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本草纲目中药名大全

时间:2017-02-26 06:07: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中 本区常见中药材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葱 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内服。

2.生姜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姜皮:性味凉。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用量5-10g,煎服。

二、辛凉解表药

1.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

【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15g。煎服或入丸散。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注意事项】无

野 菊 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内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2葛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项强痛。

【成分】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大豆甙、大豆素、葛根素等。

【药理】1、解热作用 2、降压作用 3、扩张心冠脉 4、增加脑血流量 5、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6、葛根煎剂小鼠口服有避孕作用;能使正常家兔血糖先升高继而降低。

【用法用量】1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无

3.薄 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药理】

1、薄荷醇

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搔痒等。

2、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2-10g。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肺虚咳嗽,阴虚发热不宜用。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宜多用,因本品有退乳作用。

4.桑 叶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脾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昏头痛,目赤昏花。

【成分】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素等。

【药理】1、高浓度水煎剂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2、有降血糖作用。

【用法用量】5-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注意事项】无

-----------------------------------------------------------------------------------------------------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夏 枯 草

本品为唇行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清肝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症。

【成分】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生物碱,水溶性盐类(68%为氯化钾)

【药理】1、降压作用 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煎服或熬膏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忌用。

--------------------------------------------------------------------------------------------------- 化痰止咳药

一、止咳平喘药

杏仁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油、苦杏仁酶、蛋白质和各种游离氨基酸。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药理】1、杏仁内服后,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达到镇咳平喘的功效。2、苦杏仁油有驱虫、杀菌的作用。

【用法用量】3-10g。宜后下。

【注意事项】有小毒,勿过量;婴儿慎用。若中毒可用亚硫酸异戊酯与硫代硫酸钠综合治疗而解毒。

枇 杷 叶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平。归肺、胃经。

【功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成分】含挥发油、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VB和VC等。

【药理】1、止咳作用 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注意事项】无

桔梗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痰,疮疡脓成不溃。

【成分】含桔梗皂甙。

【药理】

1、祛痰止咳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

4、抑制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

5、影响平滑肌 减弱小鼠的肠蠕动。

6、影响心血管功能

7、降低血糖及影响胆固醇的代谢。

【用法用量】3-10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痘疹不发,阴虚久咳者不宜用;胃溃疡者慎用;咳血者一般不用,以防升提太甚。

【不良反应】桔梗粗皂甙有很强调溶血作用,用量过大可引起呼吸抑制、惊厥等。

白果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皮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能】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主治】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成分】种子含少量氰甙等,种皮含有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醇等。

【药理】1、抗结核作用 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6-10g

【注意事项】大量与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

平肝熄风药

天麻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主治】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2、用于肝阳止亢所致的眩晕、头痛。又能祛风湿,止痹痛。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成分】

【药理】

【用法用量】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注意事项】

蜈蚣

本品为蜈蚣科昆虫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1、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溃烂等证。3、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等证。

【成分】

【药理】

【用法用量】1-3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研末或油浸涂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孕妇忌用。

地 龙

本品为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和缟蚯蚓的干尸。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主治】1、用于壮热惊痫、抽搐等证。2、用于痰鸣喘息。3、用于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屈

伸不利等证。4、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等证。此外本品尚有降压作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

【成分】

【药理】

【用法用量】5-10g。鲜品10-20g。研末吞服1-2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祛风湿药

木瓜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平肝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成分】含皂甙、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丙种维生素和鞣质等。

【药理】1、祛湿、舒筋 2、抗利尿作用。

【用法用量】6-12g

---------------------------------------------------------------------------------------

篇二:常见中药名大全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黄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瓦韦

