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包扶贫困村

时间:2017-01-16 07:36:5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3-12-19 14:59:53

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作为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的xx市xx区xx镇xx村今年继续被确定为自治区安监局的帮扶对象。受党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区安监局领导的信任,我于今年3月底到xx镇xx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为确保各项帮扶目标的实现,一到任以后在xx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环境,扎实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实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饮水、村屯道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和xx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了解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xx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积极谋划定点扶贫工作新举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南部,面积xxx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集合村相连,南与那银村接壤,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全村辖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户、百苗、平利、六烟、那华、那马等11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652户2745人,其中瑶族6个自然屯,瑶族人口14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1%,均为农业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14户,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总面积2.2万亩,耕地4031亩,其中水田1201亩,旱地2830亩;有经济林面积6000亩,其中油茶成林面积3000亩、八角800亩,杉树成林面积10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1000亩。农作物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3个,小型茶油加工厂8家。村属地界内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去年开始有区直单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驻村。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xx村人均纯收入xxxx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2011年全村进厂原料蔗约9100吨。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800多头,耕牛90多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15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6户,大小运输车6台(含1台客运车);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xx或附近地区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xx村在那户屯设有一个村中心小学和在六合屯的一个教学点(仅一年级),全村一至五年级在校生199人,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xx镇中心小学完成6年级教育,并在xx镇第一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304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内各有一民办幼儿园,入园入托人数分别为30人和18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605人,参合率达到97%;2011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1321人,参保率75%。全村60岁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养老金。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部综合楼是集学习文化、教育培训、办公接待、医疗卫生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建于六烟屯,处于xx至xx镇公路路边,为一栋两层建筑面积为160m2的砖混结构建筑,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室、培训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室、会议厅等,卫生医疗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条13.2公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进一步是屯内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烟、那幸屯的屯内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xx至xx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础实施以及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盘山公路已开通并铺上砂石,新建桥梁一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其余村屯道路无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为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设施还相当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条12公里,灌溉面积1200亩,主要水源来自平禄水库,只有1条4公里水利渠道达到“三面光”标准;其余包括那母、百秀、六烟、那马、六合、那华等屯的水渠还是许多年前依田埂开挖的水沟,日积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讯设施不完善。全村11个自然屯均通电、通电话、有手机信号网络覆盖,约三分之二的农户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但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停电和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有较好的控制。

(七)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副支部书记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员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会 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员3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经济能人,能吃苦耐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的能力。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49人,其中有女党员 16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xx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都在温饱线下徘徊,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少数村屯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等、靠、要”

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建设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各村屯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户排水(污)沟独立不联通,有的家户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那母、百秀、那幸、那户、平利、那华、那马的通屯道路亟待加固路基,维护修缮。这些通屯道路均为泥石路,多为依山而绕行,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在2-3米,严重影响了村民及村小学1400多人的出行。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该村的水源较少,下辖的那马、平利、那母、六合、那户等五屯的人畜饮水设施还很薄弱,现引水水源不够稳定,枯水期间的人畜饮水均出现断供或不能自给情况。给这5个屯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三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xx村的灌溉水源欠缺,那母水利渠道(主道2条共3公里)、六合水利渠道(主道1条2公里)、平利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那马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均需维修,其中那母屯的水稻面积为91亩,那母灌溉水利渠道所经之处均为大面积水稻田,水田集中度、灌溉利用率均为全村最高,然而多年的失修失护使河道堆积了较厚的淤泥,急需清理修缮。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4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木瓦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五是,六合屯教学点的基础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待完善。该教学点设在屯边的山丘上,途径一条泥泞湿滑的土坡台阶,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办公兼休息室,虽在2011年经过当地政府努力,为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接入电力线路,安装了照明灯具、门窗扇叶等,增加课桌椅。但该教学点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没有卫生间,也没有任何的文体活动场所器材和设施,教室内墙也未粉刷,严重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遇炎热、寒冷天气时,小孩难以安心听课学习;遇大风、大雨天气时,只能停课放假回家。

(四)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经济作物退化严重。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有一定的难度。xx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为主,辅以种植油茶、八角、杉树,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无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收;由于甘蔗、水稻、八角、油茶已成规模种植,短期改变种植方向存在一定的难度。

