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刘震云官场赏析2000字

时间:2016-11-30 10:21: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刘震云小说中“小人物”形象分析

刘震云小说中“小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刘震云是新时期文坛著名作家,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官人”系列小说中塑造了形象丰满的“小人物”,显著特征就是“权力意识”,即权力处处体现在人的生活中,又支配人的全部生活。作品大多围绕权力与人性的关系展开。《新兵连》《一地鸡毛》,可以看到权力对底层人们生活的影响;《官场》、《官人》,刻画出了在权力争斗中的官员们丑陋和庸俗的嘴脸;《温故一九四二》,作者把权力放在一个更大更广的历史背景中去审视,突出权力与人性的关系。

关键词:刘震云 新写实小说 权力腐败 权力制约

篇二:赏析刘震云新作

赏析刘震云新作《我不是潘金莲》

【摘要】刘震云是一位近年来一直活跃于当代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从成名作《塔铺》到代表作《一地鸡毛》,乃至后来的故乡系列小说和通俗系列小说,直到《一句顶一万句》的问世,他一直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再现了一幅幅当代中国社会最底层——农村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个个以杨摩西为代表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坛上饱受关注与赞誉。2012年,刘震云又出最新力作《我不是潘金莲》,再次掀起一场遍及全国的阅读狂潮,笔者一直比较关注刘震云的作品,对其写作风格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次就以我个人角度对其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作简单的赏析。

【关键词】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诙谐反讽 官场原生态

刘震云出身于平民家庭,这让他更多地关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他一贯坚持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构造方式对小人物或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和生活态度的进行着重刻画,并借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深刻问题,他对人情世故有着超然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利关系,他作品结构的庞杂、技巧的多变、语言的繁复、意义的含混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他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利和民生问题,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庙方法,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我不是潘金莲》也延续了他的一贯做法,叙述了一农村妇女二十年上访告状却不能成功的人生悲剧,通过诙谐但极具有反讽意味的语言塑造了一名李雪莲——这个生动农村小妇女形象,揭露了当下官场上一些官员只为了保留自己“乌纱帽”

却不给老百姓办实事的愚蠢现象。

一、简洁而直接的故事情节

刘震云曾声称《我不是潘金莲》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核心主题就是为了找一句话,而《我不是潘金莲》也是为了改正一句话,那就是李雪莲丈夫秦玉河和李雪莲吵架时说的一句话:“你和我结婚以前就已经和别的男人好过了,你就是潘金莲。”李雪莲二十年上访告状,纠结与离婚案件,就是为了要改掉这一句话,证明自己的清白,换回自己的尊严。《我不是潘金莲》全文便是围绕李雪莲上访告状这一主要线索展开的:农村妇女李雪莲因想生第二胎,就钻政府空子,与丈夫商议先暂时离婚,等生下孩子,再复婚,于是她就和丈夫签订了真的离婚协议,没想到她却被丈夫钻了个空子,等孩子生下来以后,她正等着与丈夫复婚呢,却发现丈夫背叛了她,已与一理发女子结婚,在找丈夫理论不成,还被侮辱成潘金莲之后,她心里悲愤至极就决定上访。

在其上访过程中,牵出来一群官员,办事无力,愚蠢至极,只因嫌弃这个离婚案件复杂,又怕李雪莲上访有可能导致自己乌纱帽不保,便千方百计屡屡阻止李雪莲上访,从而闹出一出出闹剧。一起简单的离婚案件从镇上告到县里,又从县里告到市里,从市里告到省里,乃至于最终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员们被闹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也没有解决。故事看似简单荒诞,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经典鲜活的人物形象

本书的一大成功之处,便是苏仨哦了这么一位简单、直爽、追求

正义的农村妇女形象——李雪莲。作品题目为《我不是潘金莲》,便是读者将主人公与潘金莲拿来对比,然而,其实李雪莲与潘金莲是性格迥异的两个人。自从在《水浒传》中出现之后,潘金莲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现实生活中都被视为妖艳、不贞、淫乱、败坏社会风气的的一个典型,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之柱上。而李雪莲与潘金莲是完全不着边际的。

