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jk罗琳1500字故事

时间:2016-11-10 12:55: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JK罗琳演讲稿

J·K·罗琳,英国作家。原名乔安娜·罗琳或乔安·罗琳(Joanne Rowling),《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作者。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刚开始哈利丛书的创作时。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她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后共写了5年,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故事完成后,罗琳多次寄出书稿均遭到拒绝。不过,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所小印刷商Bloomsbury接下印刷权后,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她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她被称为“哈利·波特之母”,以天才的想象力孕育了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她也从一个贫困潦倒、默默无闻的“灰姑娘”,一跃成为尽享尊荣、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

JK罗琳2008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不要害怕失败

福斯特主席,哈佛公司和监察委员会的各位成员,各位老师、家长、全体毕业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说一声谢谢。哈佛不仅给了我无上的荣誉,连日来为这个演讲经受的恐惧和紧张,更令我减肥成功。这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深呼吸几下,眯着眼睛看看前面的大红横幅,安慰自己正在世界上最大的格兰芬多聚会上。

发表毕业演说是一个巨大的责任,至少在我回忆自己当年的毕业典礼前是这么认为的。那天做演讲的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 Baroness Mary Warnock,对她演讲的回忆,对我写今天的演讲稿,产生了极大的帮助,因为我不记得她说过的任何一句话了。这个发现让我释然,让我不再担心我可能会无意中影响你放弃在商业,法律或政治上的大好前途,转而醉心于成为一个快乐的魔法师(gay有快乐和同性恋的意思)。

你们看,如果在若干年后你们还记得"快乐的魔法师"这个笑话,那就证明我已经超越了Baroness Mary Warnock。建立可实现的目标——这是提高自我的第一步。

实际上,我为今天应该和大家谈些什么绞尽了脑汁。我问自己什么是我希望

早在毕业典礼上就该了解的,而从那时起到现在的 21年间,我又得到了什么重要的启示。

我想到了两个答案。在这美好的一天,当我们一起庆祝你们取得学业成就的时刻,我希望告诉你们失败有什么样的益处;在你们即将迈向"现实生活"的道路之际,我还要褒扬想象力的重要性。

这些似乎是不切实际或自相矛盾的选择,但请先容我讲完。

回顾21岁刚刚毕业时的自己,对于今天42岁的我来说,是一个稍微不太舒服的经历。可以说,我人生的前一部分,一直挣扎在自己的雄心和身边的人对我的期望之间。

我一直深信,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写小说。不过,我的父母,他们都来自贫穷的背景,没有任何一人上过大学,坚持认为我过度的想象力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个人怪癖,根本不足以让我支付按揭,或者取得足够的养老金。我现在明白反讽就像用卡通铁砧去打击你,但...

他们希望我去拿个职业学位,而我想去攻读英国文学。最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妥协:我改学现代语言。可是等到父母一走开,我立刻放弃了德语而报名学习古典文学。

我不记得将这事告诉了父母,他们可能是在我毕业典礼那一天才发现的。我想,在全世界的所有专业中,他们也许认为,不会有比研究希腊神话更没用的专业了,根本无法换来一间独立宽敞的卫生间。

我想澄清一下:我不会因为父母的观点,而责怪他们。埋怨父母给你指错方向是有一个时间段的。当你成长到可以控制自我方向的时候,你就要自己承担责任了。尤其是,我不会因为父母希望我不要过穷日子,而责怪他们。他们一直很贫穷,我后来也一度很穷,所以我很理解他们。贫穷并不是一种高贵的经历,它带来恐惧、压力、有时还有绝望,它意味着许许多多的羞辱和艰辛。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穷,确实可以引以自豪,但贫穷本身只有对傻瓜而言才是浪漫的。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失败。

我在您们这么大时,明显缺乏在大学学习的动力,我花了太久时间在咖啡吧写故事,而在课堂的时间却很少。我有一个通过考试的诀窍,并且数年间一直让我在大学生活和同龄人中不落人后。

我不想愚蠢地假设,因为你们年轻、有天份,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就从来没有遇到困难或心碎的时刻。拥有才华和智慧,从来不会使人对命运的反复无常有所准备;我也不会假设大家坐在这里冷静地满足于自身的优越感。

相反,你们是哈佛毕业生的这个事实,意味着你们并不很了解失败。你们也许极其渴望成功,所以非常害怕失败。说实话,你们眼中的失败,很可能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成功,毕竟你们在学业上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了。

