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吃喝嫖赌张学良

时间:2016-12-18 20:57: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浅谈张学良

一、人物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

2001年10月15日),

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

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

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二、生平经历

1901年 诞生6月3日(农历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

七日),张学良生在逃难中的大马车上,养育在辽

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因其父张作

霖这天打了胜仗故得一小名——双喜

1915年 15岁参加反对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动。

1919年19岁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炮科,结识进步教官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于第二年4月毕业。当年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

1920年 20岁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是年秋,率军赴吉林剿匪。

1922年 22岁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7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进行“整军经武”。 1924年 24岁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925年 25岁11月,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郭松龄反奉失败。

1928年 28岁6月,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12月,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1929年 29岁1月,“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930年 30岁9月,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931年 31岁9月,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九·一八”事变。

1933年 33岁2月,热河抗战爆发。3月,发表辞职通电。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

1936年 36岁12月 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力挽狂澜,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2000年 100岁陪伴张学良将军大半生,人称“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于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享年88岁。

2001年 101岁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

三、评价:

1、自评: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2、他评:正面: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总理: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千古功臣。

江泽民: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8岁关到83岁。

反面:卜宁:张学良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小时候不学无术,吃喝嫖赌。长大后,眼见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东三省被日本人侵占,置国仇家恨于不顾,率领兵强马壮的东北军狼狈逃入关内,把东北的土地拱手让与日本关东军。彼时东北军几十万将士之实力完全可以与关东军几万人奋死一战也。 张学良在东北背叛北洋政府投靠蒋中正之国民政府,入关后又背叛蒋中正,投靠共产党。晚年后又背弃中华民族,投入基督上帝怀抱。此君完全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胆识,没有主见,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之小人也,比吴三桂有过而无不及也。

其他:唐德刚: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四、张学良:民族功臣vs民族罪人?

民族功臣:从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看张学良

东北易帜

背景: 1、国际: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为把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借向张作霖吊丧之机,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中国东北不听日本劝告,而与暴动的南方达成妥协之类事情,为了维护我国既得权利,则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对于东北易帜一事,一路要干涉到底。同一天,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向张学良再三示威。此时张学良肩负国耻家仇,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2、国内:1928年4月,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占领了山东和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拟采取和平手段交涉,以实现全国的统一。张学良此时也在考虑东三省的前途。6月4日,张作霖在北京撤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年仅27岁的张学良受这一突发事件的刺激,更坚定了把日本军阀驱逐出东三省的决心。 张学良回忆东北易帜:有人说我不易帜,自己独立的话,东北可能可以保下来。那我就变成日本的傀儡了。那东北是大呀,你大概不知道,可是我们完全在日本人手里,日本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呀!换一句话说,这句话根本就是很不懂得情理的话,我怎么责备不懂得情理?我父亲为什么死的?我先问问,为什么他们要把他炸死?他就是不给他们当傀儡!你要做,你就得当我的傀儡呀!明白这话?日本要干什么呢?对你好吗?它是要侵吞你呀!我跟日本人说笑话,日本人我也有好朋友。我说,你们日本人呀,不能够叫人家跟你合作,我说一句笑话,就好像我有老婆偷你的人,你别吱声,咱俩就算了,你干吗还要夸口,说他妈的那小子他老婆跟我睡觉了。我说你们日本人就爱干这种事。你跟他呀,傀儡还要装得像傀儡样呀,你要知道,给日本当傀儡,你那个傀儡都不好当得很呐!我说日本人混蛋,也许那时候操纵我父亲能比操纵我容易。他们没想到我这个家伙是这样的。

西安事变

1、经过: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军侵华日亟,中国分离主义更是猖獗,中共中央奉共产国际指示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反蒋反日等口号,全国要

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1935年4月,蒋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两个整编师全歼,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银元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1936年6月30日,张学良主动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4日,蒋中正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中正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游行。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中正,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蒋中正最终获得释放,而国民政府提前终止对共产党的剿灭战,建立了中国抗日战争形式上的统一战线。

根据张学良后来自己的说法,其兵谏的最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坚决拒绝统一战线的提议,继续“先安内后攘外”的路线,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完全不顾当时东北领土的沦陷,而张学良认为应该立刻停止“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政策,枪口应该一致对外。

