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时间:2016-12-16 09:09:2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把握安全生产十大规律

把握安全生产十大规律,建本质安全企业

纵观各类事故,少数是由于管理不善发生的,绝大多数却是干部或职工违章所造成的。深刻剖析违章者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因素:

安全意识、价值观标准、自律能力、技术能力、经验阅历、个人行为习惯、体质体能情况、个性差异、情绪变化、机动反应能力等。

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联系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对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向,并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这种联系就是规律。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一位的就是要熟悉并掌握安全生产十大规律,利用规律指导现实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追根溯源,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一、安全周期规律

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不是直线运动。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懈麻痹的时候,安全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开始发奋扭转被动局面。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难能可贵的危机意识,是最应该办到而又最难办到的。

二、人的安全理念升华规律

理念决定人的行为观念,文化决定人的价值观。当今一些安全抓得好的企业,都是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取得的。独特的安全理念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的不断升华,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撬动企业安全管理“杠杆”的另一端不断上升。

安全管理是一种实践,也是一门科学,在安全工作中,仅仅靠实打实、硬碰硬的指标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一种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上认识和把握,这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兴安全、管安全、保安全。长期的安全生产,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说,企业的安全1年靠的是侥幸、3年靠的是机遇、5年靠的是管理、那么10年8年就需要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和支撑。因此,抓安全,离不开文化,文化兴则安全兴。所以,抓安全要有管理的深度。在安全中,我们树立什么样的理念呢?我们的理念应该是: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

国家在安定中强盛,企业在稳定中壮大,家庭在和谐中幸福。没有安全做前提,稳定、和谐和幸福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关系每个职工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所以说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关系企业的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所

以说安全先于一切;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影响企业

形象,影响干部政治生命,所以说安全影响一切。

三、人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

生物节律亦称“生物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物节律学说认为,

人类最重要的节律有三种:即23天的“体力盛衰周期”,28天的“情

绪波动周期”和33天的“智力强弱周期”,也就是体力节律、情绪节

律和智力节律。

当三大规律都接近各自的高潮期峰顶时,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均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此时可以尝试去创造一些纪录;反之,

三个节律都接近各自低潮的低谷时,人就容易出差错,容易发生事

故。研究人体生理节律变化规律,就可以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情况安

排工作,以便于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防止人为事

故的发生。我们总结概括的安全生产“十大薄弱人物”,就是这三大

规律作用的外部表现。

四、安全链条规律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都组合成协作劳动

的群体,也就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是

会危及上下环扣以及整个链条,每一个环扣都是活体主宰的岗位,

安全的系数是与各个岗位连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

五、安全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条长度的平

均值,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根,取决

于质地最差的那一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

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极少的“三违”人物、危险人物、事故“苗

子”。每个职工都是安全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成为最短、

最差的。

六、伤疤效应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通现象,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

于承受者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了接受教训的资格。

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

不惊,眼看伤疤不想疼。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犯类似错误,最大的

教训就是不接受教训。为防止悲剧重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必

须坚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楚不放过,责任者没严肃

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七、人与设备、环境相对规律

在安全人、机、环境系统管理中,其相互之间关系是复杂的。主要

有这样几层含义:机对环境关系是它既能产生不利的环境(如噪声、

振动、有害气体等),又能控制、改造环境。而环境对机的关系一

样,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其影响也不同,例如高温、高湿、压力、甚

至它自己产生的震动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机的运转,而对这些

影响,同样是采取工程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段进行防护或控制。

安全生产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它涉及到生产

的各个方面、角角落落,其中有人的存在,也有物的因素,又有环

境的制约。人的行为不安全、物的状态不安全和环境条件的不安全,

都可能造成事故。因此,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树立一种“大

安全观”的思维广度,围绕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

整合,做到从宏观上掌控,最终才能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八、生产方式变化规律

一般生产作业场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都在频繁移动变化。在

移动变化过程中,由于具有临时性,人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

侥幸等观念和行为,对遵章作业、严守操作堆积等规定容易抛弃之

脑后,是事故易发期。因此,动态的安全保证,是最重要的,也是

最难实现的。

根据这一规律,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不仅要实现静态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动态的安全。每次静态达标评价都不错,我们自

己感觉也不错。原因就是动态检查不过关,问题多、三违多。对我

们职工个人来言,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念好“三部曲”,做到“五

不干”。“三部曲”即:一看:环境是否安全。二想:规程要求如何

干。三干:确保安全才能干。“五不干”即:没有履行工作手续不干,

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干,工作任务不清楚不干,自己心中无把握不干,

上级违章指挥不干。

九、安全堤坝原理

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

堤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破坏

性极强的毁堤行为,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堤坝决口,一旦决口要

坚决堵漏,亡羊补牢。不然,势猛迅急,很难补救。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容不得丝毫差错。

每周我们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月我们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

