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活着,余华,下载

时间:2016-12-17 07:13: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摘 要: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向我们展现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死亡。通过主人翁福贵对孤独的体会,对苦难的承受,对死亡的超越,及对温情的救赎来反映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探究。本文主要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论述《活着》中作者所传递出的对于生命的认知。

关键字:《活着》;苦难;生命意识

《活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这部作品名为“活着”,但是给我们讲述的却是一个不断死去的故事。可以说《活着》其实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这篇小说事事都围绕着主人公福贵来展开。作者也正是通过福贵这一人物形象的展示向我们传达了生死之别的真谛。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先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也做出了一个判断。那么《活着》到底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意义,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论述余华的生命意识。

一、孤独意识

福贵活着但却孤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父亲被他气死,母亲去世,孩子有庆被抽干血而亡,春生上吊自杀,女儿得败血症死去,妻子得软骨病死去,二喜因为工伤丧命,外孙苦根活活撑死。可以说跟福贵有关系的人都不在了,福贵的精神支柱已经是没有的了。这个世界就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了。在小说结尾处有段福贵的话;“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福贵已经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了。后来福贵买了一头老牛,福贵就和这头老牛相依为命,一起孤独到老,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他是孤独的,没有一个亲人,只有一头老牛陪伴他。在内心世界福贵同样也是孤独的,亲人都离去了,自己内心已经没有了寄托,在牛耕田的时候福贵是这样说的:“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可以说福贵把牛当作了自己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和寄托,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毫无疑问,福贵无论是从现实生活层面还是内心深处都是无比孤独的。

二、苦难意识

任何人的生命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活着》中福贵的命运完全可以用多舛来形容。苦难伴随了他的一生。在作者看来苦难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苦难是一些经历,一些遭遇。在生命中的各种苦难面前,有很多人选择了绝望并且妥协,但是这跟遭遇众多苦难的福贵相比就相差很远。面对苦难时福贵选择了承受,面对死亡的时候,福贵也是那么平淡。这种心态愈到他生命历程的后期就愈加明显。

可以说福贵的一切灾难都体现了福贵的忍耐生存方式,先开始是他赌博输掉了家产,父亲活活气死;后来母亲病重,去县城找医生被抓壮丁;为了儿子有庆上学,送走

女儿凤霞;当面对可以说间接害死了儿子的凶手春生时,他选择了原谅;为了哑女凤霞找个人家,无条件的选择;他一次一次埋葬了自己的亲人,父亲、母亲、有庆、春生、家珍、凤霞、二喜,并且一次一次地活了下来,最后与外孙苦根相依为命,但不幸的命运又一次紧随了他——苦根也死了。他终于完全丧失了希望,可却没有选择妥协——他买了一头老牛,从此相依为命。这一切都体现了“忍耐”二字。这两个字是支撑他的动力。《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这话也可以理解为,恒久的忍耐可以产生爱(当然也产生勇气),福贵正是这样,苦难加上忍耐,塑造了他宽广、坚韧、温婉的性格,对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正如作者所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活着·韩文版前言》)。在“给收尸人留钱”的那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福贵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多么的平静,甚至是近乎麻木的平静。面对命运带来的一次又一次苦难.他选择了默默承受,将这些苦难都隐藏在自己的忍耐中。福贵主张用忍耐来应对生命中出现的苦难。他认为只有忍耐才能使生命免受苦难与不幸的威胁.才可以产生活着的勇气和力量。忍耐才是最大勇气的活着。这种对命运的承受与忍耐是福贵活下去的动力。 三、死亡意识

《活着》给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的死亡事件,那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余华这篇小说到底给我们展现了怎么样的一系列的死亡事件。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可以说是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在别人精心设计的骗局下把家产输个精光。只能变卖家产,沦为了一个穷人,福贵的父亲受不了这大的打击可以说被福活活给气死了;然后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被抓去的二个月后母亲因劳成疾也去世了;福贵在战场上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同时战友老全在战争中牺牲了;在被解放军解救回来后见到了为自己去死的龙二;再后来,儿子有庆为了救县长的夫人被活活抽干了血而亡;同时春生受不了文化大革命的打击上吊自杀了;后来女儿凤霞在生产后得了败血症医生抢救无效后死亡;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最后患病而死;最后,忠厚老实的二喜可以说是福贵和家珍的希望,但最后因为工伤丧命,连个全尸都没有;外孙苦根可以说是福贵的最后的希望了,但是却因为吃豆子而给活活撑死了,连福贵最后的希望都破灭了。一系列该死的不该死的人都死去了,然而可以说最应该去死的福贵却好好的活着。还越活越健硕了,到最后一头老牛陪伴他孤独到老。可以说福贵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死亡,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死亡的打击。富贵的活着就是一个见证死亡的过程。“《活着》铺展及渲染的是苦难和死亡,而隐于死亡背后并操纵一切的力量,则是无影无踪的命运,以及人性与厄运的韧性抗争,《活着》是悲凉而深沉的命运变奏曲,而暴力、血腥、死亡和苦难则是命运的展开形式”福贵又是如何来面对死亡的了?

