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时间:2017-03-15 11:14:2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思修答案

1、 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它必定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定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不同。

(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他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从不同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4)理想既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他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中,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2、信仰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怎样理解?

3、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从未有丝毫犹豫和退让。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到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爱我中华、

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祖国的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4、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优良传统有哪些?

(一)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乡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和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组要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仅仅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4)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的。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都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思想付诸行动。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与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4)同仇敌忾,抵抗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6、人生目的的作用?

答: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7、人生观及其内容。

答: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8、大学生如何创造积极的人生价值?

答: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使我们的人生走向正轨。

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个人利益,又以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去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大学生应自觉地以各种科学方法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社会中正确认识人体与社会的统一关系,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才能为建设和谐文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9、道德的相关概念。

答:1.起源: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是指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4.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是一种精神力量,对

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要影响。其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与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2.集体主义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特点,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本质特点。对于个人利益来说,集体利益并不是虚幻的、绝对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利益实体,而是既统辖个人利益,又不与个人利益相对立,并最大限度地代表个人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方面,集体的利益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个人利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个人利益,就无法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个人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国家、集体利益就无法保证和实现。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也离不开集体利益。中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提高,在根本上依赖于国家的集体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离开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所谓集体利益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一定劳动者组成的利益集合体在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诸方面利益的总和。而个人利益则是指个人的一切正当需求的总和。它首先是指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包括个人政治权利、精神文化需要等因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集体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集体成员利益的有机结合。集体利益代表了每个集体成员的长远的、根本的和全局的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障,这就决定了集体利益必然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并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主张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它强调集体必须充分关心和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实现,并力求使每个集体成员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伎个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地发展。一方面,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和获得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只有集体才能为个人利益的满足、全面发展和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提供和创造充足的条件。社会主义集体利益本身包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为了使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我们在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更要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的满足和个人才华的发挥、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发展。

13. 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不但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关注民生,不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更要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都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生活的井然有序。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活的文明进步。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可可少的权力。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和自由,(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19、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何?

(详细)犯罪是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三大特征。

篇二:思修

思修复习重点

1.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二)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三)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1)

(一) 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理想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

1)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2)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二十余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使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3)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

a)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

b) 从立项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

c) 从理想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d)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 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者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使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特征:

1)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

2)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a) 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b) 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3)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3.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时代)精神(P49-P52)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一) 民族精神的意义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 团结统一

3) 爱好和平

4) 勤劳勇敢

5) 自强不息

(三) 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

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u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

(一) 时代精神的意义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二) 时代精神的内涵

1)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

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4. 世界观,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P63-P65)

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 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期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 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三)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紧密联系

1)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2)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 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

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二)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1)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生生活动的单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

向的作用。

2)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

培养能力、磨砺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三)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

(四)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不同的人生目的不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5.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P90)

(一) 道德的起源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

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二) 道德的本质

1) 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

反映

a)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b)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c)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

带有阶级属性

d)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

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6.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27)

(一)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 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恶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保护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公德的的重要内容

(五)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7. 法律的规范作用(P134)

(一) 指引作用

1) 意义: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

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2) 规范形式(指引形式):

a) 授权性规范(指引)

b) 禁止性规范(指引)

c) 义务性规范(指引)

(二) 预测作用

1) 意义: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

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2) 作用:有助于全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三) 评价作用

1) 意义: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识的作用。

人们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2) 标准:合法与不合法。

3) 注意: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

代替法律评价

(四) 强制作用

1) 意义: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

实施的作用

2) 主体:国家(主动)和社会成员,社会组织(被动)

3) 手段: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

4) 目的: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即实施法律,确保法律的应有权威,维护良好的

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正义。

(五) 教育作用

1) 意义: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

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 方式:

a) 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b) 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是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c) 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

的行为楷模

8.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47)

(一) 爱岗敬业

意义: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只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二) 诚实守信

意义:诚实守信,即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执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三) 办事公道

意义: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工,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四) 服务群众

意义: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 奉献社会

意义: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9. 就业形势和失业(P157-P158)

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岗位找人”的现象。

(一) 就业压力大

1) 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 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a) 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有待完

b) 劳动市场发育不完善

3) 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二) 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 国家采取了积极就业政策

失业

(一) 结构性失业(突出)

是指需要就业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也经济结构调整或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

(二) 摩擦性失业(突出)

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找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

(三) 发展性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四) 周期性失业

经济不景气所造成的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

10. 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P167-P168)

婚姻与家庭

(一) 婚姻和家庭的含义

1) 婚姻是指有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

单位

(二)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1) 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

本能,也体现某些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篇三:人的理想与信念

【编者按】信念和理想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信念和理想,有相成也有相对,有理想一定会有信念,有信仰一定会有理想。本文就信念与理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表明了自己对理想与信念的认识。

信念和理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社会与人类的发展内在动力。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人的信念、是指人生有了目标,是人的心灵对真实或自己所认为的真实的强烈认同、确信和坚执,但不是对所有形态的真实的确信和坚执;信念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信仰和思想观念。人的理想是指行动的先导,是指引人们奋斗的灯塔。理想的确立是信念形成的基础,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会发生动摇,理想与信念属于同一类精神现象。人生有了理想目标,就有走出沼泽的动力。理想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经过理性思考的信念、理想是理性的,未经过理性思考、盲目接受的信念、理想是非理性的。信念是社会和人生的基本信条;理想则是人自身对社会关系发展未来美好前景的展望与构想;信念、理想的确立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思想精神寄托。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价值观念来支配人的行为的主导精神力量,让现代人找到精神思想的寄托是当务之急。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是决定了人在社会变革时期往往形成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裂变,造成一定时期内价值观念的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上产生了理想平庸、信念动摇、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信仰危机现象,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笔者就客观事实指出了理想信念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此,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因有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人的理想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一、信念

