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制度经济学

时间:2016-12-18 20:57: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2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3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

4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5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6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7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8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

9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10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11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12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13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14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15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6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17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18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19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20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21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

22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23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 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24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25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26公司治理结构: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制度安排:指管束特定行动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27制度结构:某一特定对象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28制度均衡: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因素一定时,制度变迁的供给适应制度变迁需求、制度安排不再变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P288

简答题论述题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正式制度都具有明确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如正式、规范、具体的文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机构来保障和实施。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是无形的,并且一般也没有形成文字,存在于人们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之中。以口传、舆论的方式相互传递,沿袭下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作用。

2、实现机制不同。正式制度依据的是政府的强制手段。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相互作用和他们对某种团体习惯的自发遵从。

3、可移植性不同。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间移植。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

4、变革的速度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所谓朝令夕改)。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比较稳定,其改变较之正式制度来说也要困难得多,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

5、修改的方式不同。正式制度的修改需要得到群体的一致同意。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只是由个人完成,无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完成。

制度的核心功能和具体功能;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给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作为经济人的主体要得到激励与约束,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降低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二是提高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 制度的核心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下面的具体功能实现的。①通过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提供有效信息可以起到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这又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进而给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②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交易费用,起到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③通过直接降低交易费用,达到给经济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④通过外部性内部化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产权的属性;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其属性和特征也不同。就私有产权而言,它主要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共有产权则不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

交易费用的性质;1.交易费用是对稀缺资源的损耗2.高额的交易费用可能减少或消除本来可能有利的交易。3.虽然交易费用无法彻底消除,但却是可以降低的。

制度效率递减规律的内容;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一群人,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其政府。 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的是一致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故诱致性制度的变迁的遵从率较高。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和速度推进制度变迁,还能以自己的强制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诱致性制度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讲,一致性同意原则是经济效率的基础。某一制度尽管在强制运作,但它可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可能并不按这些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故这类制度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科斯定理的含义;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 “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 “一旦考虑进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组织与制度的关系;各种组织内部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作为规则的制度,但组织本身不是制度,因为,组织机构往往是具体的。人们所以会将组织看作制度,主要是没有将组织与组织制度区分开来。所谓组织制度,指的是有关组织这种主体的构造形式或结构的内部规则,它是不同组织区分开来的依据。

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从最根本的关系上归纳,产权包括狭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即人们通称的“四权” 。它们是指产权主体对客体拥有的不同权能和责任,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利益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在于管理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比较的基本概念为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制度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继承了什么:仍保留了传统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素---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模型和均衡分析方法,人们相信标准的新古典技术可以富有成效的运用到一系列新问题和制度安排的分析方法。

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联系: 博弈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结合将大大地深化对制度起源及制度演变过程机制的分析。一方面博弈论的方法对制度的分析是很有用的,尤其是最近逐渐使用的演化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方法,当然博弈分析作为系统研究制度的理论工具尚不具备,也就是说制度安排也会因国家而异。另一方面,博弈论中的许多思想本身可以座位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两个方面(1)博弈论视野下的三种制度观:将制度明确等同于博弈的特定参与人;将制度视为博弈的规则;将制度视为博弈的均衡。(2)不同制度观下的经济学家关于制度起源的分析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演化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有何联系、区别:联系:都有回归孔德传统的倾向,它们都意识到孤立的静态的割裂分析只能作为阶段性的目的,而不能作为经济学应有的归宿,二者有相似性,两者都十分注重制度的研究,并都强调了制度的演化特征,都注意到了经济生活中权力对经济制度的影响,都十分注重不同层次的制度形式及相互作用的关系,被新制度经济学所忽略的方面正是演化经济学中的制度演化理论所关注的重点,尤其在历史分析上。区别:①两者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思路不同②两者的前提假设不同③两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存在差异④两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⑤方法论上的差异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具有塑造个人的功能,好的制度能促使人性中的“善”、“美”的一面,抑制人性中“恶”与“丑”的一面,使个人行为朝着促使社会进步的方面发展。制度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使他人的行为变的更可预见性,从而为社会交往提供一种确定的结构,制度有助于约束人类某些有碍于合作的本性,有助于增进可预见性,有助于弥补人类知识的不足,从而扩展人的有限理性。个人塑造制度,人类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由于人类是不断演变的,这决定了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制度必然随人性的演变而变迁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 特点:1.更注重围观分析 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 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 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 5.把工商业看作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 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

思路:①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 ②造成各交易存在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性 ③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界定的,每一模式都表现为成本、竞争力上的离散结构性差异④每一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合同法⑤预测内容表明,交易与治理结构的对应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主要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 ⑥将制度环境视为位移轨迹的参数,其变化将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可以提出额外的预测内容⑦无处不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是对可行的备选方案所做的比较制度分析,由此看来,假想的理想方案与操作问题无关,对方案的无效率检验则是一种补救和纠正。

产权的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外部性内在化、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的特征: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永久性

产权的意义:如果一个社会不能有效地保护财产,那么财产的积累就会十分的缓慢或者财产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对财产的权利不是永久不变的,它们是他们自己直接努力加以保护,他人企图夺权和政府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他们实际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他们财产的保护效果如何,也取决于特闷自己采取何种保卫措施,产权保护能提升财产的价值,进而使人们获得积累财富的持续激励。

