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山西大同教育信息网

时间:2017-03-21 06:07: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大同》教案

篇二:《大同》教案

大同

一、教学要求

1.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孔子,《礼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内容提示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几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作者生平

《礼记》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后人所作,其中引用了许多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也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子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

“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手里,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四、作者作品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大多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涵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这些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把《礼记》中有关篇章联系起来考察,大致可勾勒出孔孟荀之间乃至秦汉之际儒家各派思想体系传承关系的轮廓。《礼记》为研究先秦儒学史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尤其是蕴含的礼学思想最为丰富。儒家的礼学思想博大精深,从孔子首创礼学思想,经孟荀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体系大备。其间《礼记》对礼学的阐述最为精彩完备。《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

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创作背景

“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多次使用了这一概念。

如曰:“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无己。”在这里,“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言的。而破天荒用“大同”来状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是这篇《礼运》了。

“大同”思想虽托为孔子首创,实际上是儒、道、墨、农各家社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它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其作者,很可能是个儒士。当时,战祸频仍,民不聊生,人们自然会向往那种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幸福的“乐土”。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让学生一人读一段。

2.课文分析

① 译文

从前孔子作为助祭人员参加了蜡祭。祭祀完成之后,孔子出去到观上面游玩,叹

了口气。孔子的叹气,大概是哀叹鲁国吧。言偃在旁边,问道:“您哀叹什么呢?”孔子说:“公而无私之道的施行,和夏、商、周三代尤其英明的君主,我没有赶上,但却有记载。”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

修习亲睦。所以人们不只是亲近他们的亲人,不只是疼爱他们的子女,使老人能够安享天年,青年人能够不吝惜出力来侍奉老人、疼爱孩子,小孩能够被细心照顾,年老无妻、年迈无夫、年幼无父、年老无子以及残废、生病的人都能被赡养。男子有自己的职业,女子有好的归宿。财物,厌恶它被丢弃在地上形成浪费,却不是自己收藏;力气,厌恶它不从身上使出来,却不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闭塞没有发生,盗窃、造反作乱没有兴起,所以门从外面掩上却不关闭。这就是大同。”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为一家私有。人们各自亲近他们的亲人,各自疼

爱他们的子女。财物藏给自己,出力也是为了自己。把诸侯父死传子、兄死传弟作为礼制,把内城、外城、护城河作为坚固的屏障,把礼仪、道义作为纲纪。来使君臣关系端正,来使父子关系笃厚,来使兄弟和睦,来使夫妻和谐,来确立尊卑贵贱的制度,来划分田地的阡陌疆界、设立居住的闾里制度,来尊崇勇敢和智慧的人,来推重为自己的行为。所以阴谋因此兴起,而战争也由此兴起。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成为用这些制度治理天下的人中的佼佼者。这六位贤明的人,没有不郑重认真地对待礼的。用礼使君主处理得当的事情明白,用礼成全人民使他们诚信,使人民的罪过明白,使奖赏仁义成为定则,讲说人民使他们推让,把这些作为一定的纲纪给人民看。如果有不用这些制度的人,即使是居权势职位的人,也要把他罢免,人们都把他当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② 分析

第一段记述孔子阐述大同世界的来由。

第二段“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

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本段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在大同思想中,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即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小康”,第三段就是对“小康”的阐述。

3.课文难点讨论

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4.相关评论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

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 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 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很显然,这里所描绘的“天下为公”、没有剥削压迫的“大同”世界,是原始共产社会的理想化,完全是乌托邦的。而且不可能找到一条通向这个“大同”的道路。况且,《礼运》的作者,并未摆脱儒家的立场,认为:“大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了,当前社会是处在“小康”的时代,所以君臣礼义等制度与观念,还是应予提倡的。

然而值得特别肯定的是:这里所描绘的“大同”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已成为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这不仅仅因为它在客观上反映了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不说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它的折光,仅就中国近代历史考察,足见它影响之深远。例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就曾以“大同”思想相鼓动。在《原道醒世训》中他“遐想唐、虞、三代之世,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的“大同”之世,并全文引用了《礼运》中有关“大同”思想的文字。尽管洪秀全失败了,但传统的“大同”思想仍为进步的改革家所向往,这里要特别提及康有为和他的《大同书》。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康有为,把《礼运》中的“大同”与西方的进化论,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博爱思想,糅合在一起,创立了“大同”学说。提出只有破除给人类带来无限苦难的“九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人类社会才能由“据乱世”步入“升平世”,最后进入“太平大同”。康有为这种“大同之世”客观上反映苦难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然而它也毫无例外地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康有为这种资产阶级的“大同”思想,后来部分地被孙中山所接受。孙中山“天下为公”,“以建民国,以建大同”的理想,即接受了《礼运》中传统的“大同”观念。从《礼运》的作者到孙中山,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但路是人走出的,“走的人多了,就便有了路!”

——周云龙:《〈礼记〉鉴赏》

七、练习

1.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答案:C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

篇三:大同城区教育题

大同城区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题

2016年10月6日大同城区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

( 单选题 )

1.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任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学校教育构成要素中的要素。( )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内容D. 教育途径

答案:D

解析: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老师采用的措施属于教育方法,这是教育手段中的教育途径。

2.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 培养人B. 传授直接经验C. 提高活动效率D. 体现国家意志

: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教育既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此观点反映教育具有( )

A.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B.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 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D. 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答案:B

解析: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强调教育的正面、积极的功能。

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

4.“活到老,学到老”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 )

A. 义务教育思想B. 终身教育思想C. 素质教育思想D. 民主教育思想 答案:B

解析:“活到老,学到老”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是思想,因而答案选择B项。

5.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 社会生产力B. 文化传统C. 社会制度D. 科技水平