信念对于个人来说,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对于社会来说,信念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信念是一种接受或同意某一主张的心理态度,从心理学上来说,信念表现为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理论原理、见解和知识的真实性确信无疑,是对还不能充分肯定的东西给予肯定的接受。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的信念的影响与调节。因为人类的行为是受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支配的,所以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理状态,信念的调节在于疏导自己内心烦恼,愤怒的情绪。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明灯,照耀着期盼的心灵,信念是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客体世界的理性思辨而形成了人这一主体所应遵循的行为、原则和理想的深刻而稳固的信仰,使人以理想为中心的信念。信念的表现形态通常总是跟情感和意志融合在一起、对人的生活立场、行动起着指导性的用。在我们日常精神活动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念:科学的、道德的、政治的、宗教的等等,我们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生,即共产主义人生观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通过对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引导人们对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人生基本信念的教育,让党员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民谋实惠,为党聚民心;给人们的实

际的生活以价值导向上的信念引导。与认识有关的信念属于其中的一种。对于西方传统的知识论而言,信念构成知识的三要素之一,也就是说,知识被定义为确证的、真实的信念。这就说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价值观念。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实际上就是对一种价值目标的追求,这个价值目标就是理想与信念精神动力源泉。

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天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不乱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恍惚不清,步履往往左右摇晃,动摇不定,轻易在政治上、步履上出偏差。

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信念的涵义和起源信念是一种关于信的意念,是人们对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一定判断和见解的真实性坚信不移,是指在具有或不具有充分的就要不断的让自己感觉在进步,千万不要让形形色色的雾迷住了你的眼睛,不要让雾俘虏了你。它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可能会出现。驱散迷雾,坚持自己的信念,成功就在前方。

人生的目的、意义和态度等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你可以根据这三项原则重新看看你的失败。试,真正去试;想,真正去想;信,真正去信。将这些原则真正运用在你的挫折上,一切失败均能克服。当你能够借着这些积极的、有创意的想法去努力时,你便可以完全发展自己,再也不会被失败打倒了。

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人还需要一点精神、理想。失去理想、信念的人和社会,是没有希望的人和社会。信念能让自己始终积极向上,学会向前看,忘掉所有的失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面临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能够感觉到信念的存在及信念的力量,信念让我快乐地感受生活和生命。最终会赢来成功的掌声。

二、理想

人生有理想,灵魂就有根系,理想是人们从现实出发在头脑中建构起来的未来图景,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理想是由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决定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态总会有不满足之处,总希望有所前进,这样就产生了理想。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理想对于社会来说,是对社会发展未来美好前景的展望与构想,是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而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详细体现。理想对于个人来说;对社会贡献最大的理想就是最大的理想,是指导人对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理想的追求过程是踏实做事,诚信做人,追求理想。例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就是全中国人民这个群体的理想。许多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大发明家、科学家,他们都是一些有伟大理想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崇高的理想,是把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这个崇高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有的人的理想是科学家、工程师、文学家、航海家、飞行家、大学教授、作家&&都是人们积极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和对象,这些目标和对象体现着个人愿望,并且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和未来。

理想要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理想是抽象的一个理念,所谓理想是以人对现在的认识为参照的理想的意义,使人从不幸中绝处逢生,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重新做人,找到信念的理想目标,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因此理想都是以人为主体,离开人的理想是没有意义的。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它的内容是客观的,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是主体的需要、价值、人生观等影响着理想的形成。理想可以分为;1社会理想、2职业理想、3生活理想、4素质理想。5

理想时代性、层次性、阶级性。

1;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构成了人类重要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取向。理想的社会性是指理想不是离开社会的孤立的个人的随意想象,而是由社会制约和决定的想象。社会理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科学文化制度、社会面貌等等的预见和设想。

2;职业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职业理想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是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性质以及在职业上达到的程度的追求和向往。理想职业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超越客观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谓理想,是不现实的。

3;生活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导引下,对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于吃、穿、住等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包括对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还包括对婚姻、家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主要体现在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方面和制度方面;社会最高理想,反映的是全社会的人关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长远未来和最后归宿的期望和追求。

4;素质理想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人们作人的目标,是作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追求和向往。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诸方面先天性的条件和后天性的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

5;费工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阶级性。时代性是指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当理想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理想层次性,第一层次是个人理想,包括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第二层次是集体理想,包括团体、阶级、民族和国家所要实现的长期目标。如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层次是全人类理想,这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奋斗目标,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是人类最崇高、最科学的理想。从主观上讲,这首先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每一个人都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树立起自己未来一生的基本奋斗目标。理想实际上就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是其中高层的一部分。人生境界追求各不相同,所以理想自有层次之分。阶级性,是由于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因此人们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决定,是人们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具有阶级的烙印,各阶级统一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实现理想首先要在实践中把理想化为现实,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才能在奋斗的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理想的三个层次落实到个体身上,就表现为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在这个理想结构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是理想的核心成分。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并贯穿和落实到个人理想之中。在个人理想中,道德理想处于重要地位。

信念和理想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信念和理想,有相成也有相对,有理想一定会有信念,有信仰一定会有理想。站在科学、民主、自由的肩膀上,举起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旗帜,创建一个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人们大家庭、和谐世界、理想境界,这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人们认识到信念与理想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人都有的心理现象。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理想与信念都处在最高层次,它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任何一个政党、集体和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否则就如无舵之舟。当一个人的信念坚定,自我价值在内心得到

充分的肯定,再加上强烈的成功欲望,他的成功将是无可阻挡的。


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76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