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建设美丽乡村

时间:2017-05-15 07:3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演讲稿

建设美丽乡村 有你 有我 有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美丽乡村,有你,有我,有大家》。

常言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座的,谁不说咱家乡美,谁不愿咱家乡美?习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民富了、村庄美了、村风好了,小康社会就基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国情市情,顺应人民心声,做出了全力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市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全市3年建成XX个美丽乡村,到2020年建成XX个美丽乡村的宣言振聋发聩,激动着成千上万人的胸怀。大家都感觉到,小康生活指日可待,美丽乡村就在眼前。

但建设美丽乡村,大家准备好了么?也许你会说,我只是个普通工人、只是个平凡农民、只是个一般干部,我们能做什么?那些都是领导的事情。在这里,我要大声地说:你错了!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你我的幸福家园,是办我们自己的事。国际歌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天上掉不下来美丽乡村,等靠要更建不成美丽乡村。这是村里的千秋伟业,是自己的功勋荣誉,美丽乡村需要你我他,需要千万家。虽然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但你我受家乡大地生养之恩,受山水哺育之情,家乡的兴旺发展、家乡的和美安乐,需要我们共同去建设、去创造、去发展。这是你我的责任。古人云: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因此,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缤纷的世界就在明天。在新的

征途上,你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还是自我反省,厚积薄发?是喜欢拿着放大镜百般挑剔找外因,还是常常拿着显微镜自我剖析找内因?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答案:

有这样一个村,支书开建设美丽乡村大会,先放1万块在桌子上,说一句,领导干部跟我学!到年底,他们村自筹了300多万元用于本村建设,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他是XX村;有这样一个村,不沿路缺资源没办点,但干群自己动手,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还登上了光明日报,成为全国楷模,他是XX村;有这样一个村,连续3任支书被老百姓赶下台,在外创业成功的好村民毅然回乡勇挑重担,带领群众自谋发展,自此村庄变换了新旧社会两重天,他是XX村。等等,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当思“当官为什么,在职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率先垂范、实干巧干;成功人士常想家乡山水养育之恩,故人提携之情,乌鹊反哺、出钱出资;人民群众信念“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是好汉”,不等不靠、筹工筹劳,以此推动全社会一起参与,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建家园!

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回眸过去,我们走过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展望未来,我们将踏入人生的伟大征途!同志们!朋友们!目标已然明确,号角已经吹响,此刻的你是否已感到心中的热血正在沸腾澎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自己的美丽乡村,实现伟大梦想贡献出我们的辛劳,我们的汗水,我们的热血,我们无悔的青春!

篇二: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承载。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品质、全面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XXX县生态资源保存完好,留下了蓝天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是全县发展的最大优势。要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乐居家园,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秀美是美丽乡村的特质,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是前提。本着“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精心做好规划编制,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局规划、以分类推进为原则的村庄建设规划和以衔接配套为要求的其他相关规划,做好各项规划的有效衔接。规划范围,要跳出村域概念,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考虑与周边村、镇的联动,考虑同县城、集镇和中心村在空间上的呼应与产业上的互补;规划内容,既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包括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人 — 1 —

文景观、教育卫生、商贸文化等建设内容;编制手段,既要充分运用好村庄规划编制的成果,又要突出美丽乡村的内涵,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美丽乡村布局规划体系,避免千村一面。

富裕是美丽乡村的核心,必须坚持产业驱动、致富群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富裕农民,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突出产业建设、促农增收这一核心。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林果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依托云南青美高原农业产业科技园,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体验采摘、加工销售基地,发展庄园经济,发掘和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光禄古镇为重点,以历史文化为魂,拓展天文科普、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内涵,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型旅游小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非农产业收入。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按照提素质、升技能、拓创业、稳就业的要求,创新培训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鼓励和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力开展土地、林地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产权价值实现形式,推动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 — 2 —

增加财产性收入。

特色是美丽乡村的魅力,必须坚持突出特色、延续文脉。乡村之美,首要的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生机与活力在于特色之美。XXX县素有“梅葛谷地”、“花灯之乡”、“迤西文献名邦”的美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古树名村遍地,有许多不可复制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不仅要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更要善于挖掘整合全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活化、挖掘、开发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魅力,在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的同时,传承绵延的历史文脉。结合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民族民俗传统的发扬,将孝廉、农耕、书画、饮食、休闲、养生等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打造特色文化乡村,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

幸福是美丽乡村的支撑,必须坚持完善功能、夯实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以人为本,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群众的福祉。必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完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加强城乡供水、供电、道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 3 —

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输送、公共交通向乡村延伸、公共信息向乡村覆盖。要规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稳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超对接”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商贸流通网络,繁荣城乡流通消费市场。

生态是美丽乡村的名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村容整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让美丽“养眼”。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乡村“洁化、绿化、美化”,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快集镇“两污”项目实施,推进乡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抓好饮用水源、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和工程项目实施,提高城乡垃圾与污水处理水平。围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浓浓的乡愁”的要求,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依山就势,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护古树、造新绿,不大拆大建,让建筑回归传统、传承记忆。突出建筑风格,坝区以明清特色为主,山区以彝族特色为主,做到房屋错落有序、美化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怡人,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绿在村中、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乡村生态景观。推进集约发展,以城增村减、移民搬迁和“空心村”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宅基地置换整理、农村旧房改造,培育建设中心村,提升中心镇承载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和 — 4 —

人口适度集中居住。

和谐是美丽乡村的源泉,必须坚持民主管理、激发活力。乡村是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倡导文明新风尚,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文明公约”、“家庭美德守则”、村规民约等,形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大事项和决策按程序召开不同范围会议,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让集体决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大力实施乡村为民服务站点建设,推行为民代理服务,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抓好“阳光村务”。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 5 —

