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6-10-15 13:40:3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小课题申报书

l【附件2·子课题申报审批书】 课题编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

小课题申报审批书

总课题名称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

子课题名称 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子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公章)

填表日期 2013年4月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制 2013年 4 月

(如团队合作研究,需填写下表)

课题组人员名单

【注】:此表可根据需要自行填页。左侧装订,一式三份。

篇二: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当今的孩子享受着前辈为他们创造的幸福。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长于被家长、长辈娇宠甚至溺爱的环境里,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与他人相融的观念非常淡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都比较弱。而当今世界和学生身处的社会,战争殃及无辜、罪犯暴力犯罪、邪教、毒品残害生命等种种无视生命的现象,让孩子们耳熏目染中面对杀戳生命的残酷而熟视无睹;影视里暴力恐怖的场景和触目惊心的画面,更时时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杀戳生命的残忍而麻木不仁。近年来,学生轻生的报道也屡见报端。与对自己生命的轻视相伴随的是对别人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宽容:敲诈、欺压,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一桩桩血淋林的惨剧令人震惊、痛心!孩子们何以如此漠视生命?在这种情态下,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却往往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不善于与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可以说在道德教育中出现了生命的“空场”。由此自然而然地使我们的孩子尤其使小学生们对生命的认知几乎空白,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他人生命的无视。这与现代社会崇高文明的潮流格格不入,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人

为本”理念背道而驰,也与现今教育所推行的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价值的理念完全相悖。

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尚未形成、容易塑造的阶段,而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珍爱生命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低下,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关注生命,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是一个历史永恒的话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化教育的体现。生命是一种最为有力的、有效的道德教育资源,也是道德教育之所以可能的根源所在。将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恰能实现生命本身的道德教育价值,也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的“亲人性”与“有效性”的实现。无论是站在整个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思考,学校德育都必须摆脱一时的功利限制,把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和功能定位在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上,引导学生发现、培养人生的意义,向“以人为本”、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和着学生生命的律动、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师是我们学校的职责。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有关生

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把生命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

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校的道德教育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由此可见,学校的生命教育必然是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

如何来进行生命教育呢?学校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它对青少年的生命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三毛曾说:“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的探索和对生活价值的思考上,往往因为过分执着,拼命探求而得不到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至永远不能超脱。”

因此,我们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一、在各学科及德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主要体现在(1)课堂教学上(2)师生关系上(3 )班级

管理上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 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

1、设立“心语港湾”平台,了解学生生命需要

2、美化环境语,创设高雅的校园氛围

(二 ) 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

1、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

2、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3、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 ) 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1、关注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2、关注生命的发展,提炼儿童生命中的故事

二、在体验和实践式德育下开展生命教育

如今,我们认为注入式德育在当今社会弊端已显而易见,和德育方式一样,我们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

生命有多么珍贵,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体验、实践式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

三、切实加强挫折教育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济上的宽裕、生活上的无忧,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一旦有什么失败、挫折的话,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面对,甚至是思想上走进了死胡同。因此,仅因老师几句批评、家长稍微的责备而轻生,权且不谈老师和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或始终在父母的庇护下,一旦离开,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自己难以摆正心态,从容面对,导致万念俱灰。作为学校,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赞扬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不要批评,恰当地使用批评,给学生的行为以正确的评判,让学生适当体会到挫折的滋味,锻炼其承受能力,及受挫后的思考、 调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充分体现出细心,耐心,要密切关注学生动

篇三:生命教育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如上海等地对生命教育日益重视,也开展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家对学生自身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教育。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一个特殊时期,常常会出现种种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挫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一点小事就付出生命的代价??另外,由于现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往往成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依据,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学业成绩教育,忽视生命教育的现象。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生命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农村学校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相当一些家庭的孩子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使亲子之间的沟壑难易弥合。部分家长又由于自身素质限制,不能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擅长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阻隔着来自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表现在行为上厌恶学习,轻视生命。《农村初中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意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农村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学会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幸福人生奠基铺路;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