答案:A

解析:直接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而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生产力。

6.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 社会环境B. 学校教育C. 个体主观能动性D. 遗传因

答案:B

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1.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能对自发的环境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是人按照一定方向发展。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因而答案选择B。

7.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信任,是在中提出的。( )

A.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1999年全国教育代表大会

答案:D

解析: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信任,是在1999年全国教育代表大会中提出的,故选D项。

8.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A. 学习能力B. 应用能力C. 操作能力D. 创新能力

答案:D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9.学制在大、中、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划分方面,很多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主要受到因素的影响。()

A. 政治经济制度B. 生产力和科技C.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 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C

解析:学制在大、中、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划分方面,很多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主要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素的影响。

10.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 壬戊学制B. 壬子葵丑学制C. 癸卯学制D. 壬寅学制

答案:C

解析: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为概念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

A. 示范性B. 理想性C. 长期性D. 专业性

答案:A

解析:自身的行为正,那么即使不发号施令,别人也会跟从;但自己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出了命令,也没有人会听从。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教师要给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12.美国有一位教育家说:“走上讲台,我就是课程。”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 复杂性B. 创造性C. 长期性D. 示范性

答案:D

解析: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的这句话就是教师劳动示范性的典型体现。

13.下列属于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是( )

A. 学好普通话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B. 学好普通话可以得到别人的羡慕

C. 学好普通话将来可以在比赛中获奖D. 喜欢听播音员纯正的普通话 答案:D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从自身出发。对知识的需要。A是附属内驱力。BC是自我提升内驱力都是外在的。

14.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或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和现代化电教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 谈话法B. 实验法C. 参观法D. 演示法

解析:演示事物展示图片都属于演示法。

15.小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许和认可而勤奋学习,其学习动机属于

()

A. 认知内驱力B. 自我提高内驱力C. 附属内驱力D. 社会交往内驱力 答案:C

解析:奥苏泊尔附属内驱力是为了获得老师或家人的鼓励和认可。

16.下列选项属于班级授课优越性的是( )

A.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B. 促进学校教育的普及

C. 便于个别教学D. 有利于培养学晟的独立性

答案:B

解析: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是效率高,便于教育的普及。

17.由政府部门制定的,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各学段各学科统一要求的指令性文件是( )

A. 教材B. 课程标准C. 教师参考书D.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答案:B

解析:指导学科的是课程标准。他是教材编写和考试的依据。

18.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生不响,而当该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方式类型最有可能的是

( )

A. 民主型B. 仁慈型C. 放任D. 专制型

答案:D

解析:专制型课堂的特点是老师在好但是老师离开后就混乱。

19.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 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B. 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 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 形成学习兴趣

答案:A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等的集合。学会学习是指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

20.课外活动根据学校、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或学生的不同愿望开展,说明它具有()

A. 实践性B. 灵活性C. 资源性D. 娱乐性

答案:B

解析: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说明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不死板,不固定。

21.某小学的张老师为了弥补家庭收入,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本班以及其他班的学

生补课并收取一定数量的补课费。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___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 爱岗敬业B. 依法执教C. 严谨治学D. 廉洁从教

答案:D

解析: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廉洁的职业道德。

22.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 时教必有正业B. 君子之教,喻也

C. 藏息相辅D. 不陵节而施

解析:《学记》不陵节而施强调不能跨越等级进行教育,要循序渐进。

23.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2】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3】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4】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A. 【1】【2】B. 【1】【4】C. 【2】【3】D. 【2】【4】

答案:c

解析:学习动机与效果效果的关系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难度大的题目动机水平越低效果越好,反之,简答的题目越高较好。

24.学校教育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

A. 教师B. 学生C. 教材D. 教学参与资料

答案:C

解析: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老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25.儿童先背乘法口诀,然后学习乘法计算,在计算时还要边念口诀边计算。这说明。

()

A. 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B. 程序性知识常常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

C. 程序性知识常常是创造的基础

D. 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深化

答案:A

解析: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陈述性知识,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为基础。

26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了___ ( )

A. 显性课程B. 隐性课程C. 学科课程D. 经验课程

答案:B

解析:校风校训是隐形课程。

27.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富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___( )

A. 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B. 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 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 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答案:C

解析:教育中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同时老师对待家长要做到尊重为先。

28.班主任在与学生小红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成绩并没有取得很大 的突破,但是你非常努力,如果你能注意改进一下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班主任对小红所用的评价是___( )

A. 诊断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结果评价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老师对学生关注到了学习的方法,看到了努力这是过程评价。

29.《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___()

A. 教育的本质、目的B. 教育的任务、原理C. 教育的内容、方法

D. 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答案:D

解析:ABC是教育学的任务。

30.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了研究儿童的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小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使这个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东西都产生了畏惧心理。这种行为违反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___( )

A. 客观性原则B. 教育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 系统性原则

答案:B

解析:华生的小艾伯特实验违背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当被试是儿童时,由于他们的身心正处在发展阶段,认识能力较差,而且善于模仿,研究者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以人为对象进行心理研究时,在选择方法和程序时不能只考虑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还要考虑所用的方法对被试的身心是否产生不良的影响.

3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智慧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抽象推理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小学生主要处在___()

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是7--11、12岁,是小学时期。

3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危机是___()

A. 勤奋感对自卑感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 自主感对羞耻感

答案:C

解析:中学生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 知识与技能目标B. 方法与过程目标

B.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 课堂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4.根据学习的定义,属于学习现象的是___()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 婴儿吮奶C. 蜘蛛结网D. 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答案:D

解析:ABC属于本能。

35.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就儿童心理发展观提出了___( )

A. 阶段发展理论B. 人格发展理论


山西大同教育信息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27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