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时间:2016-04-20 14:11: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

  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

  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

  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 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 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 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 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 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 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 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联系,

  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世界名画)

  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和谐交融

  二、传授新课

  1、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生命?体现在那些方面?请集合作品说明

  (学生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明确:健壮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进行艺术活动有着更为严肃的目的,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狩猎丰收的。仪式”,他们相信画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会变成活的错获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猎的时候会取得成功。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于对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亚当”的插绘。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获得生命力的渴望。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原始社会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的区别,教师用课件展示:

  原始社会美术+表现对象:动物植物—思想内涵:对动、植物的信仰。

  中世纪的美术+表现对象:人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价值的赞美。

  2、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艺术活动能否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

  (不可以,离开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3、下面我们来看看生命与自然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红蓼白鹅图》、《溪山行旅图》、《禽兔图》

  学生依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孟特方丹的回忆》、《神奈川风浪图》、《运草》,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风景画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4、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

  (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象?

  (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教师展示课件《野牛》。(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发现过程,然后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画一头健壮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教师展示课件《稷神崇拜图》,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师接着展示课件——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造亚当》。通过交代其倒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精神,再让学生描述作品的内容,讨论作者描绘的“亚当”是人还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教师又用课件展示了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请学生谈谈作品表现的内容,理解维纳斯的象征性.即维纳斯同样也具有生命活力。

  教师小结: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教师提问

  教师围绕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内容、特色、意境进行描述

  教师黑板展示: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教师小结:自然与人的生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慰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同时,自然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板书提纲: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课后反思:

  本 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 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播放课件——世界名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 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

  引 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 解一点。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让学生 体验感情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 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内容。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同时,力争 生 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 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整节课感到不足之处是的引导还不够,因为要学的知识面广,学生整节课下来都感到累,而不能掌握此课的重要知 识,吸引他们的东西太少,应在每个环节中能与学生达到互动,让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活跃这枯燥乏味的课堂。

  教学点评:该教案在使用教材时既尊重教材的内容要求,又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音乐,图片中更深体会。在教学与学法上教师采用设景导趣,拓型探索,任思求趣等方法,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探究,思考,归纳,从而获得充分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题引入(5分钟)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

  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15分钟)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2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三)活动三: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22分钟)

  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课本第3页,可作适当增补)。

  研究问题:

  1、联系生物学科所学知识,说说作品中描绘了哪些物种?与生命物种,生命活动相关的自然形象是什么?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研究:

  学生发言:

  教师发言(结合作品回放及局部观赏)。

  2、问题:

  (1)作品中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2)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效果,产生美感的?

  学生讨论研究:

  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发言:重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作补充发言。

  3、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

  (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作业要求:(2分钟)

  1、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试写一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一画的感悟。

  (五)学习活动小结:(1分钟)

  第二课时

  (一)简要回顾讲评前一课美术欣赏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读)引入本课。

  (二) 活动三:讨论与解释、作者的感情与艺术创造。

  1、作者感情的体会(10分钟)

  欣赏作品(课本第4页,可作增补)。

  将课本作品与内容相似的内容其它绘画作品作比较。

  讨论解释:

  (1) 为什么类似的内容,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不同?

  (2) 课本作品分别体现出何种感情?

  学生讨论,并试对比作出解释。

  教师发言:感情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肯定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感情的解释的理解。

  2、艺术创造的理解:(12分钟)

  研究问题:

  (1) 艺术是什么?

  (2) 优秀美术作品是否就是客观形象的再现?为什么?

  观赏一组自然形象图片,再与相似内容的绘画作品作比较。试找出艺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发言:

  教师适当提示:

  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这是艺术创造的特征。

  再请学生联系作品数幅,谈谈对艺术创造的理解。

  (三)活动四:体验与评价、创作与审美

  1、创作活动的体验:(10分钟)

  通过观赏课本作品和增补作品思考:

  是否是作者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活动?

  体会方法:

  (1)学生亲自实践作品局部与体会感受。

  (2)教师师范作品局部加强感受。

  (3)请有绘画经验的学生谈感受。

  2、审美体验与评价:(10分钟)

  结合本单元内容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互谈感受:

  作业要求:

  选择作品一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写感受,大胆发表见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学难点: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师准备教具:课本所选作品图片、作品简介、画家生平简介

  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美术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壁画中的野牛,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人或神;不论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是各种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大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2、欣赏与评述:

  (1)、分别查找和收集课本所选的有关画家和作品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摘录。

  (2)、选择数幅作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3、作品简介:《野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公元前15000-前12000年,西班牙

  作品发现于1879年,这些画是先勾线后涂色,以赭红与黑色为主,所画的各种动物形象非常写实而传神。画中野牛挺起双角,有着厚厚的胸脯,坚实的背部,细瘦的腿似乎在抖动,非常生动的表现了野牛的生命活力与威严气势。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

  波提切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他运用15世纪的新画法,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一种富于线条韵律、严谨精致的绘画风格,所作宗教画及神话题材的寓意画大都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红寥白鹅图》(北宋)赵佶

