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关于辽宁的生态文明现状和建设措施

时间:2019-02-07 11:56:10 来源:免费论文网

关于辽宁的生态文明现状和建设措施 本文关键词:辽宁,现状,生态,措施,建设

关于辽宁的生态文明现状和建设措施 本文简介:摘要: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客观形势,其中既有产业结构偏重的弱点,也有自然禀赋偏差的短板。未来辽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可以在彰显本省特色与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加强工作,如发掘本省生态资源、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发挥工业技术优势以及调整社会分配结构等。    关键词:辽宁;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关于辽宁的生态文明现状和建设措施 本文内容:

摘要: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客观形势, 其中既有产业结构偏重的弱点, 也有自然禀赋偏差的短板。未来辽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可以在彰显本省特色与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加强工作, 如发掘本省生态资源、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发挥工业技术优势以及调整社会分配结构等。
  
  关键词:辽宁;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辽宁自身的经济结构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辽宁省需要全面把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状况, 深刻剖析各种制约因素, 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状况
  
  长期以来, 辽宁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已取得了诸多的成效, 但鉴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这使得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工作仍面临一定挑战。
  
  1. 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形势非常严峻。
  
  由于辽宁是我国典型的重工业省份, 发达的生产加工能力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 这为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沉重的压力。在全省14个市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资源型城市, 如阜新、抚顺、鞍山、本溪、盘锦等, 这些城市的领域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在整个省份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但伴随多年的高强度开采, 某些地区的资源日益枯竭导致发展陷入困境, 甚至个别的次生问题已然影响到环境的宜居性。由此可见, 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2. 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基础异常脆弱。
  
  虽然辽宁省的领域面积相对狭小, 但却地处于两级生态敏感带之上。其中, 气候条件是以半湿润和半干旱为主, 热量相对较低, 降雨相对较小;全省的植被分布为:森林地带、草原地带和农田地带彼此交错, 人为活动很多就在各类生态区域的边缘线上活动;再有辽宁省的东部高山和南部海湾自然形成一种天然屏障, 非常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与消解。以上这些因素均增添了生态敏感性的强度, 造成辽宁省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使其无力承受人类活动的强度干扰。对此, 一旦这种脆弱的环境遭遇侵害, 酿成灾害的概率非常之高。总体来说, 辽宁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先天方面并不占优势。
  
  二、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既包括共性问题, 也包括个性问题。就自身来说, 主要体现在本省特色缺失和生态经济弱势两个方面。
  
  1. 本省特色彰显不够。
  
  从历史上看, 辽宁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 包括科学制定环境规划, 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积极筹措环保资金, 加大环保投资比例;有效治理工业“三废”, 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珍稀物种资源等。可以说, 这种重要措施对于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 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 均有采用相关的方式甚至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区的环境治理, 这些也是通行的作法。因此, 这种状况使得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共性有余而特性不足。而严格来讲, 辽宁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 辽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需要汲取一般的经验, 但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针对自身问题, 对一般性原理进行一番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通过着眼新发现, 运用新发明, 以此来有的放矢、又好又快地促进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
  
  2. 生态经济发展不足。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型方式, 是继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 是生态环境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对此, 生态文明建设就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环境保护工作, 更不能与经济活动相互割裂, 尤其不能在不提升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 为了追求所谓的“生态文明”而去牺牲经济发展。没有经济活动或者人的存在的生态建设属于“生态无文明”;像西方国家以牺牲其他国家的生态主权来维护自身利益的作法, 则属于“生态假文明”;而在我国把勤俭节约等传统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 却属于“生态藏文明”;对此, 通过综合比较, 辽宁省追求的生态目标应该是“生态真文明”, 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良好契合, 是先进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的最新典范。因此, 辽宁有必要在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生态建设融合到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当中, 从而把生态要素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角落, 让活生生的经济社会活动助推本省的生态文明发展。
  
  三、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建设辽宁省生态文明, 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继往开来的战略, 在利用本省生态环境资源借助历史文化力量, 发挥工业技术优势和调整社会分配结构等方面采取措施。
  
  1. 充分利用本省的生态自然资源。
  
  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立足于本省实际情况, 符合本省省情, 体现本省特色。对此, 需要在挖掘本土的生态资源方面着手工作, 如辽宁省具有一种分布广泛的植被品种称作“结缕草”, 这种植物耐干旱, 可生长在各种贫瘠的土地上, 不仅能够节水节肥, 而且减少对客土的需求;同时, 其叶片耐摩擦、抗踩踏, 可广泛应用于运动场和室外草坪等;另外, 其生命力特别旺盛, 轻易不会枯亡, 减少了管理费用, 降低维护成本。当前, 这种植物已被韩国等国广泛使用, 辽宁省亦可进行试点推广。
  
  2. 深入挖掘本省的历史文化资源。
  
  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延续辽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 继承并弘扬本省的优秀文明因子, 做到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具体而言, 辽宁省独特的历史发展使得自身文化中呈现农耕经济成分、渔猎经济成分和工业经济成分兼具的特点, 而在农耕活动中, 辽宁省的农民兄弟向来就有使用生物肥料的习惯;在渔猎活动中, 牧民很久就有“春夏不留鹰”的习俗, 而渔民在冬季捕捞时都会自觉注意渔网网眼的大小, 以此保障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在工业活动中, 防止“跑冒滴漏”等一直都是辽宁省工人关注的重点, 这些宝贵经验与文化传统经济实用、关爱自然, 发挥其优势对于辽宁省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3. 充分利用本省的工业技术优势。
  
  辽宁的生态文明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工业技术手段作依托, 这就需要对本省的各类工业技术重新作出评估鉴定。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技术需要适时淘汰, 如产能过剩的粗钢、水泥等;而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发展潜质高的新兴领域需要大力扶植, 如信息产业、自动化产业等;同时, 辽宁省还要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的前沿技术, 如核能可以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 避免火力发电带来的大气污染, 能够有效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果。
  
  4. 积极调整本省的社会分配结构。
  
  鉴于辽宁省存在分配收入有待进一步调整的问题需要适时作出调控。究其原因, 一旦收入分配呈现两极分化的不良趋势将会产生两种弊端:一是低收入群体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刚性需求, 无力顾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比如农村为了粮食增产, 无节制的使用化肥农药等,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而城市的低收入群体也在为基本的生存发展困扰, 无力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与此相对的是高收入群体却有能力进行各种不端消费、无故浪费等, 这严重损害了全省的生态建设。因此, 辽宁省有必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减少贫困人口和高收入群体的数量, 从而改善生存方式, 改良消费结构, 强力推动生态辽宁的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辽宁的生态文明现状和建设措施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77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