首先从李雪莲本人而言,她自己就是否定潘金莲的。就因为丈夫说她是潘金莲,认为那是在侮辱自己,才促使她直接上访,就为了扳回一局,证明自己的清白。另外,虽然有些地方她有点儿胡闹,但从客观上说,她也是一位不畏强权,坚持自己原则,讲求信任和敢于追求正义的聪明的先进女性。即便一次次的被拒绝,甚至被高官威胁,她仍然继续自己的上访之路,而且直接在自己的上告名录里添上该高官的名字;当她发现自己上当受了骗,她的老同学赵大头向她求婚是为了一桩交易时,她桶斥赵大头并愤然离开,继续上告??她将叛逆和坚强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她遇事冷静,有自己的行为原则,她二十年如一日地上访,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实在令人佩服。

三、诙谐又具有反讽意味的语言风格

《我不是潘金莲》全文都充斥着一种轻松和幽默,任何人读来都不免会觉得其中的诙谐之调。首先单看作品中的一些人物的名字,就极具有反讽色彩,在作者的安排下,作品中的高官大多数都有着一个个很有正义感的名字,例如:王公道、史为民、蔡富邦、楚清廉、董

宪法、贾聪明??可是实际上,他们却都是一些迂腐不堪、害怕上级的昏官。因此应该改为“枉”为民、“似”为民、“菜”国邦、“除”清廉、“不懂”宪法、“假”聪明,作者在这里的意图不言而喻。另外,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总是揶揄调侃,人物对话更是机智幽默,最为经典的便是北京人大召开期间,警察巡查那一段戏谑描写(因为人大召开期间,一些官员为了防止上访人员影响大会正常进行,有可能导致自己乌纱帽不保,就安排警察在各大车站巡查,堵截上访人员),且看警察与李雪莲的部分对话:

“到北京干什么去?”

“看病”

“看啥病?”

“子宫下垂”

警察脸上的肌肉抖了一下,接着问??

“人大开会也就半个月,半个月后,你在来北京,现在下车” “我不下车”

“别人都下,你为什么不下?”

“我子宫都垂到外边了,耽误不起”

警察脸上的肌肉又抖了一下??

简单的人物对话,便使李雪莲那股胡搅蛮缠的劲儿跃然纸上,使人忍俊不禁。

四、荒诞背后的沉重

《我不是潘金莲》表面上看似只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上访故事,

塑造的也只是几个简单的底层人物,情节过于夸张,语言也颇具轻松感,但使人读后不觉产生一种沉重感。因为它牵涉到我国一个敏感话题——政治腐败,这便是刘震云的智慧。刘震云不仅对官场文化和官场体制饶有兴趣,还每每提出质疑和批评。说话,这一民众的基本权利都不能保证,更何况其他的政治权利,正如《国语》所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要说话, 你不让说,反而从外界压制,迟早会有爆发的时候,这是为政者所必须知晓的,而改作品里的官员便是这样,一味地逃避甚至于阻止,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导致他们一批批地下台,只能说是己使之然。更可笑的是,新上台的一届并不反思原因,继续千方百计地阻止李雪莲上访,把老一届的倒台归结于没能阻止得了李雪莲,是他们太笨,治不住一农村妇女,哼,真是可笑!如果,从一开始,政府就摆正态度,给李雪莲讲明道理,或者和法院联系,从法律上寻找方法,积极解决李雪莲的问题,也就不会上演后来的一系列的闹剧。总的来说,李雪莲这个人物的最终悲剧不仅是因为她个人的性格造成的,更大程度上是整个社会悲剧的反映,是社会上的腐败之风埋没了像李雪莲这样的一个又一个平民弱势群体。

五、小结

卡尔维诺曾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写道:“文学作为一种生存功能,为了生存之重作出反应而去寻找轻”。一位作家面对沉重的现实之时,他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构思方式,创造出文学中的“轻”,去反映现实的问题,引起人们反思,从而直视该问题。刘震云的这本

