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把栏杆拍遍txt下载

时间:2017-02-18 05:20: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把栏杆拍遍》导学案

《把栏杆拍遍》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解读文本所引辛词,体会“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的意蕴。

2、品读文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体会联想、比较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学习运用联想、比较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词人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

【学法指导】

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知识连接】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2、背景资料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做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蹂躏() 肘腋 ( ) 押解()浑身解数()磅礴() 悲怆() 汗涔涔( )........

驰骋() 炽热( ) 整饬()浅尝辄止()遒劲()振聋发聩( ) .......

2、名句填空

(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日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3、词义辨析

爆发暴发

暴发:(1).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2).突然发作:山洪~ 。

爆发:(1).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2).(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辛亥革命~了。

【合作探究】

一、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一系列核心句,梳理全文思路

1、对文本思路的把握。

答:

2、主体部分(第2—16段),是将对的介绍,与对他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写的。

3、最后一部分点明以“把栏杆拍遍”为题的原因,回应了开头。本段评说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晒”,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锤百炼”,表明。

二、文中引述的诗词作品

1、《破阵子》: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充分表达了 。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2、《摸鱼儿》: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写的是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春将逝”,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旨在点出南宋朝廷

第二学时

【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第2段写辛弃疾的行伍经历——本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贼,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

2.第8段写辛弃疾人生遭际中的为官经历。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请归纳出三点原因来。

3、文章共选取了辛弃疾的八首词作,连缀成辛弃疾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请用简短的词句概括每首诗所折射的词人的内心世界。

4、本文的题目为“把栏杆拍遍”,想像一下,古人凭栏独立时,会一边手拍栏杆,一边干什么想什么?梁衡为什么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5、“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有几层深刻的含义?

6、本文多处运用对比,从文中筛选出来,分析其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体会文章“联想丰富”的写作特点

——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请你举例略作说明。

三、讨论课后练习

【检测】

1、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下列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B、从辛弃疾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的遭遇,联想到他的词《破阵子》《水龙吟》,真实揭示出辛弃疾胸怀壮志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摸鱼儿》联想到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不高兴的传说。又联想到朝廷闲置他二十年的做法;从《水调歌头》联想到词人闲居时的生活。

C、作者从辛弃疾的姓联想到辛弃疾自嘲的《永遇乐》,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

D、作者从有人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联想到苏东坡,并通过对比,指出诗词应该作为政治的代言人才有词魂词威。

2、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的豪放;也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婉约派。请你选出属于婉约派的一句。()

A、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3、“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常常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上文中就有 “醉里挑灯看剑”的词句,表达了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下列诗词中的“酒”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材料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

材料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拓展延伸】

人曾把梁衡称

之为“苦吟派”,他写《把栏杆拍遍》用了三年,写《觅渡,觅渡,渡何处》前后用了6年,创作《大无大有周恩来》甚至用了20年。这使人想起了一句话,“呕心沥血,方出精品。”据说,他是活着的作家中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人。为何要“苦吟”?主要是被他自己逼的,因为他对散文创作的要求是“背”,就是写出的东西是要拿来给人背诵的。1200多年前的杜甫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梁衡顺着他的意思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著书必求传后世,立事当作空前谋。梁衡的散文主要是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不乏周恩来、瞿秋白、居里夫人、韩愈、范仲淹、柳永等名垂宇宙、家喻户晓的伟人或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在散文界,梁衡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作者对韩愈非常推崇。在《读韩愈》一文中,谈到韩愈被贬到偏远的潮州当地方官时,没有因个人身处逆境而沉沦。在短短的八个月任职时间内,为当地办了四件兴利除弊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其事迹流传至今。为此,当地修了一座韩公祠来纪念他,并将一座山更名为韩山,将一条江改名为韩江,使其流芳百世。写韩愈的文章不少,但作者善于发掘,写出新意。就同是处于逆境而言,他将韩愈同屈原、李白进行比较。谈到,“就凭这一点来说,韩愈要比屈原、李白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进而指出,在韩愈上任之前,面对这些弊端,一任又一任的地方官都做了什么呢?回望历史,面对现实,作者的发问,令人深思,使人警醒!同时,使我们对韩愈的崇高境界不禁肃然起敬。

