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回忆我的父亲

时间:2017-05-17 07:3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作品

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

《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 》

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 》、《鬼》、《事业》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

篇二:杨绛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杨绛

编制:钟国光

审核:语文组 姓名:

1942年,杨绛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49年3-4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1952年夏,调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任研究员至2014年。

1962年8月14日,迁居干面胡同文研所宿舍(在学部新建大楼内)。9月住北京医院,切去腺瘤,尚未变恶性。

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0月12日,杨绛被下放到干校。

1972年8月,杨绛从头翻译《堂吉诃德》,

[3]

因中断多年,需从头再译。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1974年5月22日,和钱锺书一起迁入学部7[1]

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号楼西尽头一办公室居住,继续翻译《堂吉诃德》。 译家。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唐.吉诃德》 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 还在公演;杨绛93岁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边》在巴黎出版。 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走到人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钟书去世。 卷。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生——自问自答》

【主要经历】 [1]

一书

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1928年,杨绛考入苏州东吴大学。 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半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得很清淡。健身运动并认识钱锺书。 就是室内转圈走动7000步。

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2014年7月17日,杨绛103岁生日。杨先生英国、法国留学。 走过了百年沧桑,历尽了人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

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高贵、生动和优雅的品质,把她的温馨、温暖和安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宁传递给我们。 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

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杨绛轶闻】

婚姻爱情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

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

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在牛津,杨绛与钱锺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钱钟书生前曾这样评价杨绛:“最贤的妻子,最才的女。”

杨绛与钱钟书的婚姻爱情令无数人感动羡慕,有网友感慨:“《围城》和《洗澡》,钱钟书和杨绛,让人神往的才子佳人、文坛传奇。” 智慧人生

的。”;在乡下劳动,杨绛说,“我并未可以和老乡打成一片,只是老乡喜欢接近我。”

杨绛以92岁的高龄挤公共汽车去看望已离开她家的老保姆。当她听说一个老朋友的侄女在外地开了家小书店进不到她的书时,她会把留的样书寄过去。

一生淡泊名利 住进医院“躲”生日

杨绛出身名门却一生淡泊名利,对祝寿等事尤其看淡。去年她在102岁生日来临之际,仅自撰小文为念,并一视同仁的对每位来祝贺的友人回应:“替我吃碗面就行了。”

杨绛的103岁生日也过得波澜不惊。据法制晚报记者探访,杨绛早在一周前就住进了医院——并非身体染恙,只是为了过生日不受人打扰。据留守的一位王姓亲友表示,这几天中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如果是媒体打来的,杨绛先生根本不接,“老人家年事已高,耳朵有些背了,也没有精力接受大量采访,过多的慰问和关心对她来说其实是一种负担。”

年过百岁仍笔耕不辍

杨绛在文学上的成就确实不负才女之称。在某种程度上说,文字是杨绛先生不可放弃的事业。除了写作,因为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杨绛曾先后翻译多部外国名著,其中《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至今还在公演。

从涉足学界至今,虽有百岁高龄,但杨绛仍然笔耕不辍。十余年前,当所有人以为她要封笔时,93岁的杨绛为完成女儿心愿写了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书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去年适值杨绛先生102岁寿辰,汇集杨绛先生迄今主要创作和翻译作品的共约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出版上市。当时出版方表示,《文集》并不是杨绛先生创作的终止,“杨绛先生表示,只要身体健康,她还将再写一些回忆性散文。”

留学归来,杨绛作为大家闺秀、留学生,已然

【【名言语录】

成为家族的“灶下婢”;上世纪50年代末下乡时,

1、哲学家周国平评价杨绛说:“这位可敬可

年近五十的杨绛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

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

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

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

“文革”中被打倒,住大杂院,“造反派”以打扫

地上路”。

厕所羞辱、剃阴阳头她,杨绛能把污垢厚结的厕所打扫得照得见人,且说:“我扫的的地方是最干净

2

2、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杨绛的文字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时,拥有不枝不蔓

3、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产生更具张力,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人深省。 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

4、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又是柔软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她的短篇作品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老王》。高中生陆天琳回忆起不久前学的这篇课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文时说:“老师分析课文时说,作者通过平实的描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写塑造了老王善良的形象,而我觉得作者的内心是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很柔软的,她被善良的老王感动,自己一定也是个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善良的人。” 这便是人生哲学。 5、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网友晒最喜爱杨绛名句:躁动时代的温润慰藉 6、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不少网友也在微博中纷纷留言,贴出自己最喜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爱的杨绛名句,例如,出自《杨绛散文集》中的“如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韧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效益。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越细,香的愈浓琉璃脆”。当今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烈。”出自杨绛《一百岁感言》中的“

我们曾如此渴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我们仨》 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