  (请收集了有关赵佶的资料的同学到前面来交流)

  赵佶,北宋皇帝(徽宗),书画家。绘画重视写生,工笔花鸟,以精工逼真著称。本作品画风精致严谨,章法布局十分考究,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意境。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

  范宽画山水师法自然,笔法雄健,开创当时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本画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描绘峻峰大岭,飞瀑云腾,山顶林木茂盛,山凹寺宇隐现,全图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此图用笔雄健浑成,墨法厚重,深得“山之骨法”。

  《群虾》(现代)齐白石

  (同学们展示交流收集有关齐白石的资料)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过木匠,工余时自学绘画。27岁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篆刻。60岁后定居北京,艺术也日趋成熟。他突出的贡献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虾是齐白石喜爱的题材之一,精确的体态,透明的身躯,以及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都被表现的栩栩如生。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和他长期观察、摸索以及数度的艺术提炼、简化的工夫不可分,所以他才在画上有“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的题记。

  4、资料交流:

  把收集的资料按小组总结,每组派一名代表把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大家。

  5、分析与研究:

  (1)所举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

  (2)这些物种正处于哪种生命活动之中?

  (3)哪些是与物种生命活相关的自然形象?

  (4)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条件有什么依存关系?

  小组交流,派代表总结发言

  6、讨论与解释:

  结合所选作品进行探究性的讨论与解释:

  (1)美术家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去表现生命与关注自然的?

  (2)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不是表现了自然法则下的生命活动和审美情趣?

  7、体验与评价:

  (1)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

  (2)你能不能体会到,对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第一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师: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和配景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1):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生(2):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或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问题(1):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课件展示: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

  (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现代) 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师: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一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的国画作品《漓江春》等。

  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 (现代) 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

  D、欣赏雕塑《春风》 (现代) 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

  课堂练习:

  请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简短交流、思考后,用语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绘画来表现的画面效果。例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等等。

  (四)结束延趣、课堂小节阶段

  课件展示:一组画家描绘的有关春天的作品背景音乐《湖上春来水沉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学习、去创造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2)春天到了,同学们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2、学生分组讨论,阐述有关春天的特点、景色,谈感受。

  (1)春天可以怎样来表现?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以适应审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悦性特征,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

  生:春天.

  师: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二、师生活动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请欣赏屏幕录像(展示课件一,关于初春的景象).

  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做着解说.

  看完录像后,师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 大家可以放飞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 ”

  (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刚才说的是同学们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非常好,同学们再想一想:你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样描写春的,能否举上一两个例子.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思考,看哪一个同学说得最好.

  注:请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要不断鼓励大胆发言,表扬回答有个性的同学,鼓励不敢举手的同学参与进来.看作家是如何描写春的,让学生体会春的音韵……

  师:同学们想一想:对于春的畅想,赞美,还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抒发

  生:用歌唱形式.

  师:对极了,掌声鼓励.我们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

  生:《小燕子》《春天在那里》《春之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数说着.)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班不乏会唱歌的同学,哪一个同学起来唱一首你喜欢的关于春的歌曲

  这一环节,学生出于害羞等原因,不敢起来唱,教师要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学生起来唱,老师首先参与进来,双手打拍合唱,号召全体同学应和.课堂掀起了高潮.

  师:刚才我们从文学,音乐两方面畅想了春天,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来表现春天的呢?展示课件如下:略

  活动: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生: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让同学们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若还不行,教师可提示如下:

  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 "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这样同学们肯定能够明白:艺术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

  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了很好地克服难点,教师即兴表现几个春的小品.教师示范国画和水彩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提示学生: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学生欣赏,领略一下表现手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但要提示学生,不要被教师的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

  三、自主与合作练习

  师:好,下面我们按自愿原则,组合小组,也可自己个人一组,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手法,形式,去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展示课件:略

  学生各显神通:

  通过自由组合,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达成共识,确定意图和主题,用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练习.

  师:如果你能自己独立完成更好,我们鼓励电脑绘图好的同学到前面讲台的电脑上一显身手.

  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现,并且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

  四、合作评价与探究

  请完成作品的小组的同学到前面解说自己的创意,并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级同样如此,最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互评作品,让学生畅所欲言,都参与进讨论中.并且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你认为怎样修改会更好?这样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供各小组参考,修改,提高.(作业中有铅笔画,国画,彩笔画,剪纸,等等.)

  五、小结及拓展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最后拓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在座的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

  最后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回去以后把作业整理好,按时上交.