目的就是查找问题与不足,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筑牢安全大堤。

十、球体斜坡原理

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

快、越高,势能是向下的,稍有懈怠松劲,球体就会下滑。安全工

作上的作何放任,撞运气,顺其自然,随其下滑,甚至放手不管,

安全这个“球体”必然会滑下来,砸伤压坏的必然是推球的人,因为

他是安全责任人,是第一责任者。所以,抓安全必须克服惰性,树

立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树立生命共同体观念,大力

弘扬“三种精神”即抓安全管理要有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抓安全

处罚要有包公精神——六亲不认,抓安全教育要有济公精神——苦

口婆心,紧严细实、永不懈怠地抓下去。严细管理的根本是实现以

人为本,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严,体现在严是爱——爱己、爱友、

爱家、爱企业、爱社会;细,体现在细是福——福己、福友、福家、

福企业、福社会。

只有正确理解安全生产十大规律内涵,利用规律作指导,才能认认真真把握安全生产动态过程的每分每秒,做好本质安全人,为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做贡献。

篇二: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又有其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和责任原理。

1.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概念

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的,即用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一个系统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和要素,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又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施与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各类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系统理论认为现代管理的管理对象总是处于各个不同的大系统之中,任何一个管理对象均可看成一个系统,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系统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系统原理时应遵循整分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首先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该原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如下:

整——企业领导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进行宏观决策。此阶段,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分——明确分工,层层落实。

合——展现全员的凝聚力,对各部分、人员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管理。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指任何安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自身的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因此,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必须掌握各个管理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安全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动态相关性原则。 ①系统各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由于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变化中,并相互影响,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性。

②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管理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管理中的反馈原则是指为了实现系统目标,把行为结果传回决策机构,使因果关系相互

作用,实行动态控制的行为准则。

成功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灵活、准确、迅速的信息反馈。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管理系统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4)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解读】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

一个管理系统可以分解为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

指挥中心是司令部,管理的起点是由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指令一方面通向执行机构,同时又发向监督机构,监督执行的情况。指令的执行效果再输入反馈机构。反馈机构对信息处理,比较效果与指令的差距后,返回指挥中心,即可根据情况发出新的指令。

该原则运用在安全目标管理中时,体现在:对上级指令、法规和决策的执行是否准确有效、对执行中的错误处理情况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把监督检查情况通过信息反馈决策立法机构,对决策进行修正,然后再去执行,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2.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概念

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切为了人”和“一切依靠人”。

①“一切为了人”是指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的需要为目的展开的。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的需要,就没有管理的目的。

②“一切依靠人”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

(2)人本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人本原理时应遵循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

1)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是指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

现代管理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使管理的内容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在现代管理系统中,各元素的活动必须满足高效率、高可靠的要求,所以管理系统,能级的划分不是随意的,它们的组合也不是随意的。

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

能级原则告诉我们:在管理系统中要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即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管理结构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也是我们常说的“因材适用”。

2)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是指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动力的产生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即:

①物质动力: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

②精神动力: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

③信息动力: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

管理者要综合协调运用这三种动力,正确认识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的关系,掌握好各种刺激的量值,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管理者运用激励原则时,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企业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吸引力。这三种动力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要善于体察和引导,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内在潜力。

3.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的概念

预防原理是指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2)预防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预防原理时应遵循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和本质安全化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都是随机的,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 美国学者海因里希根据对跌倒人身事故调查统计得到了这样结果:对于跌倒这样的事故,如果反复发生,则存在这样的后果:在330次跌倒中,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或者称为1:29:300法则。该法则指出了事故与伤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根据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偶然损失原则强调,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必须重视包括险肇事故的各类事故,才能真正防止事故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原则是指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迟而已。

一个因素是前一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即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事故或早或迟,但必然要发生。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

因果关系原则的应用

工人甲,长期违章不戴安全帽进行作业,一直没出什么事故,他也一直毫不在乎,还经常在工友面前炫耀。可是有一天,在其收工回家过春节时,右岸某边坡出现落石,正好砸到甲头上,导致甲重伤,并留下轻度脑震荡后遗症。

3)3E原则

3E原则是指针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采取的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①工程技术对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

②教育对策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③法制对策:利用法规、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

在应用3E原则时,要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四种原因,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这三种对策,不要片面强调其中某一个对策。具体改进的顺序是:首先是工程技术对策,然后是教育对策,最后才是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的概念不仅局限于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而应扩展到诸如新建工程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甚至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4.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概念

强制原理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所谓强制,就是无需做很多的思想工作来统一认识、讲清道理,被管理者必须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行动。

图6 强制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管理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强制才能有效的抑制被管理者的无拘个性,使其调动到符合整体管理利益和目的的轨道上来。由于事故损失的偶然性、人的“冒险”心理和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安全管理更需要具有强制性。

(2)强制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强制原理时应遵循安全第一原则和监督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是指当生产和其他工业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

