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华创伤骨科

时间:2017-01-21 07:17:4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骨科年鉴之膝关节周围损伤

Segond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外科治疗 [中华创伤杂志,2012,28(8):726] 为探讨Segond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e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致伤机制、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王琪等选择了2008年1月一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Segond骨折合并ACL损伤的患者,关节镜下均可见ACL断裂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断裂,1例还合并外侧副韧带(1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断裂、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均行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ACL重建、内侧副韧带修补术。1例同时行LCL重建术,3例行半月板缝合术,4例行半月板成形术。6例Segond骨折块较大,分别以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3例骨折块较小,以1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 平均随访l2个月。Lysholm术后评分平均为59分,疗效均满意。 认为Segond骨折常伴有ACL损伤,前者对后者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在重建ACL的同时,对于Segond骨折块较大者应予复位、固定,对于合并的损伤,也应同期手术治疗。

述评 Segond骨折在临床上对于合并的ACL、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的提示作用可能远比其骨折本身的意义重大。对于骨折合并上述损伤的病例中,如果对膝关节稳定性造成影响,也需要及时给与相应治疗。总之,对于Segond骨折首先应想到其提示作用,及时发现合并的膝关节内外结构损伤,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骨折本身的治疗,也应根据情况采取积极措施,以加强膝关节屈曲位的外旋稳定性。

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下肢缺损创面并重建伸膝功能五例 [中华烧伤杂志,2012,28(1):76]魏盼杰等于2007年2月一2O10年3月共收治5例下肢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伸膝功能丧失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52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热压伤1例、车祸伤2例、井下压砸伤2例。创伤情况:皮肤软组织缺失伴髌韧带及股四头肌部分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伴股四头肌大部分缺损2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8 cm X16 cm ~28 cm ×l9 Cm。采用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的办法修复下肢缺损创面并重建伸膝功能,术后随访1-4年,外观满意,膝关节屈伸及行走基本正常,肌力与健侧无明显差异,供区未见功能障碍。

述评 伸膝功能由股四头肌、膝关节和髌韧带等共同完成,是下肢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肢严重创伤后,往往造成皮肤、肌肉、神经等复合组织缺损。而本组病例切取健侧股前外侧肌复合组织瓣移植重建患肢伸膝功能,对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问棘骨折[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199]为探讨关节镜下应用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问棘骨折的临床效果。高宏梁等自2006年7月一2009年7月,对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18例进行关节镜下复位,使用不可吸收关节尼龙缝线(以下简称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获5~18个月随访(平均、l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骨折移位、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认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述评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能减少并发症,并有助于诊断并治疗合并损伤,缝线固定技术使骨折复位和固定可靠,结合早期膝关节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可靠,是一种治疗胫骨棘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节镜下微创胫骨内固定钢板取出1 2例 [广东医学,2011,32(24),2012,:3253]

为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内固定铜板取出术的临床应用。吴春辉等对12例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 后骨性愈合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于原切口或上下作3~5个长约1~2 tin小切口取出内固定钢板。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血管及神经损伤,无小腿骨筋膜室高压综合征。术后可早期活动及出院。认为关节镜下微创胫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可以为内固定钢板取出提供一种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的术式。

述评 关节镜下微创胫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可以为内固定钢板取出提供一种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的术式。但要求术者必须有丰富的关节镜手术经验,熟练操作,才能达到切口小,减轻二次创伤反应及患者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达到微创外科的要求。

