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2016新闻素材加评论

时间:2017-02-16 14:21:5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6时事热评素材

2016时事热评素材集锦

1、【时事热评】破解大医院号贩子难题,需要两剂猛药

这几天,围绕医院,有三个话题,格外引人瞩目。一是女孩怒斥号贩子的视频引爆互联网,二是老父挂号见医生儿子的视频催人泪下,三是北京警方快速抓捕号贩子引发关注。三件事情,都发生在一个共同的地方,北京的大医院。三件事情,都直指一个共同的问题,北京的大医院,看病的人多,挂号不容易。

任何事情都会谢幕,近期围绕号贩子、围绕挂号难,激烈展开的舆论,也会慢慢平静下来。问题是,既然我们关注热议过,既然我们义愤填膺过,就一定要反思总结,就一定要找到治理大医院号贩子顽疾的良药。不然,我们的情绪,只会再次被白白浪费。

不论你喜不喜欢,号贩子都在那里。号贩子一定不会,因为舆论的汹涌,因为警方的严厉打击,主动从各大医院销声匿迹。相反,他们还会卷土重来。

为什么?因为号贩子生存的土壤,还没有被我们铲除。号贩子能够很好生存,是因为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属于紧俏资源。换句话说,只要优质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得不到解决,号贩子生存的利益空间就还存在。只要有利益,他们一定会继续践踏就诊秩序,一定会继续铤而走险。

我们国家最大的特色就是人多。人口一多,自然就少不了看病就医的需求。伴随着这种强大的需求,我们国家也拥有很多医院。从城市到乡村,从公立到民营,当医疗健康成为一个产业,就阻挡不住我们新建医院的步伐。

问题来了:为什么医院一直在增加,医生一直在增加,依然还有一号难求呢?尤其是北京,三级医院将近70 家,各种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更加不胜其数,看病挂号依然那么难呢?

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两个现状:一是我们所说的挂号难,不是挂普通号难,而是挂三级医院的专家号、知名专家号难;二是来大量外阜患者涌进首都,加剧了北京医疗资源供需的矛盾。

为什么三级医院天天人们为患呢?这主要在于人们的就医习惯,只要能去好医院,一定会去好医院;只要能看专家,一定会选择看专家。至于自己的病情是不是一定要去大医院看专家,则很少有人关注。这不难理解,人天生惜命,对自己好一点,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一个拥有如此众多人口的国家,竟然缺乏有效的患者分流机制,才是最可怕的。

为什么外阜患者一定要不远万里来北京呢?不是他们天生就爱往首都跑,而是当地医疗技术实在比较落后,实在看不好、治不好,不得不来首都。首都毕竟是国家的脸面,医疗技术自然是最高水平。这也不难理解,病痛来了,我们总要穷尽一切手段,这是生命的本能。问题是,一个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竟然没有数目与之匹配的好医院,才是最让人担忧的。

显然,要解决北京大医院号贩子猖獗的问题,要让大医院的号不再难挂,最主要的还是应该在供给和需求上做好文章。既有效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又科学抑制人们不合理的就医需求。

增加供给,一定不是增加北上广的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而是加大医学创新和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我们国家打造更多的区域医疗中心。先不说将每个省会城市的大医院都打造成一流医院,至少应该在每个区域,都建设和培育一批能够攻克疑难杂症的大医院,努力缩小区域之间的医疗技术水平。这样,至少人们有了疑难杂症,不用都跑到北京抢号。

抑制需求,一定不是抑制人们追求医疗健康的需求,而是抑制不合理的看病就医需求。最关键的是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用医保政策引导患者用脚选择社区医院,选择在家门口就诊。对于社区医院实在解决不了的病情,再逐级转诊到大医院。这也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

如果能够开好这两服药,再辅之以信息化手段的有效防范,织密法律和制度的笼子,加大国家暴力机关的打击力度,大医院的号贩子不说彻底灭绝,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疯狂和嚣张。

2、【时事热评】如何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食品安全工作有过重要指示,他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可以说给食品安全增添了保障。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守护食品安全,不仅需要国家立法,也需要多方合力,需要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单元共同参与。( 3月14日人民网)

如何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本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这次两会上再次引起与会代表的重点关注和广泛热议。这就充分说明食品(含药品)安全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个百姓身心健康的大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小事情,更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情。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更不能掉以轻心。

两会期间,在人民网“健康 E 客厅”专门邀请林一萍等几位政协委员作客,专门就如何加强食品监管问题建言献策,各自发表了很好的看法和独到的观点,让笔者听看后受益匪浅。由此可进一步说明,关于食安全问题,不仅受到习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而且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让不少两会代表积极参与提案,从而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 回想这几年,食品安全老出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管力度不够。每次都是发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才引起我们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格外”重视,才“兴师动众”加大打击力度,才会追究某些人的责任。

二是处罚过轻。正如一位政协委员所言,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之所以有人敢铤而走险,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了。据笔者所知,一般出了食品安全问题,以罚代法的现象较普遍。好在有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让敬畏法律的人总会有一些收敛。不过再严的法律也需要“狠人”去执行,否则就是一支棉花棒,举得再高,打下去也无力。

三是百姓也有认识上的误区。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有贪便宜的心理,认为只要好吃、花钱少,那才是最划算的。没想到越是便宜的食品背后可能隐藏着大的安全隐患。好多“三无”食品,其价格虽便宜,但一直是食品安全事故重灾区。

看来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任重道远。首先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要真正做到像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 “ 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 ” 其次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不仅要加强监管,而且要严格执法,谁出了食品安全事故都要 “ 一竿子插到底 ” ,绝不软手。还有我们百姓也要走出食品安全误区,主动参与社会监管,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积极举报,更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只要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才会大有保障。

3、【时事热评】“山东疫苗事件”折射“社区矫正”监管“疏漏”

日前,媒体公开报道了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自2010年以来,主要涉案人员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进行运输销售,涉24省份80余县市,涉案人300余人,涉案金额达5.7亿元。