产权的界定方式;1.法律上不同的产权初始安排除开自身界定了不同的分配格局外,“安排”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分配格局变化,因为,法律上对产权的初始安排本身是一种交易,即各个集团或个人间通过法律而进行的一种交易,法律究竟把产权划给谁,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实力。而这种交易是有成本的,各个集团和个人支付的成本额不同,从而影响他们之间的财富分配状况。2.对产权初始安排的调整,除开会改变原有分配格局外,调整本身的成本也会导致财富分配变化,因为能否调整产权实质上是各方力量较量、谈判的结果,调整本身也是一种交易,主张调整的集团与阻止调整的集团都会付出交易费用,支付费用的差异就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3.产权安排调整后,在新的产权规则下从事具体交易的各方所支付的费用很可能不同于在原有产权规则下从事同类交易所支付的费用,有可能更多,也有可能更少,这也导致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变。 4.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这种产权关系有相应的产权制度支持。产权制度,无非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产权不是由个别权利构成的,而是一种权利束,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产权一方面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保障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产能够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委托—代理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目标就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存在的根本原因:①保险与信用关系的存在 ②如果某一个人租借一耐用品给另一人,后者采取的行动肯定会影响阻截频的质量在行动可以监督的范围内,租借契约可能详细地表明要采取行动③当委托人对某工作任务或产出结果知情而代理人不知情时,委托人从代理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租值,就会尽量压低代理人应该获得的报酬而使自己租值最大化。 试分析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企业边界取决于纵向一体化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在GHM模型中,虽然任何一种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事后总是有效率的,但无一例外都会对事前的投资产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因而,纵向一体化的必要性取决于所有权的配置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扭曲,只有当拥有控制权的一方提高的生产率超过被控制方损失的生产率,从而能增加总剩余时,纵向一体化才有意义,企业边界才能够扩展。如果企业拥有的资产是互不依赖的,则最好维持企业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产权经济学认为纵向一体化决策决定企业边界。当一体化的收益高于成本时,企业实施一体化扩张其边界,相反,当一体化的收益低于成本时,企业则维持不变的规模和边界。

试述国家的起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契约理论,另一种是掠夺或剥削理论。

契约理论认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主要为公民服务。社会分工及协作受契约与交易费用的约束,契约的有效性制约着社会分工向纵深方面的发展。国家的存在有利于契约制度的建立和契约的实施。

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它的作用是代表该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从长期来看,这必然演变成无效率产权。

以上两种理论均不能涵盖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国家形式,因而不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新制度经济学将这两种理论有机的统一起来。从理论推演的角度看,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

国家的目标是什么:最基本的目标有两个:1.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这

篇二: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

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在新制度经济学时期,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 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二)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

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

度变化而变化。康芒斯继承和发展了凡勃伦的制度分析。康芒斯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他在综合了“从洛克到20世纪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后,提出了“集体对个人交易关系的控制”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康芒斯的研究从“稀缺性”出发,说明了稀缺性“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产生因为相互依存而建立秩序的集体行动”,因此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康芒斯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制度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保护所有权,并提出了法制优先于经济的观点。康芒斯在我国曾被认为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也被认为是“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但是,他对稀缺性和效率的分析,已经成为了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一(James,1937),甚至对于反垄断法的建立影响颇深

(三)以产权和交易成本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williamson(1975)提出的。新制度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构建经济模型的时候必须将制度视为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即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性人物,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因此被理解成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规章、规则、法律、政策等等。之后的交易成本理论被广泛应用,Arrow(1969)将交易费用看作是经济制度必不可少的费用、Williamson(1981)通过交易成本界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等对促进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诺思的研究起始于交易成本理论,但是其分析方法同上述研究有所差异,以诺思为代表形成了制度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历史和制度变迁的分支。这一分支认为,新的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延边促进了近代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制度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有助于降低转型费用。

1、产权理论

产权制度就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科斯认为,产权界定能使双方通过交易便可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 产权是资产所有者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一定的而不是无限的.使用产权会带来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成本.

2、交易费用理论

最早是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交易费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威廉姆森等人建立起交易费用完整的理论体系.。

3、企业理论

科斯认为,市场机制和企业都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 但是要采用哪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则完全取决于交易成本的比较. 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但是这个市场运行成本也是可以减少的.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生存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动力

4、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篇三: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老制度主义

:(对他的历史地位以及理论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可以参看张宇燕1993的论文、Ekelund and Hebert1997的第16章以及贾根良1999的论文)

凡勃伦(老制度主义创始人)的著作必读!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1899), New York, Macmillan, 1908

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l904),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78 The Instinct of Workmanship and the State of the Industrial Arts, New York, Macmillan, 19l4 Th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A Memorandum on the Conduct of Universities by Business Men, New York, B. W. Huebsch, l918

The Place of Science in Modern Civilization (l9l9),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l990 The Vested Interests and the State of the Industrial Arts, New York, B. W. Huebsch, 19l9 The Engineers and the Price System (192l),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1ishers, 1983 Absentee Ownership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in Recent Times, New York, B. W. Huebsch, l923

