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谈论语的交友观1500字

时间:2016-11-24 10:50: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谈《论语》的交友观

湖南工业大学

姓名:*** 专业及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成绩:

谈《论语》的交友观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可见人伦关系是《论语》思想的重要组成成分,而朱熹早在《四书章句——中庸》中将儒家的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也。”可见朋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孔子的思想十分丰富,其中交友思想亦十分丰富,一下我就六个方面谈谈《论语》的交友观。

一、为什么要交朋友

(一)交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超脱功利的快乐。

[3]在《论语》十则中,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

朋友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孔子认为交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的这就话在今天我们还经常引用,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时,我们都会热情款待,感到非常高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156]孔子认为,有很多的贤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今社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有很多的贤友,在生活中我们将减少很多的烦恼、痛苦,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二)交友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水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8]“见

[30]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好的地方,需要向他学习,向他人

看齐,努力学习他优秀的地方。看到别人不足的地方,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我们既可以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同时又能不足自己的缺点,这两个方面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水平。

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谈论快乐的事情来两彼此分享,双方都感到很快乐;谈论忧愁伤感的事情来彼此分享,可以相互安慰,减轻痛苦;言及芥蒂,可彼此化解;谈论事业,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谈论道德,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相互提高各自的道德水平;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交友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水平。既然我们有必要交朋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朋友呢?

二、如何选择朋友

(一)知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2] 看他所做过的的事情,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他的所作所为能够被众人、自己所接受、理解,则志同道合;如果他的所作所为不能够被众人、自己所接受、

理解,则“道不同,不相为谋。”[151]王通《中说》中有句话:“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君子同道为友,小人同利为朋。”这是对孔子交友思想中志同道合一个很好的说明。

(二)独立思考和理性的判断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绝大多数得人都讨厌他,一定要考察他;绝大多数得人都认为他很好,一定要考察他;不能因为众人怎么看他而自己也这样看他,不能盲目从众,需要有自己的看法,需要通过自己理性判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然有可能众人都说错了。

此外就算是众人都对了,众恶之,但是也许他的思想,他的作为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年轮,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行为,只是大多数的人各方面的能力和见识的限制,觉得这是错的,不合常理的,但自己突破了这种限制,觉得这种行为和做法是对的。那么,我和他志同道合。众好之,也许是他所代表的利益和众人是相同的或众人的价值取向和他是相同,而自己却恰恰相反。则道不同。很难做朋友。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

【36]予与改是。”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

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我们不应该仅听他所说的就相信他会怎么做,我们应该听他所说的,观察他所做的,看言行是否一致,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性的判断,看这个人是他的所作所为,我是否赞同,是否认为这很好,如果自己赞同他的所作所为,则志同道合,适合做朋友。反之,则不适合在做朋友,现在,我们知道要交朋友,要学会选择朋友,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和别人建立朋友关系呢?既应该怎样交朋友呢?

三、如何交友

(一)以德为先。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已得之”[6]努力践行温和、恭敬、节俭、谦让的优良品德,以仁、义、礼、智、信的优良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子曰:“信

【7] 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所守的

信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至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对已没有信用的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者哉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由此可见,不具备优良品德的人是很少有人会去找他交朋友的,因此

在交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自己良好的品德。故在交友中,以德为先。

(二)以诚义待友

不以诚义对待朋友的人,他们交友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利益,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9]靠相互的利益关系来维持的朋友关系是不会长久的,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会有利益冲突,朋友关系迟早会结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4]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诚义待友曾子做得

很好,每天反省自己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做到不守信用的呢?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5]对待妻子,重视品德,不重容貌,在家事父母能竭其力,为官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由此可见,以诚义待友在交友中极为重要。

(三)掌握好交友的度

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再怎么志同道合,也会有分歧。有摩擦的时候。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身别的朋友越都,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空间里容纳的人是有限的,当超越这个极限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不和谐。我们可以给双方都留出一点空间,保持彼此的新鲜感,“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11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103]这些都告诉我们在交友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交友的度。

四、朋友的作用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1] 按照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绝对孤立和决定静止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当广泛,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确如此,你自己追求什么自然会结交有相同追求的朋友,因此,我们可以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大概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甚至我你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各个方面是其身别朋友在各个方面的平均值。可见朋友的重要性。

此外,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谈论共通的志向,相互合作,争取双赢。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有三中益友,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155]在我们的生活中,第一种是正直的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能够使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自己的原则,不向权贵、邪恶低头;第二种是宽容的朋友,宽容的朋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不会使我们看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而自暴自弃,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信,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足,提高自己。宽容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一种悲悯,是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第三种朋友是多闻的朋友,在先秦那个时代,不像我们有电脑,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一个很有效办法,就是都交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使你在有限的条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了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东西。可见孔夫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直、友谅、友多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何等的大。

五、孔子及其学生的交友

由于《论语》是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对孔子及其弟子的交友记载并不多。在论语中我仅仅找到了两处,其中一出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139]”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88] 书上记载很少并不能说明孔子及其弟子的朋友很少,但是孔子的朋友也许真的很少,因为当时孔子道德高尚,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正

如前面讲到的,众人也许对孔子的所作所为不理解,甚至反对,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年轮,而事实证明,孔子的思想是伟大的。当然,师生关系有时候也可以说就是一种朋友关系。

鄙人知识有限,对论语及孔子的思想的理解也很有限,我仅仅浅谈了论语的一些交友观,有待在实践中去运用,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用理论来指导实际中的交友,当然,在论语中,交友的有些问题似似乎没有涉及到,论语中仅谈论了我与他人单独交友时的办法,在当代社会的交友中,交友中还包含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怎样处理多个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灵活运用论语的交友观,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 易伯峻.论语今译[M].齐鲁书社,2005

说明:由于论语今译字是竖着写的,没有行.