可拆分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2):156] 为探讨可拆分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孔祥颖等自2008年5月~2011年3月。采用可拆分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22例并随访。结果 随访3~48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聚髌器无断裂及脱落,无并发症发生。根据Insall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45%。认为可拆分式聚髌器在治疗髌骨骨折中,内固定效果可靠,符合张力带原则,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手术方法简单,是髌骨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述评 近年来,记忆合金聚髌器的优点被广大医生所肯定,可拆分式聚髌器除了具备记忆合金聚髌器的优点外,还具有许多本身的优点,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髌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复合张力带原则,材质上比记忆合金聚髌器更坚固,术中剥离组织少,可重复使用等,为治疗髌骨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可控加压骑缝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2),:1189]为可控加压骑缝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0年8月采用可控加压骑缝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0例中获得完整随访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或骨折不愈合2例。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21例患者随访5~26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为120.0。,5个月时为138.5。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 认为应用可控加压骑缝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述评 可控加压骑缝钉呈“门”形,两侧钉脚带有钩刺,连接两个钉脚的中间部分有一个扁菱形的孔。它既可以固定较大骨块,也可以固定较小甚至粉碎骨块,是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一个良好的办法,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克氏针张力带在髌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应用 [江苏医药,2011,37(2O):2446]为探讨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疗效。韩雪昆等回顾性分析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横行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5例,单纯下极骨折3例。术后随访8~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5个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折断等。按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l1例,良3例。认为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再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述评 钢丝及克氏针并用构成张力带,以克氏针为支点配合张力带钢丝,可以对抗髌前强大分离应力,借助钢丝产生的弯矩转化为有利于骨愈合的压缩力,促使并保持关节面的解

剖位,同时压缩力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且固定坚强牢靠,为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当然,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无论在治疗新鲜髌骨骨折或者髌骨骨不连中都是极好的内固定物,适当辅助克氏针、钢丝等内固定物几乎可用于治疗任何类型髌骨骨折,在临床使用中,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容易出现型号选择困难,与髌骨表面贴服性差,易隆起等问题,术中配合使用冰水、热水,操作简单,二期骨折愈合后配合冰水可轻易取出,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膝内侧隐血管为蒂的胫骨中上段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髁上骨不连[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6):502]孙振中等报道了膝内侧隐血管为蒂的胫骨中、上段骨膜瓣修复股骨髁上骨不连的疗效和方法。 对于7例股骨倒打髓内钉及2例解剖钢板螺钉、2例DCS内固定的股骨髁上骨折手术后并发骨不连病例,保留原内固定采用同侧膝内侧隐血管为蒂的胫骨中上段内侧骨膜瓣移位包绕修复骨不连部。其中3例同时携带部分胫骨嵌入骨缺损部。 结果 1 1例骨不连2~4个月骨性愈合,平均3个月,术后膝关节伸0。一屈120。~135。 认为膝内侧隐血管为蒂的胫骨骨膜瓣解剖恒定,血运可靠,切取方便,成骨效果好,是修复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且由于不必重新内固定故治疗费用低廉。

述评 以膝降血管、隐血管为血管蒂的胫骨中、上段内侧骨膜瓣血管恒定,解剖方便,切取面积大,血管蒂较长,血供可靠,骨膜瓣可很快与骨折端愈合并为局部提供血运,保证骨折端局部有充分骨膜成骨,若骨不连间隙大于3~5 mm,可用带上血运胫骨填充保证骨愈合,此方法不需要吻合血管,原有的内固定不必取出并重新内固定以及植骨,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经济负担,且本术式不打开关节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功能恢复,骨愈合率高,若以膝降血管为蒂最高可以转位修复至股骨中段骨不连,但患者膝内侧及小腿部残留一较长瘢痕。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开链与闭链康复运动的选择[中华骨科杂志,2012,32(2):128]为比较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的效果,为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张静等将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异体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十字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开链运动康复方案(30例)和闭链运动康复方案(30例)。两组术前Lysholm 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

(International Knee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KT一1000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单足跳测试及KT一1000值。术后3个月两组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单足跳测试、KT一1000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闭链运动组优于开链运动组。术后6个月两组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单足跳测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T一1000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闭链运动组优于开链运动组。认为闭链运动较开链运动能更好地保护重建韧带,更有利于本体感觉及肌肉力量的恢复。

述评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在肌力、关节活动度恢复方面最终均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但闭链运动较开链运动恢复得更早。闭链运动更有利于保护重建韧带及本体感觉恢复,防止术后再损伤。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患者肌力可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只能说明开链、闭链运动训练对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双带线锚钉治疗髌腱断裂[江苏医药,2011,37(20):2443]为探索双带线

锚钉治疗髌腱断裂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刘旭东等采用两枚带线锚钉治疗髌腱断裂患者7例,其中急性断裂5例,陈旧断裂2例。结果7例患者随访19~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评价参照Lysholm评分标准:优7例。认为采用两枚带线锚钉治疗髌腱断裂,具有方法简单,修复可靠,可早期行走及康复训练等优点。

