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谈宇宙物质起源

时间:2016-12-31 13:30:4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文档宇宙起源论文

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 通过本学期的选修课《探索宇宙的奥秘》学习我对宇宙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以下是一些理论根据谈谈大爆炸学说。 宇宙起源的疑惑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宇宙大爆发理论定义 又称大爆炸宇宙学。其说明了较多的观测事实。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宇宙大爆发的假说条件 1、假设宇宙是在约150-200亿年前从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状态开始爆炸膨胀之后渐渐冷却形成星系。 2、膨胀是发生在每一处。 3、宇宙论标准模型所描绘出的宇宙的历史如下 当时间为0时开始产生大爆炸当时间为4秒时开始产生质子、中子、电子当时间为3分时开始形成原子核其中氢H 约占75氦He 约占25。此时气体是游离的自由电子与光散射光无法跑远就被散射掉宇宙到处充满辐射。大爆炸至此时期之前合称为辐射主控时代radiation dominate era当时间为106年时温度约为3000 K 自由电子与氢、氦原核结合成为氢原子与氦原子。此时气体是中性的使得光子可以在宇宙中自由行走亦即宇宙变透明了 从此进入物质主控时代matter dominate era。当时间为109年时星系的形成。 宇宙大爆炸学说的实验观察数据 1、红外线位移 由地球任何方向看出去遥远的星系都是离我们远去宇宙膨胀。 哈柏定律: Vr H d H 75 km/s/Mpc 2、氦与氦的丰存度 宇宙标准模型预测H 氢 占约75He氦占约25 己经实测证实。恒星所消耗的氢与所产生的氦还不足以改变这个比例。 3、微量元素的丰存度 微量元素重氢deuterium、氦-3 helium-3、锂-7 lithium-3。对这些恒星无法合的微量元素宇宙标准模型预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丰存度一致。 4、3k微波背景辐射 大爆炸后宇宙膨胀、冷却。Penzian Wilson 1978 诺贝尔奖得主 用号角形天线发现天空具有均匀等向的无线电波噪声─宇宙背景辐射相对应于3K 黑体所发出的辐射。COBE 卫星精确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为2.726±0.005 K。 5、微波背景辐射不均匀量 微波背景微量不均匀是宇宙区域结构的种子。 大爆炸后暗物质和暗能量形成与发展论 1、何为是暗物质 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各种测算方法都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 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他两种粒子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认为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面幸存下来。 科学家认为暗物质与构成恒星何行星的通常物质不同。它们不可能参与宇宙早期的核反应也就是说不可能以普通的原子和分子的形式存在。因为在普通的原子和分子的原子核中包含着质子和中子而质子和中子是参与核反应的。这种冷暗物质约占宇宙的20l另外的70的则为非重子冷暗物质。 2、何为是暗能量 宇宙学最

近的两个发现证实普通物质和暗物质还不足以解释宇宙的结构。还有第二种成分它不是物质而是某种形式的暗能量。这种神秘成分存在的一个证据来源于对宇宙构造的测量。爱因斯坦认为所有物质都会改变它周围时空 的形状。 因此宇宙的总体形状由其中的总质量和能量决定。最近对大爆炸剩余能量的研究显示宇宙有着最为简单的形状——是扁平的。这也反过来揭示了宇宙的总质量密度。但天文学家在将所有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可能来源加起来之后发现宇宙的质量密度仍少了2/3。 3、大爆炸后引起的黑洞学说 当宇宙大爆炸后其暗能量暗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趋于零、密度趋向无限大的“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史瓦西半径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黑洞使空间弯曲。 总之宇宙就像一个迷难于读透难与确却地定论其起源。宇宙大爆炸引起宇宙起源也只是个大猜想没有完全正确的说明其根源。这也是宇宙的神秘地方未来宇宙会怎样也众说纷呈期待着更进一步的解说。参考文献《科学杂志》、《科技之光 》、《宇宙的未来》、《宇宙起源》 年级/学院 姓名 学号

