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时间:2016-09-01 10:57: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历史试卷分析范例

历史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为了总结得失,寻找差距,找准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后一阶段的教学工作,现作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卷题型、难度及成绩汇总介绍

这次考试从整体来看成绩基本达到预期水平,年级均分40分左右,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选择题情况介绍:

选择题含盖了必修2八个单元的内容,在命题时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难度系数较大。总分50分,年级均分40分左右。从整体上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错,如第10、10、11、13、14题,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很明显,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颇为欠缺,如第3、6、8、9、10题等,正确率50%都不到。另外,从客观题正确率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5道选择题,没有一题是正确率达到100%的,哪怕是很简单的基础题,说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而且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差异较大。

2、主观题情况介绍:

31题是一道问答题,针对中国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的变化涉及到了1、3、4三个单元的知识。满分13分,平均得分在7分左右,学生对于考过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如“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等理解不清楚,造成答题时张冠李戴,失分较多。12题:材料分析题,本题由于涉及到了必修一的知识而且材料大容量多,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满分10分,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13题涉及到第六单元,因为平时对该知识点讲的多练的多,所以该题得分率较高,满分8分,均分6分左右12题重点考核学生对第八单元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的把握,满分7分,均分5分左右。13、14题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9题、10题重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几题满分多,低分也多,说明学生自身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今后的复习计划

1、紧扣教学要求,以课本为主、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新一轮复习。指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看书。期末考试基础题

仍然会占相当比重,这是奠定总均分的关键,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打牢学生的基础,不管是成绩好的成绩差的能力强的能力弱的学生,这一块都可以争取过来。

2、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历史教学的重点已经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了。开放型、探索型的问题是近几年常见的题型,重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来源于课本又远高于课本,它仅将书本上的知识作为考查学生的一个切入点或载体,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解这类题就不能是光靠死记硬背了。

学生的能力如何得到提高,我认为一是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另外要加大对学生的习题训练量,循序渐进,层层加深,让他们在训练中自己体会解题的思路,掌握典型例题中所蕴涵的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卷面书写规范化的习惯。这是历次考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错别字、病句、字迹潦草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申屡犯。这一点只能从平时抓起,督促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做起,时时刻刻当作一个教学任务严格要求学生。

篇二: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朱管粮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题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能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一定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共20分,占总分的40%:给出了三个材料,设置了四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历史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问由浅及深,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2.坚持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选择题第10题,11题,13题等题的设置正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这套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如:17题中第1小题,第3小题的设置,图示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注重课本,重视基础,更重点考查学生对该学科识记内容的掌握。虽然具有灵活,新颖的特点,但只要识记准确,学生都可以准确应答。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考的差,及格学生占不到30%,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20分左

右,部分学生得分出现个位数,甚至有的一分的学生,真让人难以想象。就整体而言:第一题得分在7-10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间的学生约占15%,还有一半学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题(示图)材料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读懂材料,失分尤为严重。一半以上学生该题没有得分;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只有10%-20%的学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够准确完整,因此得分不高。

三、两点建议

1.加强双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能力,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播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扩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条件,所以应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点知识。可以说,八年级历史学科内容都是基础也都是重点,八年级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基础,注重课本。目前的考试反对的是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一定的识记是必要的,这也是现在考试要求的。如果课本知识不熟悉,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就根本无从作答试卷。

2.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觉得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摆正态度,明确目标。从这次考试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复习比较浮躁,课本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才导致如此结果。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只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才能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总体来看,试卷设置全面实效,命题角度灵活,提问新颖,对今后命题设计和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篇三: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2014级绵阳一诊历史科试卷分析 一,表扬(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 历史前( )名:

2. 需要加把劲的(努力就能做好!)

一、试题质量

第一,从考试题型方面看,本次命题主要设有俩种常规题型,分别是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判断;材料分析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和文字表述能力等;从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入手,考查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运用、对比、评价等,题型的设置依据传统,与高考接轨,比较合理。

第二,从命题特点方面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一是选择题此类题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二是坚持与高考热点接轨,注重对诸如政治文明史等观点的考查。

第三,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有一定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对考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考试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考生得分不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大多选择题失分较多,问答题难度不大,导致出现高分扎堆,但贫富差距明显的状况。

其原因从学生角度看,一是考生平时对历史学科所花时间太少,学生精力有限,导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基本概念历史规律的理解应用水平尚待提高;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比如:宗法制与分封制.,罗马共和国与 罗马帝国,元朝的建立等。二是考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佳使得考生只注重对单一知识点

的把握而缺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生理解,分析问题过于片面,不深刻;三是考生考试能力尚待提高,审题往往出现重大失误。如:“根据材料一,评述西汉盐铁官营政策”,大多数学生没依据材料作答,导致失分严重。

从老师角度看,一是老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的适应不足,消化不够,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包办式的灌输较多,学生自我体会独立思考较少;三是老师选题资料贫乏,有局限性,平时训练题质量不高。

三、整改措施

针对出现的问题,应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精备课为前提,课堂上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预习复习及独立思考,讲授新课时循循善诱,避免“满堂灌”,每个星期至少留一节课或一个自习时间给学生自主安排历史学习。

第二,老师授课须主重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每一章或几章上完后须作知识体系的梳理,平时讲新课时亦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对比,让学生具备全球史观,具备更广阔的眼界及更全面深刻的思维。

第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的指导,抓住每一次讲解试题的机会,有针对性的在诸如审题等方面学生能力的提高加以强化,另外,印发一些学习方法及答题技巧方面的资料供学生参考,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第四,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内各老师知识及经验的交流创造条件,加强与本地或外地其它兄弟学校的交流,争取学校支持,在学术交流,资料更新及完善,教学和改进等方面能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本级教师将一如既往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苦练内功,取长补短,争取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2013年11月6日


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34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