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新闻素材加评论

时间:2017-02-17 13:41:0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6年作文素材时事评论集锦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最新时事评论集锦

警惕?撞翻变道车?的快意

近日,一条交通事故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起网友激烈讨论。视频显示:3月5日,广东东莞中堂大桥一辆大众轿车强制变道,被一辆比亚迪撞翻。对于这起事故,舆论一波三折,讨论的焦点在于比亚迪车主是否?故意撞车?(3月21日《南方日报》)。

你强行变道,我霸气撞飞——这是网友对相关视频给出的?阅读理解式?答案。胡乱变道,胆子不小,发生事故,该负全责。舆情发生逆转的是?撞翻变道车?的车主在微信群发出了惊人之语:该大众朗逸已经是他撞过的第7辆车。?一般都是别人全责才会撞上去,否则不会撞。之前开比亚迪S6时,已经撞了2辆凯美瑞,2辆锐志,1辆CRV,1辆RAV4,全是完胜,没有输过一次。?随后,东莞交警成立专案组,重新启动调查。

结论还是认定大众车负全责,因不存在斗气开车的事实行为。

通常,面对强制变道,大多车主尽管深恶痛绝,但为了保证驾驶安全,除了紧踩刹车、打轮躲避,似乎也无计可施。而今,比亚迪车主据说不仅两次成功阻止大众车主强行变道,还给这个不守规矩者一个大教训——被撞翻车四脚朝天,这让饱受多年塞车之苦者拍手称快。此后,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更近乎为?马路侠客?光荣加冕。

变道引发意外,好在没有性命之虞,四脚朝天似乎活该。不过,有两点需要厘清:

一是从法理而言,道路交通法规定,违反禁止标线强行并线的,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只是,?变道车辆必须避让直行车辆?,不代表直行车辆可以罔顾前车人身安全而?以暴制暴?。换言之,在风险因素瞬息万变的马路上,?撞翻变道车?的后果是不可预估、不可控的。如果我们放纵了?直行可以撞变道?的逻辑,法律就算正义,也是面目狰狞的正义。当然,若是果真故意撞车,已经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就不是?全责?那么简单了。也就是说,法律从来就没有支持过?对方违法在先,撞了白撞?的说法。

二是从道义来说,以如此方式惩戒强制变道车辆,不仅游走在人性边缘,也是不折不扣的丛林逻辑。去年引发全民热议的?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起因即是女司机任意变道。用人命关天的代价,去惩戒不守规矩的车主,这力度残蛮而血腥。除此之外,难道没有别的选择?眼下,不少车主已经为爱车装了车载行车记录仪,而在不少路段,公共监控等技术也完全可以还原强制变道的是与非,何苦非要拼了性命上演私力救济的马路惊悚剧?

车在路上,难免遇到各种状况,比之于动辄就?撞翻?的暴脾气,慢一点、谦让一点,可能更是当务之需。?撞翻变道车?的快意,于法治而言是值得警惕的。

为快递小哥期待?依法处理?击节叫好

近日,一段?车主掌掴快递小哥?的视频刷屏了。并非因为热闹而被围观,而是一个频频动手打人、一个没有任何反抗的对比反差,让一场看似是非分明的纠纷变了味。被打的快递小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己很委屈,已经报案了。对于期待的结果,这位小

哥回答了四个字:?依法处理?。目前,殴打快递员的出租司机因寻衅滋事已被北京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蹭坏了他人爱车,双方应负有何种责任,需要专业鉴定,最终由法律说了算,不是谁富有、谁气势大,就可以任性动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再有理,也不能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用粗暴的手段始终不能解决问题。

人都说,遇事要讲理。这首先是在情感和常识意义上判定对错,有些看似?理?气十足的事,往往在当事人心中有一个结果,但既不能?得理不饶人?,像那位车主一样揪住不放并施以暴力;也不能?理亏心虚,任人欺负?,像快递小哥一样如绵羊般被随意打骂。实际上,所谓的?理?,也只不过是一个不成文守则,关键还是靠法律。

其实,施暴打人的背后,也凸显出对规则的不尊重、对法治的不敬畏。如果没有受到他人来自生命的威胁,为何要选择先动手?如果有清晰可辨的责任,为何不等待警察依法处理?如果心中有对规则制度的基本遵循,为何还会轻易地当街撒气?可见,表面上是在释放心中的不满,实际上是在践踏社会普遍形成的对法

律制度的守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法律保护下的个体,人人遵守才能人人受益,随意破坏必将自食其果。在法律面前,没有更公平正义的解决方式,更何况是一件小纠纷?