贝子 贝母升登

丹砂 丹皮仁杞

双花 双皮甘遂

艾叶 艾片龙齿

龙骨 龙葵白及

白芨 白求白蜜

白蔻 白蔹芒硝

朴硝 西瓜向前

竹叶 竹苓冰片

决明 米仁红藤

红升 豆豉苍术

芜荑 芹菜杜松

辰砂 园参龟板

忘忧 辛夷陆英

灵芝 鸡头苦酒

茄根 苡仁虎骨

木瓜 木耳 贝齿 牛至 丹参 乌茜 水花 水萍 艾蒿 石韦 龙脑 龙眼 白术 白芍 白微 玄参 西羌 列当 竹沥 竹菇 羊角 羊乳 麦冬 麦芽 芡实 芦荟 旱芹 旱莲 良姜 谷芽 阿胶 阿魏 茅莓 茅根 木莲 木香牛黄 牛膝乌韭 乌药水韭 水莽石耳 石灰归尾 田螺白芷 白英半夏 地龙百合 百部竹黄 血余羊蹄 灯草赤芍 赤药芦根 芦丁岗松 岗梅羌活 远志陈皮 附子枇杷 松节木通 木贼牛蒡 见愁乌头 乌桕水蛭 巴豆石斛 石膏申姜 生地白矾 白果地黄 地椒当归 当药血蝎 全蝎防己 防风赤箭 芫花苏子 苏木牡蛎 杜桂连翘 沙参青皮 青果松音 松脂木豆 木笔手参 毛鸡乌梅 方海玉桂 玉竹石榴 石燕生姜 生军白前 白丑地榆 地笋中草 曲莲全参 全草红花 红根芫荽 苁蓉苏叶 杏仁皂角 佛手沙棘 沉香青蒿 青黛松塔 松醇木蓝 牙皂毛茛 毛姜六曲 文元玉金 甘松石竹 石蜜仙茅 及巳白参 白苏地锦 杞子肉桂 肉果合欢 合萌红粉 红参砂仁 花椒杠板 杜仲佛片 条苓没药 诃子苦木 苦参郁金 虎仗瓦松 升麻 文蛤 甘草 龙胆 片苓 白降 朴硝 朱砂 守宫 红糖 芥子 杜衡 龟甲 没石 苦菜 虎刺

官桂 空青 荆芥 茜草 茴香 胡桃 枸杞 柿蒂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苓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桅子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鬼刺 鬼针 食盐蚤休 贯众 贯仲桂心 桂枝 荸荠铝丹 蚕砂 射干通天 通草 桑叶黄独 黄杞 黄宣梅片 雪胆 常山银翘 猪苓 兜铃斑蛰 斑蟊 葫芦掌参 紫苏 紫萍黑菜 锁阳 象贝槐实 槐花 槐角槟榔 酸浆 酸模稻芽 僵蚕 蝼蛄燕窝 靛蓝 糙苏蟾酥 麝香

香茹 香薷炮姜 姜黄秦艽 秦皮莎草 恶实豹骨 狼毒桑枝 桑皮黄蜡 黄蘖野姜 野艾麻油 麻黄葱白 葛根紫芝 紫草奥尕 猴头硼砂 雷丸碱花 磁石鲤鱼 熟地鲮鲤 壁虎重楼 胆木姜汁 姜皮莲子 莲肉桔梗 桃仁拳参 益智桑椹 黄芩菱角 菖蒲野菊 野菱麻仁 鹿角葛花 扁蓄紫苑 紫株滑石 寒水蜀椒 蜈蚣豆姜 蝉衣漏芦 鹤虱檀香 蒿本胆矾 胆星前胡 首乌莲房 莲芯桃汁 盐蛇海马 海龙黄芪 黄连菊苣 菊花蛇肉 蛇蜕鹿茸 商陆落葵 栗壳紫绀 紫葳童便 犀角蜂房 蜂蜡熊胆 蝉蜕薤白 薯莨爵床 藕节脉通 独活洪连 扁豆莲须 莪术柴胡 崖香海芋 海藻黄栌 黄柏营实 萝卜蛇莓 蚯蚓商枝 续断硫磺 雄黄蛤壳 蛤蚧蒺藜 蒲黄蜂蜜 腰黄辣蓼 赭石薄荷 橘白礞石 瞿麦信石 鬼珠扁蓄 扁蕾荷叶 荷蒂党参 蚌花海蛰 浮石黄精 黄藤菘蓝 梅花银杏 银耳绥草 缘豆喜树 椒目黑丑 黑锡蒲芹 椿皮锦纹 腹皮蕤仁 蕲蛇橘皮 橘红藿香 蘑菇鬼白 神曲 荷梗 铁屑 浮萍 黄丹 梅仁 银花 琥珀 棕板 黑钻 槐米 榧子 樟脑 橘核 鳖甲

