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时间:2016-10-04 01:09:2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并非大意失荆州等三篇文章

关公并非大意失荆州而是大义失荆州

提起荆州,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关公“大意失荆州”这句话。正是这句耳熟能详的几个字使文武双全、智慧超凡、万世人极的武圣关公蒙受千年“不白之冤”。它不仅有损于关公的伟大形象,更是辜负了当年他老人家慈悲的心怀,思之令人心痛。针对这个问题,我要深入地加以解释,以匡正这千古的缪传。

公元219年冬,镇守荆州的刘备集团东线主帅关公,确信后方荆州城将被东吴攻破的消息,撤出包围樊城的军队,回救荆州城。当他带着队伍走到长坂(今荆州、荆门交界处)一带,就接到探马报告,说荆州城已被吴军占领。关公立即命令队伍就地扎营,并派人去荆州,向吴军都督吕蒙交涉无果。这时,关公及其随他出征的将士家眷,全都成了吴军的人质。为了保护人质的生命安全,同时为维护刘、孙联盟,关公毅然解散数倍于吴军的部队,只留下少数人马,“退保麦城”。然而,关公的义举并没有感动以孙权、吕蒙为首的背信弃义之徒。关公无可奈何,只得留下大队人马固守麦城,自己率二十几名随从和关平、赵累等将,继续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吴军的埋伏,被盟友孙权杀害,一代将星从此陨落。刘备集团经营十几年的荆州,全部落入吴人之手。

千百年来,许多善良的人都认为丢失荆州是关公轻敌、大意而铸成的大错,至今还有人对“关公大意失荆州”一说,津津乐道。我认为,此言差矣!为何?

其一、关公北伐襄阳,取得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打算迁都。这一仗擒于禁、斩庞德,俘获士卒三万有余。在当时,这三万降卒充实关公的队伍,其总兵力超过五万人。东吴孙权、吕蒙以盟友身份,用化装成商船的战船运兵,以阴谋手段骗过荆州军沿江哨卡的检查。这些船是见不得人的,按每船挤100人,100条船也只能装一万人。关公军队五万以上,东吴军队一万左右,关公有着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若要硬打,关公军的人马可以将荆州城围困得铁桶一般。关公为何不打?反而解散自己的军队?原因就是顾及荆州城内的百姓和将士家眷的安危。一旦打起来,吴军难免屠城,首先遭殃的就是这些妇女儿童。面对此情此景,这位饱经风霜的花甲老人不忍生灵涂炭,悲心涌起,毅然将部队撤退了。 这是圣人的胸怀,何等的义气,非一般人所能为,所敢为。

其二、关公北伐取得胜利,孙权虽然不喜欢,但表面上还是表示支持。接替吕蒙为都督的陆逊,也亲自写信给关公对他的胜利表示祝贺。作为结盟的双方,这是友好的表现。可惜的是,孙权的支持,陆逊的赞扬,全说的是假话。当吴人们偷袭盟友后方得逞,孙权、陆逊、吕蒙的假面具摘下来,露出不守信义的嘴脸,义重如山的关公,这时仍然希望吴人回心转意。吴人不仁,关公有义。关公为“义”不同吴军开战,而丢失了荆州,最后也是为这个“义”字,为荆州人民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关公义失荆州,是诚信的表现。孙权背信偷袭荆州,正是利用了关公的诚信,干出了遭人千古唾骂的坏事。诚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点在关公身上体现得十分突出。不论是历史人物关公,还是艺术化了的关公,从跟随刘备起,就许下诺言。为了兑现诺言,关公对刘备忠贞不渝。刘备于公元184年起兵,24岁,关公和他的年纪相仿。比关公小“数岁”的张飞,和刘、关一起“恩若弟兄”。刘备在中原逐鹿,直到40岁还无自己的地盘。关公追随他,从无二心。当他们被曹操的军队打散,关公落入曹营,也不忘刘备。并公开声称,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就去寻找,其胸怀何其坦荡,又是何其忠诚。曹操为感化关公,给予十分优厚的待遇,关公表示要立功来报答。他为曹操解白马之围,万马军中刺杀颜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然后挂印封金而去寻找刘备。赤壁大战后,关公随刘备收复江南四郡,驻军江北。当时吴将周瑜任南郡太守,是唯一不受荆州牧刘备节制的属官。关公的部队与周瑜的部队隔水相望,相处尚好。周瑜死后,鲁肃继任,直到吕蒙、陆逊继任都督,关公都能与他们保持友好关系。