述评髌腱血运丰富,急性损伤手术修复后易于愈合。陈旧损伤修复后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故一经诊断即应手术以恢复其连续性。髌腱的修复要求腱性组织吻合可靠和撕脱止点固定确切,更要求对修复后髌腱进行可靠的减张保护,以避免髌腱修复部位的过度牵拉。施乐辉(Smith& nephew)带线锚钉进行髌腱撕脱止点固定时发现其锚钉线剩余较长。经测量其单股抗拉强度可达6 kg以上,多股使用,完全可以达到2 mm减张钢丝的强度,可满足髌腱减张要求,所以设计应用锚钉线进行减张。

保留胫骨残端及Transfix固定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6):468] 为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及Transfix固定近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技术与方法,孙磊等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9例ACL损伤患者,其中26例经关节镜证实ACL断裂,近残留部分或少许胫骨残端。主要症状为膝关节不稳。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4股腘绳肌腱单束移植物及Transfix固定近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患者术后早期均无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认为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及Transfix固定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有利于移植腱的生物愈合,骨隧道定位更接近解剖位,临床疗效可靠。

述评 ACL重建移植物能否永久替代原有ACL功能,取决于移植物与受区组织的生物愈合,并最终被受区组织“爬行替代”塑形成为类似原始ACL并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构。有研究H刮表明,ACL断裂后其残端仍有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内部细胞仍有旺盛的增殖能力,是“爬行替代”重建ACL移植物有益的细胞、神经和血管来源。此外,残端的存在有利于封闭骨隧道内口,减少滑液渗入骨隧道,促进移植物与宿主的腱。骨愈合。因此,ACL重建也应像骨折复位内固定一样遵循生物学原则,要特别注意保护局部原有的组织血供和神经支配,各种类型的ACL残端均有保留价值,ACL重建术中应尽量减少对关节内的扰动。

结合介入治疗腘动脉损伤[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2):1919]为探讨结合介入治疗腘动脉损伤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沈金虎等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腘动脉损伤患者23例。经临床检查和介入血管造影全部病例均获得明确诊断,及时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通过介入导管进行溶栓、抗凝治疗。修复全部血管均通常。认为结合介入能早期明确腘动脉损伤情况,动态观察吻合血管的通畅性,有效降低了血管痉挛和再栓塞的几率,对治疗腘动脉损伤有重要价值。

述评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胭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这与胭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关。胭动脉紧贴股骨胭面和胫骨平台后缘的唇状突起,与腰静脉一起被包绕在同一个结缔组织鞘内。而胭动脉的侧支犹似固定线使胭动脉环抱膝关节,位置较为固定,因此,膝部周围损伤特别是高能量创伤易并发胭动脉损伤。

篇二:新建 M国内骨科杂志影响因子

200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医学期刊影响因子 中华骨科杂志 1.478

3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0.917

17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12

61 中华创伤杂志 0.765

72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0.719

79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0.681

81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0.67

106 中华手外科杂志 0.609

16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0.483

122 临床骨科杂志 0.576

388 脊柱外科杂志 0.248

406 中国骨伤 0.23

461 实用骨科杂志 0.178

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医学期刊影响因子 排名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64 中华骨科杂志 1.347

80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227

8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174

164 中华创伤杂志 0.935

252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0.758

30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0.698

314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0.682

325 中华手外科杂志 0.667

36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0.627

638 临床骨科杂志 0.455

881 脊柱外科杂志 0.369

1158 创伤外科杂志 0.282

1247 中国骨伤 0.258

1329 中国骨肿瘤骨病 0.232

1358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0.226

1318 实用骨科杂志 0.235

篇三: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02-28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平台是重要的负荷结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各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处理不当易于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织坏死、感染、骨不连、关节畸形、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站立、行走功能。

日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为规范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创伤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胫骨平台骨折,特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基于多中心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术前评估、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编写了“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提出胫骨骨平台骨折规范合理的诊疗建议。

一、流行病学特点与致伤机制

流行病学特点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在老年人骨折中约占8%。胫骨平台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以40~50岁患者居多,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占72.9%和27.1%,男女比为3:1。致伤原因中,交通伤最多,占46.7%,压砸伤和高处坠落伤分别占31.1%和18.7%;单髁骨折约占60%,由于膝关节存在7。生理外翻角,损伤机制义以外侧暴力常见,因此累及外侧平台的骨折约占90%,双髁骨折约占30%~35%。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57%)和前交叉韧带损伤(25%),后交叉韧带(5%)、外侧副韧带(3%)以及内侧副韧带损伤(5%)则相对少见。

