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自恨不如远甚也的恨

时间:2017-06-26 05:4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5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语文试卷U

1.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小题1】那清脆如弹拨者,是。(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小题2】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

【小题3】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小题4】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小题5】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小题6】深蓝的天空中圆月。(鲁迅 《故乡》)

【小题7】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 《蝶恋花》)

【小题8】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题9】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离骚》)

【小题10】__________,必有一失。(司马迁《史记》)

2.古诗文名句默写。

【小题1】桃李不言,。(《史记》)

【小题2】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小题3】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小题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小题5】__________,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小题6】土地平旷,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题8】秋,在无数文人墨客笔下近乎是萧索、凄凉的代名词,抒写了无尽的悲秋之情。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听,“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但刘禹锡却一扫悲秋之气,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之歌。

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小题2】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题3】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小题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1.(12分)

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

张伟

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事迹有时蕴藏着巨大力量。比如陈玉蓉,她是一位母亲。

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她的生活很平凡。一家媒体描绘了她的生活:居住在武汉一个堤坝底下的农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杂工;55岁,身材不高,脸上已有了皱纹和生活所赐的忧愁。

在过去的7个月里,这位母亲花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走路,每天10公里。她希望借此减肥,但并不是为了其他光鲜的原由,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31岁的儿子正等待她捐出一只肝脏来救治某种先天性的疾病,前提是,捐献人陈玉蓉必须首先治愈自己的脂肪肝。

这是一个寻常的悲苦故事,日日发生在我们周围。在陈玉蓉的故事里,她拒绝了丈夫的捐肝

要求,独撑这份责任。她的理由冷静而现实:丈夫需要养家。

在精心照料儿子31年以后,这位55岁的母亲能为儿子做的已经没有更多了。于是,从7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开始,她决心走路减肥。支持她的是一个没有太多根据的信念:这样可以治愈她的重度脂肪肝。

这并不是一段艰辛的路程,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据说,有时候是凌晨,天还没亮;有时候是夜晚,需要借助微弱的灯光辨路。见到这一幕的记者描述,她“像上了发条一样”,笔直有力的快速走着。

这7个月时间,世界风云变幻,但在中国南部一条长长的堤坝上,陈玉蓉在一个狭小而单调的世界里坚持,很难引起什么注意。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走同一段路程而已。但也许在一个母亲眼里,这已经算得上全世界最重大的事。

她瘦了16斤,并且,医生最近宣布,她的确成功了:那个妨碍她救儿子的可恶的疾病,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如今,这故事被刊登出来,并隐藏在巨大而纷繁的新闻之中。

一个平凡至此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儿子所能付出的一切,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我们为之震撼,为一条历时7个月的漫长路途,为一颗急迫而真切的爱子之心,为一个坚忍的母亲。

我们愿推崇这位母亲所体现出来的爱。这种爱根植于人类最原始和深刻的感情中,并且不需区分贵贱,也很难被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割裂。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许多同样的精神力量。它们闪烁人性的光辉,质朴但持久,它们深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却总被忽视。与越来越多的分歧、仇视和伤害相比,它们更加温暖,更加长久。在我们为不公而战斗的时候,在我们因为现实而愤怒失望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保有它们。

我们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应不时将目光投向如同陈玉蓉一样的故事。这样,我们可以在为生活争论或奋斗的时候,经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温暖,并藉此应对生活的种种成功和磨难。

就如同陈玉蓉那样,一位小人物,一位母亲,面对生活,她拥有每个人都值得羡慕和追求的内心力量。

( 《读者》2010第一期 )

【小题1】本文的题目是“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可在文中又说“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同样说的是陈玉蓉走的那条路,前后用词是否矛盾,请阐明你的理由。(3分)

【小题2】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描写陈玉蓉走路的情形,请抄写这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3分)

抄写:

作用:

【小题3】阅读本学期学过的以下链接文章,结合本文,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悟。(3分) 《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甜甜的泥土》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父母的心》“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感悟:

【小题4】陈玉蓉这位为子割肝的暴走妈妈感动了世人,她被推荐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请你仿照示例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3分)

[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相关链接】田世国: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

2004年9月30日,上海中山医院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山东汉子田世国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为了让母亲顺利完成手术,田世国还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老母亲至今都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友情提醒∶颁奖词应点明人物事迹,彰显人物精神,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言简意丰,语言流畅且富有美感)

1.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案牍之劳行B.若士必怒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D.仓鹰击于殿上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太守谓谁B.天下缟素__________,今日是也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其许寡人时人莫之许也D.否,非若是也是谓大同【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

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2)妇 女 亦 耕 田 力 作。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阡陌交通()(2)悉如外人()

(3)而妇人汲井且浣衣()(4)自恨不如远甚也。()

【小题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油油然B.盖江北之俗臣之妻私臣C.其俗洵美矣其中往来种作D.便舍船屋舍俨然【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小题5】甲、乙两文所描写的生活有什么共同特点?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小题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题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

3.诗歌鉴赏。阅读范仲淹的两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同样写了秋景,情味却不同,请就下面两句写景的诗句任选一句做简单赏析。 (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我选句,赏析

(2) 这两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请以“又是别离时”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篇二:比较阅读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

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

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

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 ) ②甫行数里( )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二)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

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

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

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寄托

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2字)(3分)

20.桃花源人、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4分)

(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

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

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 往来无白丁( )(2)妻子不觌() ....

10.翻译下面句子。(2分)

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书

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__________”;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

文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来表达。

(四)

(甲)水陆草木之花??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的词语:(2分)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

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

雨后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

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五)

【甲】水陆草木之花??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

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

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

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

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

渔《芙蕖》)

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1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 D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1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

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_______的表达方式,按时间

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________”的特点。(4分)

(六)

(甲)水陆草木之花??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

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

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

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

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

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

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④甘冒霜而停雪 ..

1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7.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8.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七)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乙)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

注:①语(yù):告诉。 ② 王(wàng):统一天下。 ③ 与:语气助词,无义。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2、请摘出与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3

、甲文中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4、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八)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

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 )能(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篇三:初二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4黑龙江省龙东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3题。( 共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2)恐已暮矣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三、(2011年山东菏泽)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 ②甫行数里(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2013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2013年?重庆 A卷】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一4题。(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 )(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自恨不如远甚也的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67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