关公北伐襄阳,主力远征,后方留下的军队主要负责治安,但仍有较强的战斗力。关公

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基于对吴人的信任。因为从赤壁大战到襄阳战役,两军十年间没有发生过冲突。所以,关公放心大胆地去打襄阳。在孙权背叛联盟,勾结曹操,准备从背后下刀子时,曹操将此消息用信件告知关公。可是关公仍然不相信孙权会动手,以为是曹操的离间计。在关公的心目中,诚信重千斤,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总是把盟友往好处想,以为用自己的真诚可以换取孙权的良心。哪怕是荆州城已被吴人偷袭,还是对孙权抱有幻想。令关公没有料到的是,做了十多年盟友的孙权,确实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孙权心里有鬼,不敢明目张胆地攻打荆州,于是用化装之术,骗过荆州军的哨卡。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权可以算得上骗子的祖宗。

中国社科院著名关公文化专家胡小伟专家就此点评得极妙:卑词甘言,誓重同盟,背后乃收买叛将,不宣而战,令人猝不及防,无疑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创新战例”。可知战略中最难防范的就是盟友之间的蓄意背叛。

关公大义归天了,但他的诚信精神却延续至今,他的名字被一代代中国人记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义神。

中国民协关公文化委员会理事 朱振汉

世界弘扬关公文化协会理事 刘 艺

刘备借荆州原是鲁肃的一句谎言

东汉末年的荆州本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死后,其子刘琮举州降曹,荆州则又成了曹操的属地。赤壁大战后,曹操退守襄阳,孙权占据长江中游江北各县,刘备占据江南四郡,三家分治荆州。从历史上看,刘备所占的荆州四郡,是他打下来的。后世流传的“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歇后语,是没有根据的。

据《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赤壁大战中,孙权与刘备合力,大败曹军。孙刘联军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荆州)。刘备又率军讨伐南方四郡。四郡太守及庐江郡的雷绪全部投降。刘琦死后,众部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也上表推举刘备),治所设在油江口。另据《三国志 吴主传》,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一起进击曹军,完全打败曹操的部队,又追击到南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和曹仁对峙一年多,曹军士兵被伤害很多,曹仁弃城逃跑,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奏请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刘备担任荆州牧,屯驻油江口。此外,《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刘备收复江南四郡,于是给立下功的人封官,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江北一带。从上述所例举的史料可以看出,孙权占据的是长江以北的沿江各县,刘备占据的是长江以南的四个郡。

对于这样的格局,孙权十分不满。因为赤壁大战中,孙权的兵力占五分之三弱,刘备的兵力只占五分之二强,却得到了四个郡,而孙权费了很大的劲才得到一个半郡,所以心里不平衡。为了稳住刘备,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想以姻亲关系,把刘备控制起来。但最终阴谋破产,孙刘的政治联姻也从此破裂。

孙权以刘备占了他孙权想要的地方为由,派兵抢占了刘备在江南的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刘备令关公去益阳,准备夺回这三个郡。东吴的鲁肃、吕蒙驻扎在此,双方对峙,战争一触即发。鲁肃抢占了别人的地盘,有些理亏,于是提出同关公会谈,双方的军队后退一百步,只有将军可以单刀赴会。会谈中,鲁肃说孙权帮助刘备,才得以打败曹操,这三个郡

理应属孙权,是孙权见刘备无立足之地,才将三郡让给刘备。现在刘备已占益州,就该将三郡还给孙权。关公还未回话,他手下的将军就说,这里的地方是我们从曹操那里夺得的,我们主公在赤壁大战中出力不小,怎么不能得到土地?鲁肃无言以对,双方会谈无果。正在这时,传来曹操攻打汉中的消息,刘备怕成都有失,就做出让步,用长沙、桂阳二军,换取半个南郡,双方以湘水为界,东归孙权,西归刘备。

从上述例举史实可以看出,所谓借荆州,是鲁肃编造出来的谎言,是为孙权不讲信义,抢占盟友地盘的行为进行开脱。后来经《三国演义》的渲染,成为流传至今的歇后语。借荆州、讨荆州,本是鲁肃编造的谎言,其目的是为了夺取被人所占的土地。这种不守信义的行为应该受到指责。而在《三国演义》中,却把鲁肃的谎言作为依据,绘声绘色地杜撰了一个刘备借荆州的故事,使人们信以为真,有违历史事实。历史上不守信义的是孙权,却成了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把刘备说成只借不还,不讲信用,对刘备是不公平的。我们只要认真读一读《三国志》,通篇找不到刘备向孙权借荆州的史实,只有刘备率兵收复江南四郡的记载。

(摘自于《关公文化初探》朱振汉)