张学良劝蒋说中共杀不绝,剿不完,蒋回问:为什么?张学良说:“我们没有老百姓支持我们,共产党有老百姓支持,所以你剿不完。”,另外张学良关于共产党万里长征的事情,对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人,(这个部队)谁能带?谁能把部队带成这个样子,都跟你走?人不都带没了?”,东北军与红军刚一交手,就损失了2个师,2名师长阵亡,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共领袖的能力,但蒋介石听不进去,蒋坚持认为中共已到强弩之末,而实际上后来旅也有不少历史学家通过资料查证发现,当时的延安并不像蒋介石想象的那么好打;而当时东北军的将士早已厌倦内战,受到学生请愿的激励,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更加希望抗日收回东北失地,回归故土,完全没有继续内战的意愿; 当时蒋介石决定武力方式镇压去西安请愿的大学生,张学良为学生求情,但被蒋介石拒绝,蒋介石坚持要用机关枪来镇压请愿学生,蒋介石的这个答复激怒了张学良,为保请愿爱国学生的生命安全,盛怒之下的张学良认为兵谏必须立刻执行。

重获自由以后,张学良曾经表示,当时的东北军已经成为他的包袱,他想要么带着东北军去抗日,回到东北,要么要蒋调他去做别的官职。但蒋却坚决要他剿共。 张学良曾经向周恩来保证,劝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遭到蒋介石拒绝。

2、张学良口述回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时候,(有人)说我放了蒋公是为了给蒋夫人一个生日礼物。到南京的时候,那我真决心去死啊,南京把我枪决了,我不敢说;要是我部下这样子,我就把他枪决了。那我对老先生,我要负起责任呐,可以说,大部分的决心我是下定要死了。

他不在了,现在我讲,否则,我不讲。本来我是决心至死不说出来这个事情的,西安这事,至死我不说出去的,不是因为面子的事情。你问我,我不能不说。

别人说“扩大会议”的时候,我是帮蒋先生的忙。不是!是我的主张,我认为他那么做是不对的。我跟蒋先生两个冲突,没旁的冲突,就是冲突这两句话,就是两句话: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我们两个冲突就是冲突这点,没有旁的冲突,一点冲突没有,旁的没有冲突。我二十一岁就作战了,所以说对这内战我是恨透了,我打死了多少人呐。

因为什么反对内战?我父亲后来不打仗是(因为)我,我在我父亲跟前痛哭流涕呀。我从河南回来,我到河南那叫什么阳那个地方,往陇海路那面去的火车站上,不是信阳,我们把车停在那儿。唉呀,我看见这样一个情景,我非常难过,眼泪都掉下来了。我看见一个老人趴在地上,饿得呀可怜极了,给他钱他都不要。我们把吃的馒头扔给他,馒头扔在地上,他就连土带什么抓着就吃呀。我就追问他,我说,你怎么这样?家里没人了吗?没有儿女么?他就说连年在这打仗,都给抓去当兵去了,拉走了,跑的跑、逃的逃,剩下我们这老的不能走,弄得没有饭吃。这是在河南,我这个人一着急就说不出来人名地名,那我当时就自个儿问我自个儿:谁做的孽?我们军人做的孽! 回来我跟我父亲说,让我休息几天。他说你不要作战了,你休息两天。自个和自个打,今天跟你打,明天跟他打,明天又合,后天又不打,打死了那么多人。我跟你说,我那时候作战心里难过得很,我父亲知道我。打死的都是相当的佼佼者,剩下的无能后辈,来请功受赏。这要真是有意义的战争还可以,这个战争干什么呢?今天打了,明天又好了,明天我跟你又去打他,后天又好了,又去打,这打什么意思呢?这干什么呀?为什么打内战呀?为什么呢?真正是有目的还可以。 我真是厌倦,我一直厌烦内战,就是剿共我也不愿意剿,这有什么意思呀?而且彼此都是很厉害的。

民族罪人:从九一八事变看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 1、九一八事变: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日军为取得更大九一八事变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的

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东北军不抵抗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亲自下令不抵抗,而蒋中正迟至9月19日到达南昌后,晚间九点至十点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学良事后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2、张学良副官何世礼:九一八当晚张学良在看戏,接到“事变”消