一见喜 一见消 七叶莲 人中白 九香虫 了哥王 干石斛 土木香 土人参 土木鳖 大力子 大风子 大麻仁 大蓟炭 一点红 八月札 刀伤木 土贝母 土槿皮 大贝母 大腹皮 一枝香 八角枫 三七草 土三七 土鳖虫 大飞扬 大紫草 一叶萩 八角莲 三叉苦 土当归 大头陈 大马勃 山栀皮 一条鞭 八厘麻 三分三 土荆皮 大血藤 大黄炭 山栀茶 二叶律 九里明 三白草 土茯苓 大红袍 大洞果 山茱萸 丁子香 九里香 三枝枪 土党参 大青叶 大茶药 山羊角 丁公藤 九龙根 三角草 土大黄 大青盐 大茴香 山豆根 七星草 九节茶 三颗针 土牛膝 大力参 大豆卷 山梗菜 山龙眼 山芝麻 山海螺 千日红 千层塔 川木香 川郁金 广郁金 飞扬草 飞滑石 小驳骨 小叶朴 马尾莲 马利筋 也白头 天冬草 天葵子 元明粉 木蝴蝶 木芙蓉 木患子 太子参 扎蓬果 支柱蓼 瓦挖草 贝母花 毛诃子 月季花 乌梢蛇 乌蔹莓 水花生 水车前 玉米须 功劳木 石决明 石龙芮 石荷叶 石莲子 平贝母 平地木 四叶参 四季青 生地黄 生卷柏 仙鹤草 过路黄 白药子 白首乌 白胶香 白商陆 白木耳 白豆蔻 瓜菜仁 瓜姜皮 半夏曲 半枝莲 母丁香 台乌药 亚麻子 亚乎奴 地胆草 地栗粉 百药煎 百草霜 旱莲草 肉豆蔻 农吉利 阳起石 苏合香 两面针