篇三:对《单位》的简单赏析

201030030309

园艺学院10茶学茶艺1班

王婧

对《单位》的简单赏析

读完刘震云先生的《单位》,第一感觉是刚刚欣赏完一幅用黑白笔触描绘的单调而又多彩的漫画,充满了故事的片段性、滑稽性及戏剧性。作者几乎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叙事方式,让人感觉非常简洁大方,也正是这种冷静和旁观者的叙事手法,让我觉得整幅画面没有多少色彩的参与,不同于那些铺张华丽大肆渲染的精美词藻,《单位》有种淡淡朴实。至于为何感觉是既单调又多彩,因为整篇小说的发生地点是在某单位,具体一点应该是说某单位的某个小小办公室(升职的老张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空间的局限性暗含了整部小说事件的单一,无非是自身利益、情感等的纠结。但这些生活小事的多样性,例如人物的性格特征、事件的触发原因、进行过程、高潮及落幕等都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又说事件是多彩的,由此可见,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文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科员小林,除了因为他的大学毕业生身份使我深深感到一种命运共同感外,还有女小彭和他鲜明而具讽刺意味的对比及老何老孙老张意味深长的衬托。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对小林这一人物的理解: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

文章是倒叙插叙等相结合,前面讲述小林搬梨分梨等一系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动作,语言中不掺杂小林的任何情绪,低调的出场让人无法预料他就是这篇文章的人物中心,无从得知他将对整篇文章的主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点不同于女小彭,她的出场就是充满霸气和泼辣的,“女小彭干脆占住了盛梨的的草筐,说到家还可以盛蜂窝煤”“是孙子不是孙子,不在捎梨不捎梨”等一系列霸气外露的动作和语言赚够了读者的眼球,从出场的气势上,小林就先输给了女小彭,这这也为后面两个人性格、价值取向等迥然的差异埋了伏笔。

文章直到第四节才开始展开对小林的描述,使读者恍然大悟,原来作者留了这么绝妙的一手!小林四年前大学毕业分到单位,学生气十足,对什么都不在乎。譬如说,常常迟到早退,上班穿个拖鞋,不主动打扫办公室的卫生,没有考虑过政治问题,说话不注意,还得罪单位老同志,他一系列在单位老同志看来幼稚散漫的作风,其实是对世俗单调“单位”生活的一种排斥,是一种与世俗世界划清界限的直观做法,小林与单位老同志之间有一种无形的隔阂,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年代和另一个年代的代沟。从最初的行为处事上,他之于女小彭,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破灭乌托邦

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小林毕业后仍活在自己虚构的乌托邦中,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可是,他的思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挣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他又是什么时候真正接受自己的转变的呢?

大学毕业后的同学聚会,大家难免会谈论现在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大大刺激了小林的神经。后来小林上班常常发愣,盯着老何看。他从瘦瘦的脸上毫无油水和光彩的老何身上,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后的自己。如果自己像老何那样,快到五

十岁了,仍然是个科员,领那样的工资,住那样的房子,怎么向老婆孩子交待?从此,小林的奋斗目标明晰了——离开那间合居的两居室,让自己的妻儿父母过上安逸的生活!但他的悔悟还不是自身的反省,是外界对他的强迫改造,这点也恰恰表现了那一代知识青年的“政治清高”,文章后面写他看到单位一片混乱,连老张女老乔这样的人都乱搞男女关系,自己还帮他们搬家,找他们汇报思想,“五一”给他们送礼,整天低三下四看他们的脸色说话,现在想想真感到自己这积极是荒唐的,于是决定“自己今后破碗破摔、不再积极了。他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谁也不怕他孙子”。我们可以看出他自从决定“上班准时,不再穿拖鞋,穿平底布鞋,不与人开玩笑,积极打扫卫生,打开水,尊敬老同志”后,思想一直处于挣扎中。他可以做行为上的转变,但是思想是很难被转变,从内心深处他很难接受现在这种循规蹈矩、毫无自由与活力的生活方式,所以就更不用说他会真正接受一个“老何老张或老孙式”的自己。他们所受的教育时期和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思想交际的小概率,错综时空的碰撞,是很难碰撞出火花的。

三、强烈对比,尽显生活无奈

读完两遍,在想,如果本文中没有了女小彭,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这篇小说也不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的吧。