篇二:试论《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导论”

期末考查

试论《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实意义

日期:2015年11月20日

内容摘要:

中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可见论语的意义非凡。而《论语》中19 次提到“友”字,涵括了孔子及其弟子在交友方面一些问题,如注重交友的益处、如何交友和待友之道等。其中朋友间可以相互帮助、提高,避免孤独、增加情趣;交友要做到诚实守信,交益友、不交损友;朋友相处应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适度的原则等交友观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解析《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并对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意图将这部古老典籍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论语》交友朋友 现实意义

试论《论语》中的交友观及其现实意义 一、以诚待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学而》)孟子则将“信”视为处理“五伦”之一———朋友关系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吕氏春秋?贵信篇》中也提到:“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古人把诚实守信作为交友的重要原则。

以诚待友的关键就在一个“诚”字,“诚”在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内意味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同时《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根本的属性,努力追求诚已达到呵护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

而在当代生活中,论语中以诚待友的思想并没有随时间而褪色。现在的生活较之古代,便利的交通信息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在当今金融市场旺盛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增多,这更要求我们应将以诚待友作为自己的处世准则。人若终日以虚情假意对待朋友,则如同始终带着面具在人世间苟活,岁月总有一天会撕毁他伪善的面纱,而唯有以诚待友才能在人世间活的率性洒脱,无拘无束,同时这样得来的友谊才会历久弥真,朋友之间的感情才会坚不可破。而若要想做到以诚待人我们就必须要修德做事,与朋友交往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二、择益友避损友

《论语》中对朋友的分类的论述十分精辟,孔子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可见,孔子所谓的“益友”,一要“人品”好,二要“学识”广。固然交友多很好,但并不是说无原则地乱交朋友。而是应努力的交益友避损友。孔子说“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孔子是一个讲“仁德”的人,对那种“巧言令色”之人他当然视其为“损友”不可交。又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子把不如自己的人视为“损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十足的恭顺,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人交朋友的人实在可耻。

不仅孔子对择友重视,先人们都很重视择友,隋朝王通在《中说?魏相》中主张“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责”,清代张廷玉在《杂兴》中指出“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就是说高尚的人在交朋友时要注意选择,不要结交品德不好的人。

而当今社会鱼龙混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结识他人显得格外容易,广阔的社会环境给了我们很大的交友空间,同时对我们的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跌进万丈深渊。我们难过地看到,多少品学兼优的学生因结交了坏人而沦为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多少光鲜的明星因结交到损友而走上吸毒之路而身败名裂,多少原本清廉的官员因结交到权利小人而贪污被双规。朋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颜氏家训》中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在当今这个物质生活文化格外丰富的时代,谁结交到益友,谁便可屹于泰山而不倒。

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养,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于别人身上;宽以待人就是我们要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朋友,这是一种文明的、有道德的交往方式,也是人际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与朋友相处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里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曾子说:“吾三日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由此观之,孔子及其弟子是时时处处践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俗话说:“让人一尺,人敬一丈”,只有相互宽容,友谊才能长青。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这就体现了曾子的朋友顔渊谦虚的品格和宽阔的胸怀,被人欺辱也不计较,充分说明他待人之宽容大度。孔子还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公冶长》)这也反映了孔子对伯夷、叔齐宽以待人、为人厚道的胸怀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难免会有意见上的不和

等一些小摩擦,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我们能否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我们在与朋友的争执中稍微做出让步,有时就有可能挽救一段濒临破碎的友谊。而且一个人若没有一颗包容的心,在与人处事中很容易养成独立武断、飞扬跋扈的性格,而逐渐地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将会越来越少,最后落个孤家寡人。而倘若我们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本的小摩擦竟是友谊牢固的催化剂,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因一个个小摩擦的解决而变得更加牢固。

而至于严于律己的内涵,我的思考是这样。我们在社会中与朋友的处世交往实际

上是一种相互提高的过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对自我修养文化水平进行提高,进而是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同时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最终达到双赢。与此同时严于律己也要求我们对朋友之间的相处要有先进的认识,严于律己是宽以待人的保证,宽以待人是严于律己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我想这也许就是《论语》中此观点的现实意义。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虽说是有些夸张,但它也从一方面说明了《论

语》这本书的宝贵,学习了论语,但从其交友类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这部古代典籍在当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关于交友之道的思想,虽然历经千年,仍然如“余音饶梁,三日不绝”。我们现代人的确应该从先哲们的谆谆话语中汲取更多的交友和做人的智慧。而《论语》正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我们应一颗虔诚的心从中感悟,去提升自己的品性,论语这部经典在今后必将焕发出的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2月

[2]胡发贵.儒家朋友伦理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12月

[3]匡亚明.孔子评传[M]. 济南 齐鲁书社,1985.

[4]郭时明.《论语》交友观及现代意义探微[J].湖南社会科学,2005.4:120-123.

篇三: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朋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十分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b
谈论语的交友观15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028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