关公的人格魅力和名将风采

关公以叱咤风云的神姿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以义薄云天的魅力让世人赞颂。在关公战斗、生活的时代,乃至于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也一直是我们炎黄子孙继承的道统 。唐朝礼部尚书虞世南称赞关公是“利不动,爵不絷。威不屈,害不折。心耿耿,义烈烈。伟丈夫,真豪杰。纲常备,古今绝。”可谓恰如其分。

一、 关公所具有的超人之勇

关公从起事涿郡,征战于徐、兖,奔走于冀、豫,立功于江、淮,战役于荆、楚,可谓神威赫赫,其勇猛实力是先决条件。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时代,衡量、评价一员大将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本人的勇武素质:二是领兵打仗的能力。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及相关诸侯中,一流上将有几十人,但被用“虎”形容的为数不多,称“虎”就是非一般的勇猛。

吕布、孙坚、许褚、于禁、吕蒙都被称为“虎”。称关公、张飞为熊虎。例如《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载:“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除称为“虎臣”外,关、张二人还被当时魏、吴两方称为“万人敌”。

魏名臣及重要谋士程昱说:“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无论是从评价次数还是评价的高度,关公都是曹操、孙权各方公认的名将。如果单从评价来判断,关张的评价要超过吕布。之所以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乃是突出刘关张三兄弟同仇敌忾、共赴沙场、生死相随的精神。同时也是为尽快拿下吕布,取得胜利。吕布之所以侥幸逃脱,实在是占了赤兔马的便宜。他之所以还能与刘关张战上几个回合,也是正常的,毕竟吕布也是名将。所谓“熊虎”,即兽中之王,力大无穷。所谓万人之敌,概能敌万人,这些虽有夸张色彩,实是用来表达心中的畏惧和出人超众的体能武艺。虽然《三国演义》称吕布英勇为第一,在《三国志平话》中却言张飞打败吕布,推张飞为勇武超凡,而张飞却亚于关公。

三国专家盛巽昌认为:“据《三国志》三国英雄武艺最高强者,应首推关羽、张飞。”从各种史书、史料评价亦可知,“万人敌”的称号,名震敌国,与他们同时代的其他勇将都是没有的。

汉代以后称赞将领勇武,都用关、张来比喻。例如《晋书

刘遐传》称西晋刘遐每临战阵,“率壮士陷阵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因此,清人赵冀《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称: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剔除各种传说,仅史书记载中,表明关公勇武最有说服力的有三个典型细节:

一是斩颜良。颜良为袁绍名将,勇冠绍军。《三国志

蜀书

关羽传》载,关公“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之围”。从关公斩颜良可以看出关公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勇武风采。

二是水淹于禁七军。曹仁在樊城被关公包围,曹操派于禁、庞德等七军于樊城城北驻扎,援助曹仁,关公以名将睿智和超凡胆识,与之抗衡,并巧妙利用汉水,指挥骑、步、水军大兵团作战,一战擒获三万曹军,使称为虎威将军的于禁投降,可谓降龙伏虎;称为立义将军的庞德被杀,可谓立义;称为假节、征南将军的曹仁龟缩于樊城内,可谓败北。在关公得胜巨大政治波冲击下,曹操所置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曹仁、于禁、庞德均为曹操一流战将,骁勇无比,在关公面前都成了败军之将。元胡琦对此高度评价,关公“鸣鼓则曹仁丧胆,扬旗则吕常束手。遂降于禁、诛庞德、掳傅方、执胡修。于是威震中原,莫不响应。

三是刮骨疗毒。《三国志

蜀书

关羽传》记载,关公曾经被箭射中,穿透其左臂,后来箭伤处虽然愈合,但每到阴雨天气,骨常疼痛。医者说,箭头有毒,毒素渗入了骨头里,应该割开左臂上的伤口,刮去骨头上的毒素,然后这个病痛才会消除。关公便伸出胳膊,让医者剖肉刮骨。当时关公正请一些将领相对饮食,一边吃喝,手臂上的鲜血一边流淌,接血的盘子都装满了。而关公仍然割肉取酒,像平常一样说笑自然。明祝枝山称“刺人于万众之中,割臂于谈笑之倾,则其绝勇天授,不假言矣!”这充分表现出关公超乎凡人的毅力雄风。

关公威名为三国各方所共识。东吴军队统帅陆逊把关公比作曹操、刘备同重量级人物。明万历著名学者胡应麟发表感慨说:“汉之末,曹操所惮者,备也,不在权也;权所惮者,关羽也,不在操也。”就连《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也公然写明“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这些都充分表明关公在晚年的驭军水平和勇武神姿引发的强烈震撼。