2.八角、油茶果退化严重,缺乏技术指导。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八角种植面积共800亩,12年的适龄八角树单产仅75kg/亩;油茶果种植面积共3000亩,单产仅100kg/亩,远低于平均产量。为此,也曾请过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但未能予以解决。

3.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生猪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禽解决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束缚。前些年,有的农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项目,因受市场波动影响,现在存栏数已经很少,

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

(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360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初步统计,全村党员共49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24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3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村部办公楼受2010年“6.28”洪水灾害影响,墙面出现了3条宽 2mm的纹裂,雨天楼顶板漏水较大,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电源线路老化等现象。经积极向上级争取,目前村部改造项目已进入征地测量的收尾阶段。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强宣传发动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熟悉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已的事,是让农民群众确确实实得到实惠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xx村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然后按规划分期分批逐步推进实施。建议首先应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认真编制好“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村民住宅与道路、人畜饮水、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关系,为农村居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然后要确保村庄建设规划得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历史建筑要逐年“消化”。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xx村的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建议按照“农民出一点、财政拿一点、社会筹一点、包村单位和有关部门帮一点”的思路,构建起“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赞助”的投入机制。抓住国家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大力支持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尽快建立高速通道,泽福人民。在实施整村推进中,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山区行路、饮水、农田水利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切实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1.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

①跟踪落实“百秀通屯及屯内道路硬化工程” 的项目及工程施工建设。根据道路现有路况,部分修缮、加固路基后,拟水泥硬化1100米道路(含屯内硬化道路),宽度1-4米,供会车停让。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30万元。该项目已列入今年xx区“一事一议”项目当中,仍需进一步跟踪落实,力争在今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②做好硬化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项目立项实施工作。根据道路现有路况,开挖护路水沟,从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约600米)水泥硬化,路面宽度3米,新建5个驻车点,供会车停让,其路基另需少部分加固维护。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22.5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争取交通部门、扶贫、民委、教育、糖办以及社会赞助给予协调解决,力争在2012年底前解决那户、百秀、那幸、百拿、六合5个自然屯及村属小学近1400多人出行交通严重受阻的问题。

2.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①跟踪落实“那马、那母屯人畜饮水工程”的项目及工程施工建设。该项目去年已列入xx区扶贫办帮扶项目当中,管道及其配套设施基本落实,但仍需进一步跟踪落实工程施工建设相关事宜,力争在今年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②那母、百拿、那马、那户等4个屯的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应采取“一事一议”、扶贫、部门支持和企业赞助的方式,逐年予以解决。彻底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3.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政治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xx区作为第一名列入自治区向国家水利部推荐为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水利部审批后,每年将获得2000万元的补助,三年将获得6000万元,给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维修提供了资金保障,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因此,我们要配合村委做好那母“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建设、六合水利渠道、平利水利渠道、那马水利渠道的维修项目立项工作。尤其是那母屯水利渠道,要及时清理渠道淤泥,并在原有渠道基础上,修建长3公里、宽0.5米,深0.5米 的“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彻底解决那母屯大面积水稻田灌溉。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32万元。

(四)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大力发展甘蔗生产。xx村甘蔗种植已成规模种植,从播种到收购已经形成一条完整

篇二:生活村贫困村帮扶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丰乐镇生活村委会

(2014年11月18日)

按照市、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市民政局作为丰乐镇生活村贫困村抱扶部门,对生活村给予了极大的关切,现将生活村的整体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总体规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丰乐镇生活村位于丰乐镇辖区的西南部,该行政村由原生活村与丰元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27.9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屯,总户数943户,人口3856人,劳动力2080人,年均外出务工人员1217人。耕地面积24410亩,林地面积1122亩,草原占地面积近万亩;2013人均收入实现8410元。生活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有农民党员50名。 近几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村民素质不断提升,以经纪人为主的商贸领域不断扩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村拥有农田抗旱井42眼。通村红砖路达15.5公里。自来水入户325户。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00平方米,完善村卫生所一处。

二、贫困原因

生活村地处丰乐镇西南,耕地土质贫瘠,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商贸业等。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生活村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一是通村路建设