损伤机制

胫骨平台骨折常由内、外翻暴力、轴向暴力或内、外翻暴力合并轴向暴力引起,骨折形态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通过骨折块的大小及其移位方向和程度,可大致判断损伤暴力的大小及方向。膝关节伸直时受到单纯外翻暴力可导致外侧平台骨折,受到内翻暴力时可致内侧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或半屈曲时受到轴向应力,常导致平台后侧冠状面骨折;屈曲90度时后侧常呈压缩骨折,屈曲30度与60度时后侧常为劈裂骨折。膝关节屈曲时,垂直暴力合并外翻应力可致胫骨平台外侧和后侧骨折、合并内翻应力会导致平台内侧和后侧骨折,应力进一步增加可致双髁骨折。另一种较少的损伤机制是小腿在瞬间同定的情况下膝关节过伸,导致胫骨内外侧平台前方压缩为主的骨折,可累及平台后侧。暴力损伤可同时累及周围软组织,出现软组织肿胀。

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Ⅵ型)通常累及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形态更为复杂。单纯内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的损伤常较单纯外侧胫

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往往伴有外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甚或出现膝关节脱位、胭动脉和神经损伤等合并损伤。

二、临床诊断

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局部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伤情,明确诊断 病史

明确损伤瞬间暴力方向和强度、受伤部位和受伤时体位有助于判断有无合并伤和骨折损伤机制。

临床表现

①全身表现:单纯胫骨平台骨折很少引起休克和发热。严重的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其他部位骨折或重要脏器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时口J-以出现高热。

②局部表现和查体:胫骨平台骨折局部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肿胀严重时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下瘀斑;骨折移位明显或合并韧带损伤时可产生畸形和异常活动;合并血管损伤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合并神经损伤时,可出现感觉缺失或部分缺失、运动功能障碍;筋膜间间隔综合征早期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和被动牵拉痛。

影像学检查

X线应作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患侧膝关节和胫骨正位片、侧位片,必要时宜加做双斜位片。当X线检查不能明确关节面塌陷和骨折块移位程度时,应行CT检查。怀疑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时宜行MRI检查。但目前对于新鲜骨折是否需要常规进行MRI检查尚未达成共识。对疑似腘动脉损伤难以确诊时,可视情况加做CT血管造影或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

三、临床分型

分型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常用分型标准为Schatzker分型、AO分型、Hohl-Moore分型以及基于CT影像学的三柱分型等。①基于X线片的Schatzker分型最常用.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I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压缩骨折(Ⅱ型)、单纯外侧平台中央压缩骨折(Ⅲ型)、内侧平台骨折(Ⅳ型)、双髁骨折(V型)、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Ⅵ型)。②基于CT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取CT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3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日前尚无一种分型能准确涵盖所有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加用CT检查可提高

Schatzker分型及AO分型的可信度。Schatzker分型的观察者内可信度和观察者问可信度均高于AO分型和Hohl-Moore分型;三柱分型的观察者间可信度要高于Schatzker分型。

四、临床治疗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为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3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骨牵引针道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畸形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优先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及关节的稳定性,牢固固定骨折并允许早期进行无痛膝关节运动及患肢活动。其远期治疗目标为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创伤性关节炎。

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3 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50度、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软组织损伤评估

应同时对患肢软组织损伤进行评估。闭合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时宜采用Tscherne分型;开放性骨折宜采用GusLilo-Anderson分型。

手术时机

手术时机选择是决定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建立损伤控制骨科的理念。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为软组织恢复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当骨折、脱位对皮肤产生压迫时应急诊行复位,最大程度地降低软组织张力,择期行确定性治疗;对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存在筋膜问隔综合征的患者应行急诊手术治疗。

麻醉与手术体位

可采用腰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常选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或漂浮体位进行手术。

手术入路

依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合并伤等伤情选择手术入路。临床多采用前外侧人路、后内侧人路、后外侧或后侧入路及联合人路。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i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内固定治疗