篇二:近代史 读《张学良》心得体会

张学良----吃喝嫖赌抽俱全的千古功臣

----读《张学良传》有感

他是东北王的公子,他是风流倜傥的民国四大美男子之首,他是28岁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他是放弃国仇家恨维护统一的爱国者,他是执行’不抵抗政策‘将东三省送入日寇铁蹄下的名族罪人,他是为救民与火热而实行兵谏的大无畏者,他是个被软禁半个世纪却依旧坚持一个中国的老人。张学良,这个我从小耳闻目染的老熟人,在我读完《张学良传》以后竟然感觉有那么些许陌生

张学良也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他家雄踞东北称王,又从小接受中西方的贵族文化,外加他有着俊美的皮囊,好一副花花公子的模样,事实上他的确就是,更准确的说在1928年以前他是的。皇姑屯事件张大帅被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部司令,就当人们等着他会报仇雪恨之时他却通电全世界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背负国耻家仇的他,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名族的尊严,亲手换下共和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这个昔日的公子爷亲手使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企图变成了泡影。

1931年9月18日的夜十分的黑,黑到可以吞噬人们瞳孔里的光亮,日寇的战刀指向了东三省。918事变当晚张学良下令全军,对日本兵的挑衅,不得抵,并收缴军械存于库房。北大营的8000名守军被不到300人的日军击溃。张学良一再坚持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整个东三省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亲手让出了生他育他的土地,冷眼相东北百姓的生死,不管是张学良对日本的侵华野心估计错误,还是盲目的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东三省的沦陷必然是他戎马生涯的污点。张学良也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只不过这次站上的是审判台而不是荣誉殿。

据说,张学良随身携带一把刀,做工精致,锋利无比,刀柄上刻着一行字:事到临头须放胆。是张大帅的遗物。也许正是刀上的那段话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许就是那段话,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再一次伸向中华大地之时,当苦劝打着攘外必先安内口号的领袖无用之际,张学良毅然决然的和杨虎城囚禁了自己的拜把兄弟,逼蒋抗日。自此,全国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战争的天平终于开始向中方倾斜。但是,也是从那时起,张学良的正式生涯宣告了结束。事变之后忠诚的张学良陪同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回到了南京,随即被扣押,直到1988年蒋经国逝世以后才逐渐获得自由。为了祖国的安危却遭受将近50年的软禁却依旧毁誉参半,无论怎么看,张学良的后半生都是个不折不扣悲剧,然而老年的他还是说自己“我从不辩,一切毁誉由人“这话有点像武则天的无字碑。功过自由后人评说,我本磊落。

晚年的张学良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信仰耶稣。他在后院种起了兰花,赏花饮酒。从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老人。远离镜头的瞩目,渴望在午后在摇椅上小憩,饭后与老伴散个步。可就算如此,张学良却依旧心系祖国,期盼着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葬我于高山兮,往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右任的这首诗成了这位百岁老人最后的遗愿。

儿时不知在哪里看到对张学良的一句评价”他是呢个抽着大烟抱着女人改变世界的人。读完《张学良传》之后感觉这个评价不太中肯,周恩来先生那句,千古功臣,又似太过。在我看来,张学良是个性情中人,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全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只可惜他少年得志,壮志未酬。可悲可叹、、、、

不会再骗你,不会再说到做不到,不会再辜负你信任。晚安我的爱人。Osal!!!!!

篇三:唐德刚评张学良

张学良是个对他褒贬不一,盖棺尚未论定的历史名人。对张学良的评价,大陆夸他是民族英雄,台湾说他是逆臣贼子。历史名人往往性格复杂,张学良也如此。历史学家唐德刚曾说,张学良是“集花花公子,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以前北大人曾对郭沫若有此评价:“杰出的历史学家,一般的文学家,蹩脚的诗人”。我仿此为张学良评为:“道地的花花公子,幼稚的政治家,一般的军事家”。

说他是道地的花花公子,这恐怕没有争议。张平生嗜好女色和毒品。他曾说:“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他在91岁时自称曾有情人11个,嫖的和买来的都不算。据于鳳至说:“張學良要了趙四以後,又想把王正廷的妹妹娶進家門做小。王正廷是誰?是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他妹妹從英國留學回來,一口英片子,又被張學良看上了,跟我說要娶她。我堅決不同意,兩人大吵一場。張學良發急,把槍拔出來要打死我。是我的兩個兒子跪在地上求他不要殺了娘,他才作罷的。”