  借用时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

  第二课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学习目标:

  1、 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2、重点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3、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上的作用。

  课时准备:1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表现春天的装饰绘画作品。以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造型艺术作品。能够演示造型与色彩表现特点的影视图片资料。能够演示色彩知识的绘画材料,如水粉画材料、水彩画材料、丙烯画材料或电脑美术设备等。

  2、学生准备学具:能够进行色彩练习的绘画材料,如水粉画材料,水彩画材料,丙烯画材料或电脑绘画设备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借助装饰画造型与色彩特点强烈的特性,讲解造型与色彩对造型艺术作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装饰画好看,那么它作为一中具有装饰性的绘画形式有什么样的特色呢?主要是色彩和造型上的特点:装饰画一般具有造型简练,色彩明快,对比强烈、鲜艳的特色,在视觉上给人们造成一种冲击力,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2)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

  如前所说,光谱包括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色,以及在其最纯度上的上百个微妙的色彩变化。这个色彩范围也适用于颜色。儿童或初学者在使用颜色时,很可能只使用几种简单的或单纯的颜色。他们意识不到简单的颜色也是有变化的。很多颜色是通过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和出来的。

  但是,有三种颜色是不能通过调和创造出来的;它们是红、黄、蓝色,即所谓三原色。当将两种原色相调和时,份量相等或不相等,它们就可能创造出几乎所有的颜色。任意两种原色相调和产生一种二次色(亦称复色):橙色出自红色与黄色;绿色出自黄色和蓝色。而且,某种中间色是由一种原色与相邻的二次色相调和创造出来的。中间色的数量是无限的,原色或二次色在比例上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换句话说,黄色与绿色相调和产生出的不只是一种黄-绿色。如果使用更多的黄色,其结果与用较多的绿色的黄-绿色大不相同。艺术家偶尔也不正确地把中间色作为三次色。三次色是出自两种二次色的调和 不是一种原色与二次色调和。稍后将更深人地讨论。如果我们研究混合色从黄到黄-绿到绿的进阶,就会发现一个呈现为色轮的自然次序。我们区别微妙变化的能力使我们在每个位置上看到一种新颜色。

  三色系统:三原色在色轮上的空间分布是均等的,黄色一般在顶上,因为它最接近白色。这些颜色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即所谓原三色。三种二次色被置于调和出它们的两种原色之间;空间均等,它们创造了由橙、绿和紫构成的二次三色。置于每种原色和二次色之间的中间色创造了均等的空间单位,即中间三色。所有位置使颜色处于一个12色的色轮中。当我们围着色轮走动时,色彩就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导致这些颜色变化的光线波长的作用。靠在一起的颜色在色轮上显示出来,靠近的颜色是它们的色彩关系;相距较远的在色性上较对比。直接相对的颜色彼此提供了最强烈的对比,即补色。

  任何颜色的互补都是以三原色系统为基础。例如,红的补色是绿色 三原色剩下的另外两种颜色,份量相等的黄色和蓝色的混合。因此,颜色及其补色都是由三原色构成的;黄色的补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造成,即紫色。如果颜色是"混合的"二次色(即橙色),其补色可以通过创造这种颜色的原色(红与黄)发现出来,三原色中剩下的颜色(蓝色)即是它的补色。

  中性色  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色彩的性质。一些是黑色的、白色的或灰色的,它们看起来不同于色谱上的任何颜色。在那些东西中没有发现色彩的性质;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它们反射光的数量上。因为我们不能在黑、白和灰中辨别出任何一种颜色,它们便被称为中性色。这些中性色实际上反映了在一种光线中色彩波长变化的数量。

  一种中性色,白色,可以视为所有颜色的存在,因为它是发生在一个表面反射不在同等程度上所有颜色的波长。

  那么黑色一般被视为没有颜色,因为它是在一个表面上均匀吸收了所有色光,而没有反射任何色光的结果,绝对的黑色很少有,除非在很深的山洞中。因此,大多数黑色仍然包含一些被反射的色彩的痕迹,不过很轻微。

  任何灰色都是一种不纯的白色,因为它只是部分反射所有色光的结果。如果反射光的数量很大,灰色就比较亮;如果数量小,灰色就较暗。中性色是由反射光的数最显示出来的,而颜色则与反射光的质量相关联。

  色彩的物理属性

  不论艺术家是否用颜料、染料还是墨水来工作,每一种被使用的颜色都必须根据颜色的三种物理属性来描述:色相、明暗和纯度。

  色相:色相是一般的色彩名称 红、蓝、绿,等等--用来称谓对在可视光线中能辨别的每种波长范围的视觉反应。色相指示了一种颜色在色谱或色轮中的位置。每一种颜色实际上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变化,尽管它们都始终使用简单的色彩名称。例如,很多红色在性质上与纯粹的红色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然以红的色相来识别它们。此外,把一种颜色添加到另一种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的色相;这实际上改变了光的波长。任何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层次(变体)--例如,黄色与绿色之间。为了概念的清晰,艺术家一般把色相放在十二个层次的色轮上来确定(辨别或命名)色相。