对于“问题疫苗”,用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的话说:“这是在杀人”。据称,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例如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接种者免疫无效会感染发病死亡。后果严重性可见一斑。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问题疫苗的“祸首”——庞某卫,曾有非法经营疫苗犯罪“前科”:47岁的庞某卫原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医生,在该市牡丹区经营东城城区防疫门

诊。2009年,庞某卫因非法经营人用二类疫苗,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但庞在缓刑期间“重操旧业”,且将非法经营疫苗的生意做得更大。

笔者不禁要问,对于缓刑犯的监管有何规定?谁来监管?是什么造成其从事非法经营的更加猖獗、疯狂?据公安部1995年发布的《公安机关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督管理规定》,缓刑犯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规定》第十五条: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指定罪犯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进行监督考察,罪犯居住地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

由此看出,罪犯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是监管的主体,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原所在单位是监管的辅助。据了解,当前许多地方对缓刑犯的监管大都放在了乡镇街道司法机关、社区居委会,并成立了“社区矫正中心”,集执法、管理、教育、帮扶于一体,对教育改造缓刑犯也切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符合我国国情一种法律制度。

然而,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又有多少是“挂牌”、“挂名”不“挂失”?在矫正对象脱离监管“视线”后没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一味地听信起初教育时的“信誓旦旦”:“一定悔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对矫正者疏于监管,本人定期的“签字”、报告制度成了他人“代签”、“电话报告” ,不能同被“矫正者”民对面、促膝谈心、了解、教育。庞某卫的监管无疑成了“漏管”或者“管漏”,对于其报告的事项有关部门是否去核实?是否只听一面之词?这都是“漏管”的环节。另外也不排除甚至“脱管”、“托管”的可能, 在质问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不力的同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疫苗的生产、流通、使用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和机制,这是关乎一个人的健康、生命。健康不是调侃,生命不是儿戏。近年来,问题疫苗事件在山东,在许多省份都发生过,有的造成了严重后果。是否我们也应学习有些有些西方国家的做法(如,美国1986年就通过了国家儿童疫苗损害法案,对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疫苗赔偿等涉及疫苗安全的问题作出规定),建立健全疫苗监管法律法规。

4、【时事热评】文明祭祀:让清明与时俱进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依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人们多是在这个节令里扫墓祭祖,祭奠先人,追思逝者,表达着人们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为的是缅怀先人,同时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清明祭祖活动中出现了诸多变化,却不是那么和谐。每年清明节因扫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烧冥币、漫天纸灰,街头焚香、污染环境,别墅奔驰成为祭祀用品,封建迷信的祭扫行为正危害社会文明环境。传统祭扫有时成了愚昧之举,远离了祭祖的本质含义和清明的节日意义。

清明节的本义是风清气明,今天我们怀念先人,尽可以用绿色环保的方式进行,如献上鲜花水果等表达一份心意,又或是通过骨灰植树,让生命回归自然;加上现在网络发达,通过网上祭扫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既文明又环保,还可表达一段更加恒久的纪念。开展集体祭奠、树葬、草坪葬、海葬等方式进行清明节祭扫。不仅如此,黄丝带、寄语卡等追思方式,也逐渐受到市民的追捧。黄丝带有哀悼、思念、祈福、希望、盼望亲人平安的含义。寄语卡,可以把想对亲人说的话写到卡片上。寄托哀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希望广大群众树立一个多元清明的理念。大家可以把缅怀先人与缅怀先烈、缅怀先贤结合起来,用新的方式来祭奠我们的先人,用新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哀思。

彻底清除清明祭祀陈规陋习需要一定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抓住清明节这一时机,广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向封建的不文明行为告别。空喊“讲文明”是不够的,必须有切实的措施和行动,创设文明

的环境,提供相关的保障,不断探索文明的祭祀形式,营造推进殡葬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促进清明祭祀活动尽快走上文明轨道,至少各级领导干部在清明祭祖时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来移风易俗,摒弃奢侈之风,制止不文明行为。此外,要集中力量,取缔非法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厂店、摊点,销毁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断绝为陈规陋习推波助澜的工具源头。

有序、安全、卫生、文明的祭扫方式是对逝者的更大尊重,而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文明的祭扫方式不但有效缓解人流、车流压力,更保护了自然环境,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更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倡导文明祭祀、摒弃封建旧习,让更多的人了解文明祭祀,让更多的人扫除陈规陋习,让更多的人选择文明祭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清明祭拜方式日趋便捷与文明,正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与时俱进。

5、【时事热评】上坟失火铲祖坟,黔驴技穷的恐吓

华商报4月4日报道近日,一张关于清明扫墓安全公告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该图片称“上坟祭祖时如引起火灾,除追究刑事责任外,并铲除祖坟。”3日下午,记者从湖北省随州市安居镇负责林业工作的范先生处证实:网络流传的公告属实,主要作用“为提醒村民注意防火。”

在万恶的旧社会,管理者无能没人性,才采用诛连这一招来管理治下的百姓,对认为是严重违反他们的法律规定需要严惩的,就会诛连九族鸡犬不留,但是还尚罪不及死人。即使是谋反篡逆,也顶多只是活着的人抓到死刑,也没有见扒人祖坟毁尸掘墓的,因为他们虽然残暴,但是还有底线,知道死者为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法律不但废除了诛连九族这样的惩治手段,就是对罪犯都要讲究人权,比美国还要好五倍的人权。不但罪犯会优待,即使是涉嫌重大案件的嫌疑犯,刑诉法都规定只要人死都当立刻停止调查,哪怕案件已经走到审理阶段,都要做终止审理,或者判处无罪。翻遍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授权任何单位有掘人祖坟的权力。

活人犯罪祸及祖先,这一开辟历史的创举,实在是让人鄙夷。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是人性化、尊严化、平等化,而不是开历史倒车,身原始社会迈进!上坟失火铲祖坟的标语就和以前的暴力计生标语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一脉相承!

虽然官方说网络流传的公告属实,挖除祖坟的表述只是为提醒村民注意防火,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主要要看烧毁林业面积大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这还是反应了官方的懒政和黔驴技穷。恐吓这种东西只有在百姓不了解和有限次的使用下才会起到作用,习以为常时谁还当它是回事?就像躲在树林里的老虎看透驴子的那点本事后,还会惧怕驴子么?