缓慢,农副产品运输不畅,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习惯于靠天吃饭,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三是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高新种植技术能力不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迟缓。四是没有充分利用地源优势,依托草原发展奶牛、种鹅养殖孵化,近年来种鹅养殖孵化效益显著,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三、发展规划

按照上级关于加快贫困村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生活村的实际,重点规划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发展规模经营为重点,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一是充分发挥农民种植大蒜套种白菜优势,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力度,扶持种植大户扩大家庭农场发展规模;二是依托张申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优势,引导卜家园子屯、师家屯、杨太窝棚屯等周边农民入住生猪生态养殖园区,从事生猪生态养殖;三是拟在哈达张屯投资100万元,扶持建设年存栏4000只种鹅,年孵化15万只鹅雏的养殖孵化场一个,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多渠道发展规模经营,带动扶持全村80%以上的困难户发展经济,扩大致富渠道,尽早脱贫。

2、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确保民生工程惠及群众。一是通过扶贫部门的扶持和帮助,投资50万元,完善卜家园子屯、卢家园子屯两眼自来水井的后期电力配套工

程,新打坑鱼屯、衣家屯、杨太窝棚屯三眼自来水井,以及电力配套和入户安装工程的建设。二是投资60万元,铺装衣家屯屯内路500米、宫家屯至大草房屯屯内路2000米的铺装工程,彻底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3、以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倡导社会风气转变。一是在村委会前建设1000平方米一处,绿化苗木、花木300株,协调有关部门安装健身体育器材等文体设施建设。二是完善村级图书文化室建设,新增科技、文化、网路、技能等方面书籍,以此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加大杨太窝棚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立环境治理标杆屯,修建主街排水沟800延长米,绿化丁香苗木400株,粉刷主街两侧围墙1200平方米,确保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带动全村社会风气发生转变。

篇三:对贫困村扶贫帮扶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对贫困村扶贫帮扶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以xxx县xxx镇xxx村为例

根据《xxx市“挂包帮”活动联席会议关于组织全市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听民声、解民难、促民富”联村帮户活动的通知》〔2013〕34号和xxx市“挂包帮”活动联席会议《关于组织全市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听民声、解民难、促民富”联村帮户活动的通知》(南联〔2013〕1号)精神,近半年来,xxx市xxx局党组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在xxx县xxx镇xxx村积极开展 “三民”活动,通过这几个月来的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与当地村干部和群众交心谈心,在摸清村情、吃透民情的基础上,村民对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要求也非常迫切,群众对扶贫帮扶工作是这样描述的:“欠的是资金实力,少的是方法思路,缺的是信息技术,愁的是产品销路,急的是支撑项目,盼的是干部服务”,因此本文就如何开展扶贫帮扶工作谈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调查基本情况

1.村基本情况

xxx县xxx镇xxx村位于xxx县西南部,平均海拔384米,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区浅丘地貌,距xxx镇政府2.6公里,距县城20公里,进村道路为土路。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共8个社,206户,862人,其中劳动力423人,外出务工人员达325人,常年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仅98人。全村共有党员24名,特困

低保户53户,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全村有耕地65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林地有850亩,其中退耕还林地100亩,主要以柏木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和农作物种植为主,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500元。

2.贫困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覆盖全部的低保特困户,共53户,144人,贫困人口占村总人口的16.7%。其中特困户16户、低保户37户。调查对象中文化程度有4户户主为文盲,有39户户主为小学,10户户主为初中;7—15岁适龄人口为7人,其中:13—15岁的有3人,入学率为100%。外出务工24人,其中:省内6人,省外18人。53户农户中子女就读小学有4户4人,子女就读初中的有5户5人,无子女就读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和读大学(含大专)的。53户农户共有承包耕地126.4亩,其中:水田68.1亩,旱地51.8亩,弃耕土地6.5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2013年53户农户共生产粮食27930公斤,其中:玉米10230公斤,水稻17700公斤,人均生产粮食234.7公斤,有25户农户购买大米2570公斤。2013年53户农户实现经济收入547444元,户均达10329.1元,人均达3801.7元。其中:粮食折款62569元,占经济总收入的11.4%;自食生猪折价31100元,占经济总收入的5.7%;农村惠农政策补贴收入如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98295元,占经济总收入的18.0%;异地务工收入349140元,占经济总收入的63.8%;无商品猪出售收入;无家禽(鸡、鸭)出售收入;无经济作物收入;无经济林果收入。53户农户中无1户向银行