篇二:宇宙的起源演化论

宇宙的起源演化论

宇宙空间是无限永恒不的,空间既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更不会弯曲。物质是无限的,在140多亿年前,原始物质充斥着整个宇宙空间,物质和空间是一个混沌体,所有空间被原始物质填充。原始物质稳定且蕴含完整的能量。原始物质比重很小,无色透明。原始物质被压缩在、宇宙无限空间内,在宇宙压强的作用下,原始物质的密度是均匀的。原始物质经历了无限长的时间,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宇宙空间内没有星系物质,没有尘埃,没有光。宇宙空间内只有原始物质。直到140亿年前的一天,宇宙孕育了一个空洞。由于宇宙空洞的出现,原始物质的稳定和万有引力平衡被破坏,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始物质以宇宙空洞为中心向外扩散。由于原始物质的挤压、使得原始物质内部形成高温高压,当原始物质内部的温度和压强,超过原始物质临界聚变爆炸的温度和压强时,原始物质先后发生聚变爆炸,并高速向外延续,原始物质聚变爆炸生成原子物质、并释放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压强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消失。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子物质慢慢汇聚成很多星系。星系之间并慢慢加速膨胀。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物质大约已经扩散了140亿年。宇宙星系物质向外膨胀、是因为星系内的物质少、星系外围物质多促成的。

现代宇宙学说的主流,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理论及数据观测依据,包括有以下几点:

1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查者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测者时频率变低。多普勒在1842年提出他的这一理论。

2 哈勃先生的观测结果。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先生在天文观测中发现大部分星系光谱是红移的。根据多普勒效应,几乎所有星系都远离我们而去。而且星系红移的大小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离开我们运动的速度越快。他在1929年提出以上结论。

3 1965年,彭基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他们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给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来自遥远的天体辐射来的光线,由于宇宙的膨胀红移得更厉害,以致于现在只能作为微波辐射被我们所观测。

4 1922年弗利德曼对于宇宙作出以下的假定,我们不论往哪个方向看,也不论在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以上1,2,3点是基于科学观测得出的结论和数据,是可以相信的,第4点是一个科学假设,目前还没有什么人提出有力的反驳论点。一切似乎合情合理,而且都是根据可靠的观测数据,大部分的星系光谱都是红移的,星系红移的大小也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星系越远,则它离开我们运动得越快。来自更遥远的光线甚至红移得更厉害,以致于现在只能作为微波辐射被我们所观测。由此推测,在时间上往回追溯,必定在过去某一时刻宇宙中的物质集结在一起,密度极高。比利时的勒梅特、设想宇宙早期处于极端稠密的状态,像一个巨大的发射性原子核。在1932年,他提出宇宙起源于这个被称为原始原子的爆炸的想法。1948年,伽莫夫等人又将宇宙膨胀跟形成联系起来。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前身。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缺陷和错误:

1 如果有人说研究宇宙物质运动,不用考虑运动定律或万有引力的因素,有科学常识的人,是不会接受这样的说法,宇宙大爆炸理论,没有考虑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的因素,或者说,这种学说得不到普适的运动原理和万有引力原理的合理解释。宇宙大爆炸之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星系物质,应该减速膨胀。宇宙物质却在加速膨胀,根据已知的任何力学知识,一个物体要做加速运动,必须要有一个力作用于它,没有任何力的作用而做加速运动,显然是不可思议的。这也明显违背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该理论将种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或原因,都归结为一种未知因素,而宁愿引入种种假设,使宇宙理论越来越复杂,显然不是明智而可取的科学态度,如果仅仅为了某种假说的需要,甚至仅仅为了解释某种现象,而必须放弃甚至不惜违背已知的普适的物理定律,不仅显得苍白无力,更是得不尝失。