再说,如果恐吓管用,还用设立警察、监狱、法院这些地方?官方只要刷一条标语就包管一切了!刷个标语,开会说两句狠话,这是做给领导看还是做给下属看?其实不管做给谁看,有一条可以肯定,那就不是做给老百姓看的!这样简单粗暴触碰人类底线的标语居然还能出现在我们官方手里,可见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思想观念有多落后!

管理最高的境界是让被管理的人自觉自愿的遵守规定,而不是要这种恐吓的法子!祭祖烧纸钱弄失火,的确是应该管理,但不是官方立个恐吓警告牌就能起作用的,反而会让来此地祭祖的人反感!人是长大的,不是吓大的。真正有效能成之为习惯,是宣传教育和严格执行双管齐下的,文明的宣传教育易让人接受观念,严格执行既定的规定才会提升规矩的尊严,可现在官方用一个粗暴的标语牌管理,能起到什么效果?

6、【时事热评】立法能否解决“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题?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文明办主任表示,要对社会不文明行为形成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对于那些跌倒的老人被扶后却反诬搀扶者的行为,“因跌倒行为被扶了的人,如果其本人或者亲属

提供了不实的情况,是要追究责任的。”立法预计2020年以内完成。有鉴于此,某微博针对这一信息提出了关于“立法能否解决“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题?”的微争鸣,随后众多网民纷纷发表了各自高见,有人说“能”,而有人说“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抒起见,在下浏览过程中产生的糊涂观点如下:

在下之所以比较支持关于“能”的观点,是因为如果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能够对那些“讹人的被扶老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的话,那些潜在的“讹人的被扶老人”将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不敢、不能、不想越雷池一步的缘故啥。常言道:“重罚之下必有秩序”。

众所周知,曾经发生在江苏省首府的,由于搀扶摔倒老人被讹之后,无可奈何赔偿数万元这个费那个费的案件是引发“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题的罪魁祸首啥。因为从那时起搀扶摔倒老人被讹的事情,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严重扰乱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氛围,不仅完全彻底败坏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自古以来列祖列宗传承已久的“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风俗习惯优良传统,而且严重阻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啥。

真诚希望,有关部门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应以大无畏的改革创新精神,尽早尽快颁布实施能够严厉惩处那些跌倒的老人被扶后却反诬搀扶者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拨乱反正,弘扬正能量为盼!

7、【时事热评】借屠呦呦抨击黄晓明与假爱国一样“强盗”

刚刚打开朋友圈,十分吊诡的是两个没有交集的朋友排着顺序在我的“圈”里转发了两篇帖子:一篇是《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抵黄晓明一场秀》,一篇是《屠呦呦的半个客厅与黄晓明的2亿婚礼》。文章都聪明地将黄金周前后的两位名人硬生生地拉郎配般地放在了一起,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媒体过多地关注了明星艺人戏子,而忽视了对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去批判我们社会价值取向的混乱和偏离,甚至搬出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陈年论调;甚至去批判黄晓明自身,感慨“科学家的一生努力不敌明星一场秀”,其中更不乏一些人身攻击。 一个是科研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但是被忽视了几十年的耄耋老人,一个是因长相不错而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的娱乐明星;一个在国庆黄金周刚开始就用诺奖为我们的国家又增加了几分喜庆气氛,一个在黄金周结束后用一场奢华婚礼延续了喜庆气氛;一个是毕其功于一役而将科学结晶造福大众,一个是结合婚礼资助527位儿童将慈善进一步宣传。无论如何做出什么样的对比,笔者都很难想象批判者是怀着怎样的勇气和怎样的“脑洞大开”才将二者硬生生地拉在了一起。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某些人总是喜欢站在道德的的制高点去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发号时令,指点江山。好吧,我们姑且承认黄教主在婚礼这件事情上有些高调,但这似乎与道德无关,与那个花7000万嫁女儿最终被查处的煤老板相比,与那些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蒋洁敏、李春城之流相比,起码这婚礼上的奢侈属于自身能力挣出来的,只不过是当前倡导的“反对铺张浪费 ” 的基调相比有些格格不入而已。退一万步,黄晓明夫妇在婚礼上资助527名困难儿童的慈善行为起码值得很多就知道晒绯闻、炒隐私的明星们强很多。

好吧,我们也承认一个在体制内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 “ 三无 ” 科学家突然获得诺奖,并不得不感叹“诺奖奖金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的事实有点残酷,但这是属于体制问题,属于时代造成的问题,似乎与黄晓明的关系并不大啊。要知道,青蒿素与娱乐节目并不矛盾,人们需要青蒿素治病,人们更需要娱乐节目来轻松一下生活。

在电影《霸王别姬》里我们看到,旧社会的戏子是上不了台面并被大家所瞧不起的,所以江青同志拼了命地也要尽可能地隐瞒那段历史。时至今日,这种陈旧的思想似乎依然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的脑海里,如果不是这种思想,那也是仇官、仇富的思想在作祟,因为两相比较,似乎屠呦呦老人就成了人人都要同情、都要替其鸣不平的弱者。

篇二: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时事集锦(一)

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5年8月号第1辑

? 1. 结婚证“变脸”,公共服务“跑调”

? 2. 中国的荣耀,世界的信任

? 3. 瘦肉精未远去,监管却一直在路上

? 4. 出现“强制村淘”风波也不失为好事

? 5. “骗保入刑”具有样本意义

? 6. 打击非法营运,再难也要顶上

? 7. 政府停车场不应拿群众当“外人”

? 8. 征用良田闲置不用,岂能无人担责?

? 9. 高速公路帐目何以频频算错?

? 10. 垃圾分类,处罚并非治本之策

? 11. 高考加分程序应放到阳光下暴晒

? 12. “谢绝高官”只是院士“去官化”第一步

? 13. 放生“成患”,道德作秀不等于行善积德

? 14. 点名道姓应成为“审计通报”的标配

? 15. “透明厨房”只是确保餐饮食安一部分

? 16. 抢红包嬗变成赌博,该怎么治?

