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视频

时间:2016-10-09 00:13: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7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平面直角坐标系(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中位数和众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

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 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 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 议一议

1、 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a?b?c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 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

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

成立)

四、 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 巩固练习

1、 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c?3?4=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a?b?c,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 练习P7 1.1 1

六、 作业

课本P7 1.1 2、3、4

222222222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

的习惯。

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7 图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

(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a2?b2) (2)1ab?4?c2) 2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a2?b2=1ab?4?c2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 2

a2?2ab?b2?2ab?c2 即 a2?b2=c2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八、讲例

1.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c?90?,AC?4000

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BC?AB?AC?5?4?9(千米)

即BC=3千米 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22222

3600?3?540(千米/小时) 20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千米。

九、 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b?c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十、作业

1、 1、课文 P11 1.2 1 、2

2、 选用作业。

222

篇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14版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

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 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 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 议一议

1、 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a?b?c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 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 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 巩固练习 1、 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2

2

2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c?3?4=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a?b?c,题目中并为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 练习P7 1.1 1 六、 作业

课本P7 1.1 2、3、4

2

2

2

222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 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7 图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 (同学们回答有这几种可能:(1)(a2?b2) (2)

1

ab?4?c2) 2

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之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

a2?b2=

1

ab?4?c22

请同学们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到:

a2?2ab?b2?2ab?c2 即 a2?b2=c2

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 二、讲例

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机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多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c?90?,AC?4000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飞机在20秒的时间里的飞行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直角△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的CB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BC?AB?AC?5?4?9(千米)

即BC=3千米 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1小时飞行的距离为:

2

2

2

2

2

3600

?3?540(千米/小时) 20

答:飞机每个小时飞行540千米。

三、 议一议

展示投影2(书中的图1—9)

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a?b?c 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之后,老师总结。

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 四、作业 P11 1.2 1 、2

2

2

2

1.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⒈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a,b,c,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⒉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5,12,13; 6, 8, 10;8,15,17.

222

(1)这三组数都满足a +b=c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222

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满足a +b=c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⒋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 ∠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

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D

A

D

A

随堂练习:

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 ⑵15,36,39; ⑶12,35,36; ⑷12,18,22.

⒉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______是最大角.

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13

D4A

⒋习题1.3 课堂小结:

222

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 +b=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⒉满足a +b=c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1.3.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222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AC+BC=122+52=132;AB=13米.

A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我们不难发现,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 (1)A→A′→B; (2)A→B′→B; (3)A→D→B;(4)A—→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做一做:教材14页。李叔叔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BC是否与底边AB垂直,也就是要检测 ∠DAB=90°,∠CBA=90°.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DAB和△C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③、随堂练习

1.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是甲、乙的出发点,10∶00时甲到达B点,则AB=2×6=12(千米);乙到达C点,则AC=1×5=5(千米).

222222

在Rt△ABC中,BC=AC+AB=5+12=169=13,所以BC=13千米.即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

2.分析:从题意可知,没有告诉铁棒是如何插入油桶中,因而铁棒的长是一个取值范围而不是固定的长度,所以铁棒最长时,是插入至底部的A点处,铁棒最短时是垂直于底面时. 解:设伸入油桶中的长度为x米,则应求最长时和最短时的值.

2222

(1)x=1.5+2,x=6.25,x=2.5 所以最长是2.5+0.5=3(米).

(2)x=1.5,最短是1.5+0.5=2(米).

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概述及针对性措施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的班级——八年级(3)班,也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相对于数学科而言,上学期末各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成绩均处于年级最下游水平,实在令人堪忧。再说学生玩性忒烈,厌学现象严重,几乎找不出还算全面(基础、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学生。开学的第一堂数学课,就发现学生基础差,听不懂的学生太多了,上课发言的同学也廖廖无几,而且几位同学能回答上来也不愿意举手,真的让我觉得十分头疼,不知所措。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的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对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本学期教学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购买课外参考书,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以上习惯,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到。因此,本学期教师应多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争取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2.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上课时,老师要关注学生,让学生能专心听课,认真思考问题,不说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做笔记,捋清课堂知识脉络,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中。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

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教材分析及目标设计

1.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勾股定理、实数、坐标与位置、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数据的分析与证明。其中,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坐标与位置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引入刻画了变量与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图解分析再现了函数特有的性质,同时给以后将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带来很好的铺垫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强调了消元的数学思想,它将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进行求解,同时介绍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从整体上展示了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图象方法的作用,这种思想方法对求近似解以及求解不等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通过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的提出,充分地说明了事件的首要条件与必然结果,对相关几何题目的证明提出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在证明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公理与定理依据,推理出正确的结论,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2.目标设计分析

理解勾股定理、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与坐标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数据的分析、以及命题,定理,公理,证明等基本知识点,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性质、应用与拓展,以便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技能。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定位与教学。在情感与价值观上,强化数学缜密思想,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发展代数中的计算能力,掌握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1)注重使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等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重创设丰富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渗透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尽可能地体现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另外,应鼓励学生阅读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并能自己查阅更多的材料了解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

(2)理解无理数的引入的意义,掌握开方运算,了解实数的概念,解决与实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3)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有效使用直角坐标系描绘图形 —— 点的位置与坐标的互换,感受图形变换所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选用现实生活中有关题材,呈现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意揭示“知识间的联系”,重视对学生理解确定位置方法意义的评价,注重对数形结合水平的考察。

(4)通过解剖一次函数,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注重了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注

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加强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将有助于巩固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强化了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了学生列方程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力求淡化解题技巧,而注重揭示其本质思想 —— 消元,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注重加强方程与函数及其图象之间的联系,力图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经历模型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加强了数据代表的多方面理解与应用,初步渗透抽样调查的思想。注重学生的活动及其评价,在议一议等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注重教学素材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科学性。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注重其他课程资源。

(7) 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经历由观察、度量、猜测、归纳等过程而发现的数学结论产生怀疑,进而产生论证意识。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并探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实的依据。

三、教改教研方案

本学期继续贯彻落实学校教导处和课改组精神,积极实施“315”课堂教学与“班班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坚持每周一次教改教研活动,与同仁们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吸取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教改技能。

1.认真钻研课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调整教学思路,积极参加教改;

3.围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探究教学活动;

4.通过教研组引领,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寻求取得成绩的“法宝”;

5.立足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快乐学习,愉快接受知识;

6.查阅相关数学资料,补充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资源互补;

7.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争取创造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发展;

8.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工作中积累更多,更好,更宝贵的教学经验。

四、竞赛与获奖记录

五、课外活动安排

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方向,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本学期课外活动安排如下:

1.学生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2.要求学生会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测量,探究、挖掘事物与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生活实践能力;

3.同学之间应进行适当的探讨、交流、研究,争取组建数学学习课外小组,加强数学知识锻练;

4.适当布置少量作业,让学生寓学于乐。

六、差生、优生辅导计划

针对差生、优生辅导,我想采取以下做法:

1.优生辅导

主要要求班上成绩突出的学生,尽量会做课本“问题解决”中的练习,并能适当做些课外资料上的练习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争取个别或小范围内对他们进行指导,讲解,并对一些提高题、难题的解题思路作出相应的分析,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2.差生辅导

潜能生(所谓的差生)本身基础知识差,能力也不强。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可采用“兵教兵”的方法,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他们,指导监督他们的学习。适时也可由教师亲自辅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自信。

七、教学进度表

八、备课组活动记录


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视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47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