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答案不止一个1000字

时间:2016-11-25 16:47:3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施晓燕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论述思路。

2.联系生活经验体验创造思维的特点。

3.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的论述思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文本,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课前学习:

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想让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来。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4分钟)

师:大家先回答几个问题,不过出题的不是我,而是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答题的是他的老搭档范伟。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大家先来看一段小品: 小品《卖车》片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等于3”。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等于3。”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师(微笑):你们说,范伟答错了吗?

生(齐声):没答错。

师: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

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

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师: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也正如诗句“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整体感知(5分钟)

浏览课文:

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掌握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

②关于本文结构: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辨析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

A.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B. 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

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

——论点就是作者要阐明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证的层次一般是: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层次也是这个类型:

(一)提出问题。

(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在课前我们请大家做一回小老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提的问题在小组内将问题进行整理,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在全班进行讲解、陈述小组研究的成果

备:教师参考讨论问题

(1)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可举例说明)

四、思维体操:(5分钟)

过渡: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

——不对,第一,不仅伟人有创造力一般人也有创造力,(鲁班,黄道婆,幼儿园小朋友画画)。第二,伟人也是从一般人开始的(伽利略,瓦特)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

——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

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怎样得到下列题目的答案:

3+4=1 附答案:1(里)+1(里)=1(公里)

4+9=1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7=15(月)+7(月)=1(年)

6+18=1 6(小时)+18(小时)=1(天)

2、1+1=?(寻找不同的答案,说出理由)

——2、田、王、3(一个小苹果加一个质量是其两倍的大苹果,等于3个小苹果的质量)

五.你来评一评:(辩论)(10分钟)

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六.课后学习拓展

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课后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说说“我想发明创造什么”?

八:小结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篇二:事物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的]:

一、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二、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设想]:

1、本文为一篇难度较大的议论,而初一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比较生疏,因此,本课将先从本文的议论话题及内容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论述要点。

2、文中关联很多,逻辑关系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淡化分析、强化朗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议论语言的语感。

3、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来做个测试:请觉得自己聪明的同学举手!(环视教室)请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都很谦虚。我们不妨来做个口头练习,测试一下?请看黑板。

板画: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天那,你们居然这么聪明呀!那在你们的答案中,谁的最正确?(停顿片刻,学生自由回答)不错,谁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因为都很合理!看来,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或解决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因而事物的正确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板书1~课题)

正如苏轼的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通过学习,来检测一下,你到底有多少创新能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通过举手、口头练习、想象力的测试,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也为下面学

习新课文蓄势。]

二、浏览感知 ——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1、了解文体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属于拿一种文体?(学生回答)是的,属于议论文。

{投影} 议论-------即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示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

师: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就是议论文。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

2、明确话题:

{投影} 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投影} / 学法指导一 /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投影}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

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板书2)

师: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课文内容本身十分生动有趣,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够为主,同时,也培养他们浏览阅读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投影} 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投影} / 学法指导二 /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板书3)

2)富有创造力的人(板书4)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尤其是过渡句)来进行跳读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

{投影} 轻声朗读4-8段,思考: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

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

明确1):(板书4)

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5、6小节

提示:注意长句子朗读的停顿。

明确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

追问:请你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

学生答。

追问: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

{投影} / 学法指导三 / 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

明确:①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②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师: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来另举例子

学生答,教师指导纠正。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素。你觉得你身上一具备了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一个环节)

{投影} 轻声朗读9-12段,思考

1)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投影} / 学法指导四 / 注意文中总结性语句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总而言之”“这样”“所以”------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

{投影}

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自信)(板书5)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进行自我压抑

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板书6)

追问: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

总结: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生总结

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

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在自我辨析中,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三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根据板书,请一位优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课文的议论结构

板书设计:

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寻找第二种答案)

创造性思维 ( 论题 )

↓ ↓

必需的要素 ( 论点 )

↓ ↓

自信 渊博的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

持之以恒尝试 留意细小的想法

↓ ↓

富有创造力的人( 结论 )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为自己富有创造力的同学举手。(环视课堂)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一次笔头练习,作第二次测试。

[这一环节设计,一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二来再次强调富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实践的勇气;三来也照应了本课的开头,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四来把课堂学习引入高潮,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篇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写作亮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写作亮点

(1)开头设置问题,引出命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 文章从一个有趣的数学题谈起,再对人们头脑中“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型进行剖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命题。

(2)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记述。

这是本文在记述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的层次可概括为:首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想——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的条件——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创造性的人,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把问题引向更深处。

(3)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文章开头设置的问题本身就证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就自然地进入了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错误思维模式的剖析,引出了必须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观点;接着点击寻求其答案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展开对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记述;然后用两个问题引出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全篇。全文顺流而下,过渡自然。恰当地运用衔接词,也是使文章过渡自然的原因。如第一部分转入第二部分时用“然而”来衔接;第二部分转入第三部分时,又用“不过”来衔接。

(4)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是本文的又一特点。本文论述的是一个创造学上的问题,

全文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从创造学角度看,文章论述的是转换思维视角、不同概念的组合等问题。但全文并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术语。文章开头由一具体材料引出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地剖析,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不同层次的读者予以深刻的启示。

(5)语言上,注意用词的准确,保证论述的严密。

如副词,像“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再如关联词语的运用,使论述滴水不漏,像“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就会止步不前”,“但这并不是说”,“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


答案不止一个10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39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