1. 结婚证“变脸”,公共服务“跑调”

斯涵涵

42岁的宜宾高县人钟福培刑满释放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合法妻子陈某竟然变成了别人的合法妻子,而他持有的结婚证和陈某现任丈夫持有的结婚证,都是民政局颁发的。7月28日,高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经办人李定红承认,自己误将陈某的结婚证信息打印在了离婚证上,而陈某将错就错拿此证另和他人结婚。(7月31日兰州晨报)

钟福培想不明白,自己在监狱服刑,既没有收到妻子的离婚协议,也没有收到法院判决书。在自己毫不知情下,老婆怎么就变成了别人的老婆?民众更是好奇,明明去办结婚证,怎么变成了离婚证?

民政局经办人解释,因为疏忽,把结婚证错拿成离婚证,但是这个理由太经不起推敲:一者离婚和结婚是完全不同的经办事项,离婚证和结婚证应该分别放置,何以会弄错?试想一下,如果高高兴兴的新人们来办结婚证,经办人给错成了离婚证,会掀起何种轩然大波?二者按规定,夫妻双方到场才能办理结婚证,经办人何以违规?既然当事人陈某清楚说明是来办结婚证的,为什么要把离婚证同时拿出来?三者,仅仅10来天后,陈某就与他人登记结婚,还是同一个经办人办理,没离婚何以再婚,为何“又没细看”,错上加错?高县民政局称,此事确因窗口经办人工作不严谨造成。同时,也有人员配置过少的客观因素,按民政部规定,53万人口的高县婚姻登记窗口应配6个人,但高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只有2个人。“2个人干6个人的事情,忙中出错也是原因。”貌似有理,然而仔细查阅相关规定,“民政部门应当根据辖区人口和婚姻登

记数量确定婚姻登记员人数。”,换言之,辖区人口与工作量都是确定婚姻登记员人数的要数,高县民政局何以选择性应对?是对政策规定学习、领会不足还是明知故犯?

服刑人员不愿意离婚、妻子再三要求离婚不成,结婚证办成离婚证,妻子在丈夫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再婚??将此线索串联在一起,民众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经办人与当事人是何种关系,是否存在权钱交易、高县民政局是否知情,是否存在监管失责,还有待相关部门深入调查,而非“办事不严谨”那么简单。陈某的“两任”丈夫手中的结婚证都是合法证件,都是同一个人颁发的,无疑是一个辛辣讽刺。结婚证“变脸”,公共服务“跑调”。婚姻登记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是政府部门面向社会公众,覆盖人群最广、社会影响最大、塑造政府形象作用最强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婚姻登记员应当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讲求效率。但有调查显示,群众对婚姻登记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质效不高甚至以权谋私的现象饱受诟病,“结婚证办成离婚证”虽是个案,却是公共服务工作长期不到位的投影,加强岗位培训,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服务意识,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确保婚姻登记工作的质量须提上议事日程。莫让结婚证“变脸”的荒唐,加剧家庭矛盾,污染政府公信,影响社会和谐。

2. 中国的荣耀,世界的信任

薛宝生

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体会议上,北京以获得85张选票中的44张赞成票优势,战胜了只获得40张赞成票的阿拉木图,另有一张选票为放弃票,最终胜出——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授予北京。(新华网7月31日)

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既是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抱有的坚定信心,又是对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中国沸腾了,北京欢迎你,2022年北京冬奥会欢迎你,欢呼声、期待声响彻世界。

长达一年又8个月时间的漫长申办之路,在今天看来,都走得那么稳健扎实,可谓步步为营,步步高。期间,中国人以诚意、智慧、远见、实力和魄力,开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征程。面对国际奥委会的严格要求和委员们的百般挑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各界、形象大使、优秀志愿者和市民们的热情关心和鼎力助推下,北京携张家口一起过五关斩六将,戮力同心向前闯,写就了申办“成功”二字。

2013年11月3日,当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时,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就已经结成申办共同体,联合申办这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冬奥会,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2014年3月1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北京、波兰克拉科夫、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乌克兰利沃夫5个城市正式申办2022年冬奥会。

这一年的7月7日,国际奥委会再一次宣布,中国北京与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3个座城市正式入围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8月1日,北京冬奥申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只争朝夕,奋力完成好申办工作,力争获得举办权。申办愿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和申办标识“墨舞冬奥”等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核心元素,也在会议上正式集中亮相。从此,一路不停地努力,直至冲刺。

北京携张家口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这是中国的荣耀,世界的荣幸。7年前,也就是2008年北京以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奥林匹克精神广播在亚洲,广播在世界,北京为世界所熟记,所崇敬,所向往;再过7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将再一次在这片东方沃土上熊熊燃烧,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史上树立起了又一座丰碑,奥林匹克精神由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冬季奥运会,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进一步广播到东西南北半球,北京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清楚镌刻的伟大符号,而且熠熠生辉照耀着人类和平、文明、进步的前程。

我们不会忘记,7月31日上午,在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表决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国际奥委会委员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对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期盼之情和最坚定的支持,表示中国政府高度赞赏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主张,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位践行《奥林匹克2022议程》。习近平的洪亮声音穿越时空,感动了国家奥委会,也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北京申办成功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民同乐,中国与世界同贺。令人深受鼓舞的是习近平在当晚第一时间致信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代表团,热烈祝贺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他说,你们为申办冬奥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7年,对于中国而言,时间宝贵。作为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一定会手握改革、创新、实干、发展的时代巨笔,写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辉煌。

3. 瘦肉精未远去,监管却一直在路上

何勇海

7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公布了今年5-6月畜禽肉抽检结果,显示抽检的420批次样品中,有11批次不合格。这其中有两批次产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包括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北京森顺恒发商贸有限公司”的前臀尖,以及哈尔滨大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猪里脊肉。北京森顺恒发的涉事猪肉,是在沃尔玛哈尔滨友谊路店检出的。(7月31日《京华时报》)