与施暴打人者对比,受委屈的快递小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期待的处理结果是?依法处理?,值得我们击节叫好。尊重法律,何尝不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何尝不是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当强势主体遇到弱势群体、当有权有势者遇到普通老百姓、当?土著老炮儿?遇到?外来漂流者?,身份的大小、职业的贵贱、姿态的高低,不能成为评判的标准,也不能变成颐指气使、欺软怕硬的?凌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别让你的情绪冲破法律框架,别让我的权利受到无情践踏。我们需更有敬畏之心,既抱有善意,又充分尊重法律,如此进步的终将是整个社会文明。

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篇二:2015年最新时事素材

【今日素材更新及运用】“杀野生动物拍照炫耀”——11月21日晚,有网友爆料称,有人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区猎杀保护动物白鹤和豹猫。22日下午,国家林业局官方微博回应称“正在严查中!”

【运用方向】从虐猫炫耀到如今的猎杀野生动物炫耀,让我们震惊的不仅仅是违法行为,更是这一颗颗毫无道德底线的内心。明知做了错事,却还能以此为荣。他们的良知究竟在哪?幸而我们看到了斥责的声音勇敢地站了出来,如若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甚至附和,我们的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适用话题】道德底线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善待动物

【今日热点素材更新及运用】

寒冬来临,很多地方开展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募捐过冬衣物的活动。近日,在青岛开发区一场为贫困山区学生募捐棉衣的现场,一位乞讨的大妈把刚得来的两块钱投进了募捐箱,并且不好意思的对志愿者说:“刚出来,就这么点钱。”据了解,乞讨大妈及其丈夫常年有病,无法干活,只能靠乞讨为生。

素材运用:身体健康者靠乞讨骗钱的新闻看多了,我们不禁开始戴上有色眼镜看“乞讨者”这个群体,然而并非所有的乞讨者都是利用人们善心的骗子。当他们衣食尚无着落的时候,他们还在惦记着同样困苦的孩子。两块钱并不多,却蕴含着大爱。

话题拓展:募捐、精神富有、何谓慈善

【今日素材更新及运用】《小苹果》得奖遭质疑

2014年11月23日,“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42届全美音乐奖颁奖典礼上演唱《小苹果》。随后有网友称,筷子兄弟拿到的奖是在后台颁发的,而他们的表演也是在广告时段播出,并没有电视直播。

素材运用:《小苹果》究竟能不能拿奖,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拿奖真有这么重要吗?《小苹果》的歌曲我们都已听过唱过,或敬佩,或讥讽,或漠不关心,对其好坏,我们应该有很直观的认识,而其拿奖或者不拿奖,对其本身优劣却没有丝毫改变。

适用话题:质疑、奖、自信,学会看轻

【今日热点素材及运用】中国拆弹第一家

今年80岁的黄飞武当了一辈子的弹药销毁工,他的妻子、儿子、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共7口人都选择了这个行业。几十年来,"黄家军"共成功拆卸3670多个爆炸装置,销毁废旧炮弹、信号弹、燃烧弹、毒气弹500多类1亿多发。

运用方向:建设和谐社会、中国好家庭、奉献精神

【今日热点素材及速用】

据《人民日报》消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通知》指出,一些节 目和广告随意篡改、乱用成语,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各类广播 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字、词、短语、成语等,不 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 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速用方向:1.语言的纯洁性。保护语言的纯洁性非常重要,当“尽善尽美”真的被“晋善晋美”代替时,我们后代们还能真正理解好成语的含义吗?2.监管与发展。语言在运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被改变的情况。语言的自由使用其实也是一种发展,有关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度,以免限制了语言的发展。

