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时间:2017-03-06 06:09:5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父母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父母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抚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着重要作用。

父母与孩子之间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父母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父母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父母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

之中。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想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是爱。父母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是孩子的需要,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一两件玩具礼物。但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呢?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我爱你”。同时,也让孩子传递这种爱,让他们爱父母,爱他人,把爱具体化。

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便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使其懂得自我约束的重要性。父母应当做遵守纪律的表率,并把遵守纪律的行为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共同遵守,养成习惯后做到自觉遵守。

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此为楷模。因而身为父母的要时时提醒自己,孩子正在观察自己。尤其是3~6岁正是孩子的好奇期,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便会像“录像机”那样,将其他人的一言一行完全拷贝下来,存档处理,并在适当时机表达出来。在这段时期,孩子相处最多、接受最多信息的,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因此,家长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要想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体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冷嘲热讽或试图改变他的个性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尊重孩子,就必须将孩子视为独立人格的人,允许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即使孩子的发展与家长为他设计的目标并不一样,或者他的有些表现家长很难理解,但也应该尊重他的个性。关心孩子,并不是什么都替他做主,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让他知道家长随时都在关注着他。

尽早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习惯。要达到这一点,父母的行为是很重要的。父母坚持刷牙、健身或注重饮食健康,都是在给孩子无意中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所有那些肯学习的父母都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但也应该注意不要拔苗助长,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孩子一起欢笑,能让他看到事物轻松和愉快的一面。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孩子需要同龄玩伴,通过与自己年龄相仿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兴趣、责任心等等。不要限制孩子与同龄人的接触,家长所要做的是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

父母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影响到家庭对子女的知识和能力的传递。这种传递对于孩子将来的成才,可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同样在生活中,父母亲对孩子成长所起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

母亲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承担与孩子进行最初的情感沟通,孩子通过母亲的一系列行为使其基本的感觉能力得到锻炼,孩子的情感得以发展,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的诱导作用。同样的母亲还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初刺激来源,使母亲在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形成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时母亲还是孩子最初的人格行为的影响者。对孩子人格基调的基本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母亲对于一个孩子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母胎里就开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母亲那样对影响的孩子的外部环境如此清楚,也不可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有深切的把握。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情结是母亲和孩子不可分割的纽带,而母子之间无可替代的信赖感,让母亲比谁都能更及时地把握孩子的想法。

父亲对子女成长的也具有关键性及重要性。因为孩子的成长如果完全由母亲把持,肯定不利于孩子少年时期的健康成长的发展。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当然如果只是由父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父亲行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将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因为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这对子女是一种优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为了孩子的事情常常想与人商量,或者仅仅想向人诉说,在这种情况下,丈夫应与妻子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这就是做父亲的责任。而作父亲的常常忽略了自己做父亲的责任,他们把辅导孩子作业、参加孩子学校的家长会、以及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等都推给母亲,自己则忙于工作,对孩子的许多情况都不了解。曾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孩子缺乏父爱则数学不好,而男孩子缺乏父爱会产生情感障碍。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极端,但是,也从一方面反映了

父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父亲对子女的爱并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地是体现在精神上和行动上。对孩子来说,好父亲能经常和自己一同玩耍。当然,经常买礼物、给零花钱的爸爸,确实也让孩子喜欢。但是,这仅仅是在当时喜欢,过后孩子便忘了。这是因为两者的心灵并没有联系在一起,只不过是靠物质和金钱维系着。与此相比,那些和孩子一块儿玩耍的爸爸却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快乐的印象。这不仅能为父子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孩子今后跨越青春期危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爱心的父亲很愿意和孩子一起玩耍,这样,孩子便会对父亲产生亲近感和敬慕之情,父亲的良好形象便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同时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单亲家庭中,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她们认为再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就为了孩子而不再选择婚姻,或是害怕结婚。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父亲的影响作用,男孩容易变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恋年长男性,或惧怕、不信任男性。还有的离婚母亲会不自主地把对丈夫的埋怨、仇恨灌输给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在他们长大后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择偶观念和婚姻生活。