旨在提高动物瘦肉率的“瘦肉精”,被我们长期食用后有健康风险,往往会出现心慌、气短等不良反应。故农业部早就规定,该类药物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瘦肉精”及其他禁用兽药的“再度现身”,又一次给国内畜禽肉安全监管体系敲响了警钟。

按理说,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超市,对猪肉供应商的选择应该比较严格,会有资质证明等各方面严格的要求。但是,沃尔玛哈尔滨友谊路店还是检出了“瘦肉精”猪肉,让人不由得想问,是相关审核环节未能发现,还是采购及审批环节出现腐败而“放水”?其他小型猪肉销售门店和零售摊贩,又如何让人放心?对相关部门此番检出“瘦肉精”猪肉的事实,有媒体使用了“瘦肉精”卷土重来或死灰复燃等说法。要我看,“瘦肉精”从未远去,更不要说死去。百度一下“瘦肉精”就会发现,检出“瘦肉精”的报道时有所闻,比如“南京卤猪肚检出瘦肉精”、“存瘦肉精”等问题,河北两地区牛羊肉暂停进京销售”,“通州每天流入数千斤私宰注水肉,检出瘦肉精”??这些都是今年六七月间的报道,“瘦肉精”远去了吗?没有,“死”去了吗?更没有。

与“瘦肉精”未远去相反,倒是监管“一直在路上”,致使“瘦肉精”养出的“健美猪”依然屡屡进入流通渠道。即使我们的养猪市场庞大,销售渠道多样,不可能做到“猪猪检测”,但对于像世界零售巨头沃

尔玛这样的大型卖场,难道监管也顾及不到?据媒体调查,给沃尔玛哈尔滨友谊路店供货的北京森顺恒发公司居然仅是两个露天摊位。假如监管部门像媒体这般,认真调查沃尔玛供货商的资质,是不是就能将“瘦肉精”阻挡在卖场之外?

今年6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消费安全有保障。2001年因农药残留、“瘦肉精”等污染导致的食物急性中毒事件611起;到2014年,相应食物中毒事件14起,可以说是大幅度下降。截至2015年,三聚氰胺连续6年监测全部合格;“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已基本清除地下“黑窝点”和生产经营链条??数据固然喜人,但各级监管部门千万别被这些成绩冲昏头脑,要坚持不懈地予以常态化监管,从“瘦肉精”的生产销售,到畜牧饲料的生产和销售,再到养殖场的养殖、屠宰场的加工以及卖场的销售,必须实现全链条监管。尤其是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意在谋求高额收益,那么,就要让违规违法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否则还会不断有人铤而走险。

4. 出现“强制村淘”风波也不失为好事

堂吉伟德

针对网络披露“河南汝州多所学校疑强制教师淘宝购物”一事,汝州市互联网+电子商务管理办公室30日回应称,经多方核实,此事件是由于汝州市临汝镇两所学校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向教师们发放了网传的强制性通知,临汝镇人民政府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立即对此进行了纠正,明确在“村淘”上购物完全自愿。(7月31日《中国新闻网》)

在互联网+的时代,地方政府与知名电商公司合作推出“村淘业务”,不失为具有超前意识的创举,其善意值得肯定。不过,淘与不淘和怎么淘,其间有个基本权利选项问题。这需要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搭建舞台”和“提供契机”,至于基层消费者是否愿意“淘一淘”,凭的是兴趣与爱好,应有免受强制使用的权利。

电子购物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方便性和快捷性已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让其触角得到延升,向交通相对落后,条件并不优越的农村延续,是一种战略性选择,对于农村和农民无疑意义重大。因为“村淘”平台的使用,不仅可以让购物更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也能让销售更具张力,有效解决农村“买难和卖难”的问题。不过,囿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要让这一好事成为实事,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尤其是受传统购物习惯的影响,以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性,让普通农民或者城镇居民使用时髦的电子商务,需要发挥导向作用。因而,让“村淘”平台发挥应有的功能,需要大众购物的参与度作为支撑,也需要让村民们在尝试和使用过程中,体验到其方便快捷性。

不能不说,相关机构的出发点极具善意,并体现出最基本的民生关怀,让一些群体发挥带动作用,不失为一种战术性选择。比如教师作为文化知识较高的群体,若能先行先用,就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购物,也能指导别人使用。不过,由于理解的偏差,倡导和鼓励变成了强制性实施,使得政策在执行中走形变样,并因为强制性而招致相关群体的不满,也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之所以如此,恐怕跟宣传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有很大的关系,从而使得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村淘属于“政府工程”,而不是“民生工程”。于是在执行过程中,有图省事图简单,以便在短期内取得好的成绩。虽然彼此的目的都一样,然而手段的合理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其结果的正当性。何以政策会走形变样,并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恐怕需要相关方面进行反思并进行重视。

好事情要有好思路,新事物要有新办法。好在临汝镇人民政府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进行了纠正,让发酵的舆情得到了平息。不过,透过些次强制淘宝风波,也足以引发相关方面的反思。即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把好事办实,如何在执行过程中不变形走样,需要在对接新事物的基础上,超前思维、未雨绸缪做好一切走势的预判。就现实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把好事“好在何处”讲实讲透,让村民们愿意参与进来,并真正成为项目的主体;另一方面,则要培育骨干和项目带动人,让他们发挥杠杆的作用。政府在定位自身的职责之后,还应具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思维,懂得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好工作。从这一点来说,强制村淘风波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5. “骗保入刑”具有样本意义

汪昌莲

7月30日,东莞市社保局对外透露,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机制,有效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行为,切实保障基金安全完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今后如发生采用非法方式骗取社保待遇或社保基金,属社保欺诈行为,一旦涉及金额达到6000元以上的,将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最高将判无期徒刑。(7月31日《信息时报》)

过去,办着公司、开着轿车、炒着股票的“五保户”,在各地随处可见,成为刺伤公众眼球、损害社会公平的一种“黑色风景”。虽然“骗保”现象饱受诟病,相关部门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清理整顿,但由于没有法律依据,查处的手段偏软,对于骗保者,往往仅是停保、退保了事;如果骗保对象涉及公职人员,顶多再给个批评教育或警告处分,导致骗保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这次东莞将“骗保入刑”,等于常念法律“紧箍咒”,想必骗保现象将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事实上,将“骗保入刑”,本身就是法律的题中之义。2014年4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7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其中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司财物的行为。”比如,如果有人骗了保险公司或企业的钱财,人家立马会报案,司法机关也会以刑法为武器,让诈骗公司财物者“吃不了兜着走”。同样的道理,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是在骗取国家公共资源,其行为性质与骗公司企业没什么区别,因此,骗保者也应该受到刑事追责。

