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河西走廊纪录片

时间:2017-02-15 06:08: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编辑[hé xī zǒu láng]

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目 录 1简介

2现状

3范围

? 3.1 由来

? 3.2 景点

? 3.3 地位

? 3.4 民族

? 3.5 地质

4气候

5土壤

? 5.1 农业

? 5.2 矿产

1简介

河西走廊

(19张)

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

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

2现状

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自古就

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靠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溉而“造就”。一旦祁连山出现问题,对于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釜底抽薪。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甘肃的人大代表安国锋和政协委员郝树声,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提出以“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提案,提到作为整个河西走廊“母亲山”的祁连山,最近几年出现了严重的雪线上移、冰川退缩、草原退化、林木减少等现象。

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温家宝总理谈了他惦记甘肃的四件事情:民勤治沙,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祁连山冰川保护,黑河、石羊河沙化盐碱化治理。而这四件事情都与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有关。

在河西走廊东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有合拢趋势,给楔子一样镶嵌其中的民勤绿洲带来巨大压力;在西边,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逼近敦煌。有专家断言,倘若任由形势恶化,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有可能在50年内全面恶化。

河西走廊的生态危机

长约1200公里的河西走廊,处处可见戈壁荒漠。曾经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段,被生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

东西两头,河西走廊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问题。在走廊东部,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因为缺水,民勤湖区已有50万亩天然灌木林枯萎、死亡, 有30万亩农田弃耕,部分已风蚀为沙漠。全县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占94.5%,其生态之严峻,

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在走廊西头,敦煌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6万公顷区域中仅存的11.35万公顷湿地,因水资源匮乏逐年萎缩,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

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

有专家指出,祁连山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充分证明河西走廊生态危机已全面升级,呈现全面围堵的局面,已成为河西走廊发展的最大瓶颈。

由东至西,河西走廊境内分别是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甘肃省气象局的最新资料表明,三大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和永久性雪盖面积的减少,部分地区生态问题激化。

3范围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以及嘉峪关。

由来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河西走廊

篇二:河西走廊与古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与古丝绸之路调研日志 2013年9月和10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自此一段地理通道,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又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数亿年前,欧亚板块因为印度次大陆板块的撞击而缓慢隆起,形成青藏高原。同时,一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弧形山脉隆起,这就是祁连山。在祁连山脉的北麓,自然形成了一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它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原通往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更是东西方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后来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必定要从这里穿过。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侵扰汉朝。汉高祖刘邦率军作战,却险些全军覆灭。为了修养生息,刘邦被迫采取和亲政策,同时每年送给匈奴大批生活物资。但是匈奴带给汉朝的威胁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汉武帝登基后,为了说服被匈奴从河西走廊驱逐的月氏部落联合夹击匈奴,

派张骞出使

西域。在路上遇到匈奴骑兵后,使团被俘了。匈奴人为了从张骞口中套取更多汉朝的情报,并试图说服他为匈奴效力,将他长时间软禁。但他借机离熟悉匈奴日常生活和军队备战,并找机会逃脱匈奴的控制,继续前往西域。

虽然大月氏王拒绝和汉朝联合夹击匈奴,张骞途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数国,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深入了解西域社会。返回长安时,他的见闻及带回的河西走廊地图对汉朝以后对匈作战及经略西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率10万大军与匈奴单于主力对决。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一万骑兵进入河西走廊,急速转战6天,连续扫荡匈奴五个部落。随后霍去病越过匈奴人放牧的焉支山草场,连续急进500公里,斩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残部逃走。霍去病追击到敦煌后收兵回撤。公园121年夏天,汉对匈发动河西之战。霍去病率军绕道匈奴后方,向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部队的侧背发动攻击。匈奴遭到毁灭性打击。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向汉朝投降。

经过几次河西之战,汉朝全线打通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两郡,河西走廊并入中国版图。

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汉朝随即启动了屯垦移民。经历战争之后的士兵化剑为犁,在帮助当地恢复生产的同时使战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保证了一个区域的长期稳定。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西域,汉朝在乌垒城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此时,从武帝开始,经昭帝,宣帝三位皇帝共历六十余年,汉朝倾其国力,锐意进取,军事与外交齐头并进,屯垦与戍边相互支撑,最终开创了汉与西域和平共处的新局面。而河西走廊此后一直扼控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孔道,作为中原向西的外交和政治通道,成为西北边陲重地。

两千年后,通过河西走廊这条通道,保障并形成的汉朝的屯田戍边的国策再一次深刻影响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部署大量的农垦部队。屯垦戍边再一次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叶新中国的国策。历史就这样构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重叠。

今天的我们坐火车行进在河西走廊上,沿路都是土黄色的一片,两边都是山,光秃秃的。偶尔可以看到村庄,这时才可以见到一点绿色,那是人们种的玉米。还会见到一些小麦以及豆类等作物。长久以来,这里的人们就是靠着这样的作物来维持生计。我们问当地人:“为什么不种果树呢?果树不是收益更好一点吗?”他们回答:“不行啊,果树太吸水,这地方太干。”