7、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无关系。” 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喜爱杨绛文字的网友感动留言,“杨绛先生是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的温润慰藉,烦闷的时候总喜——[英]兰德(杨绛 译) 欢看看她的文字。”还有网友这样写道:“一生波澜

不惊、平静如水,就像她的文章娓娓道来,宁静悠

远,真心祝愿她老人家在人生的边缘走得久一【读者评价】

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点。”“文化润泽能致远,平常心态可超群。”

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

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节选自《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3

大师的家风 张光茫

春节期间,央视发起了“家风”话题的采访,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热议。不论是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幽默的“妻管严”,每个家庭都用善意与正直影响着下一代。而现当代大师的家风,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有益的启发。

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家的家风,就是好读书、重教育。有人问钱家为什么出那么多名人?科学家钱伟长戏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种好读书的家学渊源相传至今,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国学大师梁漱溟的家风是直道而行。父亲梁济的“尸谏”影响了梁漱溟,成为最有警示性的家风,那就是“道德理想和卓立精神”。梁漱溟因此一生都很少顾及自己,而是为国为民。可他并不薄情,相反,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可圈可点。他给两个儿子取名培宽、培恕,因为“宽恕是我一生的自勉”。他的家教使得儿子在多灾多难的世纪得以平安度过,两人在历次运动中都没有遭到太多磨难。

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家风是笃定务实。陈家是书香门第,祖父陈宝箴21岁便中得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陈家重视后代的教育,开设家塾,延聘名师,使子孙很早就发蒙读书。陈寅恪幼承家训,很早就把读书同正心、立志与做人结合起来,在阅读大量经史著作的同时,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观念,濡染了他幼小的心灵。这些成为他日后的立身之道和行为规范。

文学大师金庸的家风,有临危不惧、坚忍不拔、内敛深沉的特点。金庸的政治评论大胆,观察细微,语言准确。但当跟家庭切身利益相关时,家族中谨慎的一面立刻发挥作用。1951年,金庸的父亲被当地政府镇压。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写了很多身负杀父之仇的少年成长故事,从隐忍到为家门争光,大约都有家族的遗传。1981年邓小平和金庸会谈时,主动谈起金父当年被杀之事,说要“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点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后经复查,确是冤案,遂由当地政府平反。金庸为此写信致谢。金庸的隐忍到了骨子里,甚至最后淡化至零至无。

4

当代文学大师莫言的家风,主要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也就是百姓常说的勤学上进,与人为善。莫言说,家风实际是社会、家庭、道德观念最具体化的表现。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根还在百姓心里。

而今,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每个被采访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孝顺,和气,不糊弄人,不干坏事,是中国老百姓眼里最朴素的家风。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读书笔记:

篇三:九套阅读题及答案

(一) 《盛开在碗里的硬币》完成14—18题。(共16分)

①中午时经过一所小学门前,目光忽然被一个人所吸引。那是一个十一二岁

的小女孩,坐在地上,面前放一只碗。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

的碗了。她的衣服上居然还带着补丁,她并不像别的乞讨的孩子那样,在面前竖

一张纸板或者用粉笔在地上写着悲惨的经历,她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着一种

莫名的神情。

②当时正是放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

的人涌进校旁的麻辣烫、过桥米线等店铺。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

着迥然的神态,仿佛天地之隔。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

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望嘻笑。

③女孩很奇怪,如果面前的手递过来的是纸币,她就装进口袋里,如果是硬

币,就摆放在碗里,而且摆得极美观。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把一枚一元的摆在

碗底中央,周围是一圈金黄的五角硬币,在外围则又是一元的,看看摆不住了,

便放第二层,一枚压三枚,就像一朵正在慢慢开放的花朵。我看了好久,直到她

的碗里摆满了硬币。然后她小心地捧着碗站起身,慢慢地离开。

④我正要走,忽见女孩走进了旁边的卖麻辣烫的店子,好奇之下,便跟了过

去。女孩刚一进店门,便听服务员说:“怎么还要到屋里来了?去外面!”女孩的

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我想买一碗麻辣烫,带走!”然后轻轻地从碗里拣出

几枚硬币。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

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我依然跟着她,她又买了一双凉鞋,很大,看样子不是..