A Veblen Treasury: From Leisure Class to War, Peace and Capitalism,ed. Rick Tilman, 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1993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重视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他还以对劳动问题的研究而闻名) 米歇尔:以货币、物价和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经验资料和统计分析。 新制度主义

要想对新制度主义有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把握,可以参看

埃格特森的“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新制度经济学>>; 柯武刚和史漫飞的《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霍奇逊的《现代制度经济学宣言》;

青目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

Furubon and Richter的《新制度经济学:一个评价》,载于他们主编的《新制度经济学》 对新制度经济学一些很重要的评介性文章:陈郁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企业制度与

市场组织》和《集体行动的逻辑》;钱颖一和许成钢分别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刘守英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汪丁丁对《产权的经济分析》,以及《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的译者所作的评介性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抓住理论的核心是很有好处的。

老制度主义与新制度主义是研究制度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学界对两者的细致比较并不多见。但是有:卢瑟福的《经济学中的制度——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Hutchison的《新旧制度主义经济学》

下面我们分制度经济学不同的研究范围来推荐书目

1 产权理论

科斯、阿尔奇安和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此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关于产权和制度变迁的经典性解释;

德姆赛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所有权与企业组织的关系,并且有助于认识企业的产权构成对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

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运用产权理论设计与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樊纲、张曙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有产权怎样影响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并且加深对公有制基础上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的认识;

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可以使我们了解在契约不完全的条件下财产制度的重要作用以及什么是最有效的企业所有权结构;

汉斯曼《企业所有权论》研究了企业所有权的各类形式,可以了解决定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各种制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条件;

柯武刚和史漫飞的《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该书讨论了一个系统的制度规则,以及制度经济学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组织学和管理学之间的重要联系;

青目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是比较制度研究的重要成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博弈论在制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制度多样化的形成原因;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是新经济史学研究的代表作,可以帮助我们对产权与国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认识;

弗罗门《经济演化》是对制度演化做出经济学分析的重要成果,书中对组织的演化、习俗和惯例的变迁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阅读此书可以加深对交易成本经济学、演化经济学

和哈耶克经济学之间联系的认识;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德姆赛茨《关于产权的理论》;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考核费用与市场组织》与《产权与国家的演进》;

阿尔奇安《公司管理与产权》;

考特和尤伦《法和经济学》;

埃格特森的“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新制度经济学>>;

菲吕博顿和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

克莱因、克劳福德、阿尔奇安《纵向一体化、可占用性租金与竞争性缔约过程》; 张五常《再论中国》

李会明《产权效率论》;

段毅才《西方产权理论结构分析》;

施瓦茨《法律且契约理论与不完全契约》;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意义》;

周其仁《数网竞争》与《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2 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治理机制》的前言和概论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经济学、法学和组织学的知识背景有比较全面的概括;

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中的二、三、四、五章以及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对契约理论有比较深入的阐述;

威廉姆森《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开创了交易成本理论新局面

威廉姆森《治理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和意义》,阅读此书可以尽快地大致了解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

克莱因、克劳福德、阿尔奇安《纵向一体化、可占用性租金与竞争性缔约过程》,可以发现克莱因等人对资产专用性理论的最初思想探索的轨迹;

格罗斯曼、哈特《所有权的成本和收益: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理论》是对不完全契约进行形式化的发端,其中有数学证明;

科斯《企业的性质》;钱颖一《企业理论》;张维迎《企业理论的批评性回顾》;段文斌《分工、报酬递增和企业制度》。

3 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与博弈论是紧密相关的。学习一点博弈论是必要的。博弈论的书籍仅推荐两本入门的书: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第二章是代理理论的详细介绍,第五章是综述,介绍了三种模型化方法,给出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相应的结论,第六章介绍了许多发展了的委托-代理模型。其中还可以索引到相关英文文献;

吉本斯《博弈论入门》;费德伯格和泰勒尔《博弈论》(关于博弈论的最全面的教材);

拉丰和马赫蒂摩《激励理论I——委托代理模型》是对代理理论的全面总结,但是难度很大; 王勇《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是对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分析方法的比较,容易阅读和理解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段文斌《分工、报酬递增和企业制度》

4 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第一篇详细阐述了产权、国家、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此书与《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诺斯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是制度变迁理论的集大成者,是诺斯制度变迁思想的代表作。

柯武刚和史漫飞的《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怎样把制度因素加入增长模型

诺斯与戴维斯《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第二章与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对制度变迁等相关概念有详细讨论

韦森《社会秩序的经济分析导论》的第三章和贾根良《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

第四章有对诺斯思想变化的分析。前者的第五章有关于演化博弈论学者成果的简介

吴敬琏《路径依赖与中国改革》对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思想的解读比较到位

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

论文在此不详细列出。大家只要能够定下心来阅读以上书籍中的某一方向,肯定会有很大收获!

声明:以上书单参考了段文斌等著《制度经济学——制度主义与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汪洪涛著《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复旦大学出版社)。


制度经济学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41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