【今日热点素材及速用】

昨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经人大常员会表决通过,明年5月1日起,导盲犬可以进入地铁。此前,曾有盲人带导盲犬乘地铁,却被制止,连续11次!到第11次时,狗狗的眼睛看上去就像要哭了??据悉,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开始允许导盲犬进入。

素材链接:11月27日感恩节当天,《新京报》用一个整版做了一个特别煽情的电影广告,花花绿绿的报纸中间突然插入了一页全黑底色的版面,中间一行白色的文字格外显眼:今天,去看一部看不见的电影。这是电影版《推拿》的上映宣传广告,该电影改编自毕飞宇小说《推拿》,讲述了盲人按摩中心推拿技师的故事,让人们了解了盲人群体在黑暗世界中摸索的另类生活。

速用方向:1.关注即尊重。盲人是我们周围一个普遍存在却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当我们以立法的形式将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摆上台面时,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2.爱是理解。导盲犬是工作犬,跟警犬、搜救犬一样。成为导盲犬,先决条件是7代内没有攻击同类和人类的纪录。至今,世界上都还没发生过导盲犬伤人事件。所以,请大家对这个特殊群体多一份理解,它们并不会伤人。

【今日素材更新及运用】"川大学霸寝室藏书2000余册"——四川大学哲学系研一学生周清云,寝室藏书2000余本书,使用黑白屏的非智能手机,不刷微博微信,不玩电子游戏,爱读书爱思考,还弹得一手好吉他,以后想开个公益图书馆。学霸表示,阅读是思想游戏,能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素材运用】阅读是打开人心灵与外界的窗户,它能够帮助人们借鉴他人的人生经验,培养一个人的气质与谈吐。学霸并不稀奇,但能够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想一己之力开办公益图书馆,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无畏在手机党中成为异类,其志可嘉。

【素材角度】阅读与思考、坚持自己、不畏人言

【今日热点素材更新及运用】

11月29日晚,安徽合肥粮食局大院内,一名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经过警方勘查,初步排除案件。据了解,老人今年77岁,退休后独居家中。而老人的邻居介绍,当天,老人的子女曾多次拨打电话,发现无人接听,最后发现老人已经死在家中。

素材指南: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空巢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将“常回家看看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口头。

【今日素材更新及运用】国考降温不是坏事

日前,2015年国考笔试举行。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为40∶1,报考比例较去年有所下降。有关负责人表示,考生报名日趋理性。

素材运用:国考降温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年轻人的眼睛是不会紧盯“铁饭碗”的,他们敢想敢干,敢冲敢拼,于各行各业中促进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适用话题:铁饭碗、选择、人才、反腐

【今日热点素材更新及运用】

“本应是孩子们的上课时间,霍邱贵志学校的学生却停课在家,原因是该校校长儿子大婚,喜宴设在学校食堂。”近日,霍邱县一网友曝光此事,引起广泛关注。该校王校长向媒体证实了此事,称儿子、儿媳均是学校员工,在食堂办婚宴能节省开支。原本停课3天,刚放一天假,就被当地教育局叫停了。

素材指南:私立学校是私人的领地,还是教育的圣殿?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一点,才有资格办私立学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育部门也应该严格为私立学校把关。

【今日热点素材】网络围观“杀”了他?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2014年11月30日上午7点48分,一段疑似因网恋失败自杀的微博在网上疯传。微博发出后几个小时点击率就达到13万。网友们纷纷出力救援,劝其不要放弃生命。” 在网友的帮助下,信息被传达给了泸州警方,但警方和家属破门而入后,还是没能挽救这个19岁的生命。有人说是网友的评论尤其是无情的劝死跟帖“杀”了他。小曾的朋友也说“网友的无情评论,也是很致命的一击”。颇有些网民跟帖说“闹了半天又不死了”、“不行博主必须死”等等,谁看了都不会舒服。但同时还是更多劝他好好活下来的跟帖。如果劝死的言论让他产生了不快甚至痛苦,那么劝生的言论所给予的温暖也足够消解它们了。