篇三: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xx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尚兴村为示范点,逐渐推广扩大创建面,始终坚持把创新转变成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成为生动的现实,不断顺应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新期待,在推动发展、提升素质、质朴民风、改善环境上狠下工夫,引导农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引领农民冲出经济洼地,构建精神高地,引领农村、农民与全国齐奔小康。

一、基本做法

(一)党政重视抓创建

重规划,抓推动。认真制定中长时间规划,使创建工作目标逐渐变成现实。严格依照省、市、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要求的目标,围绕目标,结合实际、规划和分解创建任务,确保创建重点突出,扎实推动,巩固提升。

重成效,抓落实。根据工作推动情况,每一年都要召开党政办公专题会、推动会、现场会等,及时明确创建任务,调度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题目,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公道安排创建资金,保障“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展开。帮助群众出点子、解困难,保证了创建工作任务、措施、资金及时到位,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在我镇得到深进推动。

重特点,抓精品。结合本地经济条件,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结合地域特点,进步群众受益面,扩大创建覆盖率,展开支柱产业型、乡村旅游型、民族文化型的内涵丰富、品位较高、特点突出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顺应群众需求抓创建

坚持“富”字当头,推动富民工程,强化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同时围绕“学在农家”,培养学习型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扎实展开农村政治思想教育,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等阵地展开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进步科学文化素质,出现了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围绕“乐在农家”,进步群众幸福指数,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每一年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费中拨出专款,扶持、组建农民文体协会和文艺宣传队伍,深进发掘农村花灯、傩戏、等民间艺术,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展现了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采。围绕“美在农家”,构建和谐家园,以整治农村“五乱”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用好机制抓创建

坚持“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进户、群众自主”的推动机制。实行责任、工作、任务、目标四***。建立了“干部工作在村、生活在村、考核在村”的“三在村”机制,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深进展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财政补助、单位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资助”的投进机制。创建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群众投进为主,采取各级财政投进、单位帮扶、社会捐助、政策优惠等办法张罗资金,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主要工作成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成为普惠于民,社会认可的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增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通过创建活动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实施,培养了新产业,增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二)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增进了文明风尚构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革除农村多年陋习,农村“五乱”现象明显减少,“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寻求新生活的热忱不断激起,农民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技术咨询等,培养了自我,增强了致富本领,进步了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群众性文化丰富多彩,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在农村蓬勃兴起,“文化墙”、“美术街”等成为农村新的文化景观,构成互帮互助、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自我提升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执政基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着力点,推动一批干部深进一线,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解决题目,使广大群众亲身感遭到党委政府在真心为民办事、为民执政,巩固了基层执政基础。

(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创新了社会管理。依照兼顾城乡发展的思路,对新村建设本着“聚散适宜”的原则,使城镇基础设施、公益服务向农村延伸。结合“平安村寨”的创建,推动了个人自愿服务向有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化,实现了镇村干部服务为主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化,使农村社会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几点体会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使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一)坚持把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与发挥党政引导作用相结合。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整个创建既要充分尊重农***愿,又要规范和提升,既不脱离于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又要科学发展、适度引领,构成农***愿与政府引导的良好互动。依托群众的气力和聪明展开创建,避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创建中充分发挥好党政引导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视实效、民主商议、相互鉴戒的原则,推动农村良性发展。

(二)坚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乡村的现代化,实质是农民的现代化,是农民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民主法治理念的牢固建立、科学技术的推广利用、优秀文化的继续宏扬、和谐上进社会秩序的建立,作为提升农民素质、构建农村“精神高地”的必备条件。坚持推动富学乐美四位一体调和发展,构建起了新情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使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推动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三)坚持把大处着眼与小处进手结合起来。创建活动立足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中长时间发展,又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解决当前主要矛盾。以村镇规划为指导,从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抓起,切实解决与群众平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利益题目。同时,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内容,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四)坚持把激起农村内部潜力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结合起来。创建工作仅仅依托农民本身的气力建设新农村明显远远不够,必须充分调动党政群各部分和社会各阶层、各类经济组织、工矿企业及一切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资源投向新农村,努力构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良好局面。

(五)坚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部工作内容和主要抓手。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进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调度、同检查,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战役堡垒;“四在农家“创建的成效又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果,成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存在的困难和题目

(一)创建资金投进不足。“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支持。创建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深进推动和推广的瓶颈题目,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民居建设投进不足。二是基础设施投进不足。三是产业形不成范围,发挥不了更好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村庄治理规划滞后。由于历史缘由,大多数村寨属自然村寨,村寨布局分歧理,很多村民分散居住、不集中连片,没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整体规划,特别是没有具体的村庄整治(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美好家园建设缺少有效引导,创建工作没有综合斟酌排水、美化绿化、杂物堆放,垃圾处理、家禽饲养等农村实际题目。由于没有规划指导、也没有附属设施资金扶持,一方面致使新房建成后,厕所圈舍随便依附新房乱搭乱建;另外一方面生产、生活垃圾没法实现集中处理,给美好家园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五、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调和机制。当前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上级部分的重视和帮扶,面临加快建设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加强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的引导与调和,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之纳进重要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展开并获得成效。

(二)整合资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时间性的工作,需要整合资源,构成帮扶协力。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与民族文化建设、与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兼顾安排、积极推动,集中财力办大事,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三)重视实效,增进全面发展。结合本地实际,立足长远,坚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当地传统上风种养业发展融为一体,打造特点品牌,增进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依托上风,努力培养有特点的主导产业,增进产业经济发展,进步农民收进,使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华发展的德政工程,造福群众的幸福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81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