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国学讲座内容

时间:2016-12-10 12:03: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国学讲座

《校园讲座观感与评析》

观感部分

讲座主题:今天您国学了没?

时间:2014年5月23日

主讲人:崔玉娈

讲座内容概述:崔老师讲述了海尔总裁张瑞敏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老子、孙子、孔子三位老师,日本企业界将《论语》奉为圣经,热门韩剧中对于中国传统经典的推崇等生动案例,吸引我们对国学产生兴趣和关注。接着崔老师在与大家轻松的互动中将何为国学以及国学与大学的关系等深刻命题的所思所悟做出阐述。她认为,国学能给我们谦卑待人、宽容待人、乐于助人、仁爱待人等为人处事的道理;能给我们辩证、发展、若水的思维模式;能给我们提升内在的强大力量。她希望我们多读经典,在国学经典中领悟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刻意义。我们以前只知道国学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对它没有多少了解,也没有将它联系到平时的各个方面,今天听了崔玉娈老师的讲座才知道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崔玉娈老师引发了我们的求知欲。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好国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提升自己的素养,尤其是对于我们工科的学生来说。

评析部分

讲座伊始,崔老师讲了一个有关她名字的小故事,她说:“我曾

经接到一个电话,‘喂,你是崔玉变吗?’这个名字困扰我很多年,但我认为这个名字是独一无二的,我赋予它这样一个内涵,崔:崔永元的崔,所以实话实说是我的性格。玉:抛砖引玉的玉,今天我就是块砖头,在座各位是美玉。娈:其意为美好。希望在这次讲座中能与大家共度美好的时光”

她向我们介绍的第一句话是海尔总裁张瑞敏说的‘老子给了他战略性的思考,孙子给了他策略性的思考,孔子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随后又介绍了日本近代企业之父渋沢栄一(しぶざわえいいち)的著作《论语与算盘》。还有八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呼吁‘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到2500年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几个事例给我的启示是:原来我们的国学所蕴含的智慧是那么的受外国人的推崇。突然,两张图片,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竟然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和《朗朗和检察官》。她当场提问了几个韩剧中的情节在场的同学有人能够回答得出来,然后她又问《大学》和《中庸》的作者?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她指出,我们现在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定不能够把传统的东西丢掉!

讲国学离不开孔子,讲孔子离不开礼。然后她讲了国学与礼。礼是形式上的规范和情感上的传递。她和一位大二经管的同学来了个现场互动,说明了礼的重要性。她说:“礼的核心就是尊重。”是啊!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孟子说道:“敬人者人恒敬之,重人者人恒重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尊重对方是给予对方的肯定,友好和宽容,它是友谊的润滑剂。尊重他人,我们赢得友谊;尊重他人,

我们收获真诚;尊重他人,我们收获尊重!子路说:“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如礼不足而敬有余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尊重他人便不会被讨厌。

然后讲到国学与大学,她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1、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2、给我们睿智的思维模式3、给我们提升内在的强大力量。

对于为人处事,最重要的是要仁爱待人。个人的成功要建立在成就别人的基础上。如果损人利己,那么就算能力再强,也不会有人喜欢。其次要谦虚,恪守“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再者要宽容待人和乐于助人。

接下来是思维模式。崔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二点:1、辩证的思维

2、发展的思维

辩证的思维,正所谓“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看待问题要多维度的看,权衡各种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发展的思维。我们看待问题不能鼠目寸光。现在大学的评奖评优的名目很多,优秀学生,党员评比,奖学金评比,社长评比等等,这些都是外在的,是会变化的,今年是我,明年就是他。而我们需要获得跟随一个人一辈子的东西,它是不会变的。这就是修养,素质,能力。这些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多读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舍才有得。舍弃一时的娱乐,换来一生的智慧。这是后半生的根基!