素材提示:目前,手机触屏成为最流行的社交界面,“屏对屏”的交流频次早已接近甚至高于“面对面”,这是一个“屏社交”的时代。微博、微信、QQ是目前最普遍的屏社交工具。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屏社交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情感生活。面对生命的抉择,无论网上网下,人们应该有起码的价值底线,而在微博上,人们的价值底线似乎更容易被洞穿,这固然与网络的解构和娱乐精神有关,但可善可恶的人性在不同的舆论场显然也会发生不同的走向,但无论如何,屏社交应该让彼此互相守望,过得更好。

适用话题:屏社交时代、网络舆论、双刃剑

【今日热点素材及速用】七旬婆婆半年拍下59张让座人笑脸鼓励好心人

69岁的屠婆婆家住武汉市洪山区,因每次乘公交地铁时,总有人主动让座,她突发奇想,每当有人让座,她就会在征得对方同意后用手机为其拍照,半年来共拍下了59张照片。“59张笑脸,59次让座经历,59次美好的回忆。”

速用方向:让座风波不断,有老年人责备年轻人不让座发生纠纷;有年轻人让座因对方没有感谢而反悔。屠婆婆的做法让我们心中一暖,也让我们看到了正确的观念导向——社会公德需要每一个人来共同维护。

【今日热点素材】追梦路上,怎么会有沧桑——“再次学会走路”的奥沙利文

奥沙利文是一个赢家,他第13次打出147,巩固了自己满分杆排行榜上的领先地位;奥沙利文是一个勇士,他在左脚脚踝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一路坚持走进八强。在斯诺克的球台上,诞生了太多传奇,而奥沙利文,绝对是最传奇的那一个。

12月5日,在斯诺克英锦赛一场1/8决赛中,奥沙利文6比0横扫曾经的练球伙伴塞尔特晋级。最后一局比赛,“小火箭”轰出了职业生涯的第13杆147,技惊四座, 打破了亨得利的147纪录。邻桌的马奎尔和莫里斯甚至申请暂停了比赛,一同停下来观看“火箭”奥沙利文的精彩表演。

在斯诺克比赛中,打出147难度很大,如果这个人脚上还有伤,那难度就更大了。斯诺克球手一般在比赛中都会穿皮鞋参加比赛,但在本次英锦赛上,奥沙利文穿的是软底的休闲皮鞋。第一轮比赛中,他的左脚还戴上了护

具。为了止疼,他不得不吃止疼药参加比赛。“我觉得自己就像刚刚学走路的婴儿。”“小火箭”说,脚伤让他再一次学会了走路。

素材运用:当45岁的亨德利已经退役,57岁的戴维斯参加电视秀、同为38岁的希金斯和威廉姆斯苦苦挣扎的时候,奥沙利文仍然奔跑在追梦的大道上,轻描淡写地一次次刷新纪录。伤病、年龄、压力、争论,所有困境都抵不过一颗勇敢的心,他善于让心归零,更知道唯有专注与坚持才能厚积薄发。坚持,是最简单的事;坚持,也是最难的事。

适用话题:重新出发、执着、追梦人生、热爱

【今日素材更新及运用】“《匆匆那年》,那颗被岁月挤疼的青春痘”——12月6日,《匆匆那年》上映两天累计票房达到1.54亿。依此热度,《匆匆那年》的最终票房可能升到3亿、4亿,甚至更高。但跟曾经大卖的《小时代》系列、《同桌的你》一样,《匆匆那年》并没有获得好口碑,不少观众吐槽桥段烂俗,台词拿腔拿调,广告植入生硬。当然,也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怀旧味浓,画面精美,能勾起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回忆。

【素材解读】看这部电影的心境要分年龄段,90后看《匆匆那年》,看着屏幕上串烧着《爱情公寓》《奔跑吧兄弟》陈赫、郑恺那几张刷屏脸;80后则从斑驳影线中又温故了宇宙最丑的校服、砖头奶和beyond“光辉岁

月”??这是关于80后的感情成长专场。《匆匆那年》就像是一颗被岁月挤疼的青春痘,在狂揽票房的同时也招来了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其实对于一部感念青春的电影而言,与其陷入好评差评的口水战,不如静下来回忆一下,你能从故事里看到你曾经的岁月吗。

【素材角度】一千个人读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源于生活的艺术、映照自己

【今日热点素材】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素材追踪及延伸

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截止2015年1月2日,事故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

历史链接:世俗和宗教节日、体育比赛、音乐会、逃难、赶地铁、学校下课,这些都可能成为踩踏事故的发生条件。

1941年6月6日由于日军空袭造成恐慌,上千名重庆市民在涌入防空洞时因踩踏丧生。1987年12月10日,上海陆家嘴轮渡站发生了一起踩踏事件,66人死亡??