2 宇宙大爆炸理论存在另外一个明显的问题。研究宇宙物质运动不用考虑速度和动能的因素,一定不会被科学所认同。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物质在过去某一时刻,集结在一起,目前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时刻在137亿年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就是宇宙的年龄。我们现在假设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看我们会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地球物质和所有天体物质处在同一位置,宇宙大爆炸之后,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宇宙成为目前我们观测到的现状。又根据我们目前的精密观测仪器,我们可以观测到离我们130多亿光年的天体,同时我们在地球相对应的一侧也能观测到一个130多亿光年的天体。也就是说,这两个星系在130多亿年前,以距离地球现在的位置130多亿光年,或者说在130多亿年前,这两个天体已经分离了260亿光年的距离。在137亿年前宇宙还没有爆炸,那么这两个天体分开260亿光年,用了大约7亿年的时间,它们分开的速度至少比光速还快39倍。现在我们观测到130亿年前那些遥远的星系,是在加速膨胀,也就是说在这之前是越来越慢的,这样使得理论和现实观测完全不符。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让人无法理解,我们知道,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之初温度一定超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超强,宇宙越膨胀温度越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会越弱。银河系高速移动,证实银河系没有在宇宙大爆炸中心位置,那么我们测得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个方向一定不是相同的,宇宙大爆炸起点方向,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很强,在地球相对一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很弱。我们不知道宇宙膨胀用了多少时间,可宇宙膨胀之初的强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还在传播。可是我们今天观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个方向几乎完全是相同的,理论和实际观测完全不符。

宇宙起源理论主要理论及数据观测依据,包括有以下几点:

1 光速定律,如果光源高速远离观测者,观测者到光源的这段距离,光的传播速度会减慢。光的频率会降低。如果光源高速移向观测者,观测者到光源的这段距离,光的传播速度会加快,光的频率会增高。也就是说我们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源,没有137亿光年远。2 哈勃先生的观测结果。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先生在天文观测中发现大部分星系光谱是红移的。几乎所有星系都远离我们而去。而且星系红移的大小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离开我们运动的速度越快。他在1929年提出以上结论。

3 1965年,彭基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来自、高速远离我们的天体辐射,由于辐射时物质高速移动,以致于现在只能作为微波辐射被我们所观测。

4 根据反万有引力定律。当物质的密度小于外围空间的物质密度,物质之间就会相互排斥。当物质的密度大于外围空间的物质密度,物质之间就会相互吸引,星系之间膨胀,是因为星系的物质密度小于宇宙的物质密度。

5 原始物质的聚变是在向外高速挤压时爆炸,释放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源是高速远离我们的。当原始物质在爆炸时、把物质往回推,使得这些物质形成星系时的红移,远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红移的要少。

6 原始物质大爆炸是连锁推进的,爆炸的力度都一样,他所释放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个方向一定是相同的。这和我们今天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理论:

宇宙空间是无限永恒不的,空间既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更不会弯曲。宇宙物质是无限的,在140多亿年前,原始物质充斥着整个宇宙空间,物质和空间是一个混沌体,所有空间都被原始物质填充。原始物质稳定且蕴含完整的能量。原始物质比重很小,无色透明。原始物质被压缩在、宇宙无限的空间内,在宇宙压强的作用下,原始物质的密度是均匀的。原始物质的万有引力,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原始物质经历了无限长的时间,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宇宙空间内没有星系物质,没有尘埃,没有光。宇宙空间内只有原始物质。直到140亿年前的一天。因特殊原因,使得宇宙空间内原始物质的某一区域,形成一个宇宙空洞。空洞内原始物质减少,空洞内万有引力也随之消弱,当内外万有引力的差值超过宇宙压强时,万有引力链条断裂,原始物质开始远离宇宙空洞方向扩散,这样宇宙空洞就会逐渐加大,打破宇宙原有原始物质的万有引力平衡状态。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原始物质向外挤压,使得宇宙空洞周围很大区域的原始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当原始物质的某个位置,温度和压强超过临界聚变爆炸的温度和压强时,原始物质发生聚变爆炸,聚变产生超高温高压,释放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聚变是在原始物质温度最高,压强最大位置。聚变使得物质急剧膨胀压强急剧升高,外围原始物质高速向外连锁聚变。宇宙空洞内没有原始物质,也就是说宇宙空洞没有聚变发生,更不会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原始物质聚变生成氘,氚,氦等原子物质,因氘、氚、氦粒子占用空间很小,聚变后的宇宙空间,宇宙压强消失,聚变空间内的氘,氚,氦粒子占用空间很小,这些物质处在自由漂浮状态,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先后汇聚成恒星和星系,这些恒星和星系经过漫长的演化,我们的太阳和地球诞生了。有些原始物质没能发生聚变,就是今天的暗物质。宇宙空洞和原始物质聚变,使得星系内的物质密度降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星系物质会慢慢向物质多的方向漂移。使得星系物质之间慢慢加速膨胀。星系物质已经扩散了140亿年。从原始物质聚变开始,慢慢形成今天的宇宙。