最终,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自己决定什么算作失败,但如果你愿意,世界是相当渴望给你一套标准的。所以我想很公平的讲,从任何传统的标准看,在我毕业仅仅七年后的日子里,我的失败达到了史诗般空前的规模:短命的婚姻闪电般地破裂,我又失业成了一个艰难的单身母亲。除了流浪汉,我是当代英国最穷的人之一,真的一无所有。当年父母和我自己对未来的担忧,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按照惯常的标准来看,我也是我所知道的最失败的人。

现在,我不打算站在这里告诉你们,失败是有趣的。那段日子是我生命中的黑暗岁月,我不知道它是否代表童话故事里需要历经的磨难,更不知道自己还要在黑暗中走多久。很长一段时间里,前面留给我的只是希望,而不是现实。那么为什么我要谈论失败的好处呢?因为失败意味着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因此不再伪装自己、远离自我,而重新开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我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不是没有在其他领域成功过,我可能就不会找到,在一个我确信真正属于的舞台上取得成功的决心。我获得了自由,因为最害怕的虽然已经发生了,但我还活着,我仍然有一个我深爱的女儿,我还有一个旧打字机和一个很大的想法。所以困境的谷底,成为我重建生活的坚实基础。

你们可能永远没有达到我经历的那种失败程度,但有些失败,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不可能没有一点失败,除非你生活的万般小心,而那也意味着你没有真正在生活了。无论怎样,有些失败还是注定地要发生。

失败使我的内心产生一种安全感,这是我从考试中没有得到过的。失败让我看清自己,这也是我通过其他方式无法体会的。我发现,我比自己认为的,要有更强的意志和决心。我还发现,我拥有比宝石更加珍贵的朋友。

从挫折中获得智慧、变得坚强,意味着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生存。只有在逆境来临的时候,你才会真正认识你自己,了解身边的人。这种了解是真

正的财富,虽然是用痛苦换来的,但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资格证书都有用。如果给我一部时间机器,我会告诉21岁的自己,人的幸福在于知道生活不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你的资历、简历,都不是你的生活,虽然你会碰到很多与我同龄或更老一点的人今天依然还在混淆两者。生活是艰辛的,复杂的,超出任何人的控制能力,而谦恭地了解这一点,将使你历经沧桑后能够更好的生存。对于第二个主题的选择——想象力的重要性——你们可能会认为是因为它对我重建生活起到了帮助,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虽然我愿誓死捍卫睡前要给孩子讲故事的价值观,我对想象力的理解已经有了更广泛的含义。想象力不仅仅是人类设想还不存在的事物这种独特的能力,为所有发明和创新提供源泉,它还是人类改造和揭露现实的能力,使我们同情自己不曾经受的他人苦难。

其中一个影响最大的经历发生在我写哈利波特之前,为我随后写书提供了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成形于我早期的工作经历,在20 多岁时,尽管我可以在午餐时间里悄悄写故事,可为了付房租,我做的主要工作是在伦敦总部的大赦国际研究部门。

在我的小办公室,我看到了人们匆匆写的信件,它们是从极权主义政权被偷送出来的。那些人冒着被监禁的危险,告知外面的世界他们那里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看到了那些无迹可寻的人的照片,它们是被那些绝望的家人和朋友送来的。我看过拷问受害者的证词和被害的照片。我打开过手写的目击证词,描述绑架和强奸犯的审判和处决。

我有很多的同事是前政治犯,他们已离开家园流离失所,或逃亡流放,因为他们敢于怀疑政府、独立思考。来我们办公室的访客,包括那些前来提供信息,或想设法知道那些被迫留下的同志发生了什么事的人。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个非洲酷刑的受害者,一名当时还没有我大的年轻男子,他因在故乡的经历而精神错乱。在摄像机前讲述被残暴地摧残的时候,他颤抖失控。他比我高一英尺,却看上去像一个脆弱的儿童。我被安排随后护送他到地铁站,这名生活已被残酷地打乱的男子,小心翼翼地握着我的手,祝我未来生活幸福。