给自己的,还买了一包低档香烟。口袋里的纸币已经花尽,碗里的硬币也只剩下

少半。

⑤她慢慢地向前走,依然用一只手托着碗,就像在呵护着一朵开在掌中的花。

她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还要给爸爸买瓶酒,给弟弟买个玩具??”她回头看

了一眼路过的书店,眼中一丝不舍,只是没有停下脚步。我快步超越她,回头看,

那只碗里的硬币依然是一朵花的形状,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

⑥我猜想,她或许有着一个极贫困的家,有着一个多病的母亲,有着一个劳累的父亲,一个小小的弟弟。本该是在鸟语书香的校园里读书的年龄,却要在大街上拿着一只碗讨钱,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或许懂事、善良、自强等词语

已不足以概括,就从她在碗中摆钱的行为来看,她便远远超越了这些。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美丽的花,她才能把那些硬币摆放成如此鲜艳的形状。是的,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她已低到尘埃之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往往都是开

放在尘埃里。

⑦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

心上的尘埃荡起飘尽。也曾艰难过,也曾在黯淡际遇中挣扎,或许那样的时刻,

我的心里有执著有坚强,可是同这个女孩相比,却少了最重要的东西。我曾抱怨

过,也曾嫉妒过,更是愤恨过,世界在我的眼中,一度如此冷漠丑陋。可这个孩

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使在如此的生活中,她还能让心上开出花来,而不是结出老茧,真的让人惭愧不已。 ⑧感谢这个穿着带补丁衣服的女孩,那些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映亮我生命

中那么多阴暗的角落,更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涤尽那些经年尘埃。眼中的世

界一下子美丽清新起来,看着女孩渐远的背影,才发觉,生活,竟是如此可爱!

14.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补充空缺的内容。(3分)

①“我”奇怪小女孩莫名的神情与独特的硬币花

②“我”好奇

③“我”猜想 ④“我” 小女孩和碗里的硬币照亮“我”的生命

15.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放午学时的“那些学生”?(3分)

16.按照要求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

天,终于没有走进去。(分析“终于”的表达作用。) ..

(2)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

在心上的尘埃荡起飘尽。(“温柔”和“击中”是两种不同的感受,你怎样理解?)

17.结合全文,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中“我”所少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

么?(3分)

18.试分析文章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二)阅读《回忆我的父亲》,完成13--17题(13分)

回忆我的父亲

李开复

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个严肃而遥远的人。在印象中,父亲言语不多,也不

爱逗孩子们笑。所以,在我们的感觉中,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

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

虽然来台湾多年,但是父亲一直不变的,是那满口的乡音。因此,我们的家庭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们跟爸爸讲四川话,跟妈妈和兄弟姐妹讲普通话。

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可以讲出很多四川话。听到川音,还觉得分外熟悉亲

切。

我曾经一度以为父亲并不爱我。他很少表达他的感受,当我逐渐成年的时候,

发现他也有他的“爱的语言”。比如他经常趁出门散步的时候,叫我一起出门上

学,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走一小段路,这几乎是我们唯一的独处时间。现在想

想,父亲总是把这种爱隐藏在沉默的行动里,以至于太阳的光芒总是使月亮的光

辉失色。

但是父亲总是说到做到,对孩子们的承诺从未食言。有一次,父亲突发奇想给

我出了一道他自认为非常难的数学题,他觉得我肯定答不出来,说如果我做出来,

他马上把他的派克金笔送给我。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道摆火柴的数学题,需要

用六根火柴摆出四个同样大的三角形,没想到年幼的我三下五除二,不到两分钟

就摆好了。父亲“喜出望外”,立即把派克金笔交到我的手里,要知道,那时候,

派克金笔是连大人也少有的贵重物品。

父亲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内心一直藏着对中国的大爱,这是我后来才了解到的,

他当年为官一场,却又厌恶官场作风,到台湾之后,一直致力于写作。

父亲最宠爱五姐。他过世以后,五姐非常悲痛,专门写文章追忆他。她说,“爸

爸来台湾,祖母留在大陆,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从小,爸爸教她的第一首诗

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小时候过年的对联,爸爸就写“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

乡”。

父亲的中国情结像一条无声的溪流,注入了我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当我的

人生需要做一些选择时,这些理念影响了我。而这些都是我成年以后逐渐理解的。

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一直珍藏着钱穆先生赠送给他的书法,上面的字苍劲而从

容: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我知道,这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13.文段回忆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4分)

14.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父亲?(2分)

15.联系文中多次提到“父亲沉默寡言”,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太阳的光芒总是使

月亮的光辉失色。”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16.结尾提到钱穆先生的书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古往今来,人们歌颂母亲的诗句很多,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是

歌颂父爱的却很少。请你依据本文表现出的伟大而厚重的父爱,在例句后面写两

个连贯的歌颂父爱的句子。(2分)

例:父爱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浩瀚与深邃;

(三)细细的潮音张晓风

①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正启开它的每

一扇窗户,谛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②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时代了。只是,当满月的清辉

投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

激昂的风声水响!