与单亲家庭的孩子相比,家庭中父亲角色缺位的孩子幸运之处仅在于形式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但不幸之处却在于仍然有不少人缺失父爱――他们的父亲在家中通常“没有什么功能”,而只是个经济的提供者,并未真正扮演起“父亲”的角色。有亲子教育学者认为,现代家庭的“男主人缺席”现象日趋普遍。“父亲”未能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是会对孩子人格的发育造成极大缺陷的,在这种失衡的家庭分工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日后对两性关系的认知态度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作为男性公民来说,我认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较母亲来说更为全方面一些。所以我对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了更为深刻的调查。

有研究指出,缺少父爱的孩子性格方面会有一些明显的弱点,如胆孝过于内向、神经质、优柔寡断、自信心及责任心不足等。心理学家也指出,女孩子缺乏父爱容易数学不好,男孩子缺乏父爱则容易产生情感障碍。这些结论或结果固然不是绝对的,但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却不容忽视。

据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700多名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在问及“你在被管教期间最想念的人是谁”时,父亲名列首位,高居70%;问及“生活中对你产生正面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父亲再次夺冠,为31.2%;其次是朋友,占20%,母亲只排在第三位,占15.2%。可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父亲对孩子正面影响是最大的。

父亲还是子女的性别坐标。在孩子眼里,当他进入“性别辨认期”时,最早能分辨的便是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孩子将父亲所有行为特征视为一个男人所应具备的特征,以后出现的男性形象都会与最早获得的这一男性范例相比较。缺乏父爱的男孩较难在男性的自信与自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他们学习自制和获得满足的技巧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些技巧在男孩长大时寻找友谊、获取学业和事业成功十分重要。父亲存在的积极意义对女孩的学业和职业成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且能使她们成年后与男性发展健康的关系。

父亲同样是孩子的EQ导师。父亲大多是通过游戏来影响孩子,如与孩子扭斗、呵痒、举高旋转等,父亲这种带有粗野风格的玩闹,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情绪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孩子获得激烈的积极情绪体验;学习在情绪激昂时如何理解他人的暗示,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情绪控制保持在有利游戏开展的最理想状态。父亲的影响对孩子EQ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既可引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又可成为孩子出现消极情绪的导火索,因此,父亲对孩子情绪的及时处理、恰当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父亲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女性富于感情,男性长于理智这种男女差别,使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交往过程中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讲,父亲有较丰富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较深刻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无不对开阔孩子

的视野、发展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父母的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是开启孩子智慧的最佳条件。父母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最为依赖和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多的心灵的影响。如果孩子是块塑泥,父母就是模型,而最初掌握刻刀的同样也是父母。

篇二:家长最关心的96个问题

家长最关心的96个问题

1、因我们文化程度有限,对现在课本也看不懂,孩子自己也不够自觉复习功课。我们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学好功课,希望老师多多指导与交流。

2、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如何提高写作业的速度?

如何预习新课文?

如何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并让他兴趣?

孩子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下功夫,只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一些作业,没有过多地看一些课外书,该如何引导他学习的方法?

3、需要解决孩子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

4、对同一类问题记忆力不强

5、学生对家长帮助学习具有叛逆心理怎么处理?

6、不知怎样能树立良好习惯?

7、如何合理掌握、利用时间?有何优秀的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生心理?

8、学生在家写作文时,作文的思路有时不清楚,上下结构不连贯。

9、做语文辅作教材时,有些课外延伸问题不能及时找到资料

10、从小学到中学这个转变中,孩子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以及家长如何转变?

11、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及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12、孩子英语老不及格,做家长又不会辅导,请问该怎样抓?

13、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学习。请提出好的方法和经验?

14、怎样更快适应初一年级的学习,是否有最佳的方法,既能提高学习成绩,又能从过重的

心理压力、思想压力中解脱出来?

15、上初中后,毕业班的逆反心理特强 ,我们似乎无法沟通。

16、孩子功课太深,家长有时确实无力辅导。当孩子问及父母一些问题回答不了时,孩子有

时会很失望,我们想这样对孩子也影响不好,他们会认为父母连初一的课都不会,我还怕什么。请老师指点,怎样对孩子讲这方面的问题具有说服力?