  明暗:一个人的色调范围可以通过把黑色或白色增加在色相上来产生。这说明色彩有不同于色相的特性。被称为明暗的色彩特性对色彩的明和暗,或一种颜色反射的光量进行区分。在最亮与最暗之间存在着很多明暗层次。要改变一种颜色的明暗,我们必须把它与另一种更亮或更暗的颜色相调和。不会改变色相的亮色与暗色只有黑色和白色。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色彩,我们应该知道每种颜色的标准明暗。这种标准明暗在色轮上看得最清楚,色轮上的颜色按照中性明暗的水平从黑到白依次排列。所有高于中间灰色的颜色都称为高调色。所有低于中间灰色的额色则足低调色,一种颜色是否高调或低调取决于艺术家,众所周知,一种低调的紫色可以通过白色来提亮。那种调整是按照中性色水平提高紫色的明暗水平,直到它与灰色的明暗水平相一致;通过检查标准的灰色,可以使紫色在明暗上与黄-橙色的明暗相等。同样,象黄色那样的高调色也可以通过很黑的颜色来调整,直到它成为低调色。

  纯度:色彩的第二种特性,纯度(亦称饱和度)涉及在一种色彩中光的性质。我们使用纯度一词来区分同一色相中较明亮或较浑浊的色调;即区分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或出自灰色和中性色的颜色的强度。只反射红色光波的颜色是一种纯红的颜色,但如果任何互补的绿色光波也被反射了,红色的亮度就会减弱或变灰,加果绿色和红色的光波被反射的表面均匀吸收,其色调就是中性的灰色。没有纯度的颜色就接近灰色。

  有一些方法改变色彩的纯度。常见的方法是将一种颜色与其补色并置,这样会增加颜色的纯度。另一种改变纯度的方法是将颜色进行调和,这将自动地降低被调和色的纯度。增加中性色(黑色、白色或灰色)会导致颜色的变动。当白色调和到任何颜色中时,会使颜色变浅,但也会失去其亮度或纯度。同样,把黑色调和到某种颜色中,当颜色变暗时也减弱了纯度。我们不可能在不改变纯度的情况下改变深浅,颜色在加入灰色后会失去纯度,但在色调上不会变深或变浅。改变任何颜色的纯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补色。把色轮上完全对立的两种颜色调和在-起,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实际上就是三原色的平均调和。在比例不相等的调和中,两种互补颜色的调和将会使量多的颜色产生特殊的性质。量少的补色,不是纯粹的灰色,是量多的补色的灰色或中性色形式。当两种二次色与一种普通色调和产生三次色时,也会发生这种中性化。当一种颜色通过其中性化而产生出那些颜色时,它们都具有同样的特性和外表。三次色的位置在色轮的内圈,如褐色(橙色的中性化)、橄榄绿(绿色的中性化),等等。它们以低纯度和色相的中性化为特征。一种二次色与一种原色相调和时,其结果不会出现在色轮的外圈。

  2、 发展阶段:

  学生运用色彩进行表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色彩的搭配,完成春天创作的色彩稿

  3、展示讲评:

  (1) 结合学生练习讲解色彩运用方面的优缺点。

  (2) 教师与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修改练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课后拓展:

  a) 结合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和练习,修改自己的创作草稿和色彩稿。

  b) 根据已修改的创作稿收集新的素材。

  第三课《春天的畅想》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以至让学生珍惜他们这人生的春天。

  2. 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品味自然景象与艺术品,欣赏课件中春天的影像,让学生表述春天,了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机。

  3. 技能目标:能够用语言表述春天,用画笔或电脑描绘春夭,用双手剪裁出春天,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

  生:春天。

  师: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天的畅想》活动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板书)

  二、师生活动(12分钟)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请欣赏屏幕录像(展示课件一,关于初春的景象)。

  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做着解说。

  看完录像后,师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大家可以放飞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刚才说的是同学们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非常好,同学们再想一想:你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样描写春的,能否举上一两个例子。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思考,看哪一个同学说得最好。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要不断鼓励大胆发言,表扬回答有个性的同学,鼓励不敢举手的同学参与进来。抓住切入点朱自清的《春》,看作家是如何描写春的,让学生体会春的音韵……

  师:同学们想一想:对于春的畅想、赞美,还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抒发?

  生:用歌唱形式。

  师:对极了,掌声鼓励。我们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

  生:《小燕子》《春天在那里》《春之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数说着。)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班不乏会唱歌的同学,哪一个同学起来唱一首你喜欢的关于春的歌曲?

  这一环节,学生出于害羞等原因,不敢起来唱,教师要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学生起来唱,老师首先参与进来,双手打拍合唱,号召全体同学应和。课堂掀起了高潮。

  师:刚才我们从文学、音乐两方面畅想了春天,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来表现春天的呢?展示课件如下:

  七嘴八舌: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生: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让同学们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若还不行,教师可提示如下: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这样同学们肯定能够明白:艺术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

  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了很好地克服难点,教师即兴表现几个春的小品。教师示范国画和水彩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提示学生: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学生欣赏,领略一下表现手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但要提示学生,不要被教师的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

  三、自主与合作练习(18分钟)

  师:好,下面我们按自愿原则,组合小组,也可自己个人一组,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手法、形式、去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展示深件:

  各显神通:

  通过自由组合,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达成共识,确定意图和主题,用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练习。