这11个人张学良没有公布名单,有没有宋美龄呢?我认为没有。张学良和宋美龄是一对曾经相爱的朋友,是终生的朋友,彼此间甚至有点柏拉图式感情的味道。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张学良首次进入上海。当他第一次和宋美龄见面时,宋当时未婚,在上海也是知名闺秀,才貌双馨的美女。两个人当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宋比张大四岁)。少帅一见面,立刻为她出众的气质倾倒,称她为“美若天仙”,宋美龄也为张学良的风度倾倒,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此后两人频频约会,宋美龄带着这位关外年轻的“少帅”出入于上海的社交界,而从少年起就在青年基督教会接受过洋派熏陶的张学良也礼仪得体,风度翩翩,跳舞、游泳、高尔夫球,无不精通。两人一时成为十里洋场的最耀眼的明星。据张学良自己说,宋

美龄是个“绝顶聪明”且 “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的优秀女性。“若不是我已经有了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当时于凤至还拜了宋美龄的母亲为干娘。那时蒋介石几乎同时也在追求宋美龄。后来张学良和蒋介石拜了把子,张更有所节制。张学良始终认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有宋美龄的“保护”,“夫人是我的保护神……”,“宋美龄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张学良曾说:“西安事变后我没死,关键是蒋夫人帮我。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了解,她说西安事变,他(张学良)不要金钱,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他要的是牺牲。蒋先生原本是要枪毙我的,这个情形,我原先也不知道,但我后来看到一份文件,是美国的驻华公使JOHNSON写的,他写道:宋(指宋美龄)对蒋先生说,‘如果你对那个小家伙(即张学良)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离开台湾,还要把你的事情全都公布出去’。”

张学良逝世后,留存信件有四大箱约500多封,这些信函包括他与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蒋经国、陈诚、杨虎城、戴笠、端纳及其他人的往来信札。值得注意的是,500多封信函中,张学良与宋美龄的私人通信最多,总数约在百封以上。信函中,宋美龄一直称呼张学良为“汉卿”,张学良则始终称宋美龄为“夫人”,并且自称“良”。宋美龄的去信多以英文写就。每逢张学良身体不适时,还能细心、周到地以中文去函,为了病中的张学良不至阅读英文时劳神。这种体贴还体现在宋美龄得到友人赠送的新鲜巧克力时,必定转赠一份给张。张学良对宋美龄公开的高度赞赏以及宋美龄对张学良超乎寻常的关心爱护,在性情相投之外,可能还带有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上的相恋。张学良对宋美龄如此尊敬,自不会把她列入“11个情人”之列。

张学良93岁时还作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1991年3月10日,被幽禁半個世紀的張學良終於獲得自由,攜夫人趙一

荻赴美國探親。在美居留的三個多月裡,張學良去舊金山探望女兒張閭瑛、陶鵬飛夫婦,去洛杉磯探望了他和趙四的兒子張閭琳夫婦,甚至去紐約在他舊日情人蔣士雲家住了三個月,但惟獨不曾去過于鳳至的墓前。2003年3月2日洛杉磯「世界日報」刊載文章,題目為「于鳳至墓葬南加,張學良過墓不掃」,文中寫到:到了洛城就算做假演戲,也該向為張生過三個兒女的于鳳至追思一下。連這一點恩情都捨而不給,真是鐵石心腸。若于鳳至女士有知,情何以堪。

蒋士云是贝祖眙夫人,贝聿铭继母。张公开宣称“他最挚爱的人住在纽约”。蒋士云说赵四对张限制太多,于是常带张去大西洋城赌博,被记者发现,登在报上,引起赵四小姐不满。可见张学良爱女人之心虽老不改。

张学良的毒瘾究竟深到什么程度,他的部下王卓然曾有过回忆:“他每日要打400多药针,才能过瘾。你知道这400多药针有多大力量吗?据医生说,这400多针,若是一次给无病的人打上,每人一次打上10针,可以打死或重病40多人……”。在热河战役中他只去前线一次,车行每15分钟就得停下让他注射毒品。他与汪精卫交恶,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两人会谈时,他每隔20分钟就要离座注射,使不知内情的汪精卫认为张学良对自己不够尊重,嫌隙顿生。