拥挤的人群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

【今日热点素材及运用】忠诚敌不过岁月

#体育素材# 北京时间1月2日,英超豪门利物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著名球星、队长杰拉德将在本赛季结束后告别球队。34岁的杰拉德9岁进入利物浦训练营,在这里度过了25年时光。

当故事真的画上了句号,抹去离别的眼泪,回望走过的25载光阴,杰拉德共代表球队出场695次,打入180个进球,赢得10座奖杯。杰拉德与利物浦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忠诚精神,在物欲横飞的当今足坛,历来为各界称道。网友们甚至表示,杰队离去,红军再无队魂。

素材解读:

忠诚最终敌不过岁月的杀猪刀,敌不过金钱的天平,这是现实。

一份周薪减半、一年一签的合同,已经表明了俱乐部和主教练的态度。杰拉德1998年第一次代表利物浦上场,那是手机刚刚兴起的年代??能在一支球队踢到今天,你还能要求他什么?对于这个残酷的现实,死忠无法接受,

但只要换个角度,也许离开英超,还能看他多踢几年,不好吗?有一天他或许会回来,站在安菲尔德的教练席上。 运用方向:1.忠诚;2.坚守与变通;3.理智与情感。

【今日热点素材及运用】“领导重视”应让位于灾情——1月2日13时14分,哈尔滨道外区太古街一日杂品仓库发生火灾。然而1月3日,哈尔滨公安局在仓库坍塌事件后的一篇通报却点燃了人们的情绪,全文585个字,“领导高度重视”占去258个字,对牺牲的5位战士仅一笔带过,冰冷的文笔透出寒意。“领导重视”不是我们想知道的,先讲灾难,再提领导才是应有的态度。(钱江晚报)

【素材运用】这次的官样文章之所以引来大家的指责,是因为他们忘记了生命至上的原则。灾难面前,究竟是什么更令我们钦佩。我们常常听到“民本思想”这个词,可什么是民本思想?一心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安危是民本思想,调度有方却不居功自傲是民本思想。这条585个字的通告在提醒我们:面对灾情,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

【素材角度】错位的关注、民本思想、理性反思

【今日热点素材更新及运用】闻一闻,这个国家什么味儿?

旅客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自觉地把当地独特的气味烙印在脑海中,伦敦希思罗机场二号航站楼出发大厅里有个“气味地球仪”。它可以让你在出发前闻一闻目的地国家的气味,还没出发就对目的地充满了期待。

“气味地球仪”于2014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可喷出南非、日本、泰国、中国及巴西这五个国家的气味。中国的气味是“结合庙宇香火与桂花香,营造东方气息”,日本的气味则是“结合海草、贝壳、绿茶和龙涎香的

恬静幽香,感受沿海小镇的精髓”。巴西的气味是“浓烈热带雨林气息”,南非则是“融合部落香熏、野草和麝香”,令人恍如在非洲猎奇历险。

运用方向:1、创新;2、_____的味道;3、由气味所想到的。

【今日素材更新及运用】一警察拾金而昧

近日,河南安阳两名初中生在一小区捡到一个钱包,在保安和一名业主见证下,清点钱包内有现金3700元,然后如数交给110民警。然而,4天后失主领到钱包时,里面仅剩1500元。日前,安阳市公安局已对涉事民警作出处罚:行政撤职、留党察看一年。

素材运用:两名学生拾金不昧,满满的正能量,但该警察的拾金而昧,又让人堵心。堵着,堵着,于是,情不自禁的哼起一首儿歌来,“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

适用话题:拾金不昧、见利忘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链接素材:2014年12月中旬,重庆一九旬婆婆出来遛弯时,不小心迷了路。28岁的民警王宇在陪老人等待家人

时,老人渐渐犯困靠在他的腿上就睡着了,为了不惊醒婆婆,王宇在寒冬的路边给老人当了一个小时的人肉靠背。

【今日热点素材及运用】驱逐流浪者,美化市容?