17、孩子做家庭作业时非常吃力,不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解体的思路、方法

和技巧,无从下手。

18、课外阅读太少,很少听到孩子在家阅读课文,也很少给家长背诵课文。阅读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回答不准确,不全面,基础回答错误。

19、孩子在家除了吃饭,每天学习在深夜十一、二点,很辛苦。但学习效果不太明显。

20、如何让孩子把各科综合起来?

21、自学自觉性差,作业慌张,而且不虚心,少刻苦学习的精神

22、孩子学习不专心时,家长应该该怎么办?

23、如何培养(1)学习兴趣(2)专心致志的习惯(3)高效率(4)勤奋的精神?

24、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粗心大意,对题意理解不深。

25、如果孩子早恋了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孩子沟通?

26、家长和孩子从思想、心理方面也没有很好的交流,不知该怎么解决?

27、如何解决做作业和复习已学的课程之间的矛盾?谈一谈各科的学习方法。

28、怎样观察、发现、沟通、扭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29、孩子在家不能虚心接受大人的批评,动不动还大发脾气。

30、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英语的学习方法。

31、(1)当孩子和家长顶嘴怎么办?(2)孩子回避家长的问题怎么办?(3)当孩子与别的

孩子发生冲突时,在家长知道的情况下该怎么调节?

32、孩子学习成绩差应如何解决?

33、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大胆发言上有何见解,面聆教诲。

34、只为完成作业而作业,不求掌握多种学习方法。

35、如何正确指导使用网络

36、学习没有自觉性,时间观念差。学习过程中不会钻研问题,浮于表面,抓不住重点。生

活和学习过程中老把同一错误(生活细节)虽经纠正,但仍然继续。自控能力太差。

37、不善于复习、预习,请帮助解决。

38、孩子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不明确,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39、孩子偏科,凭兴趣,爱学数学,不喜欢语文、英语怎么办?有上进心,但管不住自己,

做不到,怎么办?做事拖拉,尤其是写作业,直到最后一刻才勉强交上。偷懒,能躲过去的作业有时不怎么写。

40、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处理好生活与学习、做人的关系等等

41、该生在进入初中后,不太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入良好的状态,

急需解决的问题:(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42、怎么合理安排课余学习时间?

43、孩子不细心不踏实怎么办?

44、怎样有效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

45、怎样使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更浓,更持久?

46、孩子升入初中后,在老师的调教下更加努力和忠实,作为家长深感欣慰。但我们也注意

到:作业过重重压下孩子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老成和和寡言。我想,应该在如何科学施教和提高学习效率上,多下功夫才是正道。

47、孩子说谎话,作业本成了“秘密文件”,不许家长看,这该怎么办?

48、初一孩子请家教,有没有这个必要

49、我的孩子不听话,有时打、骂他也不听,不知怎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0、学生在校时间基本上全部用于课堂学习,晚上在家里时间主要用来完成作业,所以学生

没有时间来“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所以学习效果不佳,请问此类问题如何解决?

51、学生小学基础差,初中跟不上,应该怎样解决?

52、在家做作业时间长、效率低

53、如何同孩子沟通做朋友

54、当孩子进入初中阶段,须记忆的东西很多,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背诵能力。

学生的课后作业特别多,几乎每天到十一、二点。请问怎样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及休息时间?

55、主要解决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争取更好的成绩。

56、望学校聘请专职教师开设奥数、作文、阅读辅导班,增强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57、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8、每科具体的学习方法

59、建议让学生也听听专题讲座

60、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树立目标,并向目标迈进的信心和 计划。

61、怎样了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新开课程,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孩子不愿问老师问题,又不愿将所学知识总结、分类,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帮助孩子,

并如何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分析?

63、如何能让孩子在家庭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

64、从初中到高中应如何转变?

65、如何判断孩子学文还是学理?

66、如何解决各门功课的时间安排?

67、合适的学习方法如何去寻找?

