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照明设计研究

时间:2018-03-22 08:51:37 来源:免费论文网

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照明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防灾,避难,应急,照明,场所

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照明设计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目前对于城市空间夜间防灾避难场所照明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献相对匮乏,我们以目前国内外已经颁布的各类照明设计标准与防灾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城市室外防灾避难空间类型、照度需求、显色性要求,提出了我国城市空间防灾避难场所照明的推荐标准和照明设计的建议。关键词:城市空间;防灾避难;照明标准;照明设计引言随

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照明设计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目前对于城市空间夜间防灾避难场所照明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献相对匮乏,我们以目前国内外已经颁布的各类照明设计标准与防灾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城市室外防灾避难空间类型、照度需求、显色性要求,提出了我国城市空间防灾避难场所照明的推荐标准和照明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空间;防灾避难;照明标准;照明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建设更为安全的社会环境,减少夜间灾害发生时对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城市室外防灾避难场所照明不可或缺。目前我国现有的防灾避险照明研究与规范多针对建筑物内部(室内),而对于城市公共避难空间(室外)涉及较少。由于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疏散到建筑外的城市开敞空间进行避险,因此,针对室外防灾避难场所的照明设计标准与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对减少夜间灾难带来的危害,保障避难期间人们的生命安全及心理需求都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1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应急照明

根据我国新颁布的《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1],避难场所按照其配置功能级别、避难规模、避难期和开放时间,可划分为紧急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中心避难场所三类。各类别避难场所的详细控制指标与相关要求如表1所示。在城市发生灾难时,城市照明系统发生故障,此时需要提供应急照明来保证受灾人员的疏散和避难。以及避难后期城市的再建与受灾人员生活需求。应急照明可以分为: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三类。GB51143规定备用照明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作业面正常照明照度的10%;安全照明最低照度不应低于作业面正常照明照度的5%(且不应低于5lx,但重要场所应达到100%)[2];疏散照明不低于5lx。总体来看,GB51143针对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应急照明的标准略显粗略,并未针对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细分空间,如出入口、主次道路等给出具体的照明设计标准。我们在参考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3]、《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201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CIES020《EmergencyLighting》[5]、IES《TheLightingHandbook》[6]等国内外针对应急照明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赋值的逻辑关系,再结合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划与特点,给出了更为详尽的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照明设计标准推荐值(见表2)。

2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照明设计与改造

我们将以北京市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北京市海淀公园为例,具体探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照明设计与改造的相关问题与方法。

2.1现状调研

1)调研选址。本研究选择了由中国地震局划定的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海淀公园作为调研对象。该公园占地面积约34公顷,水域面积2.8公顷,总体地势平坦,有大面积的草坪,可用应急宿住区面积为11.24公顷,有效避灾面积为8.99公顷,可满足4.49万人避灾,且基本满足固定避难场所控制指标。对外交通便利,可在灾时为灾民疏散和物资运输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服务半径的2.5km内,以住宅小区、商业购物、写字办公及科研教育用地为主,均为夜晚大量聚集人群的地带(见图1)。2)调研结果。以我国新颁布的GB51143为参考依据,对比海淀公园现状(见图2),经调研发现,在夜间突发灾难的情况下,海淀公园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有待改进处。首先,在防灾避难场所场地设计方面,存在疏散主干道和次干道的园路宽度不满足标准要求;且缺少专业救灾队伍作业场地和宿住管理区等配套场所,以及重要场所间必要的过渡空间。其次,在防灾避难场所照明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如下:①避难场所及疏散道路均照度偏低,均匀度较差;②宿主管理区照度不均匀,广场中心黑暗,无法起到辨别人脸、安抚人心的作用;③避难场所出入口不明显,主入口处台阶无明显提示,容易产生漏踩、踏空危险;④疏散道路照明指引性较弱,夜间无法迅速辨别逃生方向;⑤疏散指示标志无照明,夜间难以看清标示。

2.2设计与改造建议

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照明发展现状,以及灾时的避难需求和在城市中该类场所所占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建议新建的防灾避难场所应参照表2的推荐标准进行照明设计,而非执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的标准,这样既可以满足灾时的避难特殊需求,又可以提高平时正常人群的活动质量水平并满足城市景观照明的需要。就不同的改造项目而言,情况千差万别,一般应根据GB51143的要求以及表2的技术要求,通过现场实测数据的比较,找出具体的问题点和不达标原因,然后展开针对性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地给出具体的改造照明设计方案。就海淀公园而言,经过上述实地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给出如下一些具有共性的照明设计与改造的建议:1)在防灾避难场所场地设计中,应设置避难人员集合管理区域,该场所应具有相对较高的照度和较好的夜间识别性,以防止避难人员发生恐慌和混乱;2)避难场所内部的道路照明应按等级设置,且疏散通道区域疏散照明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应大于60∶1,灯安装的高度距地面不宜小于2.3m,以方便紧急情况下避难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通往避难相关区域;3)避难场所的出入口应有明显的亮度提示,以便避难居民和提供救援物资的车辆进入;4)不论是避难场所的出入口还是内部道路,当地面存在高差(台阶或坡道)均应提供必要的垂直照度,以确保通行效率与安全;5)应对夜间应急标志进行管理,以区分不同防灾功能区域和疏散通道;疏散标志照明的解决方案,一是期待大型室外应急标示灯产品的问世,二是将现有的疏散指示标志与疏散通道的正常功能照明灯具相结合,将其直接安装于灯杆上,并在现有的疏散指示标志上部或下部安装线形LED或高效节能荧光灯,直接从灯具上取电照明;6)必要时,应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设置特殊避难区域和设施,并对其照明进行特殊处理;7)基于节约和可操作性的考虑,原则上灯具的布置方式推荐保持原有灯位,重新设置新灯具或更换灯头的方式。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提升城市配套设施质量,完善城市空间防灾避难设施,通过城市防灾照明的深入研究构建城市整体的安全防灾体系,以满足城市空间夜晚防灾避险的功能需求。现有城市防灾措施多基于白天的城市空间和人群行为模式,忽视了城市空间在夜晚的防灾避险需求,而发生在夜晚的城市灾害其后果往往比白天更严重。因此,全面建立系统的城市防灾避难照明设计标准,对保障灾时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城市室外防灾避难场所在夜间的正常使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5]EmergencyLighting:CIES020/E:2007[S].[6]THELIGHTINGHANDBOOK[M].TenthEdition.IESNA,2011.

作者:李农 刘继宇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所


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照明设计研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28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