广州多处天桥与高架桥底下浇筑水泥锥以防止流浪汉露宿的新闻犹在眼前,又传出在写字楼外装定时喷水装置驱赶露宿者的新闻。媒体报道,这种定时喷水装置“每两小时喷一次,每次20分钟。”原先露宿在此的近20名露宿者自上月底定时喷水装置安装之后,大部分人已被迫离开。

运用提示:冰冷的水,它不仅驱赶走了流浪者,也驱赶走了广州这座城市对待弱势群体的温情与人性。

【今日热点素材及运用】复旦投毒案终结,愿悲剧亦结束

1月8日电 今日上午,上海高院对“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法院最终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林森浩的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法院核准。

据上海新闻晨报消息,法官在宣判词中称,驳回二审辩护人提出的对黄洋死因重新鉴定的主张,对“有专门知识的人”胡志强提出的,黄洋死于爆发性乙型肝炎的质证意见不予采信。所犯罪行极其严重,不予从轻处罚。维持原判:死刑。

一直站着聆听审判的林父,听到宣判跌落椅子里,趴在那,完全无法动弹。宣判声落下,黄父母亲情绪失控,痛哭不止。

东方网报道称,被告林森浩在聆听法官宣读判决书过程中头越来越低。听罢林森浩低着头,神情低落。过程中,林森浩没有特别震惊的表情,也没有夸张的举动,似乎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判决书宣读完毕以后,林森浩随即被法警带离法庭。

2013年愚人节,林森浩将剧毒化学试剂注入寝室饮水机致室友黄洋中毒身亡。2014年2月,法院一审判决林森浩死刑。林森浩的父亲林尊耀说,他和老伴读书少,原本认为知识改变命运,但现在却有些想不通了,林森浩的事让他“很痛心”。

运用提示:一次投毒,两家悲剧。两个高材生,一个中毒身亡,一个被判死刑。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学历和知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一念之差,却令双方含辛茹苦的家庭,年迈的父母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从马加爵到林浩森,从同窗之谊到黄泉陌路,到底什么导致了今日的悲剧?个性、教育、家庭、社会??

【今日热点素材及运用】大学生无偿帮农民工抢票,称:他们是最需要帮助回家的人。

回家的路因为这群可爱的大学生志愿者而变得不再漫长。这个社会因为爱心而变得温柔有爱。据新闻晨报,今日,几名深大的热心学子在深圳火车站拉起了横幅摆起了摊,仅靠手机,通过互联网无偿为农民工抢下了春运回家的火车票。此举引起了前来火车站购票人群的围观,上前咨询的同时也纷纷为这种传播正能量的行为点赞!

适用话题:志愿者精神、回家、最可爱的人

【今日热点素材】编织爱心——6年织300件毛衣温暖孤儿

河南开封81岁的老人李鸣,虽已退休却没选择颐养天年,而是买来大量质优价廉的毛线团织起了毛衣。6年里,她亲手织了300多件毛衣,均送给了福利机构的孩子,却隐姓埋名、从不提及。记者几经努力找到她,说起织毛衣的事,老人说,她就是觉得这些孩子需要关爱。 尽管织了300多件毛衣,但李奶奶却从未亲眼看到孩子们穿起毛衣的样子,她说:“我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也不能去福利院看看孩子们穿得合不合身,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我的双手,希望能让这些孩子过得更温暖、过得更幸福。”

素材运用:在过去的70多年里,毛线从未离开过李鸣老人的指间,她不仅为家人、朋友、同事编织毛衣,也为许许多多孤残儿童编织着家的温情。

适用话题:关怀、真情、善良、奉献

篇三:新闻评论素材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医患关系从哪里攒起信任

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就应当对医患关系的现状准确把脉,进而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

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杀医案造成1死2伤,江西南昌一护士被劫持,连续发生的恶性袭医事件,让医患关系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原本相互依存的双方,是怎样的“仇恨”引得患者持刀相向?

