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关于勤俭持家的故事

时间:2017-03-21 06:14: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郑仕奶奶勤俭持家的感人故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奶奶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 同学们: 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邻居家的张奶奶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位勤俭节约的模范,她每天都会带着布袋子去菜市场,每天洗菜的水都会用来浇花浇树,洗脸洗衣服的水都会积攒起来,用来冲厕所。张奶奶刷碗刷锅的时候,把水龙头关得小小的,用细水去冲洗。我好奇的问张奶奶为什么不用一次性的袋子盛菜?为什么不直接用自来水去冲厕所?张奶奶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咱们中国白色污染太严重,过度的浪费不好,资源是有限的,虽然咱们地大物博,资源广阔,但是我们人均占有量少,我们的能源总有一天会耗竭的,那样的话,我们的后代就无法生存了。

听了张奶奶的话,我深有感触,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以后要像张奶奶学习,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少用一个食品袋,每天都节约一杯水,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越来越美,我们的资源就会源远流长。我们的生存的家园会更美丽。

张奶奶不但是节约用水的模范,她还是节约粮食的模范。她平时到市场买菜的时候总要等到下午去买,她说下午蔬菜虽然不新鲜了但便宜,不新鲜了的菜总得有人吃,不能糟蹋了,怪可惜的。张奶奶家里每当吃饭的时候,她总要督促孩子把饭吃干净,不能糟蹋粮食。但她每次收拾碗筷的时候,总有人把碗里的饭菜吃不干净,她端起碗来吃得干干净净的。这样长期以来孩子们就不好意思在碗里留剩饭剩菜了。全家人也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张奶奶勤俭节约的故事影响着全家人,也感染我们。

我们平时有些同学从家里带来的馒头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放在抽屉里白白的发霉了,我们还有些同学穿的校服说丢就丢了,然后就让妈妈再给他买上一件。这种铺张浪费的做法跟我们邻居张奶奶比起来,你们相差万里。你们想到过没有,我们现在的许多偏远地区有些孩子上不起学,他们吃不上大米白面,很少能吃上一顿肉。他们穿的破破烂烂。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食物节约下来,捐献给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同学们,我号召大家,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吧!让我们全世界的孩子都能过上向我们一样的生活。

篇二: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3、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5、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 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 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6、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

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7、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篇三: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关于勤俭持家的故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31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