目前多采用拉力螺钉、普通解剖钢板、锁钉钢板等方法对骨折进行固定。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对于采用小切口可以实现满意复位及崮定的骨折,可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固定。目前临床上常根据Schalzker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SchatzkerI型骨折推荐使用小切口,2~3枚直径为6.5或7.0mm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

SchatzkerⅡ型骨折推荐采用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使用多枚螺钉支撑塌陷的关节面‘27J。若骨折块完整且骨质较好,也可使用多枚拉力螺钉崮定。

SchalzkerⅢ型骨折推荐通过皮质骨开窗或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入松质骨或骨替代物后钢板螺钉固定。

SchatzkerⅣ型骨折推荐经内侧或后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若骨折非粉碎,宜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固定;不推荐单独使用螺钉固定。若关节脱位、关节面塌陷或骨折累及髁问,外侧半月板嵌入骨折间隙影响骨折复位时,应切开显露关节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必要时增加外侧辅助切口。

SchatzkerV型骨折若存在并发症和严重软组织损伤,应首先处理血管、神经损伤,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待条件允许时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当内侧平台粉碎程度较轻且骨折块间骨皮质对合良好时,可采用前外侧单切口锁定钢板同定双髁骨折,同时使用拉力螺钉加压骨折块。若使用非锁定钢板固定双髁骨折时,则应于内侧使用钢板或用外固定支架支撑胫骨内侧平台。若内外侧胫骨平台均为粉碎性骨折,可根据损伤机制,而暴力较重一侧使用主力支撑钢板固定,而另一侧复位、使用辅助钢板固定。

SchatzkerⅥ型骨折的软组织损伤通常比较严重,应予优先处理,早期行外固定治疗,给软组织恢复创造条件,待肿胀消退、出现皮纹征时行二期切开复位折;采用常规内固定难以稳定的骨折,亦需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符合前述适应证情况下,外固定大多作为临时同定使用,在使用外同定支架能够为骨折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时,亦可作为确切性治疗方法。做临时固定使用时,多采用跨关节固定;作为确定性治疗时,多采用不跨关节固定。其中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适用于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V、Ⅵ型,AO/OTA C3型),尤其是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者。

植骨

应对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骨折进行植骨。可选择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合成骨进行植骨。自体骨移植通常作为首选,常取自髂嵴;同种异体骨可有效成骨,

但存在骨替代缓慢、排异反应和传染疾病等弊端;人工合成骨(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等)亦可有效成骨,但同样存在骨替代缓慢之不足。

关节镜辅助治疗

适用于Schatzker I~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能够直视下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同时处理关节内损伤。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因骨骼粉碎严重日.复杂,关节镜下手术困难,不推荐使用。

合并损伤与处理

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如伴有半月板损伤,一期修复或保守治疗,但不推荐切除半月板;对于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推荐行一期内同定治疗;若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则应视膝关节稳定情况而定,可行二期关节镜下重建;若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影响膝关节稳定,则推荐一期处理。

并发症与处理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感染、畸形愈合、不愈合、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高能量损伤、双髁骨折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如发生术后感染,应彻底清创、通畅引流,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需要移除内置物。对于部位深在、感染严重者,推荐使用负压引流装置。

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原则为纠正下肢力线、恢复关节面平整性、改善股胫关节的生物力学关系。术前应通过X线和CT检查,明确膝关节内外翻和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程度。对于膝内外翻严重者,可行胫骨近端截骨矫正、钢板内固定或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者,应将塌陷的关节面及其相连的部分骨质一起截骨后将关节面抬起,下方允分植骨后使用钢板固定。已发生严重创伤性关节炎者可行伞膝关节置换术。

五、围手术期处理与术后康复

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应抬高患肢体,密切观察伤口肿胀渗出情况和肢体远端血供、感觉及运动情况。糖尿病患者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降低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者筋膜切开后,需待肿胀消退后予以闭合伤口。开放性骨折患者推荐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医院耐药菌情况选择第1、2代头孢类抗生素。对于闭合性骨折,推荐使用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从术前th开始持续使用24h。术后止痛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措施可参照《骨科常见疼痛处理的专家建议》、《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实施。

功能锻炼

骨折崮定稳定时推荐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推荐在膝关节铰链式康复支具保护下活动,根据


中华创伤骨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38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