我们熟悉的物质被地球吸引,地球被太阳吸引,太阳被银河系吸引,我们从以上经验分析,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应该向一起收缩。然而宇宙星系的运动却和我们的经验完全相反,星系之间是向外膨胀。宇宙星系物质的移动是向外的。这一现象、是因为星系内的物质少、星系外围物质多促成的。在140多亿年前、原始物质被均匀地压缩在、宇宙无限的空间内,原始物质蕴含着完整的能量,由于宇宙空洞的出现,打破宇宙原始物质的万有引力平衡状态,使得原始物质的能量被逐级释放,最终形成今天的宇宙。我们看到,星际之间加速膨胀,不需要牵强的附加假设条件,不需要暗能量的推力,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星系物质的移动不会停止,只是方向上在我们看来是向外的。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理论,是建立在前人不断积累的实践观测数据,和已知科学理论上的唯物辩证的宇宙观。

篇三:福音-宇宙的起源

到底有没有神 – 宇宙的起源

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最流行的观点是,科学与宗教是不相容的。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所谓“科学”,其研究对象和手段都是物质的,除去物质之外,科学将一无所能。 任何科学都不具备对神本身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 迄今为止,对于生命的奥秘,以及人体本身的各种奇妙现象,科学尚且不能作出满意的解答,更不必说去研究神了。 到底有没有神, 所以这个问题在科学上是无解的 科学既不能直接证明有神,更不能证明无神。因此, 用科学否定神的存在,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武断的,不科学的。持此类论点者 ,大多是人云亦云, 出于思熟虑者十中不得其一。 事实上, 西方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并且上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主要是由一些基督徒学者建立起来的。盖洛普氏曾对过去三百年间三百位著名科学家的信仰进行调查,其中除三十八人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二百六十二位科学家中,不信神者仅二十人,占总数之百分之八,信神者则有二百四十二人,占百分之九十二。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巨擘,如法拉第、伏特、欧姆、安培、麦克斯威尔、波义耳、巴斯卡、道尔顿、焦耳、孟德尔、巴斯德等。也包括爱迪生、栾琴及现代原子能专家普莱特、康普敦、弗米等。在历史上哥伯尼和伽利略因确信地球及各行星均系绕日运行而受到当时天主教会的迫害,但他们自己并不认为他们的科学工作违反宗教信仰。(当时的天主教会相信宇宙以地为中心,所有天体均绕地运行,因而把他们两人的观点视为异端邪说而加以迫害。但实际上“地中心说” 并非出自圣经,而是古希腊人的观点,天主教会把它和基督教义混杂起来当作教会的信仰而铸成大错。最近,天主教罗马教廷已正式为伽利略平反。)哥伯尼和伽利略的著作后来在北欧信奉新教(基督教)的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传扬。

就是苏联所推崇备至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其实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尽管苏联官方对此讳莫