二、义薄云天的非凡气概

人之有忠义,犹天地之有元气。作为社会,忠正之气树,社会则和谐;作为人,忠义之气树,则百毒不侵,万古不磨,无愧于天地之间。表现在关公身上的忠义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君臣之义,对刘备忠无二心

刘备与关公的关系,既有兄弟情手足义,但本质上是君臣之义。无论战事多么惨烈,前景多么暗淡,生活多么困苦,关公对刘备始终追随。元同恕在《关侯庙记》中称关公“操百诱而不动,事备千险而不移。”元胡琦在《汉寿亭侯论辩》中称赞:“宁辞千金之赏,而不肯做背刘之事。”如果说刘、关、张结盟中,刘备有特殊身份、背景、手段,还不如说关公、张飞二人品德高尚。

最典型最具说服力的是假投降曹操,拜书封金辞曹操一段历史,被几千年来人们传为佳话。曹操为笼络关公,传说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在生活上对关公的优厚礼遇远远超过刘备。最终关公还是弃曹而去,投奔故主,“横刀拜书去曹公”,显示了“千古凛凛国士风。”曹操不但不加害,反而称赞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能让敌人肯定才是社会和历

史肯定的。

关公降曹表现为大智大勇:其一、关公降曹是为保护二位嫂夫人,这是大义的一种表现。宁可自己以身涉险,保护两位嫂夫人的职责不能丢失,是关公尽刘备之忠、行自己之义的风范。其二、表现为生死不惧。到曹操营垒,还敢谈与刘备“誓以共死”,还敢谈“终不留”,这些都要冒巨大生命危险。之所以曹操没杀关公,是关公智谋高曹一筹,与其周旋。从关公给曹操的几封信也可看出,关公用心良苦。关公在给张飞信中,一语破的,“操之诡计百端,非羽智缚,安有今日?”主要是稳住了曹操,完成了保护二位嫂夫人的使命。

元诗人宋元高度赞扬关公为:“一面荆州赤手擎,当时华夏震威名。平生不背刘玄德,独有曹公察此情。”

关公义的核心是心怀天下、知恩补报。感念刘备对他的知遇深情,为救苍生于水火,因此才誓以共死。

曹操对关公也有知遇之恩,在剿灭吕布,拜关公中郎将。攻克下邳,擒关公后,拜为偏将军。斩杀颜良侯拜为汉寿亭侯。即便曹操再有恩于关公,关公也不会跟随他,主要是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曹操追求的是凌驾于朝廷之上,选择时机取而代之。关公追求的是匡辅汉室。刘备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集团,关键是这批人人格高尚,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为念,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为追求的目标,可以忧国忘家,可以血洒疆场,可以视金钱为无物。这批人的“英雄”、“万人敌”、“天下奇才”等评论大都出自政治对手们之口,因此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刘备作为这个集团的领军人物,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史料中称赞刘备人格伟大之处比比皆是。无论是上层,还是百姓,无论是政治对手,还是盟友,众口一词。曹操称刘备为“英雄”,而且认为天下只有两个英雄,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自己。大儒孔融称刘备“忧国忘家者”,袁绍称刘备“弘雅有信义”,周瑜称刘备“天下枭雄”。刘备颠沛几十年,一生中败阵屡屡,几次丢弃妻子、女儿。为给关公报仇,不惜举倾国之力。在临终前,教导诸皇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以服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关公慧眼识君。

三、 坦荡磊落,心皦日月

关公心地善良,杀人出奔和最后被杀都由善良引发。关公亡命奔涿郡,斩杀豪强是因为恶霸强抢少女,出于义愤而打抱不平。大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风范。关公不是因为个人恩怨,维护的是人间正义。敢于冒死罪去救人、报仇,可见青少年时关公便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关公处理孙权关系时,在陆逊吹捧下,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他给陆逊的信中,对两边利益关系分析透彻,对仇视共同敌人给以鼓励肯定,又指出吕蒙西窥的错误,同时说“老夫之言诚如皦日”,表明关公伟大的人格力量。就连与关公为敌的吕蒙也不得不承认关公的优秀品德,“其人长而好学,梗亮有雄气”。这表达和肯定的是关公所具备的光明磊落的英雄之气和豪杰之胆略。

四、 不为利禄所动的崇高风范

曹操为实现笼络收买关公,实施了一系列手段。其一,在政治上诱以官,有三次。其中第三次在白马坡斩颜良,曹操表关公为汉寿亭侯。其二,惑以禄。关公初投曹操时,曹操“礼之甚厚”。关公斩颜良后,“重加赏赐”。但关公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