除了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梁衡还善于联想,想象,使文章生动,传神。《读韩愈》中这样描写主人公前往谪居地,“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加之形象地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当年韩愈在路上孤寂的身影。

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

篇二:《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1.《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五一假期,有幸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想来,读梁衡先生的文章不算早,先生以“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别样的文本,也为很多朋友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把栏杆拍遍》使我沉醉,不能释手,通过此文我才真正了解辛弃疾充满豪情与苍凉的一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而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实却将这一切敲碎。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羊毫软笔,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他用尽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能重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机会。“可谁又能懂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本想以身许国,泪洒大漠,如今却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无处使。唯有登上危楼,痛拍栏杆。江水悠悠,似词人长叹,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词中跨越历史去体会当年稼轩的心境,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毕竟,历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把栏杆拍遍的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辛弃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渊博的学识,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从中发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栏杆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笔下所绘的稼轩一颦一笑若隐若现。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对词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轩在世,也会有当年白乐天那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慨。当然,更有知音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阅读此文时,时而为其绝妙的一笔而赞叹,时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将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与对他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来写的。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以下几个经历:

一是他的行伍经历。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有谁有这样的能耐?

二是他的为官经历。作者用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

其一,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别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他时用时弃;

其三,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时的朝廷看来却都成了令他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词,这些词几乎都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也没有详加赏析,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这里有“钢刀利剑”与“羊毫软笔”的对比,这里有“奔走沙场”与“笔走龙蛇”的对比,我们还透过“只剩下”、“泪洒”等词语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从词作的内容和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评说的,引《破阵子》时作者说“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引《水龙吟》时作者说“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引《菩萨蛮》时作者解说道“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的特点。寥寥数言,一语中的。

文章主体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节,作者点明了以“把栏杆拍遍”为题的原因,回应了开头,揭示了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而成为一个“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的爱国诗人成熟之由。

这一段的评说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晒”,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锤百炼”,辛弃疾在词作领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历史的“歪打正着”毁掉了一个赳赳武夫,却成就了一个千古词人。

这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评传体散文,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联想丰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又自然联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话,并且概述了有关辛弃疾的事迹以及朝廷的心态,揭开了其中的谜底,这就是他太爱国、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这就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再如,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总之,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二、以评带传

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户晓的伟人,还有文惊当世,传之百代的文人。而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却从作者的笔端一一鲜活起来。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评带传,他写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论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的。人们都承认辛弃疾是个大词人,但能从他的出身到成业的发展史上判定辛弃疾的词及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的,梁衡是第一人。作者还在文中借郭沫若评说陈毅的“将军本色是诗人”来评说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说辛弃疾是“词人”是“武人”是一般人的判断,而说辛弃疾是“政人”恐怕就是梁衡的独见了。梁衡说“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者还将辛弃疾的为政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为政作了比较,表明了辛弃疾为政的投入与积极。他能从人性的深层重新来诠释一位人物,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在分析辛弃疾走上诗词创作道路的必然性时就作了这样生动的评说:“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捶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谈梁衡的一本散文集时说:“我确信,作为一个勤于思想的人,梁衡对历史的反思,肯定比他写出来的以上篇章要更深邃更全面些。而他后来发表的《最后一位带罪的功臣》、《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思想一游到更远的历史中去,一与那些历史时期中的人物敞开心扉地对话,则就变得火花四溅了。文字也时而激昂;时而惋叹;时而叩问;时而调侃,姿肆张扬起来了…… ”

一般来说,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件、人物,写其“思想”容易,写出“美感”来难。常见的通病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梁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思想和美感”达到了和谐统一。他像一位烹饪大师,非弄出个“色、香、味、形”俱佳才心满意足。他的那些评说文字完全不是抽象的概括和干瘪的教条,而是形象生动又充满美感的。像“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

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像“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还有“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这些文字多美呀,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