篇三:河西走廊简介

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 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 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 、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又称甘肃走廊。因在黄河以西故名。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窄各处不等,由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最宽300千米。面积

8.9万平方千米。海拔一般1100~1500米。大部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扇形地上部多由砾石组成,多砂碛、戈壁,很少利用。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质较细,大多为黄土状物质,便于引用河水灌溉,形成绿洲农业区。走廊的河流全属于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内陆水系,51条大小河流汇合为石羊河、弱水(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温约6~11℃。走廊是西伯利亚气流南下 的通道,故冬季达半年之久 。1月均温多在- 8~ - 12℃之间,极端最低温超过-30℃ 。7 月均温多在20~26℃之间,极端最高温高于40℃ 。年降水量30~160毫米 ,而大部地区蒸发量2000~3000毫米,年日照一般在3000小时以上,无霜期约160~230天左右。

绿洲农业发达,是中国大西北的粮棉基地之一。自古是东西交通必经的通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即通过这里。兰新铁路经此。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张掖、金昌、酒泉和嘉峪关。河西走廊深居内陆腹地,自成一个内部体系完整的地理区位。从地缘上看,它处于我国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也是我国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和分界地带。河西走廊内部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但其地貌地形、气候类型等呈现出复杂多样性,这为历史上农耕与游牧民族在这一地区的迁徙往来、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元”提供了得以发生、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优胜的自然条件在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

用。如今,在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繁华的街道和高耸的大楼,处处都彰显着经济的繁荣。而在河西走廊的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却有待提高。在农村,主要是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致浪费了很多资源,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滞后后果,所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在河西走廊农村地区,生产力依然相对落后,村民的住房仍然是土房或是瓦房,随着科技力量的崛起和国家生产水平的提高,新型农村的发展是未来强有力建设的支柱,而未来农村居民

楼的建设将会在新型农村的规划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保问题的有效结合,将是新型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结合国家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的契机,提出一种适合河西地区农民居住的建筑,为新型农村的建设做出一种创新型方案。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坚持把农村住房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县居住窑洞、土坯房和地坑庄子的农户由“十五”末的30%减少到3%,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新型能源的开发。甘肃是风能资源大省,风能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据测算,其理论储量约2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五。走廊西端的酒泉地区是季风的源头。据气象部门最新评估,酒泉地区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在每平方米150瓦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6000多小时,风机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可达2300小时。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诸多挑战的压力下,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风电就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点。这几年风电的迅猛发展,不仅缓解了我国的能源紧张局面,而且推动了节能减排。2010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501亿千瓦时,这相当于节约了175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50万吨。风电虽然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新能源,但是作为新能源,

风电与火电甚至核电等传统能源比,在技术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河西地区新型农村的居民楼建设完全可以利用风能发电来代替日常用电,不仅利用了自然的力量,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更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虽然现在技术还有些不成熟,但是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也许未来某一天真的会实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和资源,调整能源结构,实施新的能源战略,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做到使用的能源既不匮乏又能很好的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政府已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新能源之一的气候资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合理的开发利用它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效应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许多国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这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吗,我国对气候资源也十分重视,使潜在的气候资源逐步转变为能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其经济价值、环保价值和生态价值。

位于甘肃省甘州区的中南村,依然要靠生炉子取暖来度过寒冬,这正是在农村处处可见的家家户户的烟筒排放着黑色的烟雾,使得半空中被黑色气体所缭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严重的破坏了空气系统。造成农村居民取暖能源消耗量大的原因农村建筑无保温措施,能耗高,农村住宅建筑平均单位面积

煤耗33.5Kg标煤,约为城市建筑能耗的2~3倍。近年来,农村地区不能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反而破坏了自然资源,给一些地区照成了严重的影响,泥石流、山体滑坡、洪灾等等都是近年来破坏经济发展的主要杀手。在河西走廊地区,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一旦成功的利用的这份资源,未来河西走廊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辽阔的。

气候资源主要指大气中的光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和风能等资源。 气候资源既可以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光照、降水、热量等对于农业生产就属于典型的天然资源,也可以作为生产能量的物质,如太阳能、风能。 气候资源还具有四大显著特性:可再生性、清洁性、利用便捷性、总量巨大性。 气候资源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由于其潜在的价值,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环保效益,人类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即作为能源与物质的直接利用。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供热及作为机械动力、利用空气制氧、制氮等;二是间接利用,利用绿色植物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固定太阳能,生产有机物质等。近年来,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开发气候资源作为未来一种替代能源已为世界各国所共识。 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利用发展极为迅猛。尤其是在风电方面,2002年,,全球风力发电量已增加到3203.7万KW。

光能资源主要指来自于太阳的辐射和日照时数。河西走廊海


河西走廊纪录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94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