女小彭性格直爽、无忧无虑、爱无理取闹、不懂人情世故、气度小、不畏强权,从全文中看,她是性格的“坚强叛逆者”,但是她的叛逆又不同于小林,小林是思想上的,女小彭还达不到这种高度,女小彭充其量只是性格上的,跟思想无关。

女小彭对全文的一些重要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她想故意气女老乔,从最开始的直接矛盾升级到以小林为隐性因素的间接矛盾,几乎每次都是以女小彭的强势压倒女老乔的弱势,然后女老乔便找更弱的小林出气,于是引出了一系列曲折的事情。按道理来说,“既无追求又无事业心的”的女小彭不应该在单位如此嚣张,由此可见,她背后应该有非同一般的暗势力在支撑她,我们暂且做这个假设,由此,从家庭背景、生活的安适程度、思想的压抑程度、需不不要巴结单位领导等方面,小林都是不能和女小彭相提并论的。强烈的反差,让身为男人的小林更加感到生活的窘迫与成功的紧迫,于是,他不得不处处谨慎行事,争取早日满足生活的一般需求。

四、面和心不和的矛盾体

“面和心不和”包括两个意思,一是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时,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己是一个矛盾体,二是当自己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时,自己和他人在关系的处理上面和心不合的虚伪,这时这个整体是一个矛盾体。(从中也可发现中国文字的伟大,同一个字不同词性会产生不同意思)

对于第一种意思,小林表现的淋漓尽致。现实的生活需求使他的行为完全脱离了内心,“小林常常一个人在那里苦闷。有时回家还苦闷,夜里失眠,想想这想想那,有天到凌晨五点还睡不着(又不敢翻身,同屋睡着妻子、母亲和小女儿),真是急得两眼冒金星??”对于小林来说,他时刻进行着自己与自己的博弈,作为新时期的知识青年,他竟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不得不卑躬屈膝忍受不公,这其中又充满了多少未明的无奈与辛酸。

对于第二种意思,老张和老孙身演绎地“酣畅淋漓”。从一开始“老孙刚刚骂完刚刚升职的老张却还能亲自把其从二楼请回来参加处里的聚餐,并提议‘为老领导干杯’”,到老孙陪老张出差并贴钱赔饭,以及搬家事件,无不体现着两个人“各怀鬼胎”。但老孙和老张在这点上也是有区别的,总体来看,老张比老孙

更加宽容、思想觉悟更高一些。虽然小林的侧重点不是在这里,但是从他痛恨女老乔但却不得不巴结她、为了前途不得不去帮老张搬家刷厕所这几点来看,他也处在整体矛盾体之中。

综上,小林是最可怜的,他处于两大重要矛盾体中,不得解脱。如果说“每个人迫切要处理和对付的,其实就身边周围那么几个人,相互琢磨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的话,在小说中,小林要处理和对付的人应该是最多的吧。

五、出其不意的结局

结尾女老乔和小林的“再见”象征着他们两者矛盾的消除,同时,也是全文选派的两位代表,来和读者道别。

其实女老乔和小林矛盾的消除不是因为小林的大度,也不是来自女老乔的幡然醒悟,而是他们两个的利益不会再有冲突。矛盾的产生是需要一定时间空间条件的,当这些条件都不存在时,矛盾自然而然地就消失了。

从小说最后老孙女小彭看到女老乔“除了露出吃惊,都没与她说话”和小林“主动上前与女老乔打招呼”的对比,也可以看出来他们与小林在品行上的差距。但是小林最终还是抵不过班车的诱惑,在忽然感到有些辛酸,想对女老乔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却也以“再见”结束这次见面。或许大家就真的再也不见了吧。

随后又看了《一地鸡毛》等作品,喜欢上了刘震云先生的叙事手法,他的文章就像一个不加粉饰的姑娘,充满了最质朴的气息。而不加粉饰就可以如此吸引人,肯定自己的底子非常好,刘震云先生不愧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力派,不靠哗众取宠。

2010年06月05日

PS: 老师辛苦啦~


刘震云官场赏析2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84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