或信用社借款。53户农户的住房面积为3544平方米,户均达66.9平方米,人均达24.6平方米,有3户为土坯房,44户为砖木结构,2户为砖混结构,其他4户投亲靠友居住。53户农户有49户通电、有42户通水,有3户有沼气池,有41户农户有电视,有24户有电话,有41户农户购买了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为77.4%;有53户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通过调查,我们把具体致贫的原因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1)因病因残致贫的现象比较突出,53户贫困户中,长期生病(含残疾)人口51人,其中:年龄大且长期生病人口有40人,占贫困人口的27.8%;残疾人口有14人,占贫困人口的9.7%;既残疾又生病的2人,占贫困人口的1.4%。由于本身家庭经济收入不高,有限的财力无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形成有病不能及时医治、久拖成大病的现象,其中有15户年经济收入未超过3000元,其绝大部分收入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性惠农补贴来维持基本生计,使这些农户长期处于极度贫困之中。

(2)53户农户中,有37个劳动力,劳动力中外出务工人数为24人,占64.86%,由于劳动力流失,加之外出务工人员本身受教育文化层次低,打工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存,无力照顾家庭。加之全村外出劳动力达到325人,占全村劳动力的76.8%,致使这些农户形成劳动力不足的现状,由于劳动力不足,很多想发展的产业无法及时发展,因此造成这些农户经济收入结构单一,长期处于温饱状态,很难脱贫致富,更谈不上小康生活了。

(3)村无经济支柱产业,“输血造血”能力不足。在53户贫困中,除有20户养殖生猪供自己食用外,其他33户均未养殖,其生活所基本需要的油盐钱甚至米钱靠政府政策性惠农补贴资金来维持,无商品猪出售收入;无家禽(鸡、鸭)出售收入;无经济作物收入;无经济林果收入。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和鲜明特色,远远不能满足脱贫的需要。

(4)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近年来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等、靠、要”的一些陈旧落后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5)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虽然已实现“三通”,但进村道路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修的3米宽土坯路,路面等级低,道路晴通雨阻,交通不便和不畅的问题始终存在,百姓辛苦得来的劳动成果不能及时转化成经济效益;村里虽有山坪塘6口,但均建于上世纪的60、70年代,多集中在水稻田的上部,多年以来未进行维修加固,蓄不上水,栽秧打谷全靠天,旱地更不用说了。如果遇上大旱,基本上大幅减收甚至绝收,有的村民连吃饭也成为问题。当今,村民们对土地的依赖虽依旧强烈,却增收缓慢,不少村民对耕种丧失信心,导致不少农田出现弃耕抛荒现象。因此,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出现返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贫困山村扶贫工作的难度。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xxx村共有党员24名,其中:男性党员20人,女性党员4人;在家党员17人、外出务工党员7人;60岁以上党员10人。村支部书记苏春,男,50岁,党校大专学历;村主任彭小平,男,51岁,初中文化程度;村文书黄新芬,女,壮族,35岁,高中文化程度;村纪检委员辛跃才,男,51岁,初中文化程度;无村级集体经济。

4.贫困户脱贫意愿及想法

通过我们实地走访调查,与当地村干部和群众交心谈心,干部群众对帮扶脱贫的愿望和要求也非常迫切,群众对扶贫帮扶工作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欠的是资金实力,少的是方法思路,缺的是信息技术,愁的是产品销路,急的是支撑项目,盼的是干部服务”。

(1)稳定解决温饱问题。通过上级的扶持,达到人均拥有基本口粮田0.8亩、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0.5亩,户均年出栏大牲畜1头或生猪3头,人均年有粮达300公斤,实现吃得饱、穿得暖的愿望。

(2)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通过上级的扶持,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户户都有增收项目,构建近期增收有保障、远期发展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上级的扶持,实现户户都有安全卫生饮用水,户均拥有生产性小水窖或小水池1个、村内道路硬化,家居环境亮化,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道德风尚。

(4)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使适龄幼儿能就近上学。户均掌握实用技术1项以上。


包扶贫困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96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