  师:如果你能自己独立完成更好,我们鼓励电脑绘图好的同学到前面讲台的电脑上一显身手。

  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现,并且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

  四、合作评价与探究(6分钟)

  请完成作品的小组的同学到前面解说自己的创意,并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级同样如此,最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互评作品,让学生畅所欲言,都参与进讨论中。并且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你认为怎样修改会更好?这样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供各小组参考、修改、提高。(作业中有铅笔画,国画,彩笔画,剪纸,等等。)

  五、小结及拓展(2分钟)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最后拓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在座的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最后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回去以后把作业整理好,按时上交。

  - 借用时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这里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联系到自然,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全,让其他同学补充,尽量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联系文学,体现课改的整合意识,丰富扩大了知识面。

  与音乐整合,合拍应唱,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培养参与意识,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回答,也让他们了解了绘画的几种表现形式。

  集体讨论,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

  教师示范是必要的,“双基”不能丢,但不能以此局限学生的思维,要张扬个性,允许叛逆、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投之以渔。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可自己画,集体画,小组画,电脑画等,发挥个人所长,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百家争鸣。

  自评、他评、师评、集体评,评价中有合作、合作中有探究,开发了知识的纵横度。

  升华春天,拓展知识面。

  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

  第一课 标志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 寻找和收集各种标志,认识和了解标志的分类与设计的基本规律,初步懂得标志设计的方法。

  2 能力目标:为学校的某个场所或某项活动设计一枚标志,让学生体会标志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3 情意目标: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艺术美感。

  二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了解和认识标志的基本设计理念为目标,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收集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标志,认识和了解标志的特点,了解它的特定性和象征性,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初步懂得标志设计的方法,结合学过的基本知识,进行标志的制作和设计练习,通过实践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标志的特点 设计的理念。

  难点:标志的创意构思设计。

  四 教学模式

  欣赏————讨论—————赏析—————讨论—————练习——————品评

  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标志设计范例

  学生准备:收集的标志设计资料 学习用具

  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

  一:引导阶段

  提问:我们进商场买东西的时候,你最喜欢怎样选择你要买的东西的呢?看什么?

  我们打开电视的时候,左上角都会出现什么样的符号呢,是什么?

  我们走路过马路的时候要看什么呢?

  学生回答:1喜欢的牌子 商标

  2 电视台台标

  3 路标引入课题

  标志设计

  1:讨论

  请学生来谈谈自己影响最深刻的标志,为什么?

  有的学生说:

  申奥的标志

  特点:象形 京字 运动的人形

  中国首都的象征

  有的学生说:

  肯得鸡的标志

  特点 戴眼镜的老人 以人物的具体形象为主

  有的学生说:

  李宁牌的商标

  以开头字母L为主

  有的学生说:

  中国联通的标志

  象个中国结 象个电信网,图形都连在一起的……

  了解标志的特点 种类

  2:(一):归纳标志的特点

  易识别

  象征性 代表性

  美观 简洁

  色彩单纯

  (二):标志的种类

  公共标志

  社会标志

  商业标志

  欣赏评价各类标志的特点和美感加深了解标志的特点

  3:设计创意讨论

  造型的特点?

  色彩的搭配?

  结合前面学生说过的标志特点

  具体说明:

  字母 具体人物形象

  抽象的几何形 植物 动物 花卉 文字

  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醒目为主

  也可以是单纯色

  一种或两到三种

  4:展示范例

  学生举例 初步懂得标志设计的方法

  共同探讨

  二:发展阶段

  1. 假设主题

  为我们学校设计校徽

  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为画室设计一个标志

  为运动会设计一个标志

  为校园艺术节设计一个标志

  ……..

  2.表现效果:

  黑白效果

  色彩效果

  剪贴效果

  3.布置作业1.分组讨论

  2.结合学过的基础知识

  运用学习用具,进行自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 巡回辅导 个别提示

  1. 设计草图 展示 修改

  2. 正稿效果

  四:评价和小结

  学生作业展示

  老师点评

  1.学生自评

  2.创意说明创新和个性展示

  五:课后拓展

  尝试设计

  七:板书设计

  标志设计

  一:标志

  二:标志的特点

  三:标志的种类

  四:具体造型的特点

  *说明

  课时分配: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标志的基本知识 构思完成草图

  第二课时:修改 完善效果图

  第二课 海报设计

  课型:设计、应用课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欣赏各种海报,了解海报的种类和特点。

  2、指导学生为学校艺术节设计绘制海报,让学生体会海报的设计过程和绘制特点。

  3、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并体会海报的艺术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海报和种类及特点,体会海报的设计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来设计绘制海报。

  三、教具准备

  各种海报及海报应用的图片,影视资料,水粉颜料、剪刀、彩纸等。

  学具准备

  设计海报应用的图片、影视资料。

  设计海报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或现在的图片素材,彩纸、胶水、剪刀、刻刀等。

  四、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发现、合作应用,必要时适时点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么美丽的海滨城市,多么幸福啊!荣成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有很多著名的商品,如成山轮胎、石岛啤酒、嘉盛乳业。可想而知它们的广告宣传、广告效益也是很好的,那么在我们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海报这种宣传画吗?