三、善用对比

对比手法是作家们常用艺术手法之一,梁衡也不例外。他在本文中就多处运用了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出。第一处运用对比是在引用了《破阵子》之后,作者先将它与岳飞的《满江红》比较,认为只有《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然后又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与之对比,认为“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从而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第二处对比是将他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他认为辛弃疾“对待政治”,“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因为“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第三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豪放与苏东坡的豪放作比较。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学史上是将“苏辛”连称的,但梁衡却在同中见出异来,他认为:“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因为“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而“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而辛弃疾的诗正是这样的诗。第四处对比是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他认为“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精辟之语。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篇三:作文审题例文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有一天他陪同父亲到一家豪华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了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而且几乎为之疯狂,便对他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演奏了。”

“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也许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能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8分)

功成名就的企业家陪父亲在豪华西餐厅吃饭,看到旁边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为大家演奏,不禁感慨自己没好好练琴,而在一旁的父亲却为现在的儿子自豪。因为父亲知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啊,麦苗没有得到柔和的太阳光照,但它却获得了春雨的点点滋润;树木没有得到叶子的永存,却因此孕育了来年新的勃勃生机;雄鹰失去了尖锐锋利的喙,却获得驰骋蓝天、搏击长空的重生。

我们也许已经失去一些东西,但请不要为此而伤心难过,因为上帝为我们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

中国有个古老的语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就和塞翁一样吗?他虽然失去了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却得到了在豪华西餐厅吃饭的“权利”。

古时候的司马迁,虽然被施以“宫刑”,受了奇耻大辱,但这更激发了他完成《史记》的伟大愿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赢得生前身后名。司马迁失去了一部分尊严,但历史却给了他更大的荣誉。

李煜,纵情诗词书画,成为亡国之君,如若没有亡国之恨,怎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呢?又怎能在中国诗词史上留下自己的光辉一页呢? 爱迪生,世界发明大王,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而在曾经的一次实验中,他的实验室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众人皆为他遗憾,但爱迪生只是微笑,因为他可以从头开始实验,从而发现出错的环节。最终,他的实验成功了。爱迪生是明智的,他懂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

相反,有些人面对自己的得失,情绪大喜大悲,而最终也酿成了更大的灾祸,所以要以平常心对待得失。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讲了,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向相反方向转化。我们要正确对待得与失。

企业家失去了拉小提琴的机会,而他却获得了商场上的成功。他失去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却得到了更多。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心里阳光点,也许“失之东隅”,但一定会有“收之东隅”的那一刻。

2 回味所失珍惜所得(54分)

失去的美好,值得回味;得到的幸福,值得珍惜。所失所得,都是选择;选择后的总结,才是人生珍贵之

处。—题记

放弃学琴的疯狂梦想,铸造商场的惊人成就,这便是企业家所失所得。琴音的美好,盈满了清冷的回味,他懂得追忆所失,也许这正是他赢得商城成就的智慧。现实的幸福,装载着父子的珍惜,成功之后他懂得与父亲享受幸福,父亲的话,鼓励他珍惜所得。他们对所失所得的总结,是他们人生最饱满的幸福。

回味所失,给自己一份美好的记忆!

童年的蝉声、往事的清风、故乡的月明,当不再拥有,请留给自己回味。不忘本,喜欢怀旧的人,有着淡淡的忧伤,但同时有着暖暖的快乐,他们懂得寻找遗失的美好。不能手摘星辰,但可眼观明媚;遗失的美好,不能拥有,但可回味,那种美好仍永驻心间,那种期待仍恒留脑海,对于过去,我们永存一份美好的记忆,将是人生一大美事!

翻过昨天,阅读今天。珍惜所得与回味所失同等重要。

珍惜所得,不让幸福溜走!

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伫立在时间的经纬网,织就现在。珍惜现在、珍惜所得,是最实在、最真切的幸福。亲情、友情、师生情,是我们现在最珍贵的财富,把亲情存在心间化作学习的动力;把友情挂着心上,作为学习的励言;把师生情贴入心中,成为学习的警示,珍惜现在,珍惜所得吧!你将不会留下遗憾,将有一份真诚的感到,将更有力奔向未来!

回味所失,捕捉过去美好的风影;

珍惜所得,紧握现在真实的幸福!