然而,有法可依了,还要依法办事,执法必严。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只在骗保者眼里,就连遵纪守法、老实本分的老百姓,也大都把骗保行为仅仅看做一个道德事件,以道德失范论处,未能打中骗保现象的“七寸”。因此,将“骗保入刑”后,要加大处罚力度,让那些图谋不轨者,不敢再打社会保险金等公共资源的歪主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骗保入刑”尚须监管协同。首先,社保部门应与公安、民政、医院、社区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同时,预防和打击骗保行为,尚需从细节上把关,盯牢社会保险金等公共资源。比如,建立审核基本社会保险金领取资格和条件的规章制度,完善、规范发放办法,推行举报骗保行为的奖励制度,形成社会监督、群防群治的合力;加大对骗保的追收力度,发现骗保后,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及时追回,触犯刑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办,决不能心慈手软。

篇三: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时事集锦(六)

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5年7月号第10辑

【 目录 】

? 1. “腐败版”女儿举报父亲也是父女情深

? 2. 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

? 3. 牙膏纳入化妆品范畴的两点担忧

? 4.对收拥堵费持不同态度何以成了“瞎吵”

? 5. 何妨用“美景危机”警醒旅游文明

? 6.医院遗弃老人不能仅作道德解读

? 7. 离婚率上升中的当事人与旁观者

? 8. 高招“咨询确认书”是个什么鬼?

? 9. “牛奶回扣”是农村教育的“辛酸泪”

? 10. 道德从不是一件零风险的事情

? 11. 请对第二个地球少些盖棺论定式评价

? 12. 打干亲”中的权力江湖

? 13. 托举孩子们创业梦想的翅膀

? 14. 运营商“为电信诈骗担责”具有样本意义

? 15. “空中餐厅”不妨交给市场评判

正文

1. “腐败版”女儿举报父亲也是父女情深

朱永华

昨天上午,有网帖举报怀化市委巡视组副组长滕树旗包养情妇,发帖人自称是腾的女儿,控诉父亲“长期在外吃喝嫖赌、包养情妇、虐待自己”。昨天下午,怀化市纪委称,已对滕树旗作出停职处理,并成立专门调查组(据7月22日《京华时报》)。

今年5月,媒体报道女儿举报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这位女儿因为非常爱自己的父亲,又总担心父亲开车违章打电话造成危险,多次劝说无果后一气之下向交警举报,湖北省高警总队经过调查,证实被举报人和举报人确实是父女关系,其父承认接打电话的违法事实。警方对被举报的父亲依法进行教育处理,对举报交通违法的女儿按照规定进行了奖励。如果说“违章版”女儿举报父亲完全出于“父女情深”,发生在怀化市这起女儿举报父亲的“腐败版”,则需要更深层次的解读。

按照女儿的举报所言,这位身处官位的父亲,不仅在外“吃喝嫖赌、包养情妇”甚至“贪污受贿”,还长期“虐待自己”,之所以进行网络公开举报,显然也属于“被逼无奈”,表面看起来父女之间已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因为这样的举报一旦查实,轻者丢官罢职重者身陷囹圄,而且因为女儿的举报,父亲已经被当地纪检部门做出停职处理,并为此成立专门调查组,即使最后出现例外,没有查出问题,父女之间也已形成难以修补的裂痕,甚至可能就此形同陌路。

但如果就此来理解“腐败版”女儿举报父亲的缘由,未免有些浅薄,父女之间的感情并不是一道简单的

数学题,可以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得出唯一答案,就像“违章版”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一样,看起来是让父亲受到处理,丢了面子,是不孝行为,实际上这正是由于珍惜父女感情,出于保护父亲生命健康安全的一种大孝,该新闻能够成为今年一省的高考作文题,恐怕也是出于多重解读的考虑;“腐败版”女儿举报父亲,看起来是父女之间感情裂变的后果,实际上如果女儿与父亲之间早已没有丝毫父女之情,女儿未必如此“关心”父亲,其实,女儿痛恨的是父亲在外“吃喝嫖赌、包养情妇”,并列出父亲“贪污受贿”这些足以致父亲于“死地”事实来向监管部门举报,从人性角度来说,既是女儿对父亲依然充满感情,也是将自己被“长期虐待”的原因归咎于父亲违反道德伦理和法纪上,寄希望通过对父亲政纪法纪的处理,来挽回一个真实的父亲,从而保护自己作为女儿应当享受的父爱权利,尽管这种代价对于父亲难以承受,但无论于国于民还是对于家庭而言,女儿的这种行为不仅可以理解更值得点赞。

“违章版”女儿举报父亲,让人们看到女儿心系父亲生命安全的父女情深,“腐败版”女儿举报父亲,又何尝不是女儿对父亲的“恨之深、爱之切”,父亲的行为不仅为道德法纪所不容,更由此对女儿“长期虐待”,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闻不问,不但父亲最终可能走上不归路,女儿更会永远失去父亲和父爱,女儿的这一行为看起来很“自私”,但出发点也是在挽救父亲,而且延伸开来说,我们真的希望这样的女儿、儿子越多越好,作为儿女,能够完整享受应有的父爱、母爱永远是第一位的,父母可以把给子女丰富的物质享受作为一种爱,而作为儿女更希望得到父母发至内心的感情呵护,如果父母道德沉沦,甚至为满足个人权势物质欲望不惜违法犯罪,就应当积极举报,让法纪扬善惩恶的同时,又能挽回家庭感情的完整,既是一种明智和理性,也是为社会乃至廉政建设做出一份贡献,更是一种广义上的“大孝”。