  (开始以尾部的方式直接引入,使学生展开对海报的联想)

  (板书)海报。海报又称招贴画或宣传画,它是一种平面张贴形式的宣传广告。其作用:广而告之,一目了然。

  (板书以醒目的书写形式体现出海报的广而告之的特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学生欣赏几副海报的挂图,增加对海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认知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联想到实际画面的欣赏,激活课堂的氛围)

  接下来请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有关海报的图片资料(点击欣赏),欣赏时请同学们认真留意每幅海报的主题内容及类型各是什么?我们将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提问,看谁答的又对又快,能够记得最多。

  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欣赏完海报,老师提问,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一些内容的海报,请同学们来回答。老师归纳并表扬。

  (带着问题欣赏海报图片,锻炼学生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并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刚才欣赏了这么多海报,那同学们自己想不想设计一幅精美的海报?好,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就是(点击画面,引导课题)

  校园的春天――设计海报

  (二)自主讨论 获取新知

  1、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点击出示目标)请一们同学来朗读一下。使学生对新知识探究有了针对性的目的性。

  2、海报的分类

  通过刚才的欣赏,联系实际生活,我们了解了许多不同内容的海报。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海报它都属于不同的类别,让我们来给这些分一下类好吗?请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关于海报的分类与特点对学生直接提问,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小组讨论形式与学生集体智慧是可以解决的,老师再以点拨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海报的分类与特点,加深对海报的理解,为后面的学生实践做好了铺垫)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直接出示画面――海报的分类,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每幅海报的类别。

  海报的分类:商业海报、政治海报、文体海报、公益海报。

  3、海报的特点(设计要素)

  通过刚才的分析讨论,同学们是否注意到我们所见过的海报是不是都存在共同的特点?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教师点击画面,出示作品与学生共同来分析。

  (三)精讲点拨 探究设计(师生活动)

  1、既然我们掌握了这么多有关海报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设计一幅海报?那怎样设计一幅海报呢?

  2、首选了解一下海报的设计思路,点击画面,出示设计步骤。

  (1)构思立意  (2)设计草图

  (3)定稿    (4)绘制完成

  3、依据步骤,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作一幅海报。使学生熟悉设计思路、掌握设计要领。

  4、请学生欣赏教师或学生的几幅海报作品。

  (四)合作实践 创造应用(学生活动)

  我们学校的艺术节将要到了,为了渲染节日气氛,把这一信息传递出去,同学们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亲自动手,为我们的校园艺术节绘制一幅精美海报。

  作业要求:(1)传达主题明确,字体醒目

  (2)构思要新颖,构图要简洁

  (3)造型简练,形式感强

  (4)色彩要单纯明亮

  (5)标明活动时间、地点或主办单位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巡视指导,对于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对出现的给予重点指正。

  展评学生作品

  (1) 请学生把自己小组作品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作品的内容,含义及设计方案。

  (2) 让学生评选出最佳作品作为本届校园艺术节的海报宣传画,请学生说出评选的观点原因。

  六、回顾整理 畅谈收获

  请学生说出学习本节课的心得体会。

  七、联系社会 拓展创新

  教师总结该节课的学习情况,鼓励同学们在课下应多收集一些精美的海报,有机会可以利用电脑创作,为我们美丽的校园,为我们多彩的生活设计出更多、更美的海报。

  第三课 设计与展示------运动会会场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寻找和收集各种运动会的图片影视资料,认识和了解运动会会场的特点。

  2 指导学生为学校或单位团体的运动会进行会场设计,让学生体会会场设计的过程和制作特点。

  3 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设计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美感。通过活动感受团队精神和集体设计的特点。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1 通过对不同类型活动的会场平面的分析,认识会场设计特点和运动会会场特点的共性与个性。

  2 如何更有效的将一般美术技能技巧与标志、海报和活动整体设计结合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活动、特别是运动会会场的图片、影视资料及投影。

  学生准备:自己寻找的各种活动、特别是运动会会场的图片、影视资料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 结合欣赏各种图片和影视资料,请学生门共同考虑并确定运动会或其他活动会场设计所需要的内容。如标识、海报、标语等。

  2 确定活动会场总平面设计的大方案。

  3 全班同学按会场设计所需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确定运动会场总平面设计方案并寻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创作素材。

  二、发展阶段

  1 引导学生认识客观环境与特定内容对会场设计的要求和影响,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夸张等特点修改完成的标志、海报、标语及平面图等并定稿。