所失、所得,本是不同的选择,正确与否却早已过去,珍贵之事便是选择后的总结,将所失留在心间,将所得紧握手中,人生之路便会阳光遍地,清风徐来……

我相信:一位智者,是会回首无尽的过路,俯视脚下的实地,仰望前方的远行之人。 智者的人生,是饱满的人生,有对所失的回味,有对所得的珍惜,更有无穷无尽的精彩!

回味所失、珍惜所得,你的人生将是饱满的、精彩的和智慧的!

3 让得与失的种子撒满心灵(58分)

哲人说:“完美是数学中的一条渐近线,虽无限靠近却永远不能到达。”是啊,如果你有原野的壮阔,就不再有山石的嶙峋;如果你有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再有小溪的清澈平静;如果你有蓝天的深邃,就不再有白云的飘逸。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构成了我们的主旋律。

正如材料中的那位企业家,他在商场上有惊人的成就,但他却失去了在餐厅演奏的机会。如果我们在心灵的幽谷中绽放一朵蒲公英,让得与失的种子撒满心灵,我们会收获硕果。 是谁在南归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羊毫软笔,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是辛弃疾,他本来是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无情的现实打击他,他被搁臵不用,他临江水登危楼,望长安,把栏杆拍遍,只能热泪横流。他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但官场上的不顺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与意志的反面镜子,他借词抒怀,成就了他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他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至今家喻户晓。辛弃疾的一生,有得到的,也有失去的,他仍能为我们所歌颂。

我看到,项羽学书不成,却以扛鼎之力打败强秦;诸葛亮不谙刀枪,却以高超的兵法抗衡吴魏;陶渊明仕途不顺,却以安然恬适过着田园生活……这些人,有谁生命中没有得与失?但仍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光辉灿烂。

转看当今,史铁生20岁瘫痪,但挫折与困难吓不倒他,他并没有抱怨上帝的不公,反而凭借顽强的意志打开了文学的大门,在跳动的文字间挥洒自己的才能,他的那篇《我与地坛》至今仍是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佳作。史铁生窗外的景色并不美好,但是,他让得与失的种子撒满了心灵,这样,开花结果,他窗内的景色美好起来。

还有,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虽然在办学中遇到多种困难,但她却担着沉甸甸的梦想,收获果实;袁隆平只专注于田畴,但研制了“籼型杂交水稻”……他们在成功的路上或许失去了什么,但他们的成就更让人敬佩。

请掬一捧星光,编织你飞扬的裙角;请采撷一朵浪花,映衬你迷人的眉梢;请拥抱一缕阳光,衬上你灿烂的微笑;请让得与失的种子撒满心灵,走向成功。

4 舍与得(56分)

懂得舍得是光怪陆离险象环生中的敏睿思考英明抉择;懂得舍得是荆棘遍生形势危急时的缜密思索日广长远。它是哲学者窥视的自然法则,它是创业者总结的成功之道。

企业家如果当初好好地学习小提琴,那么他便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商业巨子。人生也是如此,只有明晓舍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生命的枝丫上才能绽放出成功的花。

懂得舍得是学者成功的必修之课。从李时珍的编写《本草纲目》到韦应物完成《天工开物》,从哥德创作《浮士德》到马克思定书《资本论》,我们明白:成功不会藏在浮华尘世的泡沫里,不会觅于灯红酒绿的喧闹中,它尘封在十年一日的不懈里,定格在百年面壁的孤独中。舍去热闹,选择孤独,我们才能成为万世景仰的千古学士。在舍得的方圆里,有大方之家对成功的释义。

懂得舍得是开创基业的必需信条。当求伯君在众人非议中放弃工作开发软件,当李彦洪在无人问津中不顾疲倦经营百度,我们看到了当代最成功人士对懂得舍得的诠释。舍去安稳才能求得腾飞;舍去资本,才能求得更大的利润。它是俞敏洪在开拓时给自己的人生箴言,它是史玉柱在东山再起时给自己的一句鼓舞。在懂得舍得的天地里,有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明暗。