2. 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

胡印斌

那些仍然“活跃”在广大农民身边的苍蝇们小心了,接下来就要重点收拾你了!最高检21日表示: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将开展为期2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涉农和扶贫职能部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将成为重点关注目标。 (7月21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

最高检“拍苍蝇”的动员令一经下达,即引发舆论的积极响应。确实,别看这些苍蝇都是不起眼的小官,甚至连小官都算不上,但其贪腐行为的危害却不容低估,有必要及早施以雷霆手段。

农村蝇贪的危害性首先体现在普遍性的泛滥成灾。据披露,这些年来,国家、省市等逐步加大支农扶贫力度,而相应的资金监管却没有跟上,很多时候,资金的安排、使用往往完全交由基层操作,着就使得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一直在高位徘徊,呈易发多发态势。一些省份村“两委”负责人案件超过了整个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半数,有的市县更高达70%—80%。有报道称,仅2009年至2010年期间,海口市石山镇荣堂村民小组和玉库村民小组多位村干部骗村民签字,侵吞了征地补偿款高达1300万。

这种日益泛滥的涉农贪腐现象,不仅导致大量资金被截留、被挪用、被私吞,从而扭曲了中央惠农的政策指向,也在民众中间积累起巨大的民怨。长此以往,不仅农民难以尽快脱贫,还会因为负面的情绪积累而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这一点,从时下的信访困局中亦可见一斑。很多民众之所以选择向上面反映不公不法行为,正是因为基层纾解机制的失灵乃至缺失。

其次,这种危害性还体现在对基层政治生态的破坏上。与那些高官巨蠹离百姓十分遥远不同,民众即便痛恨这些腐败分子,往往也因为缺乏直接的接触,从而很难感同身受。农村苍蝇就在百姓身边,他们的一举

一动、一言一行,百姓都看在眼里,也会因此才对政府有了感知与认识。也因此,老百姓对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有着更深的痛恨。

这种情形或可称为“体感腐败”。也即,这些发生在民众身边的腐败,是民众日常能够看到、想到、触摸到的。这种腐败,不仅直接侵犯民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动摇民众的信任,扭曲中央的精神,进而导致基层政治生态的逐步溃败。可见,对权力末梢的约束与规范,丝毫不比“打老虎”更轻松。

实际上,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惩治腐败,每一只“大老虎”落马,都会让人拍手称快。但同时,不少民众也表达了对基层腐败的严重不满。尽管各级纪检检察机关一直也在致力于惩治农村腐败,但由于涉及范围太广,至少在目前而言,惩治农村蝇贪的速度、力度,还赶不上民众的期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回应民意诉求。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态,要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随着最高检惩治行动的全面展开,相信能够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在斩断伸向农民黑手的同时,还基层一个清明的政治生态。

3. 牙膏纳入化妆品范畴的两点担忧

王传涛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将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并且规定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近年来,随着牙齿保护及保健意识的普及,功能性牙膏大受市场欢迎。但同时也面临着概念炒作的倾向。今年3月份,因构成虚假广告,佳洁士双效炫白牙膏被处罚603万元。(7月22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中,牙膏、牙刷、牙线等用于口腔和牙齿的产品就已经被列入化妆品范畴。但是,当时更多地是在“标识管理”的层面进行的规范。本次修订《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将牙膏明确列入化妆品范畴,将更加明确牙膏等产品的化妆品属性。

首先可以明确,牙膏被明确为化妆品,这是相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体现,对于牙膏的生产与销售,都将进一步提高门槛。一者,化妆品的生产有着更为严格的管理,生产许可、卫生许可都必须要达标;二者,在销售层面,化妆品也被要求必须注明所有的成分,同时不能夸大效用,尤其是“治疗牙周炎”、“修复口腔溃疡”、“预防牙龈萎缩”等宣传用语将被严格禁用。这两点,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都是利好。

不过,因为牙膏本身是一种人人每天都在使用的日用品,将其列入化妆品行列,也容易引发一些质疑。关于价格,关于生产卫生与安全问题,都可能会引来一系列的质疑或担忧。最主要的,公众有以下两点担忧。一是,牙膏被列入化妆品之后,会不会出现价格大涨的情况?众所周知,化妆品的税率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说,化妆品包括17%增值税、30%的消费税,如果形成利润,还包括25%的企业所得税,在一些地方,还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等。一旦列入化妆品范畴,牙膏本身附带的税负也将会大涨,那么,牙膏的价格是不是会进一步提高?现在市场上化妆品的价格出现严重高昂化的趋势,也不得不令人为牙膏价格捏一把汗。

二是,化妆品在安全问题上同样问题丛生,牙膏的安全问题又如何规避?近年来,化妆品铅汞超标的丑闻经常见诸于报端,化妆品在管理层面,并不是没有问题。同时,牙膏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在2013年,

有关检测机构还对市场上六大品牌的牙膏进行了成分检测,发现在国内最畅销的这六大品牌,均含有漂白剂,长期使用有健康隐患。现在问题就来了,解决牙膏的安全问题,并不在于把牙膏归类到哪一种类,而在于政府部门是不是有到位的监管。

牙膏纳入化妆品范畴后,税率增高是很正常的事。笔者认为,相对比安全监管而言,公众或许并不是太在意牙膏中的税负到底上涨了多少,一些大众品牌的牙膏的价格到底是涨了三块还是五块,而是更加在乎我们天天使用的产品的安全问题。而显然,归类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加强权力监管,同时不断提高牙膏国标标准,并与之与世界标准接轨,我国的牙膏才能够让人放心。

4.对收拥堵费持不同态度何以成了“瞎吵”

朱昌俊

22日上午,以“生态智慧、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广州开幕。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长仇保兴在接受采访时称,广州人口比伦敦多出三倍,交通用地仅为总用地的10%-12%,比伦敦更需要用拥堵费来治拥堵。对于大城市治堵问题,仇保兴坦言征收拥堵费是早晚问题。(7月23日《新快报》)

这些年关于要不要收拥堵费,在不同城市,不同时期,都上演了较为激烈的讨论。仇保兴坦言,收拥堵费是早晚的问题。从长远看,这对个别城市来说确具有不小的可能性。但问题是,早晚都要收,并不等于现在就要收。