  2 讲解相关技法,可直接绘制也可以用彩色纸剪刻拼贴。也可用计算机制作。

  收拾与整理

  1 教师从设计特点、制作特点等不同的方面,分组点评部分同学的作业。

  2 各不相同的小组互换作品进行讨论各自的特点。

  3 可设计立体模型。

  三、课后记

  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欣赏评价各类海报的特点和美感。

  学生能设计出有特点的海报。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设计制作请柬》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中设计制作请柬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制作请柬请柬,俗称请贴,是邀请客人时送去的通知,是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系的纽带。设计制作请柬中国几千年来的古老文化积淀,使博大的请柬文化被赋予了一定人文的内涵,它充满着人情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设计制作请柬作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事物,设计制作请柬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它课程及生活中获取的知识,积极地参与研究性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体现着现代意识,与时瞑进,由于请柬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会积极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传承中。所以请柬设计一课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本课在这一册教材中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在纵向上既是对前面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系列活动的延续,也为第五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想。

  一、 活动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

  ——认知:了解请柬文化,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设计制作请柬的技巧

  ——技能:

  l、通过分析、评述,体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请柬;设计制作请柬

  2、运用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别出心裁的请柬

  ——情感:通过活动,提高对请柬的审美能力,引发学生设计实践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二、 活动重点:请枣的基本知识和设计的方法

  三、 活动难点:运用活动中自主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请柬设计

  四、 活动准备:分为师生两个方面

  师:搜集请柬的相关资料,制作设计制作请柬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展示板,课前布置学生分六组围坐

  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准备彩笔或彩纸、布料、剪刀、 双面胶、白纸及一些特殊材料

  五、 教学活动设计 , ,

  活动(一)展示、评述你搜集到|的请柬

  将一块空白的展示板放置在讲台旁,请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请柬先贴在展示板上,再回座位就自己搜集的请柬来谈感受,对请柬的认识,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等等。在学生的交流之后,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请柬,也作一评述。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主动了解请柬的作用和请柬的人文性质,并在一开始就通过展示台营造出一种氛围。

  活动(二)谈谈好的请柬应该具备什么?

  请学生看已经贴满的展示台,比对同学和老师搜集的请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请柬,谈一谈优秀的请柬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即设计要求,比如别出心裁、信息准确完整、内容与形式一致等等。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活动(三)讨论怎样设计请柬

  这是学生要重点自主学习的问题,为避免学生毫无头绪,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表现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每两组重点讨论一个方面,有剩余时间再考虑其它两个方面。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

  活动(四)你也来露一手

  要求学生尝试为一个校园活动设计制作一个请柬,可以大胆地进行涂抹或剪贴,也可以构思小稿,回家用电脑制作。

  此后,再次利用展示台,请完成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五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展示台上,并作自评,然后请同学对他们的请柬作一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后,教师略作评价。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知识。

  这一节课以学生活动的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

  学生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

  教师活动: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

  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教师活动: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

  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

  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面

  具造型

  30分

  色彩

  30分

  节

  目创意

  20分

  表演

  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校园艺术节教案 课题:京剧脸谱

  知识目标:了解京剧脸谱常识,掌握京剧脸谱彩绘的方法与步骤。

  能力目标:学会欣赏京剧脸谱,掌握简单谱式的绘制,初步学会民间工艺品的制作。

  德育目标: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教育,培养民族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京剧脸谱常识与彩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染色。

  教学方法:记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学前导入——展认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前导入,调动情趣

  1、放一段京剧录象(1分钟)。

  问:人物面部在化装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答:脸上画了油彩;都是大花脸。

  总:对,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也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三、板书课题,展认目标。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京剧脸谱的一些常识以及脸谱的绘制过程。

  四、导学达标。

  (一)如何欣赏京剧脸谱

  1、脸谱运用夸张的手法,利用色彩和图案,将角色的眉、眼、鼻、口及脸膛加以粉饰,从而加强人物面部的特征,显示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出示人物未化装于化完装后的两张图片)。

  如:曹操的脸谱是在以白色为主调的脸上,描绘了又细又长的三角眼,以及眼角杂纹,揭示出其工于心计、狡诈多疑的性格特点。(出示曹操的脸谱)

  项羽的脸谱眉如乱云,双目低垂,满面愁容状,可表达出其悲剧性格。(出示项羽的脸谱)

  2、示若干不同颜色的脸谱

  问:这些脸谱的颜色都一样吗?

  答:不一样。

  问:什么地方的颜色不一样?

  答:它们的主色调不一样。

  总:对,它们的主色调不一样。那么,在京剧中脸谱的主色也有其固定的寓意与象征。(在脸谱画面中加入“说唱脸谱”的音乐)。

  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

  红色——威武中正——钟馗黑色——严肃刚正——包公

  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白色——阴险狡诈——曹操

  3、 在长期的戏剧发展过程中,脸谱的图案形成了一定的谱式,以京剧为例,其谱式极多,单从花脸谱式讲就可以分为“大花脸”、“小花脸”、“三花脸”等形式。

  A、“大花脸”就是在整个面部勾画图案。(出示“大花脸”)

  B、“小花脸”只在鼻梁上勾画一个“豆腐块”。(出示“小花脸”)

  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应该是什么角色呀?