懂得舍得是民族发展的真谛。如果没有德法两国战后言和,哪来欧盟如今的蓬勃发展?如果没有中日两国的不计前仇,何来东亚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舍去对往日的不断回忆,才会为辉煌开辟天地;舍去对历史的不断重演,才能描绘更加美好的世界蓝图。在懂得舍得的园地里有着民族兴衰大国崛起。

懂得舍得,才会有跃马商场畅游政权的得心应手,豪情万丈。

懂得舍得,才会有著书立说侃侃而谈的左右逢源,滔滔不绝。

懂得舍得,才会有开创事业缔造成功的宏伟大业,一往无前。

懂得舍得,把握人生的标尺,扬帆远航,驶向人生的凯旋门,也为共和国奏响最恢宏的时代交响。

5挥挥衣袖让往事随风(54分)

雄鹰振翅高飞,穿越长空,湛蓝的天空包容了它的不羁,它的傲视,为此,天空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丽。但随着它的一声嘶叫,雄鹰早已不见踪影。

鲫鱼摆尾洄游,穿波逆浪,博大的阔海容纳了它的灵动,它的生机,为此,大海多了一分清秀,多了一分活力。但拨开晶莹的浪花,却发现鲫鱼早已回流入海。

黄鹂高歌起舞,穿破密林,古老的森林收容了它的调皮,它的活泼,为此,森林多了一分悠长,多了一分深邃。但抬头仰望天空,却只听那悦耳的歌声渐行渐远。

但是现在,天空依旧有雄鹰飞过,但却并非那一条;树上依旧有黄鹂停驻,但却并非那一只,此鹂非彼鹂啊。看风景的人呐,再秀丽的风景即使消逝,莫要叹息,把握现在,抓住眼前所呈现的才是明智之举。虽遗憾那道未曾谋面的秀丽风景,但它却成为你回忆中一闪而过的美好。

曾经为之疯狂的小提琴,固然是企业家儿时美好回忆中灿烂的明珠,它于他就像是一场飘散着无数鲜花与掌声的虽模糊不清单却依旧骄傲自豪的梦,看到小提琴手不凡的演奏,或许那梦中的回忆“哗啦,哗啦”一下子倾泻而出,引得他不免去贪恋鲜花与掌声。但确实,父亲说的对:“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也许就不在这儿用餐了。”那小提琴的梦想为企业家的童年增添了乐趣,可是,过去的总归是过去的,现在他是企业家,商场才是他如今的舞台!

企业家,你不如挥挥衣袖,让往事随风,让旧梦随风,把握现在,莫让它也随风。 的确,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会有过曾实现的梦想,之所以偏离那梦想的轨道,是因为你现在把握的现实。我们在不断的选择中前进,不是只有两条绝对的路摆在我们面前,但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个,选择它,走过它,实现它,无怨无悔,莫要去贪恋那条未曾走过的道路。 往事随风,请把握现在,挥挥衣袖,让旧事随风;往事随风,请面向未来,挥挥衣袖,莫要回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6舍得(50分)

蓝天舍弃白云的飘逸,才得到蔚蓝与广阔;

泰山舍弃大海的澎湃,才得到稳重与巍峨;

雄鹰舍弃黄莺的婉转,才得到翱翔与自在。

这位商业成就惊人的企业家正是当初舍弃和学琴之乐,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才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与荣华。正如他父亲所说,如果他当初选择琴,如今恐怕正为生计奔波,后悔当初的决定呢。因而,每个人都应擦亮双眼,发现自己真正价值所在,给人生一个准确的定位与选择,如此你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居士用生命诠释了“舍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的,向往自然才是他的本性。他舍不了世俗的观念与出仕的幻想,于是他注定会因为五斗米折腰而痛苦不堪。当他终于清醒,尘世并非乐土,田园才是他的价值所在啊!于是乎他毅然舍弃官位隐居田园,于是乎他得到心灵的宁静与人生的绚烂绽放!

是谁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的农田道路工厂’是谁走得匆忙,来不及告别娇妻幼女高堂;是谁无悔地用六载青春换来小岗村的光明与希望?沈浩,是的,六载离家,几多徘徊,几多委屈。困难重重,抵不过村民们鲜红手印的信任。他可以选择回到繁华都市享受天伦之

乐,然而村子里有他的牵挂与盼望,那儿才是他人生价值的所在。他对高堂妻女友多少爱,就有多少对小岗村村民未来的牵挂!于是他舍弃了功名利禄,舍弃了安逸生活,却得到了小岗村的富足和人们心中永远矗立的丰碑!