相较于“早晚要收”的表态,仇保兴此次发言中,最值得的争议的地方其实在于,将拥堵费迟迟未征收的阻力归咎为这是有人在“瞎吵”,是以民粹与情绪,代替理性和常识,让具有远见的管理者承受压力。不难理解,仇保兴所称的“瞎吵”,指的应该是大多数民众在收取拥堵费上表现出来的反对和谨慎态度。但不同意见真的是“瞎吵”吗?暂且不论治堵必然是项综合工程,具体到每个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不同,治理方式也理当各有侧重。单纯从如伦敦收取了拥堵费,来论证我们也应收的依据来看,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譬如相较于国外,我们在交通布局、城市功能的优化上是否已经做到了足够好?收费用途能否保证足够的透明?“拥堵费”会否只会影响到私家车,而对公车缺乏制约?等等,这些“国情”恐怕不能不考虑。再来看看被仇保兴称作先进经验的伦敦在拥堵费实施上的情况。此前在讨论北京是否该收拥堵费之时,就有文章指出,即使在已征收拥堵费的城市,仍存在巨大争议。伦敦从最先提出征收拥堵费到最后“冒险通过实施”,经历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而在效果上,亦有相关研究表明,尽管伦敦刚开始收取拥堵费时车流量有明显减少,但现今已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形成了“越收越堵”的窘况。可见,收费的方式并不必然带来交通拥堵的缓解。若事前缺乏充分论证并兼顾“国情”,一味“效仿”就不啻为一种冒险。

以此而言,对是否收取拥堵费,多一点异议和反对声不仅无错而且是必要的。再说,任何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公众参与讨论,表明不同态度,不过是履行基本权利的一种表现,又何以成了“瞎吵”?“是以民粹与情绪,代替理性和常识”?难道只能有肯定意见?更要看到,正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曾经的一个著名论断,即不要轻易去提加税的建议,因为这种建议最容易被政府吸收。这话或许显得过于绝对,但动辄呼吁以向民众收费,增加民众负担的方式来进行公共治理,本就难逃“懒政”之嫌。

这些年在不少重大公共政策上,都出现了官方与民众意见的“交锋”。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恰恰是一种进步的体现。正因为各方能够参与讨论,表达不同意见,从而能够真正通过博弈来获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政策不至于太过偏离科学与民意的轨道。现在也早已告别了过去那种单纯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拍板来形成公共

政策的时代,这些年社会治理上的进步,应该说也与这种尊重民意和程序的政策制定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关系。

制定公共政策,最怕的恰恰是粗暴的“闭门决策”,而非多元声音的讨论。拥堵费是否要收,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有效的公共讨论和论证后得出结论。而轻易指责不同声音为“瞎吵”,更值得决策者警惕。

5. 何妨用“美景危机”警醒旅游文明

司马童

福建平潭海边又现迷人的“蓝眼泪”,随着海水涌动,仿佛浩瀚星空的瑰丽画面。然而,最近一则“金门船舶润滑油外泄,使得‘蓝眼泪’变‘黑眼泪’”的新闻,让众多市民随之担心:不少人夏天都喜欢去海边度假,除了像这次船舶润滑油外泄之外,游人增加、乱丢垃圾等,会不会使美丽的“蓝眼泪”消失?(7月23日《海峡都市报》)

游人追捧的夜晚海边“蓝眼泪”,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海里微生物在海水搅动下发出的蓝色荧光。所以,有专家便坦言:尽管它被视作了一种“美景”,“蓝眼泪”却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稳定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才属合适。然而,从“蓝眼泪”引出的市民担忧这件事,我则随之想到,用“美景危机”来警醒旅游文明,或是有用且有效一招。

当下,旅游热潮和旅游文明的不尽和谐匹配,显然是一个不争的欠缺与纠结。譬如,诸多景区的沙滩每到旅游旺季时,往往总会出现游人乱丢垃圾的尴尬景况,几乎就像一块文明公德的“牛皮癣”,睹之皱眉,除又不易。不是说各地景区缺少“请勿乱扔垃圾”等的警示标牌,或者说没有安排相应力量来劝阻旅游陋习,而是在某些“习惯性失德”的游客那里,这样的谆谆善诱,一则处罚欠狠不太忌惮,二则老生常谈难长记性了。

不必讳言,游客的文明素质确实有高低。但是,有一点应是相近和相同的,那便是希望其到此一游的地方,风景果然“百闻不如一见”,美景还是“百分之百呈现”。这就启迪我们,对于包括“不要乱丢垃圾”等的文明旅游宣传和劝导,除了常规举措,能不能换种方法,使人自觉自愿地“好自为之”?譬如,对于海边涌动的“蓝眼泪”景观,有关方面或可善意“误导”一下,预先提醒游客,要是不拘小节地在现场乱扔垃圾,就会让“蓝眼泪”失去靓色,甚至来了白来,看不到它的瑰丽美景了。

用“美景危机”警醒旅游文明,这看起来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次优教育和引导,但实话实说,在“硬做”“硬抓”一时能成普遍选择的语境下,“以景护景”的危机式忠告,可能更易使部分游客站于“利己立场”,产生相对自觉与自律的意外实效。毕竟,比起将来或许要靠撞大运来一睹“蓝眼泪”的美景风采,现在尽力管好自身的文明旅游素养,总要显得轻而易举多了。

事实上,除了“蓝眼泪”这样的独特美景,在很多时候,自然景观的“永褒青春”,确凿与游人的文明观光、无害游览密切相关。如今,随着出境、出国游的渐属寻常,很多人也越来越认识到,“外面的世界”为啥很美丽、很精彩,关键的一点,还靠每个人潜移默化、从细从小的爱护与珍惜。由此而论,即便我们暂时“误导”地突出和放大“美景危机”,让一些游客多多顾及旅途之中的文明举止,说到底也瑕不掩瑜,与尽快从整体上助推国人文明旅游的“提质”“增德”,其目标与追求是一致的。

6.医院遗弃老人不能仅作道德解读


2016新闻素材加评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18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