  答:小丑。

  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小花脸”就是小丑的别名,这造型能体现出人物的哪种性格特征?

  答:滑稽、幽默、风趣。

  总:对,由此我们更能看出脸谱所具的艺术功能。

  C、“三花脸”介于“大花脸”与“小花脸”之间,是图案画到脸颧骨稍外的一种谱式。(出示“三花脸”)

  D、精美的脸谱艺术是我国的民间美术瑰宝之一,它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书籍装帧、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服饰设计等。(出示脸谱运用于生活中的图例)

  (二)脸谱的绘制过程:(出示电脑绘制过程)

  1、在提前准备好的泥胎上轻轻画出图案的轮廓,要求对称整齐。

  2、着色,先留出白色的地方,再涂浅色调,由浅及深到黑(电脑显示)。颜色以一个主色配以两三个附色为宜。

  3、涂一层清漆或胶水。

  4、可利用一些材料将其整理加工成为一件完整的工艺品。

  五、达标测评

  组织学生练习绘制脸谱,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总结课堂情况,播放乐曲,学生在乐曲声中离开教室。

  七、课件设计程序:

  脸谱画面(静)——京剧录象(动)——录象中花脸局部放大图(静)——曹操的脸谱(静)——项羽的脸谱(静)——若干脸谱(静)及“说唱脸谱”音乐(轻放)钟馗、窦尔墩、包公、曹操——三种花脸谱式做背景,根据进程依次出示局部——出示运用于生活的实例——绘制过程(动)——春节晚会中以脸谱为服装装饰的光盘(动)。

  第五单元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欣赏、评述)

  一、单元总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认识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修改或设计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认识视觉传达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在认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趋于成熟,有较为巩固的道德倾向,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正在 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对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慢慢理解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

  四、教材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由于这些设计都是通过视觉形象 传达给消费者的,因此称为“视觉传达设计”,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 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该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五、教学建议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需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欣赏并评价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分 析,多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及近几年内的学生能够感兴趣的优秀设计作品。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单元教学,可用二课 时完成。

  六、教学重点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范围和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七、教学难点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及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进行修改或设计。

  八、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几块小展示版,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围坐。

  学生准备:纸、笔。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两张图片

  请学生比较这两张图片的区别以及自己对它们的理解。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了解新知 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利用视觉符号并通过视觉媒介进行信息表现和传达的设计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 号,如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建筑物、各类设计、城市建筑以及各种科学、文字,也包括舞台设计、音乐、纹章学、古钱币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 属于视觉符号。

  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如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等。它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活动(二):观察讨论 视觉传达设计所包含的范围

  先出示几张不同类型的图片:麦当劳的标志,饮料包装,SONY广告招贴画。

  请学生说出它们所代表的设计种类。并分组讨论: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它的设计种类?

  教师总结: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像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等二维空间(平面)的设计,以及展示设计、影像设计等三维和四维空间的设计。

  活动(三):欣赏体验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教师通过作品实物和课件出示的方式请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设计作品(其中有与常州地域文化有关的木梳包装)。请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以2003年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VI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学生不是太了解的企业形象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

  活动(四):分析探究 各类视觉传达设计的涵义和特点

  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综合出不同类别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特点。再通过一个连线题,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利用课前准备的几块小展示版,学生连好后,摆在黑板前。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快又准。

  标志设计 人们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并很大程度地影响自己的生活观念

  和生活方式。分为政治性、公益性、文化性、商业性。

  包装设计 对书籍的封面及排版等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提高读者的阅读

  兴趣,从而加深对其思想性、文化性和知识性的认识。

  字体设计 以特定的图形象征或代表某一国家、机构、团体、企业或产

  品的符号。简明、直观、易识别。

  图像设计 指运用视觉设计手段,通过标志的造型和特定的色彩等表现

  手法,使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观念、管理特色、产品包装

  风格、营销准则与策略形成一种整体形象。

  书籍设计 为达到有效传达企业特定信息的目的,对文字的笔画、结构、

  造型、色彩以及编排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使其形成

  鲜明的个性,使人易认易记。

  广告设计 运用各种手工或电脑的绘画手段或影像技术,以及利用复合

  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图像设计,构思巧妙,表现独特。

  视觉形象识别 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

  系统设计 品、指导消费、便于储运、 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并于下节课带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旧知

  请学生回顾并简要概括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三、活动(一):看一看、评一评

  介绍并评价作品

  先请学生分组讨论本组同学所带来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然后推荐代表介绍自己带来的作品类型及其特点,并说出作品的优缺点。请其他同学对介绍进行评价。

  四、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对生活的影响

  请学生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说一说对生活的影响。

  五、活动(三):改一改、写一写

  修改或自己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欣赏与寻找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

  方式:通过文字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修改或设计。

  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并请修改或设计较好的同学讲述自己的观点。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评价。

  六、课堂小结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传达媒体由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 扩大到三维和四维形式;传达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在未来更高级的信息社会,视觉传达设计将有更大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七、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为自己喜欢的产品、单位进行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