舍得不是放弃,而是选择,选准人生之舟的航向,坚定扬帆,前方一定是光明的彼岸! 舍弃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得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与成功。

鲁迅果断舍弃前途大好的医学,弃医从文才有了一篇篇激昂的文字,否则中国将失去一颗耀眼的明星;毛主席权衡实际,毅然舍弃攻打城市的道路,走独特的工农武装道路,才得到革命的胜利;翟墨心怀爱国情,舍弃画画,一人一帆完成中国首次无动力环球航行…… 舍得是人生的智慧,是通往成功的关键。如果你是雄鹰,就不要吝啬于舍弃追逐黄鹂的歌喉,请在人生的天空勇敢展翅,搏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7有失就有得(57分)

人间无一完美,不会只有失去,也不会只有得到。往往人世间,有失就必有得。 古往今来,人生有失有得之人数不胜数。中国古代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潜证印证了“有失就有得”这句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辞官归田,虽失去了养家的微薄官禄,但得到了田间闲适的生活,开了田园诗歌的先河,在历史诗篇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飘逸的李太白,失去了“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的富贵生活,得到的却是一生洒脱的“开心颜”。为自己留得了一份自由,也为古代诗词留得了无限辉煌。古之贤者,有失有得,而今之众者,也不例外。

nba火箭队球员,我们国家的骄傲——姚明,在生活中也经历了有失就有得的过程。09赛季的季后赛,姚明不幸受伤,须修养近15个月,失去了季后赛的征途,也失去了常规赛的权力。但回国休养期间,姚明买下了上海篮球队,成为昔日效力球队的老板,开始有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也算是一份难得的机会。所以有时就有得,谁说不是呢!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亦有太多的失去。很多人在失去之后便意志消沉,全然不注意自己会得到些什么。生活旅途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误或许会导致几百万订单流失,但你却可以从中找到教训,得到经验,这又未尝不可呢?

大家都应该熟悉王宝强吧,《天下无贼》里的傻根,但真正让人们记住他的还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但你有没有想过,在他得到这荣耀前,他也有过失:练武出身的他一直想拍部武打片,在接《士兵突击》之前,有部武打片也找他参演,他在再三考虑下放弃了后者,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但得到了“许三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所以,不要一味的只追求得到,哀叹失去,要平衡心态,有失就必有得。

古有苏轼官场的失意,得到了文坛上不衰的盛誉;今有史玉柱房地产上的失败,网游上的成功;或许现有你高中乐趣的失去,后有你舒适生活的得到。一如材料中的商人,失去了在豪华餐厅演奏的机会,却得到了在那用餐的惬意。

因此,有失就有得,不必计较太真。

8只爱当下(55分)

当繁华洗尽铅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锦衣玉食穿梭红灯绿酒的都市里的精英们是否会为斑斓流浪般的艺术人生的错过而悔不当初呢?

当淡云诗意天空,经幢摇曳间有转动了几个春秋。静谧宁和的布达拉宫是否会因无法坐于华丽繁荣的平原而黯然神伤?

当帘卷西风,宿于破败荒凉的庙宇而一遍遍地抄写承载百年的石碑时,鲁迅是否会因弃医从文而意兴颓靡?

奋斗数载的精英们,雕栏玉砌般的奢华生活终是对他们呕心沥血数年的无声回报,当其手举香槟穿梭于华灯精装的舞会时,谁又不会在夜深人静时,惊叹自己已逝的流浪诗人般浪漫的人生,而后悔间,又恍然于现存的一切。郁郁不得志的梵高,悲其一生的贝多芬也是否会因一生的物质贫瘠而怀有丝丝落寞。

这样,足够了,失意,贫穷的生活,换来的精神丰富,却换不来如今的物质生活,罢了,一得一失间,精英们蓦然悟之:只爱当下。


把栏杆拍遍txt下载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28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