《关公文化大透视》一书总结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很有见地,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关公所言所行,体现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承。

这就是伟大的关公!!(参考田福生著《关羽传》。)

世界弘扬关公文化协会理事 刘艺

篇二: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一、※理想篇※

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无作为。

幸福不会象鸟儿一样飞来。

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不怕山高路远,就怕意志不坚。

语言只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莫学知了爬树梢,东摇西摆唱高调。

没有崇高的理想,青春就将枯萎,没有伟大的志愿,生命就将暗淡无光。

人凭志气虎凭威。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

好马在力气,好汉在志气。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谷糠。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 爱叫的鸟做不了巢,爱吹的人赶不成事。

鸟都往高枝上飞。

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作梦来收获所得。

万里长城是一块一块砖头砌成的。汪洋大海是一条一条涧水流成的。

二、※求知篇※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星多天空亮,学多智慧广。

乳燕不学,永远飞不上蓝天。

没有羽毛,多么强壮的鸟也不能飞翔;缺乏知识,再好的理想也是空谈。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鸟靠翅膀兔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不要装饰你的衣服,而要丰富你的智慧。

鸟笨先飞早入林,人勤学习早入林。

幼年学的好比石头上刻的。

好学好问,什么都能学会;害羞不问,总有一天掉队。 蜜蜂酿蜜不嫌花儿少,好学读书不弃分与秒。

不学习的人,象不长谷物的荒地。

学如驾车登,不进则退山。

对时间要吝啬,莫放松一分一秒;对知识要贪心,要争取一点一滴。 不吃饭则饥,不学习则愚。

雨水可把瓶口灌满,知识却不能将脑子填满。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门窗,书籍是人们精神的食粮。

知识比财富更可贵,无知比贫穷更可怕。

知识的金锅谁也偷不去。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用力气举百斤,用智慧能举万斤。

知识的用处就象夜行人的火把。

虚心是学问的向导,恒心是知识的保管。

粮食滋养身体,知识丰富智慧。

水草好,牛羊肥;知识多人聪明。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山要绿化,人要文化。

科学好比一座山,看你敢攀不敢攀,胆小永远站山脚,勇敢才能上顶端。

无知和瞎子一样。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人知识少。

有学问的人象果树,扭扭弯弯;愚蠢的人象竹竿,滑滑尖尖。 少年不知勤苦学,到老方悔读书迟。

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不为不知而羞,要为不学而愧。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自满的人学一当十。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学习不怕根基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贪睡的老牛没料吃。

谁肯下苦功,谁就能在顽石中找到宝贝。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

读书不知意,等于肯树皮。

勤问的人不迷途。

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取不尽的宝藏。

天上的雨水能滴穿大理石,勤学的汗水可敲开智慧宫。

三、※爱憎篇※

朋友,似莲藕同根长;敌人,如水火不相容。 莫学老鼠爬阴沟,要学葵花永向阳。

忘记祖国的人,好比离开森林的鸟。

好男儿血泪为祖国流。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的恩情说不尽。

庄稼向阳容易长,人民向党有方向。

小孩靠爹娘,树木靠根长,人民就靠***。

向着太阳有温暖,跟着党走幸福长。

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朋友要用最甜的蜜,对敌人要用最利的刀。 刁狼会装羊,坏人会装腔。

蝎子的尾,马蜂的针,最毒莫过坏人的心。

失去好友难过七年,失去祖国痛苦一生。 宁愿被朋友打一拳,也不让敌人吻一吻。 不能把羊当狼看,不能把敌人当自己人看。 乌鸦再打扮,也成不了孔雀。

狐狸做梦的时候也在数小鸡。

狐狸说要睡觉的时候,鸡可要更打起精神。 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敌人的笑脸是刺刀,敌人的甜言是毒箭。 不要以为敌人是绵羊,而要懂得敌人是豺狼。

当敌人夸奖你的时候,你就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 水火不相容,敌我要分清。

恶狼最怕猎人,蝙蝠最怕阳光。

口再渴也不能喝敌人的水。

打虎要有胆力,捉猴要有智慧。

篱笆打得紧,野狗钻不进。

没有翻不过的高山,没有击不败的敌人。

篇三: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整理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整理 一、【常见俗语】

买了便宜柴,烧了夹生饭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字没一撇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儿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没吃到羊肉,惹了一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占着茅坑不拉屎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拆东墙,补西墙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车到山前必有路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不了兜着走

吃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退堂鼓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19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