该原则就是要求企业的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将安全作为一项有“否决权”的指标,把保证安全作为完成各项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即不安全不准生产。

2)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安全管理带有较多的强制性,只要求执行系统自动贯彻实施安全法规,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去监督执行,则法规的强制威力是难以发挥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配备合格的监督人员,赋予必要的强制威力,以保证其履行监督职责,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监督原则的应用

某日,某施工现场,张某在高台进行拆除作业,既不系安全带,又未采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安监员发现后立即向张某发出警告,并要求他立刻停工,配戴好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措施方可继续作业。张某听从安监员的指示,配戴好安全带、安全帽,继续作业,在即将完工时,张某站立不稳,从平台上坠落,因其佩戴了安全带和安全帽,身上只有轻微擦伤,并无大碍。如果当时没有安监员的及时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5.责任原理

安全管理的责任原理是指在安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管理工作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组织各级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相应责任。责任原理与整分合原则相辅相成,有分工就必须有各自的责任,否则所谓的分工就是“分”而无“工”。

责任即包含个人,又包含单位(集体)的责任,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

(1)责任主体必须完成的工作,如岗位职责;

(2)责任主体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应承担的后果,如事故责任。

根据责任原理的要求,企业安全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

(2)责、权、利、能四者要匹配;

(3)奖惩要公开、公正而及时。

在安全管理活动中,运用责任原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构建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的保障机制,促使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到位,且强制性地安全问责、奖罚分明,才能推动企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提高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和效果,激发和引导好广大社会成员的责任心。

此外,国际社会推行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也是责任原理的具体体现。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是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

篇三: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又有其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和责任原理。

1.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概念

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的,即用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一个系统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和要素,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又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施与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各类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系统理论认为现代管理的管理对象总是处于各个不同的大系统之中,任何一个管理对象均可看成一个系统,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系统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系统原理时应遵循整分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首先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该原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如下:

整——企业领导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进行宏观决策。此阶段,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分——明确分工,层层落实。

合——展现全员的凝聚力,对各部分、人员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管理。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指任何安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自身的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因此,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必须掌握各个管理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安全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动态相关性原则。 ①系统各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由于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变化中,并相互影响,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性。

②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管理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管理中的反馈原则是指为了实现系统目标,把行为结果传回决策机构,使因果关系相互作用,实行动态控制的行为准则。

成功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灵活、准确、迅速的信息反馈。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管理系统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4)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解读】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

一个管理系统可以分解为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

指挥中心是司令部,管理的起点是由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指令一方面通向执行机构,同时又发向监督机构,监督执行的情况。指令的执行效果再输入反馈机构。反馈机构对信息处理,比较效果与指令的差距后,返回指挥中心,即可根据情况发出新的指令。

该原则运用在安全目标管理中时,体现在:对上级指令、法规和决策的执行是否准确有效、对执行中的错误处理情况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把监督检查情况通过信息反馈决策立法机构,对决策进行修正,然后再去执行,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2.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概念

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切为了人”和“一切依靠人”。

①“一切为了人”是指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的需要为目的展开的。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的需要,就没有管理的目的。

②“一切依靠人”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

(2)人本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人本原理时应遵循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

1)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是指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

现代管理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使管理的内容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在现代管理系统中,各元素的活动必须满足高效率、高可靠的要求,所以管理系统,能级的划分不是随意的,它们的组合也不是随意的。

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

能级原则告诉我们:在管理系统中要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即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管理结构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也是我们常说的“因材适用”。

2)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是指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动力的产生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即:

①物质动力: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

②精神动力: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

③信息动力: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

管理者要综合协调运用这三种动力,正确认识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的关系,掌握好各种刺激的量值,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管理者运用激励原则时,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企业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吸引力。这三种动力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要善于体察和引导,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内在潜力。

3.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的概念

预防原理是指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2)预防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预防原理时应遵循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和本质安全化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都是随机的,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 美国学者海因里希根据对跌倒人身事故调查统计得到了这样结果:对于跌倒这样的事故,

如果反复发生,则存在这样的后果:在330次跌倒中,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或者称为1:29:300法则。该法则指出了事故与伤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根据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偶然损失原则强调,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必须重视包括险肇事故的各类事故,才能真正防止事故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原则是指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迟而已。

一个因素是前一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即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事故或早或迟,但必然要发生。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

因果关系原则的应用

工人甲,长期违章不戴安全帽进行作业,一直没出什么事故,他也一直毫不在乎,还经常在工友面前炫耀。可是有一天,在其收工回家过春节时,右岸某边坡出现落石,正好砸到甲头上,导致甲重伤,并留下轻度脑震荡后遗症。

3)3E原则

3E原则是指针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采取的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①工程技术对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

②教育对策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③法制对策:利用法规、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

在应用3E原则时,要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四种原因,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这三种对策,不要片面强调其中某一个对策。具体改进的顺序是:首先是工程技术对策,


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31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