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四个专题是什么?

时间:2016-09-23 00:15:2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专题:四个全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同志为**的党xx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xx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人民的梦想是什么样子?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xx**的**,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重承诺,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然而,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两年多来,****足迹遍及甘肃、湖北、湖南、内蒙古、新疆、福建、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区市,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大计。**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精准聚焦全面小康难点,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从就任**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

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主权利如何保障?贫困洼地如何弭平?三农难点如何攻克?文化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瓶颈如何突破?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小康,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屏蔽此推广内容新的征程正在展开。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已经触手可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由我们亲手完成。“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算来大约也是30多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xx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全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论方向,“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论目标,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思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关系,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的2014年,改革呈现加快推进之势,xx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xx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梳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比如,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也要讲如何做大“蛋糕”。归根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改革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回望改革历程,话音犹在耳畔。在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我们将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激情和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四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多少年来,在人们心目中,改革,就是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陈规,就是放开手脚打破条条框框。正因如此,“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当****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为改革划定“法治边界”时,给世界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的党xx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被视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成为上下贯通的“姊妹篇”,推动我们的事业滚滚向前。

循此回望,一条治国理政的主线,清晰可见。2012年12月,履新不到一个月,****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3年3月,刚刚当选**,**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两个场景,一种态度: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必须把握好的施政之要。基于30多年的法治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法治探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集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绘就全面依法治国新蓝图,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新的里程碑。

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

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对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正是执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到当前中国发展的棋局中,才能体会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从经济改革大刀阔斧,到党的建设抓铁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国比喻成一本大书,那么法治就是大纲,纲立文顺、纲举目张。治理体系中,法治体系成为关键一环;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国成为重要内容,法治的引领和规范,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更大的坐标系中审视,一个鲜明的感受是,无论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中,还是在中国现代化百年征途上,或是世界社会主义几百年演进中,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都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探索。将依法治国提升到“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高度,将目标设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立足点是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作为治国重器,全面依法治国书写的是法治史的新篇章,开启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

篇二:“四个全面”专题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简答题

《“四个全面”专题学习》课程简答题

2015-06-18江苏大讲堂

1、“四个全面”具体是指哪四个全面?

答:(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分)(2)全面深化改革;(1分)(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分)(4)全面从严治党。(2分)

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由“建设”到“建成”,是党xx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答:(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3分)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1分)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分)

3、试憧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景。

答:到2020年,我们将建设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时我们国家:(1)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4)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5)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4、我们该怎样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答:(1)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3分)

(2)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2分)

5、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上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项指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具体是指哪些更高的要求? 答:(1)经济建设方面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政治建设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社会建设方面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包含了五个方面的目标,具体是指哪五个方面的目标? 答: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建成世界经济强国;二是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四是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绿色中国。

7、**在湖北调研期间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那么要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答:(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3)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4)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5)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改革开放的实质是?

答: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答:坚持党的领导,(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2分)

(2)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1分)

(3)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1分)

(4)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1分)

10、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从宪法的内容上讲: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国家的根本问题。(2分)

(2)从宪法的效力上讲:其他法律的内容和精神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2分)

(3)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讲: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按照不同于制定和修改一般法律的特别程序来进行。(1分)

11、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答:一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阶级性、人民性与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二是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是统一的。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五是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我们的立法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六是经常遇到区域性乃至全局性问题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由共产党率先垂范。

1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答: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统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法律应该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不能沦为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2分) 二是是依法治国必须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离开了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法治就失去了意义。(1分)

三是依法治国必须保障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只有当法治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行为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方式时,依法治国才能不断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1分)

四是依法治国必须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倾向和危险,都需要有效的监督和制约。(1分)

13、“四个全面”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1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分)坚持改革开放,(1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分)

1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具体是指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2分)。

16、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展开,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那么具体该找准哪几个着力点?

答:第一,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2

分)

第二,顺应“四个全面”实践进程,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分)

第三,把握“四个全面”内在要求,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改进创新。(1分)

17、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锲而不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分)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分)

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分)

18、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哪四项基本要求?

答: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分)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1分)

19、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可以考虑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答:一是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1分)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对相关法律实施全面的立、改、废、设的审查改革。(2分) 三是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暂时可以通过立法机关授权试点的方式,为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如果某一个层级对改革批准试点,就允许你有更大的权力了。(2分)

20、纵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文本,梳理本次全会《决定》的内在逻辑和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实践举措,可以看到,本次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彰显了三个重要特点,具体是指哪三个重要特点?

答:(1)第一,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这个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分)

(2)第二,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也即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分)

(3)第三,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看,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和部门权力掣肘,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对全面

深化改革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没有广泛的社会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2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课程简答题 2015-06-18江苏大讲堂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是什么?

答:(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是什么?

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答:坚持党的领导,

(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2分)

(2)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1分)

篇三:后四个专题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位于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要冲,境内多山少平原 海洋资源丰富,广泛的海外贸易

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 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城邦 小国寡民

城邦特色:发达的商品经济;繁荣的思想文化

希腊的公民:含义:本城邦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

公民特征: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追求自由,充满个性;注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

1、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基础)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后,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内容: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②政治上:(A)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B)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C)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作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确立)

内容:a 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b 设立500人会议;c成立十将XX员会;d陶片放逐法。

意义: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鼎盛)

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如“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得: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雅典古典时代辉煌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失:①就民主的范围而言,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 ②就其性质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 雅典古典时代的辉煌诞生于民主政治的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雅典后来的衰落也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盛也民主,衰也民主) 第三课 罗马人的法律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②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③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④自然法:它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西塞罗—“自然法之父”)

2、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①对罗马而言,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②对世界而言,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光荣革命”时间:1688年。 国家:英国。

原因: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结果: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2)《权利法案》( 时间:1689年)

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二课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①联邦政府是各州的xx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

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xx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

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作用: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三课 民主政治的扩展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一)法国近代政体演变:

(二)“一票共和”

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1941)

a.内容: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

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

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b.意义:确立共和政体,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脆弱的德国民主:

1、德意志的统一: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普丹、普奥、普法战争

2、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年

3、《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①、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②、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意义: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

作用:完成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③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做的努力。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

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革命时间:1871年3月18日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革命措施: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②民主选举和监督③最高年薪的规定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②重要原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验宝贵,教训深刻,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历史条件:客观条件: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俄国资本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软弱的垄断资本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 俄国各种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2、过程:①二月革命: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③七月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

④十月革命: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3、历史意义: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 美苏争锋

1、背景: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③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苏联采取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和经济互助委员会⑤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冷战形式下的国际关系: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表现: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4、影响:消极影响:①两国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积极影响:②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收

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第二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共体的成立:

背景: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过程: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共体

影响: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2、迅速兴起的日本:

原因:经济发展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

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④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

3、中国:⑴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抗美援朝;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7年,完成“一五”计划。

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直发展(1956-1978):

⑶改革开放后(1978—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不结盟运动:

条件: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的推动

诞生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意义: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②有力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 ⑴苏联解体:原因:

⑵过程: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导火线:《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3)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局面结束。

鼎足之势话西方:

美国:①综合国力世界第一②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

欧盟: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四个专题是什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12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