界。每月十一到十五是镇上的集市,腊月的集市从那时也就开始了。农村人要忙着杀年猪、撒年糕、蒸馒头等等,这些做好了后,有的食物要放在外面大缸里或挂在树上,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好在正月间拿回家里加工食用。杀年猪要请很多人来帮忙,家里要请长辈人过来喝酒。猪杀完后要做一大铁锅杀猪菜,有菜、肉和骨头汤。隔天会蒸血面,这是一道美食,很考手艺,要先往猪血里掺点温水,加些盐再和面,搅压面机就是我的事了,累的气喘吁吁却心劲儿十足。压薄后要涂油,千万要用猪油才行,偷懒用成品油那蒸出来味道就大打折扣了。涂完油切面那是技术活,60公分长的大摆刀我是单手举不起来的,娘说只要会用是不费劲的,刀越重切

起面来越省劲。后来上物理课,才知道娘说的那是利用惯性,刀摆起来后就轻松多了。现在看电影,太极功里的三两拨千斤,也许就是这个理吧。

快到年三十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而且只要有门,两侧都要贴上对联,家里的门要贴,大门更要贴,粮仓门要贴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旦粮”,猪圈、牛圈、鸡舍等都要贴上,很特别的是大门口,正对着大门口一定要立上一块牌或木桩,有树就贴在树上“出门见喜” 四个大字,红纸黑字在雪地中格外刺眼,家家户户都是,有的人家还要在自家木大门上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家里厨房灶台上要供灶君牌位,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墙壁上或门上再倒贴上个“福”字,意思是福气到了。那时父亲还会给孩子们买上一些鞭炮,说过年了才能放,可我们没事就拿出来偷偷出去放,每每快过年时听到鞭炮声,闻到火药味都倍感亲切,有浓浓得年味袭来。

年三十晚上,圆桌上丰盛的一桌菜,一家人坐着板凳围在桌旁其乐融融看着春晚,开吃前哥哥和我会唱首跑调的生日歌,因为年三十也是娘的生日,唱完后娘会抱怨自己哪里过过个好生日,爸爸会接腔,“每年这一大桌子菜不都是给你过生日吗?”“你父子三个在炕上暖噶出去转噶,我要从早忙到完给你们准备这准备那的”。听着要吵起来似的,我和哥哥一人手里抓着个鸡爪抬起头,却看到爸爸脸上得意的成就感的乐着,娘也是幽怨却幸福的笑着。年夜饭也就正式开始了,中间当然是孩子领压岁钱的时候了,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院子里的火苗窜的

老高,木柴会噼啪作响,关于院子里生火,听娘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会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据说“年”最怕红色和火光,所以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院里生火、燃放爆竹以驱“年”兽。

初一早上,往往各家都起得很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而且同村互相竞胜,看谁放鞭炮早就迎上了喜神,一年吉利,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初二、初三外甥女婿都要给舅父、岳父拜年,其他亲友互相祝贺,一直延续到十五日以前。正月初五叫破五,早饭须吃搅团,要在门上、树上、碾、磨上糊搅团,叫“别五穷”,并在屋内放纸炮打“五穷”,盼一年有吃有穿不受穷。初七叫“人七日”,争取全家团圆,早饭吃臊子面叫“拉魂面”。初八到初十是舅舅给外甥们送灯笼的时候,车是难坐的,舅舅送的灯笼拿来时已经没有了形状,再撑开来却是我们两兄弟的最爱,十一到十五每晚都会挑出去和村子里一群孩子转上一大圈。正月十五元宵节更是孩子们的节日,白天雪仗,晚上打着灯笼看谁家放烟花就跑去看,完了都学坏互相碰灯笼,最后都烧坏了就回家了。十五一过,年也就过完了。

这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年味,也有好几年没有再体验这种年味了,而在万象更新的现在,过年也更有别样的年味了。

篇三: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乡村,那里过年非常热闹。过年前,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门前贴上对联,还挂上红彤彤的灯笼;过年时,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到处都会有人放鞭炮。这浓浓的年味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除夕,我们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上有各种各样好吃的菜,热乎乎的汤,香香的肉丸,好吃的土豆泥??长辈们乐呵呵地给小孩夹菜,倒汤,还会发压岁钱,祝福小孩新年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小孩们呢,也笑嘻嘻地跟长辈干杯,敬酒,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那一天,整个屋子都热腾腾,喜气洋洋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温馨啊!吃完年夜饭,那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候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鞭炮啦!那可是我迫不及待地着拿着各种烟花炮竹到屋子外面空地去放,“哔哩哗啦”几支小烟花聚在一起挺壮观。突然间遇到大人们放的大烟花,我们又会躲回屋子里看“隆隆隆隆”“噼里啪啪”,烟花像花朵一样绽放开来,五颜六色,绚丽夺目。这时,家家户户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互相拜年,大声说着“新年好”“身体健康”,好热闹!

新年到了,妈妈告诉我人们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传说中的年兽,还有一种说法是赶走旧年的坏运气。我问:“地上的鞭炮为什么不扫掉呢?”妈妈笑着回答:“因为人们这些碎屑代表着红红的好运气。”果然,第二天我早晨起来一看,各家的院子门口都是红红的一片,远

远看去,红扑扑一片,像红地毯一样。

我喜欢家乡的年味,因为在家乡过年特别有味道!!


家乡的年味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17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