四、温情救赎意识

《活着》中,福贵本来是让人厌恶的赌徒,但坎坷的命运,使他由一个毫无人性的赌徒,变成了一个让人悲悯的老人。余华将福贵推入了无底的深渊,让他在深渊和苦难中获得灵魂的救赎。让自己的人性获得重生。当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亡后,他只有一头名为福贵的老牛为伴。他每天下地时都叫着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的名字。让老牛以为干活的不是只有他一个,这其实是富贵的自我安慰,也是孤单中的自我解救。福贵在最后的时光,常常回味以前的亲人和往事,回忆自己的痛苦和过去,仿佛亲人还在身边,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只有这样福贵才得以度过一个相当平和的晚年。

结语

《活着》作为余华的转型期代表作品,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命体验。通过福贵这一人物形象向我们传达了对孤独的体会,对苦难的承受,对生死的超越和对温情的救赎。最终结成一句话,善待生命,活着就好。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2]陆扬.死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版社,2007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发布时间:2011-10-24)

篇二:余华活着

余华《活着》

余华书写的《活着》,让我酣畅淋漓过后,我的内心更多是震撼,那一幕幕故事场景历历在目,我仿佛随着故事的主人公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走过一遭,在兴盛与衰亡的酒缸中饮尽辛酸,在活着还是死亡的界限上思考许久。书中用一种接近零度的笔调来描写一个在当时是惯见的但是却是不正常的故事。有一丝孤零零的味道,令人辛酸难耐,一种难以捉摸的不快在盒上书后油然而生,这种不快并不是有作者可以去煽动的,而是在这种娓娓叙述的过程中

侵入我们神经的,作者正是用了这种渗透式表现手法来完成了对人生活着意义的哲学追问。

在余华眼中的“活着”:活着,在我们的中国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由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忍受,因为已经活着,所以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不幸福、苦难、无聊、平庸

《活着》这部新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跨越了中国从国民党到后毛浙东的时期,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从我的角度来看,福贵的一声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福贵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他相信自己的妻子家珍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儿子友庆,女儿凤霞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二喜和他的外孙苦根,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活着》里的福贵就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时刻激励着我微小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没有什么坎是跨不过的。乐观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而余华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这部小说是一首对于一个无限匮乏的年代的赞歌。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不过我喜欢余华没有煽情地写作,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尔也会有轻松的、优美的、善良的时刻。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如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等,都通过男主人公的眼睛和亲身经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动的再现。而在此期间,福贵也经历了与每个亲人、朋友的悲欢离合: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后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一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后来的文革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几年后,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不久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也给它取名叫"福贵",一个人平静地生活下去。他说: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从他的语气中,我 们可以感受到像他这样尝尽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对生命的那种平静、自然的态度。

我很喜欢余华简洁而有力的结尾: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贵给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贵,小说中叙述者看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肚子一人:“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者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如此简单的美丽的朴素的力量来自于字面同样召唤着我的心。“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

候想想又很踏实”,这正是福贵对自己的评价。 看着福贵,我就纳闷当今社会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早早放弃生命,有敢死的心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活下去,他们抛弃一切,一个人可贵的责任感在自杀的念头出现时已经消失殆尽了。看看当代大学生,有多少为了感情,为了学业,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想不开,要是他们能看到死后爱他们的人痛哭得死去活来,我敢肯定他们不会再这么做的。不管有多么大的事多比不起活着重要,乔布斯,保罗沃克,迈克杰克逊多么成功的三个人,再怎么成功,没有了生命,留给我们太多的惋惜叹息不是吗?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世上没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放弃了。做自己想做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回,我们可以在《活着》的激励下更好地活下去。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回忆自述的角度,让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另外,虽然小说中没有散文、诗歌中华丽的辞藻——而这也是有主人公福贵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样的背景决定的,所以也正恰恰符合其身份——但在描人状物、情节安排等方面同样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泪水似乎成了全篇的线索,有悲伤的泪,有绝望的泪,有喜极而泣的泪。由于泪水几乎是均匀地分布于整部小说,与欢喜交加,使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福贵总是每每过了几年幸福生活的时候,就会有厄运到来一次。

小说虽名为“活着”,但讲述的却是一个个死亡的故事。余华用死亡来讲述活着,似乎更有道理,不止是福贵,我们每个人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才会静下心来去认真考虑活着。《活着》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余华似乎在小说中想告诉读者们,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我不敢深究活着到底是为什么,人为什么而存在,但我认为,一个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我们无需去费心思探究活着的意义,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好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走好自己的道路。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如果我们非要给活着赋上一个意义,那就是幸福,追求和享受幸福是我们活着最大的意义,失去了它,我们的活着将会只是一种机械活动,没有丝毫光彩。

篇三:余华小说《活着》阅读

余华小说《活着》阅读

活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

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 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

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

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

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19.老迈年高;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0.(1)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活着,余华,下载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34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