近年来,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在选择性关注极端个案的背景下,舆论一会偏向对医方极不负责的批判,一会又倒向对患方动辄诉诸武力的谴责,而很少从整个社会的大系统来认知医患关系。

如果将医患纠纷放到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就不难看到个案中的矛盾冲突,与当前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相关。就社会结构而言,收入差距的扩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贵、看病难”,无疑会加剧医患之间的总体紧张关系;就心理结构而言,基于人们对公正和秩序的焦虑,尤其是偶发性的个案被放大,向社会传递、营造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负面效应,从而更容易导致一些人在错误的判断下走向极端。就医患双方来看,更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知识不对称、信息不对等,加剧了关系的“紧张度”。

因此,面对这两个群体的利益冲突,解决方案首先应当着眼于平息怨愤、不满,促进谅解、合作,构建信任、互利,而不是为更深的结怨或纠纷添柴加火。就此而言,主管部门除了出台为医院按比例配备保安的意见,更长远来说,还应该从构建医患的信任关系上下功夫。 很多人开出了不同药方,比如改变以药养医制度,比如为医德建档,比如确保病人就诊时间??应该说,这些药方不同程度地会促进医患矛盾的缓解,但都可能无法“药到病除”。事实上,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还应对医患关系的现状准确把脉,进而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媒体调查最新的医师执业状况,说是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看来,医生这一群体也渴望更多人理解。医患关系似乎陷入一个难解的困境,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但医患关系究竟“恶化”到什么程度,是否意味着我们为此类纠纷开通的解决渠道完全失效?在没有实证调查和统计数据印证的基础上,仅根据个案而作出判断或提出对策建议,都可能是轻率或误导的。

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对当前医患信任关系的改善和重塑,可能是剂“惠而不费”的良药。我们有这样的生活常识,一位并不专业的大夫,如果能够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并耐心解释病理及用药方案,往往会被患者视作“好医生”。可惜的是,现在医生的专业知识在提高,但常忽略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甚至面对病人的知情诉求,以“讲了你也不懂”来回应,加剧了医患关系的裂痕。有医生表示很怀念非典时期的医患关系,那时候医疗条件并没有现在好,但医患关系却形同鱼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危难中的守望相助、并肩战斗,令双方增进了沟通信任。

在任何国家,医患之间都不可能没有纠纷和冲突。实践表明,化解这种纠纷和冲突,根本上还依赖于有一套取信于民的诉求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将激烈的利益冲突导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

学数学岂是为了数钱?

正当多个省市纷纷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或者调整考试内容之际,“积怨已久”的人们纷纷调转矛头,指向数学,齐呼“数学滚出高考”。更有人认为,学数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数钱,当达此目的之后就不用再学了。

高考是富有权威的指挥棒,如果数学在高考中弱化甚至“滚出”,那么它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弱化甚至“滚出”,就几乎是注定的结果。这种论调过了头。

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就是从对应试教育的否定,走向对知识本身的否定。对许多学生来说,数学确是令人怨念丛生的 “苦学”。因为抽象而不易理解,因为严谨而不容差错,因为严密的逻辑性,所以要遵循无数的公理、定理和公式,无休止的背诵、练习和考试确实令人沮丧。但要明确的是,这里错的是应试考试,而不是数学本身,并不意味着数学真的不重要。数学的重要性,已经无需浪费笔墨去赘述。

人们认为数学“无用”,可能由于中小学阶段所教授的代数、几何等等,都属于基础数学,而不是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内容,仅以纯粹的数理形式来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以表面上看起来 “无用”。但即使“无用之学”也分两种,一种是关乎技能的“无用之学”,另一种是关乎素质的“无用之学”。对于前者大可不必学习,因为世界上的技术技能林林总总,人们只学习自己需要的部分即可。但对于后者,却是多多益善。比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等学科,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无用之学”,既看不到直接的功能,也无法收获直接的效用,但它们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涵。同样,“数学是大脑的体操”,数学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精准性,对于历来相信直觉、力求大概的国人而言,恰恰是非常宝贵、非常缺少的思维训练。数学思维的训练,是民族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个缺乏数学思维训练的民族,往往只能徘徊在前现代的思维状态之中。