68、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69、存在问题:(1)和学生交流时,提出问题,他也明白。就是考试成绩上下去。(2)每天作业也在复习,是否学习方法欠妥当?请老师给与帮助。

70、怎样才能更快的适应由初中到高中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能及怎样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

71、不了解现代高中生都在想些什么,他们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72、请问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另外,怎

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怎样引导孩子喜欢英语?

73、英语单词有无好的记忆方法?

74、我们对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老问题,在小学就存在,主要是以下几

个方面:(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容易走神,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和写作业上。(2)自控能力差,管不住自己,有些缺点反复出现,例如上课爱说话,作业乱(3)学习不认真,很慌。主要表现在:不认真看题,解题过程不详细,出错多。

为了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用了很多的方法:讲道理,很严厉的批评,打、罚等等,有效果但效果不大。到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好方法,我们心里很焦虑。在此特请专家、老师给与一些指导。

75、爱好与学习时间冲突,精力有限。

76、学生学习抓不住重点,该如何解决?

77、学习压力和孩子天性之间的茅盾。十一、二岁的孩子,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看了就心

痛。可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不这样又能怎样?但孩子终究是孩子,现行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违背了某种自然?

孩子人生观的问题,每当说到学习目的就显得很苍白。难道真的就告诉他学习好了就有好的工作就可以过得好?

78、想让孩子掌握各科知道,但就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79、孩子生活音调,缺少快乐感,和孩子心灵沟通越来越难,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80、在学习中时间不够用该如何解决?

81、如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82、请问孩子上高中还要陪读吗?请问孩子上了高中学习时间紧还要不要做家务劳动?

83、如何让孩子有自信?

84、如何让学生自身增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85、如何保持健康的同学关系,以促进学习?

86、如何引导孩子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如何检查孩子的功课?

87、孩子在家和同学聊天问题?

88、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兴趣?

89、上高中后孩子成绩直线下降,家长怎样才能重新让她树立上进心?

90、怎样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缓解压力?

91、希望针对高一阶段具体情况,帮助孩子尽快进入角色,抓紧时间,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92、如何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93、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刻苦钻研的精神?

94、如何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95、如何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96、加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教育,让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篇三: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无疑应该投入很大的关注。同时,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养成独立精神的过程,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能在总体上把握孩子成长的健康走向,又要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武汉一名家庭主妇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落,她认定孩子得了心理疾病。在询问无果后,便将孩子的房间翻了个底朝天,收集线索不得,她就拖着孩子求助心理医生。

这名家庭主妇姓魏,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她就一直悉心照顾着女儿的生活和学习。电话中,魏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今年刚刚上初一,开学后没多久情绪就一直低落,变得不太爱说话了,喜欢一个人想事情,“我问女儿有什么事,她总说没事,她越是这样我越是着急。”魏女士猜测开了:是否女儿人际交往上出现了问题,是否学习压力过大,是否女儿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是否因此得了心理疾病?魏女士还开始收集女儿“心理疾病”的线索,趁女儿不在家,她翻遍了女儿房间每一个角落;她翻看了女儿的周记本,甚至女儿房间的废纸篓她也要检查,寻找蛛丝马迹;她还跟踪过女儿,但都没有发现异常。

魏女士陈述了自己数十条的猜测,她说:“我希望女儿开心起来!希望治好女儿的病!”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心理医生尹邓安发现这个女孩心理单纯而健康,完全与心理疾病挨不着边。女孩告诉尹邓安,上初中以后她有点不适应,她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问题。但看着妈妈神经兮兮的模样,又是翻抽屉,又是跟踪,倒让她心生反感,“再这样下去,我没病也被她害得有病了。”“孩子没病,是她长大了,她需要自己的空间!”面对这样的结论,魏女士无法接受,接着恍然大悟道:“孩子是不是早恋了……”尹邓安连连摇头。

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完全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什么事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一是过度关注,像魏女士一样。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智各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在一些事情上需要父母的帮助或者建议、引导,同时,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心智日益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孩子的成长心理,既不可对孩子不管不问,又不可对孩子过度关注,适度关心孩子才是比较好的做法。 由爸妈在线福建省心理发展中心整理提供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87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