山萸肉 山沉香 千斤拨 千年健 川木通 川贝母 广地龙 广木香 小飞扬 小蓟炭 小青皮 小茴香 马兰头 马兰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元宝草 开金锁 木藤蓼 木鳖子 太阳花 五加皮 无漏子 无名子 丹皮炭 丹皮酚 月月花 风茄花 六和曲 六月雪 水龙骨 水牛角 甘草节 甘草稍 石钻子 石菖蒲 石胡莩 石花菜 北豆根 北玄参 四方草 田三七 生谷芽 代代花 白头须 白头翁 白扁豆 白鲜皮 白菊花 白石英 白蒺藜 白鲜皮 冬葵子 冬虫草 半边旗 半枫荷 丝瓜络 丝瓜藤 亚吉玛 地锦草 扦扦活 托盘根 光慈姑 当门子 肉苁蓉 丢了棒 延胡索 麦门冬 吴茱萸 牡丹皮 山崩子 山指甲 千里光 千里明 川白芷 川牛膝 广地丁 广防己 小百科 小石韦 小通草 小黄药 马牙硝 马尿泡 天竺黄 天竹根 云母石 云木香 木防己 木笔花 五灵脂 五味子 无名异 无患子 公丁香 牛大力 风化硝 风仙花 文旦皮 文冠木 水半夏 水扬梅 甘露子 甘松香 石椒草 石楠叶 布渣叶 龙胆草 北沙参 北柴胡 田基黄 田字草 代赭石 仙人掌 白芥子 白附子 白蔻仁 白贝齿 白雷丸 白河车 白僵蚕 鸟不宿 冬瓜皮 冬瓜仁 半边莲 半天雷 老少年 老勿大 地肤子 地骨皮 西瓜皮 西洋参 当归尾 当归身 自然铜 血余炭 赤小豆 赤石脂 何首乌 皂角刺 山慈姑 山道年 千金正 千屈荣 川桐皮 川栋子 广藿香 女贞子 小红莲 小红参 万年青 马蹄金 马兜铃 马缨花 天南星 天门冬 云实皮 木棉花 木贼花 木菠萝 五指柑 五倍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牛西西 牛蒡子 凤凰衣 凤尾草 火炭母 火麻仁 水蜈蚣 水蔓菁 古山龙 石灰华 石榴子 石榴皮 龙眼肉 龙利叶 北野菊 叶上珠 甲鱼骨 生姜皮 仙灵脾 仙遗粮 白兔根 白茅根 白背叶 白花蛇 白马骨 白平子 瓜萎仁 瓜萎子 冬凌草 冬葵果 汉肌松 汉宫秋 老鹳草 老鹳嘴 地鳖虫 地耳草 西河柳 百两金 虫百腊 吕宋果 合欢皮 决明子 芸香草 苣英菜 余甘子 谷精草 山鸡椒 山苍子 千里及 千张纸 川山甲 川槿皮 女儿香 飞刀剑 小胡麻 小兰花 马齿苋 马前子 马槟榔 马鞭草 天南星 天浆壳 木腰子 木槿花 木灵芝 木姜子 五眼果 五敛子 瓦楞子 瓦垄子 书带草 毛冬青 乌头碱 乌贼骨 双蝴蝶 水安息 巴豆霜 巴戟天 石见穿 石吊兰 石硫磺 石钟乳 龙牙草 龙脑香 叶底珠 四方藤 生晒参 生石膏 仙半夏 仙桃草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茅花 白胶木 白胡椒 白茄根 瓜萎根 瓜子金 玄明粉 玄胡索 汉桃叶 对座草 老鸦瓣 吉祥草 地龙炭 地枫皮 百里霜 百芯草 回回来 肉豆末 灯芯草 安息香 花蕊石 苍耳子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兰根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复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鸡内金 松节油 金樱子 威灵仙 穿破石 倒扣草 菟丝子 旋复花 寒水石 鸡血藤 刺五加 长春花 牵牛子 孩儿参 徐长卿 羚羊角 淮山药 腊梅花 鸡冠花 郁李仁 鱼腥草 鸦胆子 络石藤 凌霄花 救必应 淫羊藿 蓖麻子 鸡骨草 罗汉果 狗肝菜 骨碎补 素馨花 宽筋藤 野菊花 淡豆豉 蒲公英 青箱子 败酱草 闹羊花 钟乳石 莱菔子 高良姜 蛇床子 密蒙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罂粟壳 薏苡仁

四字及以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打破碗花花

薄荷油 颠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鹅不食草

篇三: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中 本区常见中药材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葱 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内服。

2.生姜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姜皮:性味凉。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用量5-10g,煎服。

二、辛凉解表药

1.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

【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15g。煎服或入丸散。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注意事项】无

野 菊 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内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2葛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项强痛。

【成分】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大豆甙、大豆素、葛根素等。

【药理】1、解热作用 2、降压作用 3、扩张心冠脉 4、增加脑血流量 5、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6、葛根煎剂小鼠口服有避孕作用;能使正常家兔血糖先升高继而降低。

【用法用量】1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无

3.薄 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

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药理】

1、薄荷醇

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搔痒等。 2、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2-10g。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肺虚咳嗽,阴虚发热不宜用。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宜多用,因本品有退乳作用。

4.桑 叶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脾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昏头痛,目赤昏花。

【成分】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素等。

【药理】1、高浓度水煎剂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2、有降血糖作用。

【用法用量】5-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注意事项】无

-----------------------------------------------------------------------------------------------------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夏 枯 草

本品为唇行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清肝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症。

【成分】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生物碱,水溶性盐类(68%为氯化钾)

【药理】1、降压作用 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煎服或熬膏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忌用。

---------------------------------------------------------------------------------------------------

化痰止咳药

一、止咳平喘药


本草纲目中药名大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07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