如此之深的毒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张学良回忆说:“我吸上鸦片,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郑州战事之时”。 其时,吸食鸦片是上层社会的一种时髦,很多达官显贵都有此嗜好。张学良父母、妻子于凤至、好友韩麟春等都好这口,家中更是烟榻横陈,迎亲待客,不是奉茶让坐,而是上床先抽上几口鸦片烟。这种环境中,张学良有此嗜好也就不足为怪。

如果张学良仅限于偶尔抽上两口倒也还好说,但事情的发展远非他所能掌控。 1928年张作霖遇难后,张学良受命于危难之时,内挤外压,毒瘾日渐严重。他决意戒除毒瘾。听人介绍说有一种日本进口的注射药,对戒除鸦片有特效,便叫私人医生马扬武为其注射。岂料这种日本进口的药物虽去瘾止痛,但里面却含有一种更难戒除的毒品——海洛因。结果在注射一段时间后,张学良虽然放下了烟枪,却再也离不开吗啡针。而且针瘾越来越大,到后来一天之内需要注射多次。这一时期的张学良活脱脱一个瘾君子形象。外籍顾问端纳初见他时,就觉得“这个人已病入膏肓”。黄绍竑在北平会见张学良时,见他“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精神颓丧,大家都为这位少帅担忧。 ”

张学良到上海准备出国时,其挚友宋子文劝其戒毒:“汉卿,出国之前,我劝你一定要戒除毒瘾,这不仅是为了你本人的健康,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体面观瞻!你不要忘了,日本人叫我们是东亚病夫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宋子文的话深深触动了张学良。宋子文专门给他请来上海疗养院主治医生米勒博士为他戒毒。张学良亲手写下“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的条幅,以表示决心。经过了近半个月死去活来、脱胎换骨的折磨,张学良终于戒除了有六七年之久的毒瘾。

再来谈谈张学良的“军事家”形象。张指挥过的战役有这几个:1.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第一次直奉战争虽以张作霖失败告终,但第三混成旅却打过两次胜仗,是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2.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奉系由此一战顺利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

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戍卫总司令。3.中东路事件。1929年8月,张学良意图收回中东铁路,与苏联打了一仗。东北军大败,被消灭2个旅。东北军伤亡2000名,被俘7000余名 ,張学良所部三艘海军军艦全部被苏联海軍击沉。11月张学良要求停战。4.中原大战。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决意联军对蒋,双方激烈战斗,死伤惨重。双方都试图争取奉系支持。最终由于蒋开的条件优厚,张选择站在蒋一边。但张学良一开始按兵不动,等到蒋军已占优势,乃于9月20日率东北军几万人入山海关,联军腹背受敌,溃败。张收编接管西北军,并入主北平,进军华北,势力大增。

5.九一八事变及随后的锦州战役,热河战役,张学良均实行不抵抗政策,大家都知道,不再详述。6.直罗镇战役。1935年11月,刚刚实现会师的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发动了直罗镇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当时前来围剿红军的是东北军的四个师,被消灭了两个师。这个战役由东北军王以哲指挥,但张学良也应参与策划。

综合上述情况,说张学良是个一般的军事家也说得过去。

最后谈谈张学良作为“政治家”的形象。这个评价最不好下。说是“杰出的”,好像不够格。说是“爱国的”,则把九一八事件置于何地?我脑海中忽然闪出“幼稚的”这个形容词。这意味着政治上的不成熟,任性,冲动,鲁莽,天真。。。。张学良接他父亲班后不过半年,就把他父亲的老臣,奉系将领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一起杀掉,令东北军人人自危,实在是鲁莽之举;中东路事件,他要收回中长铁路,当然是爱国的表现。但这种外交问题岂能这么简单地解决?贸然提出“强硬对抗苏俄”,宣佈从苏联手中接管”中东铁路”(中长路),解除路局管理层苏方人员的职务并遣送出境,逮捕苏方200余人,同时关闭了苏联驻哈尔滨的一切外交和商务机构。苏联外交部随即向南京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


吃喝嫖赌张学良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41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