只要我活着,我还会记得,在一个空荡荡的的走廊,突然从背后的门里,传来我从未听过的痛苦和恐惧的尖叫。门打开了,调查员探出头请求我,为坐在她

旁边的青年男子,调一杯热饮料。她刚刚给他的消息是,为了报复他对国家政权的批评,他的母亲已经被捕并执行了枪决。

在我20多岁的那段日子,每一天的工作,都在提醒我自己是多么幸运。生活在一个民选政府的国家,依法申述与公开审理,是所有人的权利。

每一天,我都能看到更多有关恶人的证据,他们为了获得或维持权力,对自己的同胞犯下暴行。我开始做噩梦,真正意义上的噩梦,全都和我所见所闻有关。同时在这里我也了解到更多关于人类的善良,比我以前想象的要多很多。大赦动员成千上万没有因为个人信仰而受到折磨或监禁的人,去为那些遭受这种不幸的人奔走。人类同理心的力量,引发集体行动,拯救生命,解放囚犯。个人的福祉和安全有保证的普通百姓,携手合作,大量挽救那些他们素不相识,也许永远不会见面的人。我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参与了这一过程,也获得了更大的启发。

不同于在这个星球上任何其他的动物,人类可以学习和理解未曾经历过的东西。他们可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当然,这种能力,就像在我虚构的魔法世界里一样,在道德上是中立的。一个人可能会利用这种能力去操纵控制,也有人选择去了解同情。

而很多人选择不去使用他们的想象力。他们选择留在自己舒适的世界里,从来不愿花力气去想想如果生在别处会怎样。他们可以拒绝去听别人的尖叫,看一眼囚禁的笼子;他们可以封闭自己的内心,只要痛苦不触及个人,他们可以拒绝去了解。

我可能会受到诱惑,去嫉妒那样生活的人。但我不认为他们做的噩梦会比我更少。选择生活在狭窄的空间,可以导致不敢面对开阔的视野,给自己带来恐惧感。我认为不愿展开想像的人会看到更多的怪兽,他们往往更感到更害怕。更甚的是,那些选择不去同情的人,可能会激活真正的怪兽。因为尽管自己没有犯下罪恶,我们却通过冷漠与之勾结。

我18岁开始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许多知识,其中之一当时并不完全理解,那就是希腊作家普鲁塔克所说:我们内心获得的,将改变外在的现实。

那是一个惊人的论断,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里被无数次证实。它指明我们与外部世界有无法脱离的联系,我们以自身的存在接触着他人的生命。

篇二:总结的JK罗琳一生

J·K·罗琳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原名乔安娜·罗琳或乔安·罗琳(Joanne Rowling),《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作者。2010年10月19日罗琳在丹麦欧登塞市举行的仪式上获颁首届安徒生文学奖。

J·K·罗琳的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洁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

篇三:JK罗琳《偶发空缺》读后感

昨天中午,一个星期的阅读历程终于结束的时候,耳机里传来蕾哈娜的umbrella,醇厚的女声有力的打着节拍:When the sun shines, we’ll shine together. Told you I'll be here forever. Said I'll always be a friend. Took an oath I’ll stick it out till the end. 看着最后一页,在教堂里大家又开始合唱这首歌,眼泪终于不受控制的滑落,我没有嚎啕大哭,只是格外的心酸,在我合上封底的时候,我又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这本书,读一遍显然不够。

建议要阅读本书的读者,最少要做两个工作:1、一定要听一下蕾哈娜的umbrella,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助于你更快的了解人物;2、最好自己画一下人物谱系,搞清楚谁家里都有谁,否则在阅读前100页的时候,你会迷失到人名的汪洋大海里茫然无措,以至于不能尽快的融入到故事的氛围中去。

对HP的书迷来说,阅读《偶发空缺》就像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因为罗琳的这次转型十分的彻底,就像是周杰伦新专辑开吼《大河向东流》或是斯蒂芬金写了《简爱》一般的令人震撼。如果这本书假托别的作者名出版,那么,没有人会把它和罗琳扯上任何关系,想要在本书里找到哈利波特系列的蛛丝马迹,都是徒劳。这是一本一点儿都没掺水的严肃的纯文学作品,继承了传统英国文学的现实和尖刻,忘了波特吧,这是本成人小说,当然,如果心智成熟的未成年人也可以乱入。

就现实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上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要远远高于HP系列。一个类型文学作家能够直面现实,并且扛上那些社会责任,总是令人敬佩的,作为一个身家10亿美元的作家来说,罗琳完全可以沿着她开拓的路线一直走下去,或是就此封笔,可是她居然还能有这样从零开始的勇气,而且做得完全不逊色于那些以“正统”自居,曾对罗琳作品的文学价值不屑一顾的作家和评论家。