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建构可操作性的生命教育实践方法和手段。教育准则,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再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正在成长的有尊严的生命体。在教学中自觉渗透生命教育。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突破:

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研究报告》课题组根据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撰写研究论文,编写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学校内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现在已有少数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对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本课题尝试把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层面的构想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践行动,进而形成校本课程;强调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通过珍爱生命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强调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注意教师理念更新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内容、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生活教育理论由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其三大基本命题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就是使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培养活生生的学生。它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这是一种对人生最高意义的关怀,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活生生的教育。

2、 人本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性向、潜能和倾向性,认为人是主动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人本主义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肯定学生的尊严和价值,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人本主义教学尤其重视情感陶冶,认为教学就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感活动左右着人的精神世界。

3、 终极关怀教育的基本原理

虽说对终极关怀教育尚存有不同的理解,但就其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这一核心思想而言是共同的。这是一种对人生最高意义的关怀,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活生生的教育。它要求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主体性教育目的观,要求确立尊重民主平等的学生观,要求在文科教育、科学教育、教育技术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求打破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观,树立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命”教育观。

4、个性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

人的个性发展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从善的可能,另一种是消极的从恶的可能。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抑制学生个性消极因素的滋长,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悟”做出何去何从的正确判断,成为真正自由独立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不断获得价值和尊严的、能创造性地适应不断创新和变化的世界的活生生的个人。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本课题核心概念已含两个方面:“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狭义的生命教育可界定为: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命智慧的教育,即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用教师对生命的感悟、体验去感染学生、呵护心灵的过程,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是课题研究的对象。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形式下,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出现了一些留守儿童,相当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造成生命教育的缺失。再者,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正处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在农村初中进行生命教育,在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获得健康的生命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对生命教育内涵的构建和对农村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我们从以下三个

纬度展开研究:一是珍爱生命,悦纳自己;二是学会尊重,相处得法;三是关注自然,提升价值。

1、珍爱生命,悦纳自己。主要内容涵盖生命科学教育、安全教育、品德修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珍爱自己;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会尊重,相处得法。引导学生提高人际适应能力,学会尊重别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弱势群体,学习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

3、关注自然,提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珍惜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关心人类生态危机,感悟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生实际和学校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与学校德育处密切配合,采取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借鉴国内外生命教育的成果,总结提炼可具操作性的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方法,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概括表述如下: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对比借鉴,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建议——现实应用,实验检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等。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就问题开展个案研究,并以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为个人课题来呈现。研究的途径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学科教学、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网络教育与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进度及组织分工

(一)课题研究实施步骤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根据学校总课题的思路,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确立子课题,并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对实验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相应问题的培训。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并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和总结。开展中期研究成果推广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角度撰写相应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结构分析

本课题聘请大港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徐升恒主任为顾问,教科员进行指导。本课题组组长李俊华同志是学校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先后承担全国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班主任校本培训和班主任素养的发展》、区级课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的研究》等市、区级课题,该同志为大港兼职教科员。课题组副组长王以伟、武德云,王以伟为学校语文学科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武德云为学校教务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管理经验丰富,有主持市区级研究课题的经验。参与课题研究的其它教师思想素质好、业务精、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全部为校级骨干教师。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大力支持,并保证经费的投入,以确保课题的实施。

(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1、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李俊华、王以伟

2、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实施方案 武德云、王以伟、许瑞霞

3、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专题渗透生命教育实施方案王连云、杨菲

4、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研究殷婧、许瑞霞

5、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生命教育培训方案李俊华、王以伟

6、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报告王以伟、李俊华、李娜

7、学生问卷调查阶段性分析报告 殷婧、杨菲、李娜

(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 我校在长期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各类资料,学校重视生命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已形成学校、行政、教科研人员的组合,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研究成员中有教务主任、德育主任、


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720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