③那是个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我一个人撑着伞站在

路旁等车。空气凝成一团不动的热气。而渐渐地,一个拉车的人从路的尽头走过

来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走得这样慢的人。满车的重负使他的腰弯到几乎头脸要着

地的程度。当他从我面前经过的时侯,我忽然发现有一滴像大雨点似的汗,从他

的额际落在地上,然后,又是第二滴。我的心刹那间被抽得很紧,在没有看到那

滴汗以前,我是同情他,及至发现了那滴汗,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

汗水灌溉着大地的人。好几年了,一想起来总觉得心情激动,总好像还能听到那

滴汗水掷落在地上的巨响。

④一个雪睛的早晨,我们站在合欢山的顶上,弯弯的涧水全都被积雪淤住。

忽然,觉得故国冬天又回来了。只是万里外的客途中再见过往的雪,却是一件伤感的故事。我抬起头来,千峰壁直,松树在雪中固执地绿着。

⑤到达合欢山顶上麻疯病院时已经是黄昏,非常疲倦了。走上石梯,简单的

教堂便在夕晖中独立着。长廊上有几个年老的病人并坐,看见我们便一起都站了

起来,久病的脸上闪亮着诚恳的笑容。

⑥“平安。”他们的声音在平静中显出一种欢愉的特质。“平安。”我们哽咽

地回答,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简单的字能有这样深刻的意义。

⑦那是一个不能忘记的经验,本来是想去安慰人的,怎么也想不到反而被人

安慰了。一群在疾病中和鄙视中延喘的人,一群可怜的不幸者,居然靠着信仰能

笑出那样勇敢的笑容。至于夕阳中那安静、虔诚、而又完全饶恕的目光,对我们

健康人的社会又是怎样一种责难啊!

⑧一个残冬的早晨,车在冷风中前行,收割后空旷的禾田蔓延着。冷冷清清

的阳光无力地照耀着。我木然而坐,翻着一本没有什么趣味的书。忽然,在低低

的田野里,一片缤纷的世界跳跃而出。“那是什么。”我惊讶地问着自己,及至看

清楚一大片杂色的杜鹃,却禁不住笑了起来。这种花原来是常常看到的,春天的

校园里几乎没有一个石隙不被它占去的呢!在瑟缩的寒流季里,乍然相见的那份

喜悦,却完全是另外一种境界了。甚至在初见那片灿烂的彩色时,直觉中感到一

种单纯的喜悦,还以为那是一把随手散开来的梦,被遗落在田间的呢!

⑨当这些事,像午夜的潮音来拍打岸石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着。如果我们

的血液从来没有流得更快一点,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燃得更亮一点,我们的灵魂

从来没有升华得更高一点,日子将变得怎样灰黯而苍老啊!

⑩不是常常有许多小小的事来叩打我们心灵的木屋吗?可是为什么我们老

是听不见呢?我们是否已经世故得不能被感动了?让我们启开每一扇窗门,去谛

听这细细的潮音,让我们久暗的心重新激起风声水声! (出自《张

晓风散文集》有删节)

2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概述故事大意及作者当时的心情。(3

分)

22.说说你对题目“细细的潮音”的理解。(2分)

2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比如第③段、第⑤段和第⑨段加点的“抽”、“闪亮”、

“燃”都用得很有特色,请你选一处,联系上下文加以品味。(2分)

选( )字:

24.请看第④段画线处,按照“千峰壁立”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

成语: 。(1分)

25.张晓风是当代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文章注重景物描写对写人叙事的作用。请

以本文某一处景物描写为例,加以品析。(2分)

(四) 一轮中国月

余显斌

箫令人寂,月使心明。

常观国画,见江南山水间亭台楼阁,在淡墨间隐隐晕开。一轮明月高悬于楼

角的一片天幕上。总有人,或士子,或仕女,月下吹箫,无限清绝。

此时,面对着画面,只感到轻风吹衣,相思如酒,浑不知故乡在江南在塞北

了:只要身在异地,就有思念;身在家乡吧,又反而叹息远行的友人。

因为一轮月,故有相思情。

有时独坐,默诵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句子,觉得此诗实在是中

国人特有的情结。分离,让人中宵不寐,步月中庭,听到风吹叶鸣,清露滴下。

在月光下,露光与月光一样,让人心地清明,一片皎洁。至于月亮嘛,当然是家

乡的那一轮月洁净而纤尘不染,是家乡的那轮月可亲可爱。

更何况,故乡月下,有心仪的人,也同样望月思人,对月徘徊。就连诗圣此

时,也禁不住吟哦:“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言辞之中,孤独如鹤,相思

弥漫,让每一个漫游江南的人,或流落塞北的人,都中夜彷徨,难以自己。

月,永远是华夏民族心中一枚感情的邮戳,我们永远想依托这轮月亮,把自

己的感情邮寄给故乡,或者朋友, 却又永远邮寄不出去。

邮寄不出去的感情,于是都聚焦在月光中。


回忆我的父亲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02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