更进一步说,我们对于“实用主义”的强调确实过了头。从文明的源头,我们就强调实用、强调现实世界。传统士大夫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而言之,就是处理好世俗世界的各种事务。对西方文明也一度奉行“拿来主义”,以“是否有用”决定取舍。深陷于实用主义的泥潭,就会深陷于世俗杂务而不能自拔,忽视对真理的探索求证,忽视对人类自身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开拓,难以在知识和精神上,获得无限发展的空间。我们在顶级科学领域难有收获,在许多学科领域创见匮乏,这与凡事都要先问“有用没用”,能说没一点关系吗?

人民日报评陈永洲事件:有职业操守才有媒体公信

新闻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抑恶扬善的定位,是公众利益的守护者,是为社会导航的瞭望哨、雷达监测仪,锋芒锐利的舆论监督,每每刺穿社会的脓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记者节临近。

接连几日,围绕着新快报和这家报纸记者陈永洲的风波,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媒体道德的揶揄段子在民间瞬间流行,不断加剧着中国新闻人的内心憾恨。

诚然,案件仍在审理,一切还未尘埃落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媒体责任的体认、对职业操守的反思。这样的一个事件,将一道考题如此沉重地摆到了新闻从业者的面前:我们正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面临何种时代挑战,担负什么社会期许,又被赋予了哪些使命?我们该如何铸造铁肩,担负起时代的道义?

人们最为关切的其实是:转型期的中国,面对错综复杂的生存环境,新闻人何以立足、如何自处、怎样作为?当十八大报告将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并列,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的舆论监督生态是否健康,我们的媒体从业者能否当得起这份信任?

对任何一个追求文明进步、民主法治的国家来说,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可小看。它们客观

公正的报道、抑恶扬善的定位,是公众利益的守护者,是为社会导航的瞭望哨、雷达监测仪。锋芒锐利的舆论监督,每每刺穿社会的脓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行进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当代中国,一样对媒体监督的社会功效,有着生动而丰富的揭示。正是记者调查揭开了“孙志刚之死”的谜团,引发全社会反思,推动了收容制度最终废除;正是媒体坚决不为私利所诱、秉持正义良知,“封口费”最终没能封住山西繁峙矿难的真相,也催生了一场新闻行业的清理门户行动;正是财经媒体独立、专业的报道,令基金黑幕大白于公众,迎来了证券基金市场的行业整治;正因有对“被精神病”现象的不断批评监督,推动了“精神卫生法”有关条文对这一现象的关切??对于那些坚持新闻理想、职业操守的媒体和记者编辑来说,这份职责,神圣而崇高;这种奉献,虽九死而不悔。

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一方面令媒体的作用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也让媒体人“节操失守”的风险增大。允中守直的媒体风骨,时常被无孔不入的名缰利锁绑架。尚不健全的法治精神、市场精神,各种失范、失序、失德的现象,前所未有地考验着新闻人的良知与操守。一些媒体从业者以舆论监督之名,行要挟逐利之实,把媒体平台当成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私器。一些利益集团,千方百计阻挠新闻舆论监督,以各种收买笼络、威逼恐吓甚至是挖设陷阱的手段,试图“摆平”一些意志薄弱的媒体或记者。一些企业在恶性市场竞争中,变相供养记者,污染媒体环境,推促一些传媒机构走向堕落??凡此种种,不仅败坏了媒体声誉,也使舆论监督“污名化”,严重削弱了社会公众对媒体舆论的信任,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毒药。正如有老新闻工作者指出的,今天的媒体人,本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操守,坚持真理,实在非常重要。

100年前,一位著名报人说: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两年前,《世界新闻报》因严重违反新闻操守而遭到同行与公众的“零容忍”,停刊。新快报在为陈永洲鸣冤叫屈的声明中,用到两句古诗:“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如今这两句诗,成了对作虚假报道、行新闻敲诈者的一种反讽。但诗的本意是不错的:新闻界尤须铭记自身使命、恪守职业操守,清理门户、整肃力量。如此,才守得住铁肩道义的媒体风骨,当得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新闻素材加评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24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