如深。在科学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大师。几乎所有近代科学都是在牛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牛顿毕生的主要精力却用于神学的探讨,他视科学为余事,不过是要证明神造物之功的伟大而已。他在临终前面对人们对他的伟大科学成就的称颂,却谦虚地说,他的工作与神的伟大创造相比,不过如一个小孩子在大海边偶然拣得一两片美丽的贝壳而已。在牛顿之后因创立相对论而对现代物理学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爱因斯坦也是信神的。他说:“荣耀而高超的神灵在我们微弱心智所能觉察的微末细节上显示他自己,我对之衷心赞佩。我的宗教信仰由此构成。我深信有个高超的智能彰显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之中,这构成我对神的信念。” 对比以上这些光辉的范例,令人深感惊讶的是,为什么居然还会有那么多人轻率地以科学为口实去否定神的存在。 无神论者当中又有几个科学家差堪与牛顿和爱因斯坦相比呢?

有一个漫画, 画的是科学家气喘吁吁爬到山顶, 却发现神学家气定神闲地等着他们。 圣经中对很多关于世界和人本源的问题, 给予了非常确定的答案。 而科学却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求

证过程, 最终证明了神的话。

(1)关于人从哪里来, 圣经上说,“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命之气吹在他的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世记2章7节)我们知道构成人体的数十种元素,不论是宏量的,还是微量的, 都和土一致。

(2)关于亚当和夏娃是不是一个传说, 世界上那么多不同的肤色的人种怎么可能从一对夫

妇而来呢? 现今的基因学通过对一种从母亲身上继承的基因——线粒体DNA的研究, 得出结论,人类共同的祖先是为143000年前的非洲女性(科学界将其称之为线粒体夏娃)。

(3)宇宙从哪里来? 根据科学观察,宇宙并不是杂然无章的物体堆积,而是井然有序,严

格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巨大体系。 牛顿曾经做好一个宇宙模型, 一个不信神的朋友来访, 惊叹于模型的精巧, 牛顿说, 啊, 这个模型, 是我把零件放在一个箱子里面, 不断摇晃, 突然就变成这个模型了。 那个朋友觉得不可置信。 随即牛顿就问他, 那么是谁制造了这么巨大而又精确宇宙,并给它上足了发条(能量储备)呢?

一件事的成功,如果包含了太多的“恰巧”,人们就有理由认为此事并非纯粹出于偶然, 而

是出于某种有意识的安排。 人们越深入研究宇 宙的结构和地球的生态条件,就越发认识到它们确实是经过精心设计,并经过精密调整的, 否则它们就不可能如此恰合生物存在的需要。

当我们谈到宇宙万物的起源时,有些年青朋友常问,“你们说人是神造的,那么神又是谁造的

呢?”这种类推式的问题乍听似乎有理,其实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神是造物者不是受造之物,你不能把造物者和受造之物等同起来。 神说,祂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出埃及记3章14节;启示录1章8节),对神而言,只有永世,没有时间,没有始终。 即使在科学领域中,也是不容人们作太多类推式的追问的。 如,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构成的。然而所有这些粒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对此,目前尚难作出确切的回答。原子物理学家们就正在为探索所谓“基本粒子”而努力。粒子而名为“基本”,就意味着科学家们并不预期物质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 这就是极限,一切到此为止。

唯物论者宣称宇宙是无限的,物质是永恒的,而且是无限可分的,如此等等,其实都只不过

是哲学家们的武断推论,在科学上毫无根据。而且在唯物论者的逻辑中也存在着一个终极,那就是物质,他们说物质乃是自有永有的,他们不能回答物质是那里来的。再从数学上看,所有数目均起源于一,因为有一才有二,有二才有三,依此类推,以至无穷。你不能问一来自什么,因为一就是一,并不来自其他数目。也就是说,一是万数之“元”。神创造万物,神乃是万有之元,如果还要问万有之元是从那里来的,显然那是毫无意义的。


谈宇宙物质起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58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