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时间:2016-12-21 07:28:1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4年九年级物理全册人教版导学案

课题:13.1分子热运动 序号 01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

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学习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

结构。

教学方式: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

像。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组成的,若把分子设想成球体,它的直径大约为m;

2、 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扩散现象跟 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4、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P3,第一题。P4科学探究、第三题 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啄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

蜜。花香示如何传播的呢?

2.出示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入:分子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见,怎样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1、演示1:利用准备好的二氧化氮,演示课本上的13.1—2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演示2:向平静的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3、将煤堆在墙角处,过一段时间墙皮深处也变黑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大量事实说明 ,、 、 都有扩散现象。

4、演示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

在两个杯底注入黑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了扩撒现象跟 有关。

5、分子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引入:分子既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没有非散开,

而是聚合在一起呢?

6、演示课本上的13.1—5,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

气体、固体、液体都能够被压缩说明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同时又说明了:

归纳以上的实验事实得出:

7、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4,1题。

8、问题导学方案,自我检测P5,2题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

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五、达标检测: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分

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

2.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越

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

3.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

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扩散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

_______ 的缘故。

4.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当

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

变得______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

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5.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

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 图15-1 6.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

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7.如图15-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

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

表明( )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9.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0.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11.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

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1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

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

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13.1分子热运动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的物质互相接触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15-2

(3)如何正确理解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课题:13.2内能 序号02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

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

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课 时:1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势能和动能统称为

(2)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 (3)问题导学方案,P7,2

二、课堂导学:

1.情景导入:

1)、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

2)、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 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

2.出示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

的单位是焦耳。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 2. 热传递:

(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

度、内能的区别。

五、达标检测:

1、内能是物体内部 和的总和。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

3、叫做热量。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和。

5、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

“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6、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7、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

C、冬天手冷时,搓搓手就暖和了 D、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太阳照射而

发烫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些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些物体分子则是静止不动的

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C、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D、巨大的冰山没有内能

10、问题导学方案P10课表导练,1题

11、问题导学方案P10课表导练,4题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

体的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 2. 热传递:

(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

度、内能的区别。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

课题:13.3比热容 序号03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

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课 时:1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

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

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并揭示课题。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落山,沙

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问题导学方案,课本导读P11,2题。

2、出示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查比热容表。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P11,实验,思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代表物质的一种性质。

2热容。比热容的单位 物理意义:

3、P12“小资料”水的比热容是

篇二: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

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

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

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

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

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

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

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

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

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 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

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

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

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 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对音调的理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

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解。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

声波的理解与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区分。以及声

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

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

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

1 音具有能量。

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

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 、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

有。

【拓展变式】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

例: 。

【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 传

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乐音/噪声)。

【拓展变式】

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

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三、【课堂检测】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

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自主学习】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

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

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物态变化有、、

、 、 、

、 、 。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0o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 物

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

二、【课堂导学】

【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中观察什么?

(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_ __;水的

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_ 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沸腾

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

【拓展变式】

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

记录的有关数据。

导学提示 生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此可提醒学生,烧杯下垫有石棉网,可均匀受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拓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 和 。 例 1 全面考察学展变式,是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在此可补充画水

的温度随时间变

(2)热量为 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化的图像。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

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3

【例题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 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 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

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 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

例2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同时训练

学生从图像中

提取信息的能

力。

【例题3】0℃冰放在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

为什么?

【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

例3旨在强调晶体熔化的条件。拓展变式强调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题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 例4的复习,

烟雾”的形成 让学生明确日

【例题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 常生活中的

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 “烟雾”、 “白

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请解释这些现象 气”都是水蒸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____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

(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 。

(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 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 现象。

(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 现象。

(8)雾的形成,是 现象。

(9)霜的形成,是 现象。

(10)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这是 现象。

(11)寒冷的冬天,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是 现象。

(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内表面结成的冰花,这是 现象。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

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

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

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4 气的液化现象,只是水蒸气的来源不同而已。

第三章:光(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源:自身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月亮___________光源(是/不是)

2.光的颜色:

(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4)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5)颜料的三原色: 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

3.人眼看不见的光

(1)人眼看不见的光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也是“光家族中的成员”只是人们无法感觉到,就象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无法听到一样,

(2)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的物体________,具有热效应

(3)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

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在可见光中,____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5.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_____ 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_______造成的。

(2)光在_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v=____ _____m/s=_________km/s。

二、【课堂导学】

【例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举一反三】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

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色,裙子是_____色。

【例2】如图1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

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________种色光,但眼

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

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来辨别真伪。 图1 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光的反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例2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知道光有可见光和不

可见光,了解

【例3】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 不可见光的作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传播理论。

的是日______食。

5 用 如图2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 例3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篇三: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陈志宏 审核人:石雪飞杨彩霞 时间:2013年 月 日 组别:学生姓名: 评价: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72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