最后,崔老师说:“现在中国人30人中有27个人一年一本书都不会读。耐不住寂寞,中国人太浮躁了。邻国日本,人均阅读量高达

40本。如若按梁任公所说少年决定未来,我们中国必定会灭亡,因为中国人更新的太慢,根据物竞天择的法则,就是这个结果。为什么中国人不读书呢?因为现在的手机,功能太强大了,手机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在我看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份神圣的责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崇高理想之实现指日可待,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民族之复兴添砖加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篇二:国学讲座感想

高级翻译学院 2009级3班 0923010329 程 波

国学讲座感想

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是从上了黄世坦教授的国学讲座开始的,以前只知道国学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对它没有多少的了解,也没有将它联系到平时的各个方面,不过现在知道了国学有多么博大精深了!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国学讲座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以后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另外,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学好国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高翻学翻译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你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国家文化都不了解或知其甚少者,又怎能去学好另一国家的语言?又怎能做好这两种语言间的翻译工作?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他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是孝道及感恩的重要。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不能缺少孝道了,孝道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存在与我们周围的各个方面的。子曰:“子欲养而亲不待”,一个人心在哪里,时间才会在那里。我们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父母恩,师生恩,国土恩,众人恩。为什么要报父母之恩?

那叫生之恩,养之恩。生育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父母,我们就不会长不大,多么大的恩德;为什么要报教育之恩?因为没有教育,我们就不会认字,没有教育,我们就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但是我们想想:从小到大,这些人有哪个人,吃过我们一块糖;哪个人吃过我们一块点心。为什么要报国土之恩?因为文化传播可以没有国界,但是企业家,科学家必须有祖国; 最后度一切众生,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心。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天天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党比如成母亲,把黄河叫母亲河,我们把山河比喻成母亲,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老子把道德经比喻成母亲。一个人连孝道都没有,没有爱心的人,他如何去爱国家,爱党,爱他自己,爱他的工作呢!汶川地震后世界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官员叫父母官,为什么我们的军队叫子弟兵。我们要时刻对这些最可爱的人心存感恩之心。

身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在我看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份神圣的责任,更是我们语言类学生的光荣使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崇高理想之实现指日可待,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民族之复兴添砖加瓦,为中华之崛起贡献力量吧!

西安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

2010-6-29

篇三:国学讲座

集团本期6月16日的企业文化培训邀请了著名学者卫方正老师进行国学知识讲座,他从概念、范畴、意义及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刷新了大家对国学的认知,为初学者开启一扇了解国学的大门。

近几年来,“国学”一词越来越热。然而,国学究竟是什么?卫老师认为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觉悟、精神和素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说文解字》中,“国”训为“邦”,与我们现在的意义基本相同。而“学”则训为“学,觉悟也”,因此,“国学”就是“中国人的觉悟之学”!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从未断绝自己文明传统的文明古国。那么,是什么维系着这个古老国家的命脉并使它在一次次的王朝更迭、江山易手、天灾瘟疫,甚至异族入主、服色变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生生不息、继往开来呢?不是军队,也不是武器。威震六合的秦国、横扫天下的元朝,其军事力量都不可谓不强大,然而都很快灭亡。为什么呢?汉代的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得一语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里的“仁义”,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国学,就是一种“觉悟”,就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秉承不堕、坚持不懈的一种气节、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这些,就是国学的精髓。在历史上,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载体来体现、存在、流传的。这些文化载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书籍,我们称之为“国学经典”、“国学丛书”。另一种是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熏陶的文化人,我们称之为“国学学者”。按照书籍观点、内容的不同,国学书籍可基本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我个人比较认同卫老师的观点,国学首先是一种素质,一种精神气质和日常品行上的濡染与提高。让孩子们学习国学,最重要的目的绝对不是背诵,而是蒙以养正,笃其品行。假如有两个孩子,一个能熟背经典,却刁蛮顽劣,另一个虽从未学习经典,却礼貌真诚,你更喜欢哪一个?是第二个吧?我也是。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孔门之学,首重品行。我们平时说的:“这孩子真有教养。”显然和这个孩子能识多少字、背多少书是两码事。

卫老师推广国学,走的是讲授经典,启发引导的路子。比如在讲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经典时,就将其与实际相结合,对大家提出“不要说脏话,不要骂人,不要随地吐痰,上公交车不要挤,出门要衣服整洁”等希望,将圣贤教导、文明精神溶解到很日常琐碎的生活中。


国学讲座内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75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