由于罗琳自身经历等原因,她一直对于英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关注,她建立了数个慈善基金,捐出1亿美元用于多发性硬化病的研究,并且参与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很多人只注意到她朗读的是童话故事《彼得?潘》,而没有注意到她参与表演的那个环节要表现的主题是在世界率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英国医疗系统。显然,罗琳意识到,作为一个作家,她除了捐赠她的财富之外,更有力的武器是她的笔,文字的力量可以扭转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思维惯性。她的书带我们走进了贫民家庭,把他们的遭际剖白给我们看,相信看了此书,即使没有潸然泪下,也会因此受到震动,开始去思考善恶之间的模糊边线。 这个故事从来不是像umbrella那首歌开始唱的那样,是个“好女孩变坏啦”的故事,而是一个在生活徒然失去重心之后,重新寻找那把可以遮风避雨的大伞,重新找寻生活意义的故事。对主人公之一,问题少女克里斯塔尔来说,她本来以为可以永远站在巴里?菲尔布拉泽的大伞下得到庇护,可是,随着故事开篇,巴里的猝死,结束了这一切。

巴里的死,掀开了原本安静平和的帕格镇不为人知的种种内幕。在复杂的人性面前,巴里像是硕果仅存的圣人像,可是,这也难保是居民们的又一次道德美化,参考罗比死后他们的反应就知道了。巴里是维系富人区帕格镇和贫民区丛地之间的脆弱的连接线,随着他的死,结束了这微妙的平衡,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这个偶发空缺,想要占据这个举足轻重的教区议会席位,很多竞选人和他们的支持者认为,这关系到帕格镇的未来,这个人的当选将决定丛地未来的划归,以及一些社会保障机构——例如说戒毒所能否正常运行。随着竞选的到来,各种不堪的秘密也将一一浮上水面,这一刻,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有人把罗琳在这本书里的写作方式和狄更斯相提并论,窃以为,罗琳更近了一步。书中林林总总塑造了接近二十个主要人物,罕见脸谱化的平面人物(有几个配角因为篇幅和角色所限性格比较单一)。故事里更没有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对立,道貌岸然的人物也有真情流露的一面,柔弱无助的人物也有性格缺陷的一面,罗琳着力要展现的,是真正的人性,人性复杂变幻,内心纠葛的一面,故事里,每个人的灵魂都不是纯白或纯黑的,都有白中之黑和黑中之白,真实的人生便是如此,鲜有纯粹的颜色,不过是一片迷糊的灰色地带,随着外界的触发

条件展现出不同的颜色。

每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中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健康、心理、家暴、叛逆、出轨??五花八门,只不过都被拉下的窗帘掩盖在幸福的表象之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洋洋自得的帕格镇居民和他们所鄙视的丛地“那些人”之间并无太多的区别,只不过丛地的人们的悲剧是被活生生的扒开了给人看,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平衡。而那帮以体面人自居的绅士们还要一点点的摧毁他们重回生活正轨的希望,把他们视为有害的“垃圾”。

没有人关注过“垃圾们”的生活,就像特莉回忆的,有几个对她很好的社工,可是六点之后,她们都按时下班回家,再次离开她的生活。因此她和克里斯塔尔早就习惯了被人抛下,习惯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结尾的悲剧大爆发的一刻,相信读者会和书中人一起思考,悲剧是如何产生的?谁应该为此负责?是越来越削减开支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流于形式的社工制度?或是那几个亲眼目睹罗比一个人在河岸边哭喊着寻找姐姐却漠然置之的人?可是,我们发现,我们没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轻易地指责任何人。因为我们一直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不作为也是一种罪行。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冷漠、嘲笑、无动于衷??这些都是我们所犯的罪行。 这就是罗琳对于灵魂,尤其是对于自我的拷问,她没有将悲剧的产生仅仅归结为制度或是政体,伟大的文学一定是超越政治的,肯定不是把控诉制度对人的压迫作为最大的目标,人性的软弱是超乎政治和国界存在的一种广泛的共通性,作家没有站的远远地居高临下的描写这些故事,而是始终在自我反思,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做了帮凶。

正如莫言在谈创作中提到的,“要直面自己的灵魂,就是‘把自己当罪人写’这个阶段,对自己心理和灵魂的解剖,这是一个突破口,我们在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掩藏着很多个人的自私、怯懦、卑微,许多都是逃避。” 看了这本书,我无法原谅的,就是我日渐冷漠的内心,和对于弱势群体的无动于衷,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悲剧的制造者而不自知。结尾的一缕曙光,仿佛给了我们一点希望,也许会有一个更好的帕格镇出现,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的无动于衷,去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jk罗琳1500字故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938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