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77年前发生在时为中国首都南京的一场人间惨剧,至今犹如楔子般嵌在中国人心中,泣血不止。自1937..
年12月13日起,长达6周的时间里,在这座被战火蹂躏成残垣断壁的六朝古都中,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日本军队杀害。
77年后的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的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
与后两者不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的是放下武器的罹难被俘军人、手无寸铁的惨死无..
辜平民。他们的境遇更能让人直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国家贫弱与家园沦落的联系、集体无意识顺从的悲哀、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仍无法彻底阻止战争行为,但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人类文明的守护需要全世界共同而不懈地努..
力,但毁坏却只要一念善恶的转变、一面制度性防备之墙的倒塌。
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国家在向着战争的危险边缘滑去。日本,这个南京大屠杀的责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不仅未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责,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美化战争恶行,甚至搅动地区不安定因素、制造紧张局势。
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还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中国都不会坐视“恶之花”在东洋的滋长,世界也不该短视于一时之利益交换而一味绥靖。对于日本右翼祭奠靖国神社战犯、否认“慰安妇”、修..
改“和平宪法”的种种行为,埋骨于南京城下的30多万冤魂不答应,被卷入战争的亚洲各国不答应,珍视和平、存有良知的世界人民亦不会答应。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
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近代以来,在苦难和屈辱中逐渐站立起来的中国,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国家强盛统一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富足爱国是应有之义。
崛起的中国继承了热爱和平的传统基因,其以公祭战争死难者的方式将流血的伤疤展示于世,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
南京每一段弹痕累累的城垣、每一寸埋骨葬魂的土地、每一条曾流血浮尸的江河,都在诉说这座古城的苦难过往。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一样,南京大屠杀理应成为世界共同的记忆,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应成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
(取材于2014年新华网)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1分)
A. 唤醒日本国内良知 B. 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C. 宣誓保家卫国决心 D. 呼唤珍视和平环境
2. 下列为“材料一”所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 中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B. 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公祭
C. 南京大屠杀公祭:告慰亡灵,鞭挞侵略
D. 南京大屠杀公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3. 下列“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楔子:“楔”的读音为xiē。
C. 昭示:“昭”的读音为zhào。 B. 罹难:“罹”的意思是“遭遇”。 D. 绥靖:“绥”的意思是“安抚”。
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1日发表了题为《德国和日本不一样的战争反思》的报道,BBC记者史蒂夫·埃文斯在报道中通过对比德国德累斯顿和日本长崎这两座城市的博物馆的不同描绘与诠释,思索德国和日本战争反思之不同。
德累斯顿:反思起因,让参观者自己思考
1945年2月,美丽的德累斯顿两天遭受英美空军地毯式轰炸,至少2万人丧生,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但是,德累斯顿的博物馆内,没有受害人的感觉。 ....
解说将德累斯顿遭受轰炸描绘为笼罩着欧洲许多城市的恐怖阴霾的一部分,包括那些被纳粹德国空军炸毁的城市,比如鹿特丹、考文垂、斯大林格勒、华沙。
今年,德累斯顿博物馆推出一项大轰炸特别展览。展览的导语说:“德累斯顿只是二战期间被摧毁的数以千计的城镇之一。二战自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欧洲投降结束。”
导语还说,德累斯顿大轰炸挽救了部分生命:如果德累斯顿继续不受挑战的存在下去,那些可能被杀害的人,“包括犹太人、政治犯、劳工”。
当年,轰炸死难者的尸体在德累斯顿老市场广场火化。今天这里只有一块小小的牌匾,上面的铭文直译是“来自德国、走向世界的战争恐怖回到了我们这座城市”。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 ....
德累斯顿辩论过这句话。有人提出不应包括问责,他们说德国也是受害者。但是,这些反对声音被否决,德国的罪责明确写入了市中心的牌匾上。行动和后果是联在一起的。
长崎:强调受害,讳言战争爆发原因
这和长崎形成对比。1945年8月9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长崎的博物馆内,清晰地描绘出原子....
弹爆炸的恐怖。展品包括教堂雕塑的碎片、烧化的念珠、瓶子,爆炸后几乎无房不塌、无人幸存的照片。
但是,并没有因果关系,或者仅仅暗示了因果关系。
在这家博物馆内,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没有坦率讲明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博物馆的评述使用的是被动语态:“日本持续15年陷入战争”,首先是1931年9月满洲事件到和中国开
战,然后是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
评述语还说,对华战争的持久引起日本实施“控制经济”和“政府主导”;与此同时,其“南部扩张”政策将日本带入与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冲突,引发太平洋战争之困境。
评述接着说,“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也被拖入冲突,以不同方式成为受害者”。
从长崎博物馆得出的印象是,日本对抗地区殖民对象,这样的战争中总会出坏事。没有提珍珠港、裕仁天皇和他的战将。
(取材于2015年参考消息网)
4. 根据“材料二”,日本对二战反思的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1分)
A. 缺乏战争负罪意识 B. 缺乏战争历史意识
C. 缺乏战争灾难意识D. 缺乏战争原因意识
5. 下列“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 ....
B. 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 ....
C. 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 ....
D. 1945年8月9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 ....
材料三
就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特色来讲,2015年无疑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年”——国际社会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点上,无论是反法西斯阵线的战胜国家,还是当年对外挑起战火自取灭亡的侵略国家,都需要面对过去对历史做一个明确的政治交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以此来铭记历史教训、缅怀已故先烈、向往和坚守和平、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因为,昔日在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战场上,中国军民曾浴血奋战,为赢得二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今天的中国更要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守战后国际秩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由此彰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当然,铭记历史、镜鉴未来的目的在于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中国将邀请所有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本次纪念活动。
在此意义上,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者说不是针对今天的日本和日本人民。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区分侵略战争罪魁与日本普通老百姓的战争责任,更不会把历史仇恨延续到今天的日本国民身上。只要日本朝野能够认真反省历史并对今天的国家发展道路做出正确选择,两国人民就有可能捐弃前嫌,共同去创造东亚乃至世界光明的未来。
(取材于2015年央视网)
6. 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意义巨大。以下不属于其中意义的一项是(1分) ...
A.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B. 捍卫二战成果,捍卫和平
C. 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D. 推动中日两国人民捐弃前嫌
7.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3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共7分)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取材于黄宗羲《原君》)
8.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取得。 .
B. 曾不惨然曾:曾经。 .
C.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花息:利息。 ..
D. 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 寇雠:强盗,仇敌。 ..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分)
A. ①始而惭焉 ②至废孟子而不立 ..
B. ①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②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
C. ①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②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
D. ①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②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
10.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得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观点的依据的一组是(1分) ①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②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④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⑤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⑥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A. ①②③
B. ②⑤⑥C. ①④⑤ D. ②③⑥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 作者把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帝王,还指向那些墨守忠君腐朽观念的浅陋的小儒们,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B. 后世的君主,在争夺天下时,“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丝毫不感到内疚,反而用“创业”来掩饰。
C. 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后世的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结果使得天下因为君主的原因出现了种种不安宁的情况。
D. 黄宗羲拨开了笼罩在帝王头上的光环,指出了后世君主的贪婪和罪恶,直斥“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2. 请把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共3分)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
注:①几:事务,政务。
13.针对文言文(一)中存在的君主专制的问题,顾炎武提出解决的方法是什么?理由是什么?(3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共10分)
蜀相 杜甫书愤 陆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15. 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8分)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限选做其中3道题)。(6分)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讽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④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B1407
姓名:唐诗
学号:1411140819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摘要:我国政府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 引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2. 抗战的历史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战历史: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从上面历史简介我们可以抗日战争的残酷,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
3.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要鉴往知来,从历史进程中汲取营养,从精神传承中获得力量,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把中原崛起振兴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精神激励前行,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之所以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关键就是在爱国主义的激励感召下,全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汇聚成反抗日本侵略的滚滚洪流。我们要充分挖掘抗日战争蕴涵的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热情讴歌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强化精神支柱,巩固思想基础,引导全省人民把爱国的激情热情,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从而积极投身中原崛起。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自尊必先自强,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血的教训。发展是硬道理,惟有发展才能富国、强军、兴民族。因此,要增强发展的意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抢抓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积极实施区域战略布局调整、推动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机遇,把各种机遇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优势、新动力;理清发展的思路,找准发展定位,不断完善经济区域布局,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深入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民心决定成败,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力量之所以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展,在于党维护和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牢记“政权在手,未必人心在握”的警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顺民意,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做决策、定规划、谋发展真正想着老百姓、真心为了老百姓;要察民情,及时了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要惠民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好就学、就业、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回望历史,我们深感党是中流砥柱,必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引领中华民族破浪前行,源自她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充满着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能否抓住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振兴,关键依然在党,关键在于党能否永葆先进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党建,围绕增强党的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加强党建,强化党性锻炼,提高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行为,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党建,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先进,在促进发展中争当优秀,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但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更要把这种精神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为先辈增光添彩。
铭记历史,是为了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参考文献:
1、胡德坤:《七七事变》,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2、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五册(1937—194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沈予:《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对日议和问题再探讨》,《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4、曾景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5、《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篇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高一一班陈巧玲指导老师:郑慧琳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夕阳西下,余晖笼罩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的黄页被无情的翻过,划时代的变革就此确立······我们用良心铭记历史,用青春筑造梦想!
“中国”——一个多么让人骄傲而又振奋的名字啊!祖国母亲,她拥有着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她用博大的智慧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回顾历史,我们有傲视天下的文明,有辉煌的历史,也有道不完的逸兴豪情。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祖国母亲她那一段饱受屈辱的历史。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浮现在眼前:人们留下了鲜血、随处可见的尸体??爱与恨交织在这片土地上,华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鲜红色!一百年前日本辱我中华,亡我水师,裂我疆土。七十年前,日本屠我同胞,掠我物产,焚我房屋!面对列强的野蛮暴行,中华名族从来就没有屈服过,多少英雄的中国人为了驱逐列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不怕流血牺牲,让中国在世界挺直了腰杆!
历史铭记,山河永刻。泱泱华夏,国耻不忘!黑格尔曾说过:“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处。”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国家亦是如此!而勤奋与智慧则是打开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学习虽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如果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你都做不好,那你还有什么资格谈未来?还有什么力量来回
报祖国呢?
多读书,多学习。花瓶易碎,红颜易老,唯有你的内涵可以历久弥新。时间,抓起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书,看了就是知识,没看就是废纸;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你弱了,所以困难就强了;你强了,所以阻碍就弱了!人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给你压力,你就该还他奇迹!
一个人的明天是怎么样的,未来能去哪里,不是靠想象,而是靠今天你都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人生路漫漫,未来很长,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拼你想要的,等你没有的。想要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万丈高楼平地而起,辉煌只能靠自己!越努力,越幸运!
时光匆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努力学习,带上那颗炽热的心,背上振兴中华的伟大报复,迈着沉重的步伐,不管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准备承受暴风!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洒满山川大地,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你好,阳光!你好,大地!你好,中国!铭记历史,用积极的心态去开创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就让那耀眼的光芒灼烧我那炽热的心吧!